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年了,我不想回家。』| 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有多大?


NO.184

文 / 迷途

“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体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健康的家庭推崇个性、个人责任和独立,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满足感和自尊心。”

@《原生家庭》

旧式的中国原生家庭,存在着一种奇怪的共生关系,即:为他人而活的我们与为了我们而活的他们。

比如,随着年关将近,从老家的电话也多了起来:

一通又一通的电话问你今年回不回家,问你什么时候回家,问你带不带媳妇(女婿)回家,问你最近工作如何,问你要不要回老家生活,问你需不需要帮你安排相亲,问你……

👉你的原生家庭模式是怎样的?

家,这个温暖的词,其实并非对于每个人都很温暖,相反,一想到要过节回家就感到浑身难受的人也逐年增多。


一部分人有这种返乡恐惧症可以追溯到潜意识层面。在潜意识层面上拒绝回家的人拒绝的不是家人本身,而是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家庭的互动关系——一种相处久了,就浑身不自在的奇怪的感觉。

01

风靡一时的原生家庭


实际上,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有了挺久也火了挺久,更是受到争议挺久了。有位心理咨询师的著作《为何家会伤人》更是把原生家庭这个概念从学术界与心理圈带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随后,各色公众号开始大力推文述说自己的家庭如何毁掉了自己,或者开始描述周围的人之所以失败都是由于他们的家庭所造成的,并且开始举着进步的口号,大力推出诸如《摆脱原生家庭,你才能真正独立》一类的鸡汤文。

而《狗十三》这样的电影则更是大力的控诉了错的家长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一时间,仿佛把父母放在了所有想独立成长,想获得自我成就的人的对立面。

无独有偶,在更早些年,豆瓣上,曾有一个小组专门讲述原生家庭对他们的迫害,这个豆瓣小组叫做——父母皆祸害。大力控诉着由于父母的教养模式或者家庭背景以及沟通上的代沟让自己(8090后)成长受到限制,没能成为更好地自己。

👉你的原生家庭模式是怎样的?

02

原生家庭究竟多祸害?

“孩子对语言信息以及非语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绵吸水一般-完全不加选择的全盘吸收。他们倾听父母的言谈、观察父母的举止,并且模仿父母的行为。他们接触不到任何家庭以外的参照标准,于是在家中获取的关于自身及他人的信息便被孩子当作普世真理,深深铭刻于心。”

——《原生家庭》

这些大声呼喊【父母皆祸害】的人对不对呢?

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什么是原生家庭,再回来理性判断这个命题吧……

“原生家庭决定论”起源于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他曾提出,成人的人格特征是童年时期性本能压抑的结果。

不过因这种理论与实践相悖,因此后来修改为儿童期经验对人的心理及人格的影响的有关理论。
依托这种理论,一些人认为成年人的行为都是原生家庭决定的

持这一观点的心理咨询业者,也通过引导来访者认识原生家庭原罪、打破和重构与原生家庭的关系,来解决来访者的“深层”问题。

而所谓的原生家庭到底是什么?其实它是一个需要对比才能理解的概念,这个对比的词叫做——新生家庭。


👉你的原生家庭模式是怎样的?


用最主流最简单的二分法来看,原生家庭就是自己的亲父母以及自己的兄弟姐妹所组成的家庭;新生家庭就是自己和自己的伴侣以及后代所组成的家庭

问题来了,在当下的中国,能把新生家庭与原生家庭彻底切分开的家庭是很少。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很难区分到底是什么东西对我们产生了影响——正如《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虽然松子极度凄惨,但是我们很难界定她的凄惨结局到底是源自于何方?是父亲那匮乏的爱呢?爱人的自杀呢?还是……

👉你的原生家庭模式是怎样的?


实际上,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心理学研究者,我比较喜欢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情的发展,更愿意用实验的眼光抽丝剥茧的去探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产生变化的。

早就有严(dan)谨(teng)的心理学家为了探查人的发展过程到底是受什么影响变成了我们所见到的个体,去研究了传说中最应该相似的人——双胞胎。并尝试探究到底是什么导致双胞胎产生了差异。

2017年,一份针对21057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人格的总体遗传率在幼年时最高可接近80%,随后逐渐降低,到成人时期稳定于40%左右。而2015年一份超过100000人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人格的遗传率约为40%

也就是说,可能在人格特征上,你与爸妈的相似点并不是因为他们对待你的方式产生了影响,而是你遗传了他们宝贵的基因。

所以即使你在美国,父母在中国,你们死生不曾相见,遗传的人格特征也会在你身上顽强地生根发芽。

👉你的原生家庭模式是怎样的?

那剩下的60%呢?靠的是家庭教养吗?

解决这个科学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回答一个问题——两个人有没有办法在同一个时间里在同一个位置上用同样的姿势说出一样的话?

答案是:不行。

实际上,就算人们自以为自己的行动再怎么平衡,对待双胞胎再怎么一致,细微的差别总是存在的……双胞胎出生时间都还不一样呢。而单纯从这方面去考虑,双胞胎不一样的原因就很明显了。所有资源以及行为都是难以重叠发生的,而这些事件本身比环境更能给个体带来差异。

原生家庭决定论好像一开始就站不住脚?

虽然我不喜欢这个野生的心理学概念,但是若要认为它站不住脚也是不对的。

首先,40%的基因决定了原生家庭本身就会对个体的一切行为产生影响。

其次,人格——也就是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决定了父母在面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会采取的模式是一致的,而根据人们的发展理论中比较著名的理论——
观察学习理论来看,父母稳定的行为会让儿童更容易习得同样的行为

而在人们难以以非常广阔的视野来看待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或者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确实是极容易被察觉的,所以,看起来原生家庭的特点,的确很容易复制到下一代的身上。

所以,原生家庭只是一个环境与基因的组合,就算不是父母,而是一出生就在幼儿园,没有所谓的原生家庭,这种“原生家庭的影响”本质上还是存在的。

👉你的原生家庭模式是怎样的?

03

『原生家庭』给人带来最大的困扰

“当你把父母的感受当作你大部分人生决定的基础时,你正在放弃自己的自由选择权。如果在你心中,父母的感受永远占首位,那么你的人生也将由他们驾驭。”

——《原生家庭》

综上所述,【父母皆祸害】仿佛是一种偏见。

不得不说,好的原生家庭确实能给下一代带来更多资源。

不然近期也不会有所谓的【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了,好的家庭背景确实可以对个体的发展带来不可预估的好处,而差的家庭背景也确实让人们不得不输在了起跑点。

毕竟从一开始我们所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就不同,交流方式以及思维模式也会受到家庭模式的影响,更别说最扎心的就是——穷人的营养跟不上发育,有钱人的发育远超年龄,在身体、心理、环境、资源、见识都存在差异的两个个体之间,很多事情的确一开始就没有可比性了。

那么【好的原生家庭】是不是就喜闻乐见呢?

虽然刚刚讲了那么多的问题说明【原生家庭到底是什么】,而且好像【好的原生家庭】给个人的发展能带来无穷的好处——看看国民老公王思聪。

👉你的原生家庭模式是怎样的?

但是,我们依旧难以否定【父母皆祸害】中的一些观点。

身边存在一些优秀的朋友,有的年收入是我的百倍,但是到现在连谈恋爱都得征得家庭的同意才能谈;还有的哪怕工作再忙,手头事情再忙,事业发展再好,但是必须每周准时准点向家里报到,依稀能看到小时候9点钟之前就得回家的小姑娘们。

他们的家境不好吗?
他们能力不强吗?
他们见识少吗?
他们不懂得社交吗?

不,他们放在我眼里都是一流的人才。然而在我看来,他们始终离自己能达到的高度有那么一点距离,因为他们能忽视公司里所有人的反对,能引领无数的小弟,能谈下特别难啃的客户,却没有能力向父母说“不”。

实际上,
“原生家庭”给人带来最大的困扰,从来不应该是所谓的“小时候父母对我如何如何,所以我现在……”,而是人们因此被陷在【礼义廉耻孝悌】的圈子里,导致自我认同发展受限,难以真的组建【新生家庭】

毕竟“妈妈这可是为你好”、“我怕你吃亏所以把我的经验都告诉了你”,“听我的准没错”、“每天让你回家是担心你身体不舒服”、“常回家看看才孝顺”、“妈老了以后就靠你了”、“我那么辛苦把你养大”,“因为担心你,我都病倒了”这些话语都是温柔的刀子。

作为一个“好”孩子们,不能也不敢反驳,但自我发展的需求,让他们心中总是充满困惑。于是就导致了一大批的中式孝子越来越难以把两个家庭进行划分,而让两个家庭之间的边界模糊,也是我们最容易犯的错。

👉你的原生家庭模式是怎样的?

04

如何更有效的接受原生家庭?

我认为,每个原生家庭的确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起了决定性的因素,不论好与坏,原生家庭都造就了现在的我们。但是想作为一个个体去成长,必须得拎得清。

何为拎得清?

就是能把感情和行为区分开来看待,既要保持感激与敬畏之情,又应该留有自己的判断余地。

毕竟大家都是要变成成年人的,而作为一个成熟的成年人,重要的一点,则是能够为“自己”负责。

很多人觉得“为自己负责”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回想一下,当我们遇到挫折时,我们有多想一甩锅,一身轻松,便可知,真正做到为自己负责,并不那么容易。

要做到真正为自己负责,就得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遗憾,接受外界对自己已经造成的影响,同时依然抱有希望

毕竟,将一切都归责于父母,并不能让现实生活,一下变好百倍。该自己承受的,还是得自己承受;该自己奋斗的,还是得自己奋斗。

👉你的原生家庭模式是怎样的?

要做到这件事情有多难呢?

1、    要能知道一点——他们的经验永远是基于个体的经验,哪怕很多经验可以复用,但是必须要考虑到环境是变化的,他们的经验必须要经过自己的吸收后去采用。

2、    要通过沟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成长——要让他们清楚我们已经长大了,没有他们的建议也能过得很好。

3、    要理解他们是为什么向我们提出他们的建议和意见的,并且给予合理的反馈。——担心我们吃亏就向他们致谢,怕我们受骗就让他们知道我们也很聪明,关心我们的健康就让他们知道我们有在健身,担忧我们的情感就让他们知道我们已经想清楚了。

4.    知道自己要什么——这大概才是最难的一点,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有办法守住自己的边界,有了需要守护的边界,才能合理应对一切的【关怀】,有了明确的边界才能把自己从【原生家庭】中隔离出来,并且真正地建立自己的新生家庭。

以上。

测试推荐

《原生家庭模式评估你是否知道,大多数成人相对于父母的自主性、独立性要远远小于自己的想象?你又是否知道,你父母在你面前的脆弱、对你的依赖可能要远高于你的想象?

原生家庭的情感关系,也就是成人的父母和成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将影响成人对自己的配偶和孩子的情感。了解自己父母之间的情感纠结、父母对自己的情感类型以及自己对父母的情感矛盾,对于一个成人充分认识自己的原生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测试将概括你的原生家庭模式,并详细分析你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类型,其中包括你的心理分离程度。

点击>>立即领券

《童年阴影评估(原生家庭版)》童年逆境经验(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的相关研究发现,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经历的创伤,和成人以后的身心健康有很重要的关联性。

童年时期若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之下,会对人们的心灵造成阴影,还可能长期的改变身体状况。当孩子长大成人后,表面上他们看来已脱离了过去生活的阴霾,可事实上童年创伤并没有真正离开,仍有可能持续性地影响其心理状况,甚至在他们的中年或老年时期影响其健康状况。

本产品将通过45~150道题(因不同的家庭情况,产品将呈现不同数量的题目),大约需要10~30分钟的时间,详细评估对人生影响最大的十三道童年阴影。我们不仅将会评估你曾经历的童年创伤,还将指出每种童年创伤会对一个人的人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减轻或消除这些童年阴影带来的影响。

点击>>立即测试

《依恋关系综合评估》依恋是人类早期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是他们社会性人格发展的雏形,对孩子的认知、行为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

安全依恋的孩子与父母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以父母为对外探索的安全基地,从周围环境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并不断获得发展;不安全依恋的孩子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对自我和社会环境探索的欲望较低,拒绝参与对外界事物的探索和认知活动,导致其身心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社会性发展相对滞后。

通过评估,您将对自己「当下的依恋状态」「一般及特定关系依恋类型」及您的「依恋关系层级」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还会依据您的依恋状态为您提供一些人际关系方面的建议。

点击>>立即领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相亲相爱的父母,就没有阳光灿烂的孩子
我的爱,让孩子得了抑郁症。
有3种原生家庭最容易培养出心理扭曲的孩子,要多提防
“原生家庭”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第46本书:《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 (中国-KnowYourself 主创们)
原生家庭理论都是胡说八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