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心说|学而篇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礼体现在外在,在'用’方面……确实是以'和’为最高标准的。如果'礼’表现出来……能达至'和’地效果,和现象的话,那证明这种行为,这次行为是成功的。故“礼之用,和为贵。”这个'用’字,值得关切。用,就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也即是《中庸》开篇中所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个发与未发,既是用,与不用之理也。
道理,是一样的。用,或者不用,就是一动一静……静为阴,动为阳。若动礼,则和为贵。是这个意思。道理是一样的。
先王之道,斯为美,古代先王治国,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既:若用礼,则尚和。道理是一样的。礼是工具,为达到目的为标准……衡量这一次用礼,是否成功,应该关注双方能否达成了和。若达成了和,礼之用方显成功了……有子认为,“先王”治理国家……最可贵的就是这点……既:以'和’,为评判用礼是否讲究的标准了。道理是一样的。小大由之,有所不行,但無论大事,小事都这么去做,也有不行的地方。小大由之,有所不行……因为有些不和的地方,就没有必要一味追求和,和既成了虚伪,和流俗。不是吗。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子路13.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就很明显地告诉我们:人不必追求一样……
一样,就是:'同’。人不必追求一样,既是:人可以不同……人可以和别人不同,人,当然有权利追求自己与生俱来的,内在里天赋的东西……無论那是什么,只要符合仁义道德的精神,我们大可以去做!没关系的。因为不同,所以周围人难免会不理解你,误解你,这在《论语》开篇第一章,孔子就说过了……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1.1》)误解,是在所难免,但是,你因此而主观地,主动地不和于误解……那即是你修养方面达不到地问题了。
并不是,误解你的人的问题……人家没有问题,是自己的问题。道理,是一样的。
人家没有错。故:小大由之,有所不行,即是指的:一味的追求和谐,实际上就好像我们一味的追求'同’,一样。那是不行的。人没必要和别人都一样……人拥有自己地个人特色,自己地想法在我看起来是极好的事情。所以,面对这种极有可能会与别人不同地情况……我们再委屈自己,欺骗自己,委屈求和,就不好了。那不是礼的本质。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出自《论语·卫灵公15.40》)故“小大由之,有所不行。”我跟你不是一路的,你不理解我,無所谓,所以做到表里如一的和,用礼,达贵,是有难度的。不如:“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出自《老子》)这样,不好吗。故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意思是说:为了和谐,而和谐,但是内心却是不理解,和不接受,猜忌,和欲慢待对方的……这样情况下,没有礼,是不行的。
既:求同存异,求同,是因为不同……我们用'同’,来对待不同,这即是礼的真正作用了。道理是一样的。人,没必要和别人一样……但得为了自己的不同,而用礼。这不是虚伪,反之,这是极高的文明,与智慧了。
道理是一样的。为了同,而同,那是虚伪,那是“巧言令色”(出自《论语·学而1.3》),那反而是'不和’了。为了不同,而用礼,那才是真正的:和。
道理,是这样的。一样地。孔子对此举了个很好的例子。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醯,就是:醋。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有人向他讨醋,(他不直说没有)向邻居家讨了点给人家。”微生高地这种行为方式,即叫:为和而和,或者叫:“知和而和”了。
道理是一样的。为了和谐,而和谐,为了一样,而变的一样,为了同,而去人为的同……这种行为,是小人的作法。起码《论语》是不推荐的。怎么着,我们家就必须有醋吗,我们就不爱吃醋,没醋,有罪吗。有吗。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为政2.17》)这是孔子对子路说的话……子路为人,我们未来会提到,以及,为什么《论语》中专记载孔子对他说这句话……
1.
这也和子路的为人,以及性格特点有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爱吃醋,就说爱吃醋,不爱吃醋,就说我不爱吃醋。
“或乞醯焉”,我深施一礼,曰:对不起,大哥。家里没有。这叫: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13.23》),是君子了。
2.
一样的。
----作者:退休的魔法師 庚子年 正月二十 于自家中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中的故事(16)
王齐洲:孔子“乐教”新论
文言名句集锦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没有那么难
日课丨朱子读书法24 每个人都有适合读的书
论语研读(第10讲 :解读“子罕第九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