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
我们在前面介绍过孔子夹谷之会中“文事武备,武事文备”,具有军事谋略家的一面。这是孔子形象中较少被人知晓的一面。这里我们再介绍一下孔子作为“纵横家”的一面。不过,这次孔子没有站到台前,而是躲在了幕后。

    因在鲁国实现不了政治抱负,孔子愤而出走,周游列国。但他并不因此而不爱国,反而更加爱国。在居卫期间,听说齐国的田常要攻打鲁国,孔子非常着急,急忙聚起弟子们商议对策。

    当时,孔子已经六十多岁了,自己不便出头,便想让弟子们替他解除鲁国的危难。《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14]无职无权,并且在异国他乡流浪的孔子的赤子之心和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子路第一个请求出使齐国,孔子没有答应。子张、子石接着分别请求出使齐国,孔子也没有答应。这三个人退出房间,找到子贡,希望子贡担起这个责任。子贡向孔子提出请求,孔子答应了。

    来到齐国,子贡对田常说:“你要伐鲁,实在是错了,鲁国是个十分难打的国家。鲁国城墙低矮简陋,国君昏庸无道,百姓又厌恶刀兵之事,所以,决不能和鲁国打仗。不如伐吴。吴国城墙高大坚固,军备完善,士气充足,又有良将指挥,很容易打的。”

    田常听后勃然大怒,说:“你颠三倒四,胡说八道,究竟想说什么!”

    子贡说:“我听人说,担心在国内陆位不稳的,要去攻打强国;担心别的国家对你的国家有野心的,要去攻打弱国。现在,你的担心在国内。我曾听说,由于有人反对,你有三次晋封的机会最终都没有得到晋封。在这种情况下,你打败鲁国只会使齐国更强盛,使齐国国君更骄纵,使那些反对你的大臣们得到好处,你却得不到什么好处。而国君骄纵之后就会更加肆无忌惮,大臣们怕你抢功就会更加说你的坏话。这样,你在齐国不就更加危险了吗?所以,伐鲁不如伐吴。伐吴虽然不会获胜,但国君却只能依靠你,你的地位只会更加稳固。”

    田常听后转怒为喜,说:“有道理。不过,现在我已经出兵伐鲁了,如果毫无理由地转去伐齐,让人怀疑我另有所谋,那不更麻烦吗?”

    子贡说:“这请大人放心。大人只需按兵不动即可。我这就去吴国,让吴国来救鲁。这样,大人只需趁机迎战就行了。”

    田常答应了子贡的请求,按兵不动。于是,子贡向南去游说吴王。

    一通利害分析之后,吴王有些心动,但他还有些犹豫。吴王说:“你的主意非常好,我也想救鲁攻齐。不过,我曾经打败过越国,现在越王正在卧薪尝胆,善养将士,准备报复我吴国。你等我灭了越国之后,再攻打齐国。”

    子贡说:“越国比鲁国弱小,吴国没有齐国强大。如果大王去攻打越国,那么齐国就一定打败鲁国了。放弃强大的齐国去攻打弱小的越国,可不是勇敢的表现啊!真正勇敢的人是不回避困难的,仁爱的人是不拒绝别人的请求的,聪明的人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好机会的,想行王道称名于世的人要注意在别人心中树立自己的道义的形象。如果您不攻打越国,就是向诸侯显示自己的仁德;救鲁国而攻齐国,向晋国显示您的威势,诸侯就一定会到吴国来朝见。这样,您称霸天下的事业就会大功告成。大王若果真畏惧越国,我可以求见越王,叫他出兵跟随大王。目的是使其国内空虚,不对大王构成威胁。”

    吴王听后大喜。于是,派子贡出使越国。

    得知子贡来访,越王到郊外迎接,并亲自为子贡驾车。

    子贡对越王说:“我本来是劝吴王救鲁而攻齐,吴王想帮这个忙,但又顾虑越国报复。他跟我说,等他打了越国之后再来帮我。要是他真来攻打越国,灭越国就是必然的了。不知越国是否真的想报吴国以前的灭国之仇。如果没有报复的想法,那么被人怀疑是很笨拙的;如果真有报复的想法,那么被人知道是很危险的;在报复还没实施之前就被探知风声,就更危险了。”几句话,说得越王心里直发毛,连忙辩白。

    子贡接着说:“吴王为人残暴,大臣们都忍受不了。现在吴国经济凋敝,百姓怨声载道,大臣们蓄谋发动内乱,这正是您报复吴国的好机会。如果大王用谦恭的言辞来尊崇他,用金银珠宝贿赂他,发兵助他攻齐以迎合他,他一定会攻打齐国。如果他打败了,那就是您的福分;如果他打赢了,他必定会趁机争霸中原,再攻打晋国。这时,我会让晋国国君和您联手一起攻打吴国,您的大仇就一定可以报了。”

    越王大喜,满口答应,并赏子贡以重金,子贡推辞不受。

    就这样,子贡“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吴王举兵攻齐,大败齐国军队。随后,又进击晋国,结果,被晋国军队打败于黄池之上。越王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涉江袭吴。最后杀了吴王夫差,报了以前的灭国之仇。

    至此,子贡出色地完成了孔子“乱齐存鲁”[15]的基本方略。

    司马迁因此事对子贡的评价极高,说:“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言辞之间,颇有赞美之意。子贡卓绝雄辩的口才和孔子诚挚的爱国主义情怀,无疑是司马迁赞美此事的两大因素。

    虽然孔子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子贡的“纵横术”表演而体现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但如果我们冷静下来思索一下,却会发现一个天大的问题:鲁国的利益确实是保住了,没有受到一点损失,但齐国、吴国的利益却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更为重要的是,为了鲁国的利益,使齐国、吴国、晋国、越国的老百姓陷入战争之中,付出了极为惨痛的血的代价。这是什么样的爱国主义?这种损人利己的爱国主义值得如此赞誉吗?

    法国思想家爱弥尔·涂尔干在《孟德斯鸠与卢梭》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就好像是专为孔子的行为做注脚。涂尔干说:“当道德家反对利己主义而支持爱国主义时,他们其实是站在一个矛盾的立场上,因为爱国主义只不过是一种民族利己主义而已;而且,这种利己主义在民族之间所犯下的不公正的过错与个人利己主义在个体中犯下的过错毫无二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苏秦。苏秦没有什么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也似乎并未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从《史记·苏秦列传》的记载来看,他的横空出世,更多是由于他不务“正业”,被“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受了极大的刺激,所以,为了自尊和虚荣,为了出人头地,才痛下决心,游说各国的。[16]凭借一条同样卓绝雄辩的舌头,他说服了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协约,不损一兵一卒,就维护了七国间的和平,使“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从而避免了大规模战事,使天下获得了短暂而宝贵的歇息,使万千生灵免于涂炭。

    两相比较,孔子狭隘的爱国主义和苏秦所谓的个人主义,究竟孰优孰劣不是很耐人寻味吗?尤其对于一贯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来说,还有比这更大的嘲讽吗?

    关于苏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是有趣。它不是说苏秦的生前,而是说他的死后。

    据说,苏秦生前身佩六国相印,颐指气使,很是威风,但也结下了很多仇人,后来终于在齐国被人谋杀了。齐王得知消息后非常愤怒,发誓要为苏秦报仇。为缉拿凶手,有人给齐王出了个主意,即拿苏秦的尸体做诱饵,引凶手上钩。齐王派人将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旁边贴上告示。告示上写道:“苏秦是个内奸,杀苏秦者赏黄金千两。望杀苏秦者前来领赏。”告示一出,立刻就有四个人前来领赏。齐王惟恐不实,就说:“这可不许冒领啊!”四个人都咬定说是自己干的。齐王又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分呢?”四个人异口同声道:“每人二百五。”齐王这时才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就这样给苏秦报了仇。为此,还留下了“二百五”这样一个俗语。

    《史记·苏秦列传》中的类似记载虽有不同,但也是齐王利用苏秦的尸体做诱饵为苏秦报了仇。一国之君能如此煞费苦心地为苏秦报仇,显然对苏秦个人的社会历史价值是个充分的肯定。

    孔子不仅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还有同样强烈的国际主义情怀。

    据《论语》记载,周游列国重回鲁国后,已是晚年的孔子虽受到鲁哀公的尊重,却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家收徒教书。这时,孔子听说齐国贵族陈僖子的儿子陈恒杀了齐国国君齐简公。听到这个消息后,孔子立刻沐浴更衣,上朝向鲁哀公上奏说:“陈恒弑君,大逆不道,请您出兵征讨!”鲁哀公推辞道:“你去向三卿报告吧!”(宪问篇)虽然此事最终没成,但孔子由此却表现出了国际主义的大局观。他十分懂得维护国际秩序(包括使用武力)与维护国内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全球”性的视野,就是我们现在的人恐怕也未必真正懂得。

(责任编辑:王蕊)

 

【资料来源:http://book.ce.cn/read/culture/zsdkz/201002/09/t20100209_20947687_8.s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是春秋战国头号纵横家?
孔子徒弟中的首富,一个人影响了五个国家的历史!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和张仪,还有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给我们的启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成语典故 ...
吴起、商鞅、苏秦、张仪……看这些风流人物如何主宰战国走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