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经红遍中原的高粱,如今踪影难觅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中学时学过的很多课文都忘记了,只有这一段对志愿军战士的描写还深深留存在脑海里。

小时候,生产队里每年都要种高粱,每年秋天高粱成熟时,一望无际的田野仿佛一夜间腾起红红的火焰,燃亮了无边无际的天空。挺拔的高粱杆飘逸的高粱叶也披上了一层红色,在秋风中摇曳着……

如今,又是一年秋风劲,可我在家乡的田野里再也寻觅不到高粱的身影了,那些无数次在我梦境里摇曳生姿、顾盼多情的高粱呢?

葛国桢|文

乡下俗称高粱为“秫秫”

侍弄秫秫有一套专门的程序和工具

查阅辞典,高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喜温暖、抗旱、耐涝。按性状和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及帚用高粱等等。

野生高粱非洲最多,目前科学家收集到了31个高粱的栽培种类,非洲占28个。

高粱在我国的栽培较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粮食紧缺的时候,高粱曾经是我国不少地方人们的“救命粮”。

老家乡下习惯把高粱称作“秫秫”,从种到收有一套专有的程序和工具。种高粱一般在麦子收割腾茬后,用木耧耩,三条腿耩两条腿,中间隔一行,乡下叫“耩秫秫”。

高粱苗长到一拃高的时候,因为太稠需要间苗,就是用锄头间隔一定距离,均匀砍掉一部分小苗,乡下叫“匀秫秫”。

高粱长到一人多高的时候,需要把品相较好长得较低的叶子取下来,乡下叫“撴秫秫裤”。高粱成熟后需要用锋利的镢头砍倒,乡下叫“砍秫秫”。

高粱杆砍倒后,用专用的钎刀把穗头削掉,乡下叫“钎秫秫”。收获籽粒的时候,需要拿着成把的带籽高粱穗在铁锨头上刮,乡下叫“刮秫秫”……

和秫秫有关的这些活都很累,尤其“砍秫秫”是一项重体力活,一般都有壮男劳力承担,而“钎秫秫”劳动强度相对小一些,女人们可以承担。

那时候,“砍秫秫”是一件大事,每当这个时候来临,全村上下,到处都弥漫着一种部队要打大仗打硬仗的气氛。

我们队里原先有几棵老梨树,树上结的梨子平时谁也不许动一下,金贵金贵地留着,一直留到砍秫秫的时候,队长才派人把这些梨子采摘下来,运到地头,犒劳一下筋疲力尽的壮劳力们。

秫秫砍倒后,削掉沉甸甸的籽粒饱满的穗头,然后捆得整整齐齐的拉到晒场晾晒。

收获高粱籽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刮”,场面别具一格。

每个人都带着铁锨来到晒场上,把铁锨放在地上,然后拿起成把的高粱穗头,在铁锨头上“刺啦刺啦”地往下刮,不一会儿脚下就堆满了红通通的高粱籽粒。

还有一种是碾,把晒干的高粱穗摊在场里用石磙反复碾压,直到把穗上的籽粒碾净为止。

高粱浑身是宝

从头到脚都被庄稼人派上了大用场

高粱就像一台百变的Ai机器人,经过乡下能工巧匠们的巧手打理,浑身上下能源源不断变换出很多种宝贝来。

高粱的籽粒去皮后就变成了高粱米,紫红色,颗粒较为粗大,加上一点红豆,可以做成香喷喷的红米饭,虽然没有大米那样细腻、光洁,也闻不到米的香味,但在粮食奇缺的年代,不啻于一道难得的美味。

高粱米磨成粉后,可以做成各种食品,比如面条、面卷、煎饼、蒸馍、烙馍等。

小时候,母亲嫌单一的高粱面不好吃,把它和小麦面、玉米面叠加在一起,做成色彩悦目的花卷馍,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食用之外,高粱还可以制成淀粉、制糖、酿酒和制酒精。

酿酒

高粱籽粒的皮壳可以酿酒,蜚声中外的茅台酒和其他各种名酒里都离不开高粱米的身影。一位老中医曾对我讲,在医学上,高粱也有一席之地,可以治疗消化不良和便秘腹泻等。

去掉籽粒后的高粱穗,没有碾压的被做成了炊帚,炊帚又分两种,一种是捆扎成小把的,可以在案板上用;一种是用细绳子串起来的,可以在水里刷碗盘用。

碾压过的高粱穗,冬闲时候被做成一把又一把漂亮的笤帚,乡下的很多集市上都有卖的。

高粱杆挺拔,光洁,乡下人常常用细绳子把它编成俗称为“箔”的东西,可以做屋里的顶棚,也可以盖房子用,还可以当成屏风来用,既好看又整齐。

高粱杆还有一项大用途——编席子。先把选好的高粱杆浸在水里泡一下,捞出来用石磙碾压,再用专用的刮刀刮去瓤子,就得到了许多又光洁又柔软的蔑子。

巧手的篾匠可以用它编织出各种样式大小不一的席子,编织出囤粮食的茓子,席篓子,不仅实用,上面还可以编织出许多与民间故事相关的图案来,拿到集市上出售。

高粱穗下面有一节很长的细杆,乡下称之为“莛子”。光洁的莛子用细麻绳穿起来,做成锅盖、锅排、缸盖等等,有大有小,有圆有方,很漂亮。

高粱的叶子又细又长,柔韧性也很好。过去没有雨衣之类的东西,乡下人就用它来编织蓑衣,下雨时穿在身上,既防水又保暖,浑身上下飘逸着一股草木的清香,现在的雨衣根本没法比。

甜秫杆比甘蔗还甜

高粱地给了孩子们多少童年乐趣

乡下称高粱为“高杆作物”,抗盐碱,抗旱涝,产量高,易管理,平原上当年曾大面积种植。

每年麦收过后,在黄黄的麦茬垄里,一株株鲜嫩玲珑的高粱苗齐刷刷地从泥土中钻出来,争先恐后地拔节展叶,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把大平原渲染得绿意葱茏。

青青的高粱叶子上落满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三伏天里,高粱已高过人的头顶,编织成田野里无边无际的青纱帐。

炎炎烈日下,当许多植物无精打采焉头耷脑时,高粱却挺起细长的腰杆,摇曳着绿色的穗头,青翠的叶子在风中相互摩挲,发出沙沙的声响,这是一曲大自然奏响的乐章,是任何著名音乐家的乐曲所不能比拟的。

夏天的高粱地是孩子们的乐园,我们光着脊背钻进高粱地里,割草、捉迷藏、逮蝈蝈、逮蚂蚱,头上戴着用高粱叶子编成的草帽,装扮成游击队员,与“鬼子”在青纱帐里周旋。

渴了,就喝高粱叶上的水珠,饿了,还能在高粱地里寻找到野生的西瓜、甜瓜。

小伙伴们都有一套专门寻找“甜秫杆”的本领,有一种身上长着枝杈的高粱,秸秆很甜,味道简直赛过甘蔗……

甜秫杆

童年时,我记得老家林场里有一个酒坊,酿酒离不开高粱。乡亲们都说高粱酒味道柔和、纯正、不上头,家里来了客人都是用高粱酒款待。

平时农活累了,也会偶尔喝上小半碗,既解乏又长劲,醉眼朦胧里,看着小日子舒舒坦坦,儿女绕膝,心里别提多美了。

儿时的记忆中,高粱杆能做很多东西,譬如说用高粱杆扎成小人、小马、小猪、小狗,扎成眼镜、手表、耳环、项链,扎成元宵夜的灯笼,扎成小巧玲珑的蝈蝈笼,这些东西,完全由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既练出了巧手又学到了知识,也是今天学校里的手工课不能比的。

母亲把高粱籽皮装在土布里,为我们缝制枕头。枕上这样的枕头,头一动,就仿佛听到风吹田野,高粱秆噼噼啪啪拔节的声音,就会闻到泥土与草木的清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难忘家乡青纱帐
今日食普:周围的人很多没见过高粱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周振华作品丨母亲的高粱宝贝
岁月悠悠,难忘家乡的红高粱,难忘当年的青纱帐
醉人的红高粱
【故园往事之五十一】话说高梁(许广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