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兰室秘藏》治疗头痛的经验


作者:丁元庆

编辑:黄鑫磊


       李东垣《兰室秘藏》对头痛的论治补前人之未备,用药亦独具特色,并且创制出治疗头痛要方数首,迄今仍行之有效。以下试对李氏治疗头痛的经验分析总结如下。


1  补充少阴、太阴头痛


       《伤寒论》所述头痛是六经病头痛,而非六经头痛。金元以前,医家论治头痛多遵从《伤寒论》分经论治法,但《伤寒论》有关头痛证治仅见于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四篇,尚缺太阴、少阴病头痛及其证治。李氏在《兰室秘藏·头痛门》中补充出太阴、少阴头痛的证治,并进一步指出六经头痛之异:“太阳头痛,恶风,脉浮紧。”“少阳经头痛,脉弦细,往来寒热。”“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为痰癖,其脉沉缓。”“少阴经头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厥阴头项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


       六经头痛有外感内伤之异,表里虚实之分。三阳经头痛邪气盛实,属外感者多见;三阴经头痛则以内伤者居多,虚实兼见。太阴头痛实由脾运失健,痰浊阻滞,清窍不利,从而提出痰厥头痛之名,开从痰论治头痛之法门;在用药方面提出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除”,为后世从痰论治头痛奠定了基础。少阴头痛则系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寒凝经脉,不通则痛,所谓“厥逆头痛者,所犯大寒”也。



2  将头痛分为外感、

内伤两大类


       头痛系临床常见病证,病因复杂,见症多端,李氏根据导致头痛的病因不同,将头痛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头痛主要由风、寒、湿、热诸邪侵袭,阻滞经脉,扰乱营卫所致,病因以风邪为主。


       首次提出“高巅之上,惟风可到”的见解。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总司,风常兼挟寒、热、湿邪上犯,“夫风从上受之,风寒伤上,邪从外入,客于经络,令人振寒头痛,身重恶寒……此伤寒头痛也”“风热壅盛,上攻头目,昏眩”“风湿热头上壅,损目及脑,痛不止”“心烦头痛者,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乃湿热头痛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者,下虚上实也……寒湿头痛也”。以上所述说明外感头痛不离风、寒、湿、热邪气为害,故病在三阳经者居多。


       内伤头痛有虚实之分。实证以痰厥头痛多见,即太阴头痛;又有湿气在头,头痛发时面颊青黄,晕眩,目不欲开,身体沉重,兀兀欲吐,此为“风痰头痛”。虚证有“血虚头痛”、“气虚头痛”和“气血俱虚头痛”。如此则将头痛划分为外感、内伤两类,虚证实证之别,临证确有执简驭繁之便。时至今日,头痛之外感内伤分类法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3  论治特色


3.1 分经论治,各经独有引经之药 

       李氏治头痛主要是采取分经论治法,各经独设主治专药,针对病因遣药;同时,遵承师意,主张治头痛用引经药,并且将专用药与引经药巧妙地结合于一方。治太阳头痛以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经头痛以柴胡为主;阳明经头痛以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太阴头痛以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经头痛以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厥阴头项痛,吴茱萸汤主之。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言是主治药而非主治方,临诊须随证加减方能取效。如,清空膏治偏正头痛,年深不愈者,若痰厥头痛,减羌活、防风、川芎、甘草,加半夏;偏正头痛服之不愈,减羌活、防风、川芎一半,加柴胡一倍。此时,半夏、柴胡既取其主治之功,复具引经之力,构思可谓巧妙。又如,对发热恶寒而渴之阳明头痛,“只与白虎汤加好吴白芷”。白虎汤善清阳明之热,加白芷引药上达,且善治阳明头痛。统观其治头痛处方特点有三:①主用风药;②针对病因病机的治疗用药,如祛风、清热、散寒、除湿、化痰、益气、养血、健脾等;③配伍引经药,祛风通络之羌活、独活、柴胡、白芷等俱属常用之品。


3.2 补虚泻实,不一而足 

       外感头痛、痰厥头痛属实,故俱主攻邪以泄之,邪去正安,头痛自止。内伤虚证头痛,治惟补之,“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气虚头痛,人参、黄芪为主;气血俱虚头痛,调中益气汤(人参、炙甘草、苍术、黄芪、柴胡、升麻、黄柏、木香、橘皮)少加川芎、蔓荆子、细辛,其效如神”。书中所列头痛证治,均示人以大法,故常谓某药为主,而不主以某方。“是知方者体也,法者用也,徒执体而不知用者弊,体用不失,可谓上工矣。”执其法而不泥其方,体以合用,则方与证对,药与病合,多能立于不败之地。


3.3 善用风药,重视配伍

       头为人体至高之处,凡欲药力之上达,必藉轻疏上扬之味,则非风药莫属。“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总其大体而言之也。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风药其味多辛,其性主散,辛散轻扬,性主上浮,既可疏散高巅之邪,疏通气血、经脉而善治头痛;又能协诸药以上升,发挥引经药的作用。头痛门13方中,或多或少均有风药加入其中,常用者如川芎、羌活、柴胡、防风、细辛、蔓荆子、薄荷、藁本、升麻、白芷、荆芥穗、天麻等。诸药多辛温香燥之品,处方每制以苦寒,如黄连、黄芩、黄柏,取寒以制热,苦以监其升散太过;若欲其上升则以酒炒用,如川芎散、清上泻火汤;或制以甘寒,药如生石膏、生地,方如碧云散、安神汤;或制以凉润,风药走散,易伤阴津,若热盛者用风药时,则多制以甘凉、甘寒,以寒制热,以润滋燥,如羌活汤之瓜蒌根,川芎散、安神汤之生地黄、知母等;或甘以缓之,常用生甘草,或生、炙甘草并用,以缓诸风药走窜升散之烈性。此外,头痛门13方中有11方使用甘草,与诸药配伍,又寓辛甘发散之意。


       清上勿忘降下。用风药升散,复以茶清调下,借其苦寒清降之力以制诸风药之辛温,13方中共有4首以茶清调下。或制以降泄之品, 引上攻之邪下达,如羌活汤配伍酒炒黄芩、黄连、黄柏清散风热,复用泽泻、白茯苓,借其降泄之性,可以引热下达。



4  创制头痛名方


       《兰室秘藏》所立头痛诸方,于用药特点、配伍方法等方面多有独到之处,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1 清空膏

       由川芎、柴胡、羌活、防风、黄连、黄芩、炙甘草、茶组成。“治偏正头痛,年深不愈者。善疗风湿热头上壅,损目及脑,痛不止。”本方重用苦寒之黄芩、黄连,取其清热降泄之力,为方中主药,故用量独重于方中诸药;痛在巅顶,非风药不能达于病所,是诸风药以辛散上行,通经脉,止疼痛。


4.2 半夏白术天麻汤

       药用黄柏、干姜、泽泻、白茯苓、天麻、黄芪、人参、苍术、炒神曲、白术、麦蘖面、半夏、橘皮。头痛苦甚,此为足太阴痰厥头痛。用半夏除痰为主治之药;天麻定眩;病在太阴,中气不运,则用黄芪、人参、苍术、白术补中益气;二术苦甘性温,善除湿邪,合泽泻、茯苓利水渗湿,除湿可杜生痰之源;橘皮、干姜、大麦曲皆是和中化浊之物。全方以头痛为目的,而以补中化痰、和中降逆为运用,虽不专于治痛,但中焦健运,痰去则气血调畅,其痛自止。为后世程钟龄治痰厥头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4.3 选奇汤

       用炙甘草、羌活、防风、酒黄芩为散,每取五钱,水煎服。治眉棱骨痛不可忍。方中黄芩冬月不用,而食痛热痛倍之,故此方之功在于羌活、防风与炙甘草,黄芩之用则是监制羌活、防风之温。恩师李克绍教授认为,本方用羌活、防风的目的是疏络通阳,使伏热外散,不是解表发汗,故用量极轻,但疗效甚为可靠。



       本文发表在《河南中医》2001年第2期,36-37页。此次发布作者有修改。本文由“麗東書院”微信平台编校发表,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机微义》卷三十四
头痛中医诊疗方案
有哪些原因会导致我们头痛呢
川芎茶调散
《杂病广要》
半夏天麻白朮汤 痰厥头痛,东垣〕治脾胃内伤,眼黑头眩,头痛如裂身重如山,恶心烦闷,四肢厥冷,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