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8.6.8【国画赏析】由芥子园画谱联想中国画和水彩画的异同

【注:希望中文学校家长绘画的课程设计是由三部分组成:艺术欣赏,艺术评论和艺术实践。 这三维构架又是围绕着素描,水彩和国画写意这三个绘画技法,切入展开,感悟实践,以求次第升华。 这一期的“国画赏析-由芥子园画谱联想中国画和水彩画的异同” 是我们学员艺术评论作业的一部分。这一期的主讲人是王川。真心感谢学员们的积极配合,倾情付出。- 讲师:燕语洲】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由芥子园画谱联想中国画和水彩画的异同 - 王川

初学画,才上了四个月的课,这个题目似乎有点大,是可以写一本书的题目,想要用短的篇幅讲清不容易。我想在这里做一个尝试。一方面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同时也想从不同的视角讨论一下自己的看法。

芥子园画谱在康熙年间首次出版。画谱包括画论、图解、画式以及山水、花鸟和人物等各类作品。有的作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有的则是对古代名画的临摹。芥子园画谱是国画的启蒙书、教科书,许多绘画大家也深受其益,对它赞誉有加。画谱的出版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大事,对于国画艺术及其教育的传承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画有自己的传统,形成了不同于西画的绘画语言,芥子园画谱是这一传统和语言的经典性总结。我们在课堂上也借鉴了芥子园画谱。画谱复盖面很宽,使我们有机会深入体会国画的传统。特别是我们刚刚学过水彩画,发现国画和水彩画有许多相同之处。我觉得将东西方的艺术对比一下应该是满有趣味的一件事情。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绘画介质的特性及其艺术效果

国画和水彩画所用的介质基本上相同,都是纸、毛笔、水和颜料。但具体看又有一些差别。国画用的是宣纸或绢,相对较薄,渗化特性好,而水彩画所用的纸要厚和硬一些。这两类不同的纸质及其性能各有千秋,造就出不同的绘画技法、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效应,从而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无论国画还是水彩画都需要通过水的作用来完成的。利用水的通透性是它们共同的表现手段。 水才能充分体现这两种画作的特长以及它们的灵魂。水的灵动往往会给画面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国画还会用到水墨的晕染、泼溅,用水带动彩或墨在纸面上渗透、游荡。清代张式说得透彻:“墨法在于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  在水彩画中水还有衔接画面的作用,可以使画面产出肌理纹路,看上去更顺畅、生动、自然。水彩颜色可以随水流动,在纸上产生的各种水迹,有一种自然生成的效果,水彩画的各种湿画法都来源于此。

国画和水彩画的颜料来源大致相同,但在色彩的理解和使用上却有不同的传统。比如在国画中,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有“墨分五色”之说,在许多作品中仅运用墨色便能表现出无穷丰富的内容。而在水彩画中,只有一种黑色颜料,远没有国画那么多的讲究,而且仅用黑色的作品也相对少见。一般来说,水彩画的用色比传统中国画要更自由多变,更丰富,更注重光影效果,更能突出色彩斑斓、滋润流畅、晶莹通透的特点,使写实更为逼真。

国画和水彩画的画面都用留白。一般来说,国画中的留白要比水彩画多。国画家常常用留白来构画天空、水面,营造虚实相生的意境。空白不是虚无,是空灵、深邃,是无中生有的境界,同样用来表达画家的情感。水彩画常会在物体的受光面留白,运用更为精细和复杂,留白的主观处理可以使画面对比更为强烈,更具感染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化传统对绘画的影响

中国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水彩画的历史虽比较久远,但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是文艺复兴之后,而且到了十八世纪才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通过英国画家的努力才走向了繁荣。在这个意义上看,国画似乎具有更悠久的传统。由于水彩画有别于油画具有水性通透的特点,风景画成为了水彩画家的偏爱。国画和水彩的最大差别在于它们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宗教哲学思想方面的影响以及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互作用。东西方文化包括精神层面的差异在必然反映到绘画的艺术内容和表现方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长期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人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审美观念。国画所表现的意境总能让人感觉到中国人不同于西方的精神,比如山水画中或悠远飘渺,或巍峨峭峻,或万径人踪,无论怎样千变万化,无不和谐统一,都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阴阳转化、心物一体、中庸平衡等精神相吻合。其中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人审美观念的的源头。

中华文明不是宗教文明,世俗化是它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 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儒释道既分又合,形成中国思想的主体。儒家不谈鬼神,注重的是伦理关系,反映在绘画上就是题材的世俗化。国画的题材主要是山水,花鸟,人物和风俗,用于表现世俗生活的美。宗教题材始终是西方绘画的重要部分,世俗及历史题材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才逐渐发展丰富起来。在中国画中宗教始终都不占有一席之地,就算画神画佛也是出自于世俗的眼光而不是宗教的情怀。

国画注重写意,不讲透视关系,追求的是意境,特别是在山水画中。画物则是间接地画人,意在体现人的精神,所谓寓情于物,借景抒情,在这方面它和诗词的手法是一致的。画花鸟人物常常会略去许多细节,讲究以形传神,“神”高于“形”,神似为最佳。画人多有衣衫遮体,不在乎人体解剖关系,关键在于画出人的神态和内在精神,以神韵取胜。国画在用色上也不需要太靠近现实。画家所追求的是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水彩画则更加写实,更注重外形的相像,“以形写形”,靠光色取胜, 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追求的是“再现”的艺术。西方艺术的写实传统一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那时的人已对人体骨骼肌肉的解剖关系有了极为深刻的了解,人体写实的水平达到了极高程度。到文艺复兴时,西方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的辉煌成就,并在绘画艺术中确立了透视原理。西方画家在此后两三百年里将写实的技法发展到了极致。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书法和诗歌对绘画的影响

国画首先注重的是意境,在许多方面和中国的诗词、书法等艺术形式相一致,正所谓书画同源,诗画一体。中国画比水彩画更重写意也是这个原因。中国人用的是像型文字,源于图画,成为书写符号后逐渐演化为书法的艺术形式。显然,书法和国画不仅同源,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也是相互影响的。

书法是造型艺术,形式感比绘画更强,是更为抽象的艺术。书法的这种抽象性也影响到国画。书画都用笔墨。书法看的主要是笔触笔踪,讲究一笔成功、一气呵成。笔踪的运动使书法产生律动,像是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书法的这种影响在中国画中非常明显,可以说画中处处都能看到书法的影子,尤其是写意画,具有大量黑白色的造型。对笔触笔踪的追求使国画的审美增加了一个维度。许多画面感觉是一挥而就的,如李白的诗句所描绘的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审美代表着中国人较高层次上的追求。书法讲究意在笔先,这在国画也有充分的反映。胸有成竹的成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中国人还讲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这都是讲从结果中看出过程,通过过程体现人的性情和风尚。这在书画中是一致的。

诗画都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中国人独特地将这两者融合在一起。在国画中很早就出现了题画诗,以诗写画,将诗意转入画境,以提升意境,谓之诗情画意。不仅如此,中国人还把诗书画三者融为一体,再加入印章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使内容更充实,构图更丰富,艺术效果更强烈。这种融合是中国人独特的创造,具有中国艺术和审美的标签性质。在绘画课期间,我曾写过一幅对子,用来表达画家诗画一体的风格:画出诗意诗入画,诗育画风画中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人画,写意与抽象性

国画中的文人画,相有别于民间的画工和宫廷画院的绘画,源于唐,兴起于宋元。在世界史上,中国的文人是极为独特的一个群体,中国的文人画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除了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有过这样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完全是儒家文化和科举制度造就的。在古代中国是否属于文人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经济条件和政治地位,而主要取决于是否为读书人,即是否受过足够的儒家教育,或贫或富,或官或民都不是最主要的。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文人除了要读经典,还要吟诗、作诗、习字。无论是出世还是入世,诗词歌赋和琴棋书画都是精神生活上的重要追求。特别是在仕途失意、退隐山林之际,诗词书画更是文人抒发和寄托情感的重要途径,他们的画多纵情于山水、花鸟石木、梅兰竹菊,其中的意境更凸显文人心中形而上的哲理。文人画不是为了卖,是随性而为, 聊以自娱。在西方,画家则要看资助人的脸色行事,许多的画是定制的。资助人和买家或者是贵族,或者是教廷,或者是商人和资产阶级。画家如何画多多少少要屈从于买家的好恶。

中国画有工笔和写意两种。工笔画注重线条,画线细致流畅,画面精美,装饰性强。文人偏爱写意,他们饱读诗书,绘画没有什么功利性,随兴所至,主要是为抒发心中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宋代兴起的文人画一改传统画风,不求技巧,不求工整和形似,甚至不求色彩的相近,重水墨而轻水彩,笔墨更简约,手法更写意、更抽象。文人画与诗的联系更紧密,沾染了书卷气,因而展现出更多精神层面上的东西。由于文人的进入,国画从讲求技巧转向追求修养,意境,灵性和精神。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国画的写意和抽象性是西方写实传统中所缺乏的。西方直到塞尚等后印象派画家才发现了绘画中的这种抽象作用。这多少还是受到了一些东方绘画的影响,当时的一些西方画家包括塞尚都研究过日本的绘画。在西方,塞尚最先发现画家并不需要把现实一成不变地表现出来;在描绘现实的过程中,画家可以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主观性和自由度。画家可以把记忆中的各种形象进行改造,重新组合后再表现出来。重要的不是画面看上去更接近真实,而是更接近画家主观意识中想象。在画面中,人们看到的完全可以是改造过的现实及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可以说塞尚因此开创了西方抽象主义的现代潮流。然而这种写意和抽象的方式在中国画里已经流行了上千年。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绘画的表现技巧

技巧是手段,服务于内容,相对于立意和境界是第二位的。在当代,东西方艺术家完全有条件相互借鉴彼此的方法。除了纸质带来的表现技巧的不同,国画和水彩画的技巧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值得一提的是构图、线条、色彩等几个方面:

1)国画不讲透视,追求写意,在构图上比较灵活随性,也没有水彩画那样注重背景。

2)国画善用线条,并用线条来造型。中国画家用线条、皴法勾出轮廓、明暗、质感和体积,只画其形而不画其影。而水彩画的线条不那么明显,更注重描绘形体,运用明暗光影来造型,通过光和色来表现物象的质感和空间感。中国画在山水、衣服饰纹的勾线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体例,这在水彩画中是没有的。

3)国画中注重笔墨的运用,墨色的浓淡与笔配合可构成湿笔、干笔、枯笔、润笔等不同的笔法,由此创造出各种奇妙的艺术效果。画家通过浓淡干湿、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等变化来丰富构图和表现韵律。各种笔法笔触还可以构成不同皴法用来增强艺术效果。

4)国画同书法一样讲究笔触笔踪,反对用笔描来描去。用笔流畅才是更高的境界。由于水彩画的纸质较厚硬,这为反复,多层次的上色提供了条件,也为擦洗修改创造了机会,同时还可以运用传统国画中难以使用的各种湿画技巧。水彩画需要突出通透轻盈的特点,不必要的反复不容易保持自身透明的水性,所以笔触的效果也是不能忽略的。

以上只谈国画传统和横向比较。时代在不断地变化,绘画内容、形式和技巧的发展也不会停止。现代国画家学习借鉴了西画的方式方法,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已经走出了有别于传统的新路。这些内容不在本篇的讨论范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在国画领域 书法成了问题
想学画更有效?这版的《芥子园画谱》不要错过!
自学水墨画,零基础自学国画就从《芥子园画谱》开始,芥子园画谱版本推荐
想成为画家吗
极简中国花鸟画史 ┃ 前篇:三万年花鸟画史,三千里京衢传承,三百羽珍禽图轴,三十载大匠情怀。
没骨法*写意重彩人物画技法*画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