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拉松虽有魅力,但您真的适合参与吗?

相同的场景,同一条路,同一位运动健儿被众人高举肩头。只不过,上一次,抬的是获胜归来的英雄;这一次,抬的是早亡人的遗体。-----------Alfred EdwardHousman



2003年6月27日,喀麦隆国脚Vivien Foe在联合会杯比赛中发生心脏骤停,他猝死前瞬间痛苦的表情震惊了世界。



2007年8月25日,西班牙国脚普埃塔突然在赛场上摔倒,失去知觉。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3天后,他离开了人世,死亡原因为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



       2016年,中国女排前河南女排队长霍萱,因心脏猝死抢救无效在郑州去世,年仅28岁,患有马凡氏综合征。这是最常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疾病,先天性遗传病,发生率为1.5-2/10万人,平均发病年龄为32岁。该病的特征性外貌——身高明显超出常人,四肢、手指、脚趾细长不匀称。

近来,微信朋友圈里的好友们都在晒自己跑了几公里,暴走了多少步。但是,运动发生猝死的事件并不罕见。现在马拉松比赛很热。在近几年的马拉松比赛中,猝死事件频频发生。11月15日上午8时,“2015年上饶全国半程马拉松赛暨全民健身娱乐跑”在江西上饶开跑,一名19岁的男大学生在冲过终点后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初步原因判断是心源性猝死。有的人是首次参加长距离比赛,在中途突然晕倒,发生猝死,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急救,虽然被送往医院,结果仍然因抢救无效,不治去世;也有的人虽然在猝死当下,接受了急救人员对其进行的电除颤和心肺复苏急救,但结果还是抢救无效而死亡。




马拉松比赛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长距离、高风险的竞技运动,对运动员身体状况有较高的要求。要参加这个项目的比赛,参加者必须经过系统训练,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在参加比赛前,参加者应该进行全面的体检,发现身体不适,就不宜继续参加了,而有各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感冒、肥胖、年龄过大的人,也都不宜参加马拉松比赛。

运动性猝死发生率为0.25—2.3人/10万人,高危年龄在30—50岁,主要见于足球、网球、自行车、田径、游泳、篮球等运动中,还有体育课。运动性猝死者多数有器质性疾病,心血管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畸形、心肌炎、心脏瓣膜病、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破裂等)占首位,其次是脑血管意外。另外,运动性哮喘、肺栓塞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因运动而诱发或加重病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抢救,同样可致命。

很多人在长跑过程中都会出现运动“极点”:感觉身体极其难受,心率增快、胸闷、呼吸困难、窒息感、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出冷汗、全身无力、恶心、呕吐等,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产生放弃比赛的念头。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比赛的半程或冲刺时,很多人咬咬牙就挺过去了,度过了这个“极点”。通常,经过专业训练的选手很容易挺过去,但不经常长跑的人容易在“极点”发生意外。为了避免事故发生,在“极点”时刻,参加者应该逐渐放慢速度,等到身体适应后,再决定是否要加快速度。否则,如果不进行调整,参加者极易发生意外情况,比如运动性猝死。



运动性猝死并非简单“运动过量”。一个热爱运动、体能充沛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命丧运动?常说运动是良医,运动是良药。不假,人在运动时会有一种“亢奋”感,该生理过程对健康人而言,即使是高强度也只会引起良性心律失常(如早搏),及时休息就能复原。可见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并非简单的运动过量,造成严重后果的常见原因实则是各种心脏疾患(这也是“心源性猝死”在猝死中占比高的主要原因)。

国外学者对1980-2005年间1435例运动员猝死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可以分为心源性和脑源性,以心源性猝死最为多见,约占90%。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冠心病、主动脉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说,最常见心脏病为肥厚型心肌病,占所有运动性猝死的36%;其次为冠心病与冠状动脉供血异常致死原因占到了20%;另有2%的猝死原因为主动脉破裂。而在年龄大于35岁的较年长运动员中,冠心病是运动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所占比例高达73%-95%。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脏左心室心肌非对称肥厚为特征的家族遗传性心脏疾病,目前为止至少发现10种基因的突变与之相关。这类疾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很多患者早期并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一旦发病,起病表现即为心跳骤停甚至猝死,而且以青少年更多见。因此,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是禁止进行竞技性体育活动的。在此值得提出的是,每确诊一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其家族至少三代人都应当进行基因筛查。对于20岁以前的家族成员,每12-18个月检查一次;20岁以后,每5年应当检查一次超声心动图。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是另一类可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家族遗传性心脏疾病。同样地,其中一部分隐匿性病变患者平时亦无症状、或偶发室性心律失常(如早搏),而在竞技体育或者剧烈运动中出现心脏骤停,即为首发表现。

预防运动性猝死方法

1、运动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健康状况,进行体检以及早识别潜在的高危因素,其中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或猝死病史,本人有心脏疾病史、晕厥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要特别小心。

参加较强运动之前一定要经过严格体检,未经过严格体检和没有训练基础的人不应该参加长时间或高强度的比赛活动。

定期动态体检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运动性猝死,心肺运动试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心肺运动试验通过在运动中对受试者的血压、心电图、经皮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潮气量、氧耗量等生理参数的实时连续监测,分析心肺等系统的最大储备功能,可早期发现些器官潜在的病变,从而预测运动风险。

2、运动时要控制好靶心率。靶心率又叫“运动中适宜心率”,也就是在运动中用来衡量运动强度的一个标准。当人们在靶心率范围内进行运动时,既能收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同时也能保证锻炼的安全性。

非运动员运动时的靶心率应控制在最高心率=(170-年龄)×85%最佳,而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靶心率则应在无氧阈值心率以下。运动中有任何不适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

测量自己靶心率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运动时,当感觉自己已经气喘嘘嘘时,停下来,用手摸自己的脉搏,看1分钟,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否达到了规定的靶心率数值,如果在规定数值内,那说明,此时的运动强度刚刚好。



3、科学选择运动时间。人在寒冷时血管收缩,会增加心脏负担,容易出现心脏问题。所以,冬季理想的锻炼时间为下午三四点钟。要避免阴霾、空气质量不好时外出运动。另外,心脏病患者游泳时要选择温差不是很大的游泳馆,千万别冬泳。

 4、要科学运动。运动前充分热身,适应激烈竞争环境,运动中适量补充水分;运动中不宜盲目坚持,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如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大汗淋漓、晕厥、胸痛、胸闷、胸部压迫感、眩晕、眼前发黑、头痛等,应及早终止运动。 

5、保持适当运动量。运动员的活动量很大,事实上现在不少关注健身的白领日常健身的运动量同样很大。一场球赛下来浑身湿透,酣畅淋漓。但切莫忽视健身的本质是为了强身健体,从健身角度而言,运动量不适宜过大。运动时要抱着娱乐的态度、合理安排时间和强度,不要随意跟别人比赛竞争、逞一时之强。比如不提倡未经训练的普通市民参加马拉松全程跑,由于强度大、运动时间长,容易发生意外。中低强度的有氧健身跑就比较合适。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连续两年出现猝死病例就令人触目惊心。另外,自身状态不好或极度疲劳时不适合做激烈运动。

6、老年人运动时最好有个伴。老年人锻炼与运动员及年轻人有所不同,因为不少老年人都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病人,血压高时就不适宜运动,因为运动会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发生意外。糖尿病患者,如果空腹运动,由于运动会增加血糖消耗,导致低血糖发生,甚至出现昏迷。如无旁人在侧,极易施救不及。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不要空腹去锻炼,随身带着饼干、糖果等小点心。无论是否有原发病,老年人出门锻炼身体最好有个伴,万一发生意外也能及时发现、救治。

最后,在炎热的夏季,最好不要在日晒强烈的白天出门锻炼。因为清晨是交感神经兴奋高发的时间段,因此也不适宜锻炼。建议此季尽量在傍晚出门活动,防止日晒中暑或发生运动意外。运动时宜身穿宽松、吸汗的衣物,随身带一瓶水,防止脱水。



做好以上这些注意事项,就能较大程度地避免运动时发生心血管意外。如果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参加者发生运动性猝死,该怎么办呢?一旦在运动比赛中出现参加者发生运动性猝死,施救者应立即让患者躺平,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通知医疗急救部门,尽快使用AED进行心脏电击除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拉松比赛2人猝死年轻人运动性猝死的原因
专栏 | 马拉松猝死,多死于血气方刚与对马拉松缺乏敬畏
马拉松赛场上真正能保护你的不是它,而是你自己
过劳猝死不算什么,马拉松才是真正的「死亡竞速」
【跑马课堂】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及预防策略
痛心!今早一男子跑步猝死,学会这些可能会救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