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谱的历史
家谱,也叫族谱、宗谱、世牒、家乘等,是研究历史、经济、民俗、社会、方志、民族、人口和人才等学科不可或缺的一种文献资料。

  对民族学研究的发展,使我们知道,远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了用口述或接绳而记的谱牒,最初是以女性为主的氏族谱系,它是伴随母系氏族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而家谱则是家庭出现后的产物。不独汉族重视,在我国一些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中,仍保留着口述家谱,他们大多能说出父子连名(如父名木翁,子名翁通)三四十代至六七十代的世系来。古代谱牒的产生,是为了维系氏族、家族和家庭的血缘纽带。

  东汉以后,尤其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兴起,他们为维护本家族的政治、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遂兴修谱牒,一部谱牒,既是士人进入官场的阶梯,也是他们互通婚姻的依据。于是,谱牒学大兴。唐、五代依然如此,谱书多为官修。

  宋代谱牒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进士入仕制度的推行,以知识和官爵作为划分等级的标准更加明显,谱牒的社会政治功能进一步缩减,修谱的主要目的转为重视族内世系、婚姻、亲疏远近关系,以及敬宗睦族的伦理道德教化上,而不复品评族与族之间的高下等级问题。故私修谱牒之风大兴,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普遍,一直延续到解放以前。现存谱牒,以清代及民国为最多,明代的谱牒,遗留很少,明以前更难以见到了。

  由谱牒而产生了谱牒学。民国学者潘光旦和杨殿 等为其先驱,并有论著问世。1976年之后,谱牒之学又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与研究。

  ――节选自程裕桢主编的《中国学术通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谱家训浅识
修谱是一门专门学问
谱牒文化
青山资阳彭氏族谱探源
家谱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价值…
中国家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