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边塞诗里为什么有如许无悔?为什么有如许豪迈?我们如果向前追溯的话,可以一直追溯到建安文学。曹植写下的《白马篇》,开启了文人心中的英雄梦。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先跃入我们眼帘的不是一个英雄,我们没有看见主人公,只看见了他的马。这匹马有多漂亮呢?白马豪骏,戴着金络头,连翩飞驰。马的出场,已经足够引人瞩目,这么漂亮的宝马,要什么样的人才配得上它?它的主人就是“幽并游侠儿”。幽州、并州是现在的河北、山西一带,自古出豪士的地方。而这个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很小的时候就离开故乡,从军打仗,建功立业,沙漠边陲都在传诵着他的美名。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他的手上有最好的弯弓,他的身上背着的囊中箭长长短短、参差不齐。“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他向左拉弦,射中靶子;向右发箭,也射中目标;一仰手,接住射下来的猎物;再俯身,又从马肚子下射出一箭,还是正中目标。这几个动作,左、右、上、下,几乎是一个瞬间,像一段流畅的电影画面呈现在眼前。这样一个翩翩少年,身上不仅仅有战功和美名,还有倜傥潇洒。曹植称赞他,“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他的矫捷灵巧赛过猿猴,他的勇猛堪比豹子、飞龙。到这里,说的还只是少年游侠的风采,如果这首诗在这里结束,留给你的印象只是他表演一样的风采而已。

  真正的侠客,要看他的内心。“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这个时候,国家有危难,边城连连告急,插着羽毛征召的檄文接连不断从北边飞来。少侠急促地拍着白马,登上了高处,极目远眺,说出了他的誓言,“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这一个“蹈”字用得好,他不是去搏杀,而是长驱直入,直接冲入匈奴腹地,把匈奴踩在脚下。“左顾凌鲜卑”,那时,匈奴、鲜卑、羯、氐、羌都是外敌,匈奴、鲜卑是两大支。这里用了两个动词,一个是“蹈”,一个是“凌”,这个“凌”也是凌驾其上,完全不把敌人放在眼中。对阵疆场,先胜利的是气概,气胜,这个人就已经胜出了。要有这种气概,就要把生死置之度外。“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在刀光剑影之间,人还想着保命吗?保命,就保不了江山,所以他完全不管性命了。那他的家人呢?“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中国人讲孝道,孝道是根本。但是国家有难,忠孝不得两全,他连父母都顾不上,就更顾不上自己的妻儿了。为什么这样奋不顾身?“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因为自己在征兵名册上,边关有警,国家有难,不能自私,“捐躯赴国难”,死得其所,就是一个英雄的最终归宿。

  这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从曹植的《白马篇》中风发扬厉,千古而下。这种气概出自文人的笔端,成为文人的豪情大梦。

  仔细想一想中国文人的这种传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记得在最早读《史记》的时候,我总是陶醉于《史记》的小说笔法。高渐离击筑和专诸刺吴王僚的故事,就出自《史记·刺客列传》。《刺客列传》写了六个人,每个人都栩栩如生。司马迁用他的一支凌云健笔,刻画了多少英雄豪情!在战场上,项羽66被敌人追赶,只需要回头瞋目大喝一声,赤泉侯杨喜,“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连人带马跑多少里都勒不住。这么戏剧化的场面,谁看过呢?但是司马迁写出来了。写垓下之围,身边只剩下二十八骑,项羽对他们说:“我愿为诸君快战……溃围、斩将、刈旗。”我为你们冲出重围,杀进五千汉军的阵地,取对方将士的首级,拔了他们的旗子。这就是气概!“溃围”,把敌人的包围冲散,我们可以理解为逃生,何必还要去斩将,还要去刈旗呢?因为他是英雄,他不愿苟活,他要的是精神上昂扬的胜利,所以他说:我就算死了,也要让你们知道,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不是因为他打仗不行,是苍天要亡他,他没有过错。最后他来到乌江边,只有一条小船,亭长摇着船等他,告诉他追赶的五千汉军没有船,让他赶快过河,回到方圆千里的江东称王。这一刻,项羽知道自己可以活下来了,于是他决定不要性命了,因为他的尊严让他不能上船:我当年带出八千子弟兵,今天无一生还。纵然江东父老爱我怜我,我有何面目见他们啊!这个时候,他展示出内心深处的柔软慈悲,连一匹马都舍不得杀,他说:我的乌骓马跟随我身经百战,我把它送给你这位忠厚长者吧。他带着最后剩下的二十多人,全部下马,持短刃迎向五千汉军。这是何等从容赴死的气度!他最后又连杀了上百人,身上那么多创伤,杀得厌倦了,他也不会死于敌人的剑下。忽然看见从楚军投到汉军的骑兵司马吕马童,项羽叫他:你原来不是我的故交吗?这个故人居然没有认出他来,项羽擦了一把脸上的血污,吕马童一惊,跟大将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羽对吕马童说:我听说,得到我项上人头可以领到千两黄金,还可以封侯,今天我送你个人情。说罢拔剑自刎。

  每次想起这样一个一个场面,我都能更深地理解,鲁迅先生为什么把《史记》叫做“无韵之《离骚》”。散文虽然没有韵脚,但这样的文字,长歌当哭,难道不是最伟大的诗篇吗?什么是诗?真正的诗,不是那些分行押韵、整齐错落的句式,真正的诗是一种心情,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人格,是一种人在世间的尊严和自由。

  今天,我们说的是汉语,写的是汉字,我们的民族叫汉族,这一切来自于高祖刘邦所开辟的大汉,但是,在我们的观念里,高祖的形象永远比不上那个英年早逝的西楚霸王。是谁给了我们这样的成见?恰恰就是太史公司马迁。得了江山,奠定大汉,又怎么样?一直到今天,为什么那么多电影、小说,不断地改编着“楚汉之争”的题材?因为项羽失了天下,得了英名。而刘邦得了江山,却丢了名誉。司马迁写下的这些英雄侠客,一直都占据着中国人的心。

  在历史判断和道德判断的夹缝中,我们看见中国文人心中永不泯灭的侠客梦。太史公是在歌颂项羽吗?太史公是一直在歌颂自己心中的大梦。不然的话,他不会为了李陵去冒死上谏,他不会对这样一个平生没有交情的人有这么深的同情,他也就不至于因此被下狱,被处以宫刑。李陵是汉代飞将军李广的嫡孙。从李广那个时候,这种征战边关的英雄豪气就已经有了。多少年后,唐人不还是在吟唱“秦时明月汉时关”吗?不是还在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吗?何况李广的时代距离司马迁那么近,他的心中放不下李广,也放不下李陵,他要冒死去替他们辩护。他是一个书生,辩护不起作用,改变不了李陵被满门抄斩的命运,同时他还搭上了自己。他内心惨痛吗?他的人生失败吗?自历史角度来看,我觉得他太成功了。倘若不是这样,怎么能够诞生一部独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倘若不是这样,又怎么能够留下千古文人的侠客大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尚武主题
古诗词赏读四十一 白马篇?(曹植)
赞少年英雄 抒报国情怀——曹植《白马篇》赏析
诗文赏析:曹植的《白马篇》,少年英雄之气扑面而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每天十分钟跟徐子读诗词(76)》
8首古代爱国主义史诗,首首诉说华夏光辉时刻,首首令人热血沸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