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宾虹:卷舒云烟写春秋



写黄宾虹前辈的文字,有时候感觉力不从心也才疏学浅,不敢轻易贸然,过于海阔天空抑或浮光掠影都是对先生的误读或不敬。

青年黄宾虹

七八年前应林散之长孙女林丽丹女士之邀拜访由林散之题署的徽州潭渡“黄宾虹故居”,那次黄宾虹“闭门谢客”,没有完善故居展呈,只好走访了黄宾虹老家“邻居”看看那些徽派建筑的老样子,听老乡称呼“黄宾虹”的亲切乡音,再走访林散之题写“时雨轩”的黄澍老人那里,听他讲述林散之与黄宾虹之间的往事情结。被林散之称为“新安派衍”的已故画家罗积叶曾在日记中注明他有七八篇关于恩师林老的文章选题没有写,对林老的国画艺术探微和诗画关系等等,其实也是对黄宾虹艺术的解读和引申。后经学者张栗庵介绍赴沪上从宾翁学画三年,遵嘱壮游祖国山河名胜,他在《林散之书画集》自序中说:“自从宾师数年,遂归江上,闭门潜学……痛改前非,不辞昼夜。又逾年忽发远游写生之念,不谋于家人,挟一册一笔丰肩行李,捆载艰难,万里奔波,不辞劳瘁,亦黄先生之素志也,是游也,跋涉一万八千余里,得写生稿八百余幅,诗二百余首,亦去勤矣。”从此,其书画跳出前人窠臼,虽出于宾虹笔墨本色质地,但更在禅意诗境的空灵清逸中渐有自己“不俗即仙骨”面貌,尤其书法从宾虹金石气书卷气庙堂气中提炼出适宜自己的“生天成佛”之幽远境界。好多人看重看懂林散之“草圣”法书的盛名和格调,却不曾不能理解黄宾虹法书那古拙深邃、独立高标的卓然孤绝,青出于蓝未必胜于蓝,一个清逸开张流落,一个内美生辣苍古,一个学人字一个大家字,不能不说,林散之不仅从黄宾虹这里汲取了国画的内奥,同时在书法领域也得到滋养启示,只不过提取了精粹而发扬特色,在墨色和线质上展现自我,黄宾虹真正深藏大美无言的无限书法机锋仍旧不曾挖掘尽善,比如他的以行入篆、以篆写行的篆籀写意笔法、以画入书的多元墨法、无意为佳乃佳的天然不拘章法格局等等,都是黄宾虹书法在馆阁风盛行的晚清民国主流时风下凸显个性品格的前瞻性的学术分量和人文涵养,具有生生不息的艺术生命力,也对后世书法传承者拥有可汲取借鉴的丰富宝贵的探索资源。

青城山

央美邱振中教授说:林散之幸运的是,继承了一份独特而关键的关于书法技法、形式、意境的遗产,而自己又能弥补为黄宾虹这一进路所缺少的要素,同时在字体上作了一次准确的选择——这一切汇合在一起,造就了一代大家。从黄宾虹到林散之,这样的传承在艺术史上是很少见到的。一位杰出的画家在书法方面所开创的事业,由一位学生接着做下去,并取得伟大的成就。——如果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中国艺术史中书法与绘画关系的进展,在这里得到生动的展示。 
十年前的一个晚秋时节,我再次走访了黄宾虹故居,缘于同王伯敏师生前鸿雁笔墨因缘,故居管理员还是特意开门让我尽意采风,第一次零距离接触黄宾虹曾经用过的工具和精致的山水,有一般出版物没有的韵味和神彩。赖少其题写的“人民画师”横匾悬挂在故居中堂之上,浑厚深切,也是人民赋予黄宾虹一生的定语和口碑。

歙浦纪游


张仃在黄宾虹故居修成后特来到歙西潭渡村参拜恩师故居,看完故居沿着青石板台阶走到村水口水埠头,他看到此处河水已在森林茂盛之中汇集成了一个碧绿的水潭,潭上有一古石桥,桥头又有“宾虹亭”的遗迹,而远处的黄山隐隐约约于云雾之中,令观者心旷神怡,他情不自禁地说:“这里的风水真好,难怪要诞生宾虹大师这样的骄子啊……”1984年,黄山画家朱峰陪旅美画家侯北人来到黄宾虹故居,先生一进故居大门就趴在地上行“三拜九叩”之礼,而后兴致勃勃看完故居中的每一个部分,临近中午,他又走到故居对门的一户人家,讨得平房上的“虎头瓦”一块,说是“宾虹之邻”的片瓦也很有灵气,一定要带回去好好收藏……。当他走到故居前一个平坦准备上车时,又放下手中的东西,朝故居跪下,依依不舍地又行“三拜九叩”之礼,真是催人泪下,令所有在场人皆眼泪婆娑。

黄宾虹  湖山烟雨  图片来自浙江博物馆

印象中,百岁侯北人是1940年求教于黄宾虹,后与张大千、傅抱石、朱屺瞻过从甚密且艺贯中西的当代大家,对其鼎礼先贤的举止令我感佩动容。尽管侯北人生活发展在西方社会,艺术上多涉泼彩为旨向的风格。由此,能领略到洋装虽然穿在身的侯北人先生内心始终留守着黄宾虹魂魄和民族本色的。

三十年代中期的黄宾虹

走进赖少其艺术馆展示的这约十三件精品佳构,可以大体窥探黄宾虹一生的笔墨路径和境界追求。这些相对比较中和作品分早期清淡和晚年华滋两种面貌,不是我们在网络上常见到的那些纷披烂漫、乱云散逸的“不修边幅”,是黄宾虹心境都处于娴静淡定、清心安详、无为忘我的自然流露。

舟泊西泠桥

赖少其于羊城木石斋高悬黄宾虹教言作为座右铭:“黄老少时有二位老师,一言要作画家,作画必须如写字,笔墨见功夫,此言实也;又一老师谓虚更难,宾老既能实又知虚。宾老学古人必究其源,不人云亦云;他认为道咸间金石学盛,画艺复兴;师古人,尤贵师造化,宾老谓自成一家,非超出古人法理之外,不似之似是为真似,然必由入乎古人法理之中。庄周梦蝴蝶,三眠三起,吐丝成茧,缚束其身,若能脱出栩栩欲飞。既知法理,又苦为法理所缚束,其甘做鼎镬之虫哉?故宾老曰:学之越像,离之越远也。”去年底走访了北京怀柔留云草堂许宏泉君处,他的工作室就挂有他特意去广州拜望赖少其老为其题署的“黄山是我师”,闲聊中他也提及近代以来黄宾虹是画的最好的,我想他所指的近代以来或可应该是吴昌硕那一辈之后的画坛,能领略他对黄宾虹先生的推崇与看重,当然是从文人画视角定位的,此画非彼画,画画与画画,画家与画家,在他这里考量语境是不一样的,他内心的标尺是寄托着学养与笔墨承载的浑厚华滋民族本。谈及王鲁湘曾言及陈佩秋先生说黄宾虹不会画画的说法,对于曾经与吴冠中进行学术对话且谢稚柳陈佩秋夫妇都分别为其题署“许宏泉画集”“春色如许”的学者,许宏泉回复我说,谢与陈不是一回事。

半壑松风

李可染曾回忆:“黄师作画,看来‘积墨’成习。他根本没有笔洗,只用‘葵花盤’,墨由浓到淡,自然形成一圈。可染见老师没有笔洗,说从四川给带一个,黄师连连说,不用,不用!黄师的笔往往是干的,用笔似乎很随便。有时在身上擦几下,有时晨起在桌上戳一戳。一些已完成之作,又浸水湿透,用宿墨点石成金,出现神奇的效果。他反复递加,越加越亮,越加越好,似乎永远也加不够的。创作中,他艺术探求的全过程,都一一在画上留下痕迹。”在题赠李可染之残稿中,黄宾虹写道:“画重笔墨为上,其次章法,犹精神之与躯体耳。但观章法之新奇,求其外貌,不审内心,非真知画也。中国画法之要,根本精神全从书法中来,不明书法,即不知画法。李可染先生研精书法极勤,将实用之于画,其笔墨之内美者也。自来名画大家至可贵者,无不工书,书者无不擅画。”难怪李可染说“黄宾虹老师的画,远看什么都有,近看什么都找不到”;潘天寿说他“一张画能画七八遍十数遍,结果使画面葱葱郁郁,气象蓬勃,丰富至极而不失于空灵”;傅雷说“黄氏写意,笔墨圆浑,华滋苍润,忌复北宋规矩”“笔致凝练如金石,活泼如龙蛇,设色妍而不媚”。

黄宾虹 山水  图片来自浙江博物馆

在《陆俨少画语录》中,陆俨少说:“画道陵夷,不复振起。以至近代,自宾虹黄先生出,遂使新安画派,光焰重熠。盖其远绍前徽,而又游踪所至,得山川之助。故当晚年,用笔浑成,而墨法精妙,遂成绝调。”同时,也见过陆俨少亲自题署鉴赏黄宾虹山水佳作评赞可见一斑。

山水清音

《百年巨匠》对黄宾虹作为第一位专题摄制,可以大略让我们领略到一位革命者学人艺术大师非比寻常的坎坷深邃之旅途,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走近民国往事的岁月之窗。其实,除了山水世界,他的花鸟我也看到了他的好他的妙,好在悠然而清逸,妙在古拙而动人,没有艳丽浮华之做作俗气匠气,全然写意篆籀笔法的渗透和心性豁达之表达;黄宾虹的为人处世之道,他的慎独自在、宠辱不惊,他那繁华落尽见真淳的笔墨见地和民族本真,他在现实社会和理想境界之间的弘毅淡定、负重寻真的殉道气概,怎一个继往开来山水大师可以概括?

黄宾虹  设色山水   图片来自浙江博物馆

程大利在《从黄宾虹作品看笔墨艺术的境界》文中说:黄宾虹的“创造”是什么呢?综观他一生的艺术经历,脉络已很清晰。和一般画家不同的是,黄宾虹先是一位革命者,黄社成员,反封建专制,继而成为有独立人格的公共知识分子,有人认为他是把学问做在创作之前的所谓“学者型”画家,他自称“学人”。他把绘画与民族文化的兴亡联系起来,成为有担当意识和文化理想的艺术家,这一点很超前。他有自己一整套的画学思想。在黄宾虹的山水画中我们看到了集古人大成的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成就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峰巅。王鲁湘总结为“他以豪杰之气、学人之志、史家之眼、哲人之思、文人之慧、书家之笔,还有寿者之时,像求道那样循序渐进完成着他的艺术使命……,他的绘画步入了一个历史的制高点,就其所达到的境界而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不见来者”不宜作为结论,但黄宾虹创立的艺术高峰无疑是20世纪以来最为辉煌的。既可以毫无愧色对西对历代诸贤,也可以“让我们伸出双臂,与任何来者握手”(黄宾虹演讲《国画之民学》)足以立身于现代世界艺术之林。

秋风发微凉

刘墨在《笔墨化境——晚年黄宾虹》文聊及:有人说他的画好在于能“繁”,这话是不错的,但是人们往往没有注意,在黄宾虹的画中,其最精彩处,点线都是很简的,那表现的繁复,实际上是用水墨一遍一遍地皴染出来的,绝不像有人那样只顾在纸上乱涂。他再随便画,也在“理”中,也在“法”中。如果说,我们能在齐白石的画中见到“趣”,在黄宾虹的画中就多见到“法”,“趣”是种生机,而“法”则是一种程式,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黄宾虹的“气韵生动”更多是一种理法的展现,虽然它也代表着生命意义的洋溢。晚年的黄宾虹,的确是伟大的!他的伟大,是文化自信。这里,显然还必要对于学习黄宾虹的人说上几句话。黄宾虹固然笔墨并重,但是他的墨法以及晚年的水法胜过笔法。古人山水分派,往往以皴法为主要的标志,而这个皴法本身就是靠用笔来体现的,而黄宾虹却是用墨和用水,所以他的皴法并不突出,也没有明显的特色。明人恽向说:“气韵在笔不在墨也。”清人张庚更说:气韵“发于墨者下矣”。不过,黄宾虹却是敢于违背这样的“定理”而别辟蹊径的。他的好作品,无不有这样的特色:墨气中见笔法,则墨气始灵;笔法中有墨气,则笔法始活。甚至于笔墨俱妙,无有笔法墨气之分,达到一种真正浑沦的境界。试看他晚年作品,哪怕是一小块的局部,都无不如此,透明而浑厚,清疏而复杂──学他的人,却大都是为求浑厚而弄得污浊,为了复杂而弄得凌乱,实在是没有注意到他更为重要的透明、清疏那一面。我曾说过,如果黄宾虹的画没有单纯一面作为基础,那他的复杂,就一定是混乱了。

峨眉伏虎寺


邱振中谈及黄宾虹绘画作品中的笔法,既深契传统的要旨,又活泼洒脱,不落蹊径,特别是晚年之作,看似毫不经意,但笔锋一触纸,便密实而凝重,即使是最细微的笔触,也像是“铁划银勾”,不可移易。这是中国绘画中理想的,但却很少有人能够达到的一种境界。仔细寻检中国绘画史,厚重者有之,灵动者有之,但厚重、灵动同时臻于极致,而又能如此密合无间地融合在一起,一人而已。黄宾虹在笔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对中国艺术史的重要贡献。黄宾虹认为绘画中的笔法与书法中的笔法相通,而绘画中的笔法起源于书法。他在所有场合强调书法对于一位画家的重要性。他说:“大抵作画当如作书,国画之用笔用墨,皆从书法中来。”他又说:“笔法成功,皆由平日研求金石、碑帖、文词、法书而出。”

黄宾虹  山水   图片来自浙江博物馆

青年学者张俊东认为读懂黄宾虹的画需要把握四个点。一是简,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以少寓繁,就是用更少的笔墨来表达更丰富、更浑厚、更天真、更烂漫的意向和写意精神。中国画讲究以形写神,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很多作品已经很难看出当中具体是画哪里的山、哪里的水,已经没有特别具象的东西。二是静,这里可以理解成干净、安静、沉静,他在北京待了十几年,唯一从杭州带到北京的就是一百多方古玺印,他一生都在研究金文,研究古玺,这些书法的用线,对他绘画当中的静起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三是古,这个古不是指年代久远,而是古朴,是与巧媚相对的。黄宾虹山水很多看上去黑乎乎,因是一种积墨法,有一个理论做支撑,就是傅山提出的宁丑勿媚、宁拙勿巧。所以看黄宾虹先生画是古拙的、古朴的,厚重的。四是雅,这个雅是高雅、清雅、文雅。我们说什么是俗,俗就是太大众化了,所有的人都在这么画的时候,就流于粗俗、流于平俗,所以为了追求文雅、追求清雅一定要特立独行,脱颖而出,你的东西要和别人的不一样。我们看黄宾虹的山水画老笔纷披的,全都是点和划这种东西,反而给我们一种更加抽象的审美,它不是具象的,有一种文人情怀或想象,就会更加的丰富和更加多元化。

黄宾虹山水

黄宾虹艺术研究会会长郑竹三回顾当代三位大家对黄宾虹先生艺术之心仪往事——

1.吾师“四绝”(诗、书、画、印)画家余任天生前在杭州横紫城巷寓舍的画桌边,曾几次跟笔者说:“黄宾虹先生的画是一个量标。谁能看得懂他的画,谁便懂(中国)画了。这是一个尺度、这是一个门坎……”。一段最简洁的评述与概括,使黄宾虹先生的艺术高度、深度、广度及要义尽在其中。余任天先生精善山水,亦浑厚华滋,虚中运实,平中运奇;更能以草书入画。他是黄宾虹先生文脉之传薪者,故二者信息相通、气息相和,“风规自远”(孙过庭《书谱》)。
2.记得三十年前有一本黄宾虹先生画集,内有一篇潘天寿先生的序评。序评的最后有云,大约是:黄宾虹先生已归道山,齐白石先生亦年事已高。观吾国画坛,殊感寂寞……。就是这个感叹,几十年来始终萦绕于我的脑海。就是这短短的语重心长,道出了中国传统性学者画家之寂寞。就是这个寂寞之忧,心仪出黄宾虹先生这座艺术高峰。

黄山松谷纪游

潘天寿先生在“黄宾虹先生简介”中有评:“先生独特之风格,岂偶然哉?然有时或为雄奇,或为苍莽,或为闲静秀逸,或为淡荡空灵,或为江河之注海,或为云霞之跃空,或为万马之奔腾,或为异军突起,千态万状,又非笔墨布置等所能概括之矣。间作梅竹杂卉,其意境每得之于荒村穷谷间,风致妍雅,有水流花放之妙,与所绘之山水,了不相似,白阳耶?复堂耶?新罗耶?其或颠道人之仲伯欤?孟轲云:‘五百年,其间必有名世者。’吾于先生之画学有焉。”此可解读这个感叹与感慨也。

宋人龙州诗意

3.中国美院陆抑非教授也是我的师长,我们彼此多年之交往,结下了深厚之谊。陆抑非先生对黄宾虹先生及余任天等均敬佩而赞美,这亦是大家风范。曾多次对我讲:“黄宾虹先生的笔是乌钢杵,(古人对圆笔中锋之解读为:“折钗股”、“屋漏痕”,如金钢杵,倍寻倍丈,圆浑不露锋稜之迹。)意为把古人的圆笔中锋用笔理解为尤似“金钢杵”,经黄宾虹发挥与发扬到了极致。这是功力,这是学养,这是深美。陆抑非先生这个发微,大约是:“神与物游”《文心雕龙》之内美的新见解,当是黄宾虹先生之独胜也。在黄宾虹先生诞生145周年之际,撰此以记、以颂、以扬。愿黄宾虹先生之艺术在有识之士及国学专家的倡导下发扬光大,以更开放与博大之胸襟传承黄宾虹的人与艺,为中华文艺复兴作出澄怀性表率。

黄宾虹  设色山水   图片来自浙江博物馆

2015年初中海先生曾寄赠《光明日报》出版的《焦墨之光》专著,深入探奥黄宾虹及其焦墨境地。北京画友交流中心与书画圈网主办沙龙活动中,有观众问其:我知道初老师对黄宾虹研究很深,他可以说做到前无古人,我吹毛求疵一下,有没有研究他有什么缺陷和不足的地方?可以启发一下在座的各位。初中海答复:先谈谈黄宾虹,1935年11月5日,黄宾虹时年是72岁,在南京和他的学生举办第一个展览。这个展览,一共展7天的时间。在当时,当时,中央日报,连续用四个版来刊载。我的黄宾虹的研究《海上虹影——黄宾虹上海艺术活动30年之雪泥鸿爪》这一本书里面,第一个谈的就是这个问题。大家有兴趣可以翻翻看看。有人说看不懂黄宾虹的作品,其实,画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好的画家的作品,绝不是为了别人看懂而画。而是以心观物,转化为心灵上的物像,如果你想看懂这样的作品,那你就要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那么,黄宾虹当时展览,展览结束,作品大部分订出,收藏黄宾虹作品的大部分是国民党的高官、日领,贵族,谁说看不懂黄宾虹的画,是一般人看不懂。但是,黄宾虹去世以后,夫人尊黄宾虹嘱托,将所有作品捐给国家,因为,看不懂人家不要。最后,通过有关领导的关系,捐给浙江博物馆,黄宾虹自己的画五千多张,还有其他共一万多件。但是,三十年内没有开包,没有人看过这些捐赠品,一直到三十年以后才打开了包裹……

初夏游雁岩

以下是崔振宽当年访王伯敏谈黄宾虹纪实值得参考回味——

崔振宽:王老是画学权威,想请您谈谈黄宾虹。

王伯敏:陕西国画院专程看黄老画展,画展已看过。

崔振宽:请您谈当年跟宾老学画的情况。

王伯敏:黄先生60岁,有些画,画在反面,画反而看正面,另一种效果。

崔振宽:反面画,正面看是为了更厚重吗?您也画反面吗?李可染说学了齐白石“慢”,黄老画的是快还是慢?您的书里介绍黄老是只讲究用墨,不讲究笔和纸,黄老喜欢用什么样的笔?松烟墨,狼毫,羊毫,纤毫?

在香港东山台黄居素寓所双树屏馆处

王伯敏:现在很少有好墨,好纸,墨,墨痕,过去画家很少用宿墨。董其昌看画,不计较其过程,看它画的结果。从前还有人说黄不会画画,这是说黄画的不好,拓碑,以前没有他画的那么黑。

崔振宽:我们看黄老画展很激动,中年不黑,晚年75-80黑。有人说黄老当年已经在研究印象派,这是一种分析,黄先生不看西洋什么的画,他只看自己民族的。

王伯敏:不看西方的,这是他欠缺的地方,不过在他那个时候,大多如此。

崔振宽:现在有的理论家说他的画局部很像梵高塞尚。

王伯敏:他的画,有很多是抽象的,山水,局部总是传统继承整体是不似之似似之。

1948年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会议

崔振宽:黄老的画和古代画家的画法大不相同,所以有人说他是开启中国画走向现代第一人,不能从零开始。您关于黄老的著作很有影响,今后还要写这方面的书吗?

王伯敏:过去一般人看不起黄的山水艺术,所以我写文章,后来写的人多了,我忙别的,也不大写。

崔振宽:您亲自受教黄老,别人没有亲身经历,时间不长,现在再没有别人了,黄老的用水,别人就谈不好。

王伯敏:李可染先生专业画画没有时间写,黄宾虹的山水画,如有时间,一定写的非常精彩,所以很遗憾。

崔振宽:大家都谈好,但是都没有您说的深刻,具体,准确,您是当代著名美术史家,一定认真读,谢谢。希望您再多写一些黄宾虹的文章,最好是《黄宾虹传》出版。

王伯敏:现在写黄宾虹文章的多,造黄的假画也多。

崔振宽:您认为对黄宾虹的研究现在成果如何?

在北平竹北栘画室作画师范(旁立为幼子黄鉴)

王伯敏:黄的绘画组织我觉得黄宾虹研究会现代也活动很少,影响不够大,搞了十年,您主编的黄宾虹全集就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您经常画画吧,吃药一生主要不是画。您身体很健康!

崔振宽:请您再谈一下黄老的用水方法

王伯敏:他画画是先画全局的框架,再逐步深入,从整体到局部他经常强调的是用笔。

崔振宽:打扰你休息,谢谢,祝健康长寿。

1948年黄宾虹夫妇与傅雷夫妇在北平黄宾虹寓所

王伯敏:难得!如在杭州,给看张黄画真迹……

崔振宽:告辞,后会有期再见,您去过西安吗?欢迎再来!

莫名,我希望将来有朝一日可以看到有《黄宾虹传》那样的影视剧专门讲述黄宾虹一生丰满繁华而又艰辛洗练的人间故事,想想都比看他的那些不容易看懂的浑厚华滋都更味道,不是吗?耐此岁寒,以扬国光,他的笔墨世界不就是他历经晚清民国风云和新中国岁月的生命洗礼和灵魂写照吗……

黄宾虹先生绘画创作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笔”“七墨”初探
学黄宾虹2
一代大师黄宾虹的画,为什么普通人望尘莫及?
黄宾虹书法作品欣赏
【觅画记】李可染:中华庶民,歧黄之徒(下)
黄宾虹的了不起,须去掉许多作品才能得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