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纹

​​龙纹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图腾符号,至始至终贯穿在我们历代器物的装饰上,龙的形象是在初民时代诞生,部分专家推测早期龙的出现是各个部落因为统一之后把各自图腾的一部分符号组合在一起,而出现龙的形态。由于龙纹出现的时间早并且持续到今天,龙纹在各个时期呈现不同形态,也是我们推断器物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由于刀剑的断代相对于其他有传统的收藏而言是比较复杂的,龙纹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依据,大家对刀剑出现的龙纹也就特别在意,实际上刀剑出现龙纹应该是唐以后,宋代相对成熟,之后历代都保持延续)我特别想强调的一句话:“任何时代的器物都是那个时代人情感的体现”,我想说明的就是在任何时候出现的古物,上面出现的纹饰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一种装饰形态,“任何一种纹饰都不是凭空而来,也不会无端消失,它必然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

我把龙纹的变化分成几个阶段:

1、初级阶段 公元前8000年至夏

查海文化、红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等等早期先民文化中就出现龙的初级形态,更多是一种有明确头和身体的一种蛇状的龙。

 

2、成形阶段 商周-秦汉

这个阶段的中大到钟鼎小到玉器,龙的形态非常多,分成螭龙、虬龙、夔龙等等。龙的形态已经出现了后世所有的一些环节,角、鳞、爪、尾、鼻、鬣发等,这些环节在之后被不断的丰富和改变。总体来说汉朝龙形非常飘逸,具有仙气,每个大时代背景下的文化风格会具体投映到纹饰和器物之上。

3、具像化阶段:南北朝至唐

南北朝开始龙形已经非常的成熟了,南北朝佛教造像开始盛行,龙作为重要的护法,从过去多应用于器物的局部装饰,开始进入非常独立的发展阶段,大量的圆雕和高浮雕开始出现,表现手法也趋于娴熟。

至唐朝是演变成一个高峰期,这个时代的龙充满力量,这个时候龙吻细长,顶部收尖,鼻孔的形态开始出现牛鼻的状态。眼睛较大,有个特征是后眼角汇聚一起后有一个明显卷,并且眼眶上部有一个明显的下凹类似一个M形,甚至突出至整个脑袋的上部,龙角明显的出现鹿角的形态,底部有粗大的节,龙角似乎是整个从眉弓开始生出,中段分多节,角分叉,尖端较为尖锐和朝前勾。耳朵呈现牛耳外廓,细长,门牙有犬齿和门齿,獠牙外翻于唇线之上,槽牙有表现为山丘型。下颌有须,分成门牙下一组,中段一簇,腮侧有卷毛数组,鬣发朝后飘扬,长短不等。颈部细小,身体盘旋,前爪肘部有较长的火焰形鬣发,肘尖有毛,小腿露筋骨无鳞甲,龙爪多为三趾,趾甲尖锐修长。尾巴缠绕后足。

唐龙总体的气韵是非常独特的,充满张扬和奔放的精神,力量感极好,是那个时代的精神最为精确的体现。

各种唐朝器物中龙纹都多见,反而唐朝刀剑只在缳首位置见到过龙纹的表现,鞘装和鞘几乎未见龙纹的装饰。

4、审美成熟阶段:辽、金、宋

辽的纹饰风格几乎完全承袭唐制,无论是龙、凤、还有忍冬纹缠枝等等,都是唐的风格延续,只是细节没有唐那么丰富,从辽出土的万寿堂银鎏金砚盒、金银粉盒、蜜蜡圆雕都有龙纹的体现,这个时候龙纹几乎和唐相同,但是小腿部分开始稍微变粗,开始有鳞甲出现,而不似唐龙那样筋骨显露,这个特征很明显。

所有的纹饰的变化是和当朝者审美情绪有关,和文化背景有关,和国力、国格有极大的关连。

金立国初期龙明显更加才粗放,失去的辽的细致,而金后期的龙形更接近宋,在中古铜杂项上辽金基本不分家,但是实际从上纹饰辽比金要豪放,金龙纹还是具有草原风格那种张力,很有野性,金立国之后龙纹开始转为细腻,在完颜阿骨打的陵墓上的龙纹已经逐渐和辽、唐产生变化,身体开始变粗,尖吻逐渐消失,鼻子和吻开始逐渐整合成牛鼻子的形态,而逐渐放弃了唐、辽尖吻的形态。

宋龙相比较唐已经出现非常大的变化,当时的金银器、玉石、陶瓷、丝绸诸器物及建筑构件上,均喜好以龙纹为饰,尤其是以龙为主题的纯艺术绘画,至宋代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以云水鱼龙为主要题材的绘画,已形成一个独立的画科“鱼龙科”。如北宋美术理论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叙图画各意”中指出:画龙者,折出三停(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也),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穷游泳蜿蜒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仍要鬃鬣肘毛,笔画壮快,直自肉中生出为佳也。(凡画龙,开口者易,为巧;合口者难,为功。画家称开口猫儿合口龙,言其两难也。)

另外一种就是继承唐、辽龙的形态,在宋代官方绘画中,宋高宗的座椅的龙就是典型宋龙的表现,依然保持了唐龙和辽龙长吻,鹿角等特征,但是比较唐龙而言相对变得比较的沉稳,似乎缺少那种很有爆发力的感觉。宋代用“九似”的说法,对龙的形象作了规定性的阐述,这使得之前历代带有不同程度的随意性的龙纹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从此以后,虽经改朝换代,龙的艺术形象基本上皆以此论为据,除形态姿势和细节有灵活性之外,总体形象不再有大的变化。

同时期龙纹以大理国为例,依然保留的尖吻的形态,但是明显龙的身体开始变得比较的粗壮,南宋时期泸县宋墓中的龙纹也表现的比较粗壮,身体的不再似唐龙那般矫健。

5、世俗化的开始:元、明

元代龙头比较身体而言显小,细颈多张大口露齿吐舌,上颚较大而且前凸上翘,头上有鹿角,下颚有须,鬣发飘动有向上和向后之分。元代的龙纹饰中是历代龙纹图案中最为粗犷豪放,刚劲有力。其绘画风格简练,笔法犀利线条流畅。龙头给人以凶猛野性之美。元代龙的体态为四肢和躯干一样粗,有腋毛或腿毛二到四根不等,腋毛为宽而长的带形,爪有三,四,五爪,以三爪为多。爪有甲且锋利,爪形强劲有力。

龙尾可分为鱼形,如意形和一般尖尾等形式。在此之前的龙尾基本都是一个类似蜥蜴一样的尖尾。元代龙背上多有鳍,一般排列整齐,又尖又粗。龙鳞的画法多为大片鳞画法,较少的使用细密的鳞片。

龙在元代基础上增加了花草形尾,称为散尾夔龙。

 

明代龙头的绘画风格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形式。明早期包括洪武,永乐,宣德这些时期的龙纹,它们受到元代风格影响很深,龙头威猛雄壮。头扁长,有张口和闭口两种,张口者上颚长口吐舌,两眼圆睁,有眉一根和多根,且多为直立式样,有长短须,须多飞舞,有的须卷起,有的上冲,有的后飘,有双鹿角。它们的绘画风格凝重豪放,笔法苍劲有力龙头最是威严。到了明代的中期正德前后,龙的纹样有了一定的改变。中期的龙头部显得较为长,有平衡感。鬣发和眼毛都直立于龙头垂直。两眼平行排列。须上唇有二根飘动,下唇有须有一些飘动。龙发多为后飘和上飘。龙头呈现的温顺和善的表情。中期的龙的图案相对更为定式,图案细致,器物装饰规整。明晚期以嘉庆,隆庆,万历为代表的三个时代。这时的龙首上颚比下颚长,鼻子成如意形在上颚顶部,吻像由牛鼻转像猪嘴,故被叫猪嘴龙。这个阶段的龙开始多出现正面龙,这种画法的正面龙的方头宽额,其样子和早期比凶猛不足,但很雄壮。明晚的龙是“牛头豹脸。”

明早期的龙绘画比元代的龙制作规范,体态犀利,苍劲有力,有叱咤风云之感,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龙不再似元代凶猛,犀利。龙身和龙尾常常做花枝形变形于辅助图案向呼应。龙爪有了很多新的变化,如喜作轮式张开涨大状,龙为五爪,这时双翼出现,称为应龙,缺一爪为,双翼带鱼尾为飞鱼,牛角龙身为斗牛,牛蹄龙身为麒麟。

元明两朝都喜爱螭龙,螭龙为圆头无鳞,双翼,两肢体,花形尾。

明代早期龙纹的辅助纹饰主要有云纹、如意云头纹、海水、火珠、花卉纹、莲池、兽首、莲瓣等,有云龙组合、云龙火珠组合、云火珠海水龙组合、龙莲瓣如意云头组合、龙海水兽首龙组合、莲池龙组合、龙花卉组合等,其中以云龙、海水龙组合最多。明代中期的时候龙纹运用有了有很完整的规范。如行龙多与云,海水,火球一起使用,表现龙在天地间呼风唤雨的能力。龙与海水搭配,表现了龙的翻江倒海气势。龙穿行于莲花和身披缠枝花之间,特别强调画面装饰效果。在明晚期除了云龙纹、龙凤纹、云涛龙纹和海水龙纹题材外,双龙戏珠纹纹在明代后期更加盛行。相对来说,明宝珠通常较大,形如火球,又多数与火焰纹一端相连,故有火珠纹之称。元代的宝珠较小,多为中空的园圈状。

6、走向没落:清

清三代的龙纹延续明制,但是比明代龙形更为制式,在雍正东陵上的龙纹甚至沿用都是明式龙。

进入乾隆后龙的风格非常的突出,变得肥壮矫健,体态明显比元、明时期的龙丰满健硕许多,此时龙头开始变的比较硕壮,身体也开始明显变粗,龙头很多细节出现点状装饰显现阴影关系,在整个清朝的龙纹变得细节异常清晰,但是明显的缺乏一种活力或者张力,整个清代的龙纹完全失去早期龙的遒劲和活力,变得臃肿和呆滞。

龙眼造型的演变:

清早期的龙眼变得异常突兀,俗称“灯泡眼” ,因为这一时期龙眼造型上不仅大而圆,而且感觉向外凸出,眼睛宽大于长,眼黑直径相对较小,眼眶基本没有,火焰形的眉毛直接在眼珠上。清中后期眼睛又逐渐变小,眼的长宽和眼黑直径都迅速减小,到清中期时达到最低,民间对这一时期的龙眼有“绿豆眼”的戏称。晚期时,龙眼又开始变大,并且眼睛长大于宽,尤其眼黑直径迅速增加,使龙眼显得大而无神。

 

眉与眼构图关系的演变:

从构图层次上,早期的龙眼位于眉毛的表层,眉眼外轮廓明显,一般没有眉毛遮住眼睛的情况。中期时眼睛虽然有神,但是在图层关系上眉毛位于眼睛的表层,向下的尖角通常会遮住眼睛的一部分。由于在测量眼睛长度时以能看到的部分为限,这使得中期龙眼长度的测量值略小于宽度。另外,随着眉眼关系的演变,龙纹中黑眼球逐渐向下移动,表现出低眉俯视的神态。

嘉庆道光以后眼睛呈椭圆形,上边缘被眉毛遮挡,黑眼球逐渐增大,并位于眼睛底部, 神色黯淡。清代晚期, 龙纹眉眼的造型越来越形式化,缺乏立体感。

 

龙眉造型的演变

龙眉由位于眼睛上面并排相连的锐角三角形构成,早期时尖角朝向眼睛上方,两条眉的尖角分别向左右倾斜,形成一定弧度。比较常见的是每条眉毛有4-5 个尖角,两条眉毛相连的纹样。

康熙时期龙眉造型的变化比较明显,两条眉毛不再相连,眉上的尖角弯曲,且倾斜弧度逐渐增加,有的甚至很难辨认尖角的朝向,体现了眉毛尖角由上至下的过渡。清中期以后,龙眉造型变得模糊,尖角不再明显朝上,略显模糊向下。同时,每条龙眉多为4个尖角构成。

嘉庆道光以后龙眉形状逐渐清晰起来,呈向下展开的扇形,尖角自然弯曲但明显向下, 角的个数不再固定为4个,变得小而多。清代晚期, 眉毛向下的尖角越来越细密而整齐,到光绪时期,龙眉变得像梳子齿一样整齐排列在眼睛上方。

 

龙纹的变化是一个不断成熟不断变化的过程,由于中华文明是一个没有中断的文化,所以其变化是有迹可循的,每个朝代逐渐变化,每一个时代的龙纹都是那个时代精神气质的代表,熟练掌握那个历史的精神气质就能理解那个时代的龙纹,在对这些龙纹熟悉的条件下对器物断代是有一定的帮助。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3种“龙头纹”“婚后财”手相特征的人,横财最旺,高贵显达
可称为“神品”级别的越窑 |大都会01
中国古代酒具图文说【三】
器座,一个被我们忽略了的收藏(下)
神秘的龙纹,记载千年前的不解之谜
中国出口回流银器CES的龙纹饰——龙首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