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觉到我们学生与语文的隔膜是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一堂课下来,甚至大半个学期下来,课文是学了不少,但学生就是与语文没有多少接触。语文教学的一切设计都应该围绕学生与语文接触来进行的,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实现学生与语文接触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体——学习语言上来,也就是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我们的汉语普通话,既富有表现力,又具有音乐性,是很优美的语言。”(武汉大学李格飞教授语)而要表现这个语言的特点,就要诵读。诵读可以把文字透彻地表达,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学生可以透过朗读体验到语文的趣味性,学习正确的读音、语法、语调、语气……充分欣赏文字的美。这也符合张志公先生“从汉语汉文的实际出发,并且充分运用汉语、汉文的特点来提高教学效率”的观念。但通观全局,由于目前高考、中考等通行的书面考试不便检验,诵读教学至今常为中学语文教学所忽略。诵读只不过作为一种表面形式,起不到关键作用,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效果不明显。学生文字表达、语言运用以及文学阅读欣赏能力较差,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适应不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朱自清先生也曾说过:“教育上的诵读方法应当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养成。”因而,诵读教学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培养民族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诵读中,感受文化的冲击,学会鉴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课题的界定

1.“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着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有效朗读”: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有效朗读,指学生通过朗读和文本及文本作者(也可能包括教材编者)对话,能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准确探求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朗读目的是为了更准确有效地理解文本。

3.“教学策略”:指教学策略有一定的目标,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包括教学活动中方法的选择等。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指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为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眼、口、耳、脑协同作用和文本及文本作者(也可能包括教材编者)对话,对话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方法进行引导,能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准确探求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引导学生朗读目的是为了更准确有效地理解文本。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阅读教学中,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材编者与文本等等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能形成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能正确解读文本的内涵,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信本课题对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听课效率,正确有效地解读文本,构建和谐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五、课题实施的过程(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针,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通过计划、实践、反思和总结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积极开展实践研究。

(一)学生文本解读现状的成因分析

要真正提高学生准确解读文本的能力,就必须了解学生对文本解读的现有状况,分析原因,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根据调查结果,从接受美学、建构主义、心理学等角度进行分析。找到了学生朗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差异的认知水平:智力因素起着认知的作用,因此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也就决定了对文本解读的不一致,

2.不足的阅读积累:因为阅读积累得不够,知识储备不足,对文本的理解不能深入,只停留在表层的对内容的梳理层面上,无法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

3.不良的朗读习惯:非智力因素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作用。阅读习惯对文本的解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有很多学生朗读目的不明,认为不读课文都不影响去考得很高的分数,所以就不能认真去读而是胡乱看看文本后就作出理解。朗读存在形式化。对文本的理解不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二)教师的朗读教学现状

根据学生文本解读现状,研究者从教教师层面也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存在这样几方面现象:

1.教授“长文”,“朗读”被忽略。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为了赶进度,面对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认为在课堂上给学生时间朗读会浪费宝贵的时间,于是经常采用“快速默读”的方式进行,然后通过“对话”的形式“一问一答”对文本进行理解,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答不出来时,教师让学生默看书或直接呈现问题的答案,整个课堂根本没有朗读。

2.教授“短文”,“朗读”走过场。

面对一些篇幅较短的文章,我们的课堂时间不紧张,于是教师往往会让学生朗读,可是不太注重朗读的目的,指导也不够精细,只是匆匆让学生朗读,如雁掠过,甚至“雁过无痕”,为朗读而进行的朗读,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朗读,没有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荡漾,朗读只成了教学中的一个点缀而已。

3.朗读形式机械单一,学生兴趣不浓。

4.朗读评价浅尝辄止,缺乏针对性。

学生朗读后教师应及时予以评价,可是有时我们教师在给予评价时往往会浅尝辄止,用些简单的话语予以评价,例如“好”、“很好”、“不错”“不好”“不太好”等,这些评价缺乏针对性,我们评价学生读得好,可没有指出学生读得好在哪;我们评价学生读得不好,可没有指出学生读得不好在哪。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进步。

(三)制定引导学生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

为了进行有效朗读,研究者制定了策略。

1.明确朗读目的:预习性朗读,目的是要读通顺;理解性朗读,目的是读出内涵;巩固性朗读,目的是读出情韵。

2.注重多样朗读

3.指导评价恰当

(四)引导学生有效朗读的教学实践

研究者根据学生学情,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对有效朗读进行了实践尝试。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增加知识储备。

主要学习内容:初中语文课程的有关解读,陶行知、魏书生等教育名家,中学语文教学法,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各种论文、研究报告等。

学习形式:阅读书籍、杂志,上网查阅、收集资料,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南京市教育论坛、个人课题交流活动,听专家讲座等。

2.课堂教学,精心设计。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永远与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情感密切相连,所以朗读应该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时,我们不能机械单一地让学生齐读或自由读,要精心设计,并且注重朗读的多样性。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自由朗读、跟读学读、感知性朗读、模仿性朗读、熏陶性朗读、分角色朗读、个性化朗读、配乐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三、指导评价恰当

对学生的朗读,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试图及时作恰当指导和评价。“读得还可以”、“读得不错”“读得太好了”这一类的评价,在阅读课中耳熟能详。这类朗读评价语令我们只见其表,不见其里,而至于“为什么不错?”“哪里不错?”“哪里太好了?”学生是没有办法得知的。这种简单而笼统的评价模式,对于每一次接下来朗读者来说是模棱两可的概念,学生无从“发力”,自然也只是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前一个同学的朗读语调、语气、节奏、感情。这样无效的“朗读推进”式的目标追求是对课堂时间的白白耗费。因此,研究者努力教师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把评价有机地渗透、附着于学习内容,使它们浑然一体,拭去刻意评价的痕迹,尽力使之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少了程序与呆板,多了想象和意境。

六、预期成果

 通过综合分析,使教师能根据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提高学生整体的朗读水平。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研究报告、论文、典型课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研究报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的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研究
初中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探究》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