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辨治心悸规律探析

心悸是心中悸动不安,甚者不能自主之谓,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内经》虽无心悸的病名,但对其病机已有论述,如《素问·举痛论》:“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心悸作为一个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1],称之为“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并对其病机、症状、治法、方药均详尽论述。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与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症状相似,因此把握“心悸”的辨治规律,对临床确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病因病机概述

《伤寒论》中与“悸”有关的条文计十余条,分布较散,缺乏系统性。而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悸》中提纲挈领的指出心悸病因不外气虚、痰饮两端。曰:“其气虚者,由阳气虚弱,心下空虚,内动而为悸也;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主火而恶水,水即内停,心不自安,则为悸也。心悸之由,不外二种,一者气虚也,二者停饮也。”总的来说,正虚邪扰,血脉不畅,心神不宁,则为心悸[2]。

证治分类


1

心阳不足

《伤寒论》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心居胸中,五行属火,故为阳脏,《素问·六节脏象论》:“心者……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其主血脉之功能,全赖心阳之温煦。汗为心之液,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成。发汗过多则阳随汗外泄,伤及心阳。心阳一虚,心脏失去阳气的庇护,则空虚无主,故见心中悸动不安。虚则喜按,故其人常以手按其心胸间,以求稍安。桂枝甘草汤有桂枝、甘草组成。桂枝辛甘性温,入心助阳;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二药相伍,辛甘合化以温心阳。另据《本草经疏》记载:“桂枝能利关节,温通经脉…其用之道有六:曰合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虽言和营是其首功,但亦明言有“行瘀”之效。临床所见心悸发展至后期合并阳虚血瘀证者亦不在少数,因此此处桂枝还可理解为寓未病防变而治未病之意[3]。


2

阴阳两虚

《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心阴不足,则心失所养,心阳不振,则鼓动无力,故脉结代、心动悸是心之阴阳俱虚所致,治以炙甘草汤补阴阳,调气血,复血脉。岳美中对本方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方以阿胶、麦冬、麻仁、地黄、甘草、大枣为补益营血,以人参、生姜、桂枝、黄酒为补益卫气,使阳行阴中,脉得以复,方中关键处,阴药非重量,则仓促间无能生血补血,但阴本主静,无力自动,必凭借阳药主动者以推之挽之而激促之,才能上入于心,催动血行,使结代之脉去,动悸之证止[4]。假令阴阳之药平衡,则濡润不足而燥烈有余,如久旱之禾苗,仅得点滴之雨露,立见晞干,又怎能润枯泽槁呢。此方煎煮法中,以酒水浓煎,取汁多气少,其意亦可见。


3

气血不足

《伤寒论》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伤寒仅二三日,尚属新病,若未曾误治,却见心中动悸,心烦不宁的症状,穷其原因,必是里气本虚,复被邪扰。此种病证,心中悸,多由心脾不足、气血双亏所致。邪气扰于心中,故心中烦乱不安[5]。治宜小建中汤温中健脾、补虚缓急、平补阴阳、调补气血。尤在泾云:“是不可攻其邪,但与小建中汤温养中气,中气立则邪自解,实有安内攘外之功。”本方即桂枝汤加饴糖而倍芍药组成,变解表为健中之剂。以饴糖为君,芍药倍于桂枝,以甘守酸敛之性,使通行营卫之品而补益中州,以昌盛气血生化之源。


4

水饮内停

水饮内停之心悸,《伤寒论》中见于两处。《伤寒论》第127条:“太阳病,下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及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均为水饮停于心下胃脘所致。《金匮·痰饮咳嗽脉证并治》篇云:“水停心下,甚者则悸。”水停胃脘,上逆凌心,故见心下悸动不安。治以温胃阳、散水饮,方用茯苓甘草汤,即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生姜。茯苓淡渗利水,桂枝通阳利水,生姜温胃散水,甘草和中补虚,共奏温阳行水之功。《医宗金鉴》云:“桂枝、甘草补阳虚也,佐生姜外散寒邪,则厥可回矣,君茯苓内输水道,则悸可安矣”。

《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此为发汗过多,汗不如法,不仅不能解太阳之表,反动少阴阳气,使肾阳亏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气泛滥,上逆凌心,故心下悸。治以温阳化气行水,方选真武汤。附子辛温大热,温振少阴肾阳而化水气;白术苦温燥湿,健脾利水;生姜宣散水气,佐附子助阳;茯苓淡渗利水,佐白术健脾,使水湿下渗;芍药活血利小便,并制约生姜、附子的燥烈之性。有学者认为此方之妙在于用苦降之芍药,盖人身之阳根于阴,若续以辛热补阳,不佐以苦降之品,恐真阳飞越,则悸定难除。诸药合用则肾阳复,凌心之水湿去则心悸可除[5]。


5

阳郁气滞

《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本证应属少阴阳郁,而非少阴阳虚,故治予四逆散,诚如明代李中梓所说:“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 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以厥冷,故四逆散用柴胡、枳实一升一降,意在通调气机,气机顺畅则四逆自愈[6]。”阳气内郁,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加之上焦有寒,故心中阳气不能宣通则悸。治以疏肝解郁,透达阳气,用四逆散疏肝理气,柴胡疏肝解郁,和畅气机,透达郁阳,枳实行气散结,白芍柔肝和血,协调肝脾,甘草和中缓急,加桂枝温壮心阳。气机和畅,心阳得以温通,故心悸自除。尤在泾云:“悸者寒多,心脉不通,则心下鼓也。桂枝辛温,入心通阳气”。


6

枢机不利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太阳病邪传入少阳或外邪侵袭少阳,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枢机不利。少阳手足两经,主胆及三焦,胆失疏泄,可影响及三焦,三焦气机不利,导致其通调水道功能失常,致水停心下则见心下悸。仲景治以和解少阳,调运枢机,利水渗湿之法,方用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茯苓汤,方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畅气机,因水饮得冷则停,得淡则利,故去苦寒之黄芩,加淡渗之茯苓,此方为和法治悸之先例[7]。


7

误治

由误治导致的心悸有三。

《伤寒论》第49条:“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脉浮数者,病位在表,发汗为正治之法,反而误用下法,徒伤正气,导致里气虚而心无所主,故见心慌心悸。其治法应当补其不足,使正气来复,气血充沛,津液自和,则病人往往自汗出而愈。成无己云:“下之身重心悸者,损其津液,虚其胃气。今尺脉微,身重心悸者,知下后里虚,津液不足,邪气不传里,但在表也。然以津液不足,则不可发汗,须里气实、津液足,便自汗出而愈。”

《伤寒论》第264条:“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胸满而烦,乃邪郁少阳,经气被阻,而误作肠实邪阻滞,用吐下之法,势必耗伤气血,心失所养,出现心悸、惊惕之变。尤在泾云:“是不在表,故不可吐;复不在里,故不可下。吐则伤阳,阳虚而气弱则悸;下则伤阴,阴虚而火动则惊。”

《伤寒论》第265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少阳病位半表半里,治宜和解,不可发汗。发汗之药多辛温,误汗则津液外泄,胃中干燥,津伤热盛,则发谵语。法当泻热和胃,则谵语自止;若胃不和,则津伤益甚,更可出现心烦而悸的变证。《医宗金鉴》云:“盖少阳之病,已属半里,故不可发汗。若发汗,则益伤其津,而助其热,必发谵语,则是转属胃矣。若其人津液素充,胃能自和,则或可愈。否则津干热结,胃不能和,不但谵语,且更增烦而悸矣。”

结    语

仲景认为心悸之由不出虚实两纲,虚者,气虚也;实者,停饮也。因“气虚”致悸者,包括由于误用汗、吐、下导致气血阴阳不足,心失所养而为悸,如桂枝甘草汤、小建中汤、炙甘草汤。四逆散加桂方,其基本病机虽为气滞阳郁,但心悸之由亦为上焦寒多,心中阳气不能宣通所致,当归于此类。因“停饮”致悸者,水饮邪气内停心下,心为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不自安,故为悸,如茯苓甘草汤、真武汤。小柴胡汤,茯苓易黄芩,其基本病机虽为邪郁少阳,枢机不利,但心悸之由为三焦气机不利,通调水道功能失常,致水停心下则见心下悸,当归于此类。因此,临床治疗心悸,应当把握虚实两大规律,随证治之。

参考文献

[1] 张文宗,王振涛.对《伤寒论》心悸有关问题的认识[J].新中医,2013,45(2):147-148.

[2]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26.

[3] 王熙,李娜.简析《伤寒论》中心悸证治[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5):159-160.

[4] 陈可冀.岳美中医学文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17.

[5] 千杰,张明雪.浅谈《伤寒论》对心悸的证治[J].医学综述,2008,14(6):940-941.

[6] 夏一娇,王凤娇.从虚实角度辨证论治心悸浅探[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0):34-35.

[7] 马群力.仲景论悸考辨[J].中医药学刊,2004,22(7):1306-1307.

引用本文献标准格式:
何静静, 陈凯, 刘福明. 《伤寒论》辨治心悸规律探析[J]. 中医药导报, 2018, 024(003):45-46.
作者:何静静, 陈凯, 刘福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有悸的条文
如何去掉身体里的“垃圾”?己安先生讲伤寒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解
经方:苓桂术甘汤(呕而晕眩,中隔积水)
《类方讲伤寒》--理中类方之二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65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