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捏捏小手百病消,老中医周尔晋小儿推拿经验分享

周尔晋其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从九岁起,就坐在楼上,读祖父的遗下的医书。祖父周正升,是清代的秀才,又是当地有名的中医。童年被抽鸦片、吃、喝、嫖、赌的父所弃,57年为人代笔写大字报,被人陷害,错划成“右派”,农场劳动改造和“文革”两次被整,导致少年及中青年时期身体状况极差,为自救潜心学医,自医自救,同时也为他人义务治病10多万人次,从不收费,被人喻为“济世活佛”。

1、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2、为宝宝捏脊注意事项

3、小儿常用穴位

4、小儿常用手法

5、小儿推拿方法

6、小儿推拿方法

7、小儿推拿手法

8、小儿推拿手法

9、小儿推拿手法

10、小儿推拿手法案例

11、小儿推拿案例一

12、小儿推拿案例二(疳积已经不常见)

13、小儿推拿手法三

14、小儿推拿手法四

15、小儿推拿案例五

16、小儿推拿案例六

17、小儿推拿案例七

18、小儿推拿案例总结

19、小儿推拿案例总结

20、小儿推拿案例经验分享

21、小儿推拿案例经验分享

22、影响小儿推拿疗效的因素

23、给宝宝妈妈的建议

小儿推拿属于中医外治法,因为不吃药不打针疗效确切,在民间接受度高,但小儿推拿也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对于严重的疾病,小儿推拿只作为辅助调理,且不可只依靠小儿推拿,贻误病机。

周尔晋:人体X形平衡法与小儿推拿术

下面谈人体X形法的小儿推拿术,小儿推拿不为我之强项,但与人体X形法相结合,就成为我之强项,我在X形法中讲的上、下、左、右、中,也即是心、肾、肺、肝、脾。我大刀阔斧,将小儿推拿法加以简化,精化,通俗化,大众化,深化,即以小儿左手的脾、肝、心、肺、肾为基础,去掉一些繁琐难记认的穴位,普遍用之于常见病与多发病。更可贵的是用之于疑难病甚至是白血病。


小儿病变低沉点多集中在手上,其相应高升点也在手上,按摩穴位,也即是促使高升点下沉而另一端的低沉点则上升,恢复相对平衡线,其病就好了。

古老的推拿手法,乃男取左手,女取右手,新的小儿推拿法,则不论男女都取左手,因右大脑分管左手,右脑为人之行为脑,左脑为人之遗传脑,右脑功能强于左脑,故都取左手是对的。

周尔晋小儿推拿手法

1.清、补脾土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2.清、推大肠

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心方向——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清肝木

部位: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

6.清、补肺金

部分:无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肺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补肾水

部位:小指脂腹。

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

8.揉外劳宫


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有清热、镇静、止痛作用。

9.推上三关


部位:小臂前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用。

10.清天河水


部位:小臂内侧,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侧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是退热重要手法,还有宁心与安眠作用。

11.退六腑


部位:小臂后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注意:退六腑大寒,相当于中药之犀角、羚羊角,非40℃以上之高热,不可轻用。

12.分推肩胛骨


操作:沿肩胛骨骨缝从上向下推如弯月,名“分推肩胛骨”(如箭头所示),本手法宣肺止咳,对久咳急气患儿适用。

13.揉肺俞

部位:第三、四胸椎间,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尖作揉法(右手为顺时针,左手为逆时针)。

14.推脊柱


部位:上起大椎穴,下至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指腹由上而下直推,名“推脊柱”,为退热重要手法。

15.推尾椎


部位:自第4节腰椎到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为补,又名“推七节”;下推为“清七节”。补法止泻,清法治便秘。

16.揉长强


部位:肛门与尾骨之间。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长强”。可止泻。

17.捏脊


操作:以双手拇指与食指并拢,从尾椎骨沿脊柱两侧向上捏(成人高血压患者从颈部向下捏至尾椎骨),连皮带肉用力捏起即放下,一起捏至颈部发际处为止,以脊柱两侧皮肤微有潮红为有效。

说明:捏脊多用于治疗小儿积聚一类的疾患,如食积、疳积、呕吐、便秘、泄泻等,故又称“捏积”;还可消除肝、脾肿大,并有医治百病与抗癌作用。

18.揉内关


部位:伸臂仰掌,腕横纹上2寸(以患者的手量)两筋之间。有宁心安神,镇静止吐作用。

19.揉、压足三里


部位:外膝眼下3寸(用患者的手取),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说明:在周老小儿推拿诸多病例中,唯有“急救中毒性菌痢患儿”一例,用的是指压双足三里附近的“高升点”,其余皆按揉足三里。有强壮、消炎、治胃肠道疾病作用。

20.揉三阴交


部位:内踝尖上3寸(用患者的手取),胫骨后缘稍后。

附:小儿推拿用润滑剂

为减轻摩擦,避免损伤小儿皮肤,损伤时可将姜汁、葱白汁、酒精或清水等涂于推拿部位,这些润滑剂可根据病情、时令选用。有强壮、消炎作用,对治肠炎、泌尿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成效。


现将穴位的推拿法简介于下:




(1)手大拇指头(掌面)为脾土穴,在大拇指面顺时针方向旋推为补,由指面直推向指尖方向为清法,补法,带有温补性质,有止泻、止呕吐,健脾强胃功能,脾为后天之本,本法对健康十分有益,清法,带有凉泻性质,可以用于便秘与退热,清除积食。

(2)肝木穴,在食指指端(掌面),旋推为补,直推为清,但本穴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清肝木,是凉性,可以退热、消炎,清肝火,除郁闷,有助于养肝;如清补结合,需清多补少,如:补100次再清200次。

(3)心火穴,在中指指端(掌面),旋推为补,直推为清,本穴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心火。清心火,可以退热、消炎;清心火,去燥热,有益于养心;如清补结合,需清多补少,如:补100次再清200次。

(4)肺金穴,在无名指指端(掌面),旋推为补,直推为清,补为温补性质,有健肺与气管的作用,益气补肺,亦有益于健康,用之于肺气虚,易感冒咳嗽的婴儿,清肺金有退热、消炎、镇咳的作用。

(5)肾水穴,在小指指端(掌面),其推拿方法与前面四穴相反,即旋推为清,直推(向指尖方向)为补,本穴只宜补不宜清,补肾水有健肾、健脑、壮骨作用,亦可退热、消炎、镇静、安神。

(6)大肠穴,在食指侧面从指尖到虎口(合谷),由指尖推到虎口为推大肠,属温性,可以用来止泻;由虎口推向指尖为清大肠,属凉性,可以用来治疗便秘与食积。

(7)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中部,旋推为推板门,属温性,可以用来止吐、止泻,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大肠,属凉性,可以用来治疗便秘与食积。

(8)外劳宫穴,在手背无名指与中指基关节后约一寸许处,揉动此穴有清热、镇痛、安神作用。

(9)上三关穴,从列缺穴侧推到肘部,为推上三关穴,本穴属温性,有发汗作用,适于高热而无汗,亦适应于感冒发汗,也有镇咳安神作用。

(10)天河水穴,从大陵穴始沿中线推到肘部为推天河水,有退一般性各种热度作用,适用于各种发热。

(11)六腑穴,由肘部下推到神门处为退六腑,适用于退四十度以上高热,四十度以下热度,不宜采用本穴。


(12)推脊梁,由颈部向下直推到尾椎处,曰推脊梁,有退除高热作用。

(13)分推肩胛骨,用双手沿双肩胛骨骨缝作弯月形从上向下推动,曰分推肩胛骨,有宣肺、镇咳作用,可用来镇咳与治疗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14)肺俞穴,在肩胛骨中部贴近脊椎处,揉此穴有健肺镇咳作用,亦适用于急救。

(15)捏脊,从尾椎骨捏到颈椎,为补法,每天可捏一到两次,每次捏五到七遍,通治各种慢性病。从颈椎向下捏到尾椎穴,为清法,适用于高血压与狂燥型病变。

(16)精灵、威灵两穴,在手列缺穴与神门穴之前凹陷处,适用于休克、急救。

(17)足跟两侧昆仑穴、太溪穴,适用于休克、急救。

(18)推七节:尾骨向上推经骶骨至第四腰椎骨,从下向上推为推七节(补法),用于止泻、脱肛;从上向下推为下推七节(泻法),用于退热、通便。

(19)揉尾尖:性中平和,及能止泻也能通便,多与推七节合用。

(20)开天门:两手拇指交替从眉心推至发际,用于头痛、发热、感冒等。

(21)推坎宫:两手拇指从眉心同时分推向眉梢,适用于外感发热,多与开天门、揉太阳合用,也适用于眼疾。

(22)揉太阳:眉梢后凹陷处即太阳穴,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眼疾,也可以消除疲劳、安神健脑、对偏头痛也有很好的疗效。


以上穴位为小儿推拿主要手法,按摩次数依年龄大小与病情轻重而定,一岁以下100到200次,一到两岁250到300次,两岁到五岁300到500次,五岁以上500以上,揉均为顺时方向。

我的人体X形平衡法与小儿推拿手法,关系十分密切,也可以说是从小儿推拿法起步的,我是用推拿法五个月为小女治疗先天性心肌炎,后又用耳针彻底治好了她的病,便写了一篇文章发表于新安晚报,此文发表之后,有人用此文的医疗法,真的治好了自己女儿的先天性心肌炎,考上大学,读到大学毕业。先天性心肌炎是目前世界上连专家也治不好的绝症,此文引起报社重视,从而有系列文章的发表,有内版X形法的出版,也才有今天的局面。也可以说是小儿推拿法救了小女之命,她目前是报社记者,情况良好。另一例是当大女儿两岁时得了中毒性肺炎,高烧41度而休克,同样是用小儿推拿法退热,而救了她的命。我运用小儿推拿法,在仓镇大队,只用一周时间就控制了小儿百日咳的蔓延,一个中午就推拿小儿十二人,一次而愈,也就是说我不仅用小儿推拿法治愈常见病,多发病,更用它来治疑难病。


现在提出几个问题来与大家研讨:

(一)是肝木、心火宜清不宜补,肾水宜补不宜清的问题这应是传统的方法,我认为是对的,所以继续坚持。心火燥动而热,肝木是其母,又易生火,故宜清,清则生凉生静,所以清法是养心与养肝的。肾水是向下的,清之恐伤肾,补之不仅益肾,也可以清火去火。肾属水,与其他脏不同,故在补清手法上也不同,故而直推为补,旋推为清。

(二)是注意配穴,可以采用母子配,或注意相克配,何谓母子配,如木生火,火生土,治疗心脏病,取清心、清肝、补脾土与肾水、肺金,其中肝与脾,与其有母子关系,故肝、心、脾是按摩重点,再如发高热,可取清脾土、肝木、心火、肺金,补肾水,其他脏皆用清法,因补之怕生热,只有肾水,水能克火,补之则能降热,配穴是很重要的学问,用得好,百病皆治,妙用无穷,余则依此类推。

(三)补清结合,巧妙运用。补法是温补性,清法是凉泻性,其间学问很深。一般体弱小儿保健,尽量用补法,补脾土、肺金、肾水,只有肝木、心火用清法,配捏脊。如发热,就要用清法,如清脾土、肝木、心火、肺金,只有肾水用补法。如腹泻,就要尽量用补法,补脾土、肺金、肾水、清心火、清肝木。风寒引起咳嗽,要补脾土、肺金、肾水,清肝木、心火,可分推肩胛骨五十到一百次,揉肺俞三到五分钟。小儿吵夜,可用清法,只有肾水用补法,补清要根据病情确定,有时同一穴位,还要补与清相结合,或补200次、清100次,或清200次、补100次,以防补之太过,或清之太过。

(四)充分发挥捏脊与分推肩胛骨的妙用,捏脊从下向上捏是补法,每天可捏一到两次,每次可捏五到七遍,这是补法,通治百病;从上向下捏,为清法,适用于高血压或狂燥多动的儿童,其间学问很大,分推肩胛骨,一般可分推五十次或一百次,对付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作用良好。

(五)请在对付疑难病上探索,如白血病、心肌炎、心脏病、大脑发育不全、血液病、癫痫等。

(六)用小儿推拿法可以增强儿童体质,使其健康成长,更能增加聪明与智慧,如补脾土、肾水都有益于大脑发育,增强小儿记忆力与智慧,潜力无穷,妙用无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所有穴位用图说话(一),总共42个穴位(和其他流派略有差异)
小儿推拿学习
小儿保健推拿~P18 退烧预防高热抽搐——四豆饮/三豆饮!
刘氏小儿五经推拿疗法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1
小儿推拿基础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