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律成就人生——那些时间和自然教给我们的道理

这是2018年第一篇文字,斟酌了很久,还是写了植物教会我的这些事儿,这些个理儿。

以此文自勉,也与一直关注、支持我的朋友们共勉!

2018,让自律的生活,成就你我!


小寒过后,天气越来越冷。

再过十日,就迎来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至此,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又一个时间的轮回开始了!

“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天地萧瑟中,雪花飘落,梅花盛开,我们围着红泥小火炉,翘首以盼春天的到来。

冬,已至三九,春天不会远了!

 

如果让你对过去的一年做个总结,你收获了多少?又有多少遗憾?

只要别是徒增了一岁光阴就好。

日复一复的忙忙碌碌中,我们被生活中的俗物、俗事裹挟着前行,慢慢丧失了对天地、自然最本质的感知。

我们对很多习俗、现象,自然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没有时间、精力去深究。

因为,我,们,真,的,很,忙。

忙的忘记了欣赏身边的美好;

忙的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忙的忘记了为什么而忙;

忙的忘记了自己的梦想;

忙的忘记了“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土地上。”

曾经,我也是这样。


从养花种草开始,我发现,植物们都严格恪守着时间的定律。

什么时间发芽?

什么时间开花?

什么时间结果?

什么时间开始新一轮的孕育?

规律准时的让你惊讶!

那一刻,我觉得,我也许可以放慢脚步,向一株花、一棵草学习。

在适当的年纪做恰当的事,不疾不徐。

像诗人那样,去欣赏时间的玫瑰,去收获时间的粮食: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

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天地运行的逻辑对生息其间的生命来说,有其认知力、想象力难以抵达的神奇。

生物在千百年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自然演进里,有了周期的记忆。

正是有了自然万物高度自律的一代代繁衍生息,我们的老祖宗才从历史的观察中,从时间和生命的轮转循环中,总结出二十四节气。

也有了这些世代相传的谚语: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杨花落尽子规(布谷鸟)啼”“立秋十八天,寸草结籽。”“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数九歌”:

冬九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夏九九: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不胜枚举。

无一不是万物规律前行的佐证。


节气不仅跟农业、养生有关,

也跟我们对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认知有关。

古人把五天称为微,把十五天称为著,

五天多又称为一候,十五天则是一节气,

见微知著,跟观候知节一样,

是先民立身处世的生活,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参照。

在二十四维时间里,每一维时间都对其中的生命提出了要求。

                   ——《时间之书》封底


二十四节气中的物候现象更能说明,自然界的规律千百年来几乎没有偏差。

物候是什么呢?就是对应节气这个时间点,自然界应该出现的现象。

拿立春举例,立春时节的物候是,一侯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陡负冰。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冬眠的动物们开始慢慢苏醒、活动了;再过五日,水底暖了,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也感受到阳气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没有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背着一般,浮在水面。

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对应三个物候。

如果说,偶尔的现象,不足为奇。

但是千百年来,都这样周而复始的,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一一对应。

对大自然就不仅仅是钦佩了,更是敬畏!

敬畏时间的力量,敬畏天地自然万物在大时间序列内的严格自律。

你可能会说,难道就从来没有错过?

有,当然有。

但无一例外,都受到了自然严厉的惩罚。

古人更是把天地自有安排,如有不应物候,上升到上干天和下招地怨的高度。

 

然而,我们先人的智慧远不在于发现了物候等自然规律,并根据气候变化总结出春种秋收田间管理的具体时间。

更在于,节气无形更替中的警示。

比如,在天寒地冻中告诉你“立春”了,北风呼呼吹变成了春寒料峭。即使依然冻得瑟瑟发抖,内心也升腾起风和日丽的盼望;

再比如,在你挥汗如雨,恨不得热的光着膀子的时候告诉你“立秋”了,你不能再逞强了,该贴秋膘贴秋膘,该养生养生了。“删繁就简三秋树”,真真的是这样,树叶不知啥时候就落光了。

还比如,花草、果木在一年中最冷的时节里,孕育了肥厚饱满的芽点。历经着雪打风吹。只等得燕子穿越冬日的混沌,带来春天的消息。她们就迫不及待却又从容无比的绽放了。

 

中国古人把“历史”叫做“春秋”。喜欢说“春秋大义”,还喜欢唱“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因为庄稼春种秋收,春种相当于历史之因,秋收自然就是历史之果了。春来秋去的循环就是时间,时间的循环就是历史。

万物聚散都在春秋之中。

在我看来,这是对自然万物最大的敬意了。

致敬那些时间和自然教会我们的道理。

 

如果上面写到的是大自然规律带给我们的启迪,下面就说说人类高度自律创造的文明。

我最近在看《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的一本大部头。

读的过程中发现,所谓伟大的艺术,某种风格,都有世代沿袭的法则。

埃及艺术最伟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所有的雕像、绘画和建筑形式仿佛都遵循着同一条法则,各得其所。如果一个民族的全部创造物都服从于一个法则,我们就把这一法则叫做“风格”。很难用语言说明一种风格是由什么构成的,但是用眼睛去看就容易的多。比如:坐着的雕像必须把双手放在膝盖上;男人的皮肤必须涂得比女人的颜色深;每一位埃及神的外形都有严格的规定——太阳神荷拉思必须是一只鹰,或者要有一个鹰头,死神阿努比斯必须是一只豺,或者要有一个豺头。每个艺术家必须从很小就开始学习,得练出一手优美的字体,能把象形文字图形和符号清楚无误的刻在石头上。他一旦掌握了全部的规则,也就结束了学徒生涯。谁也不要求他别出心裁,谁也不要求他“创新”。

暂且不论这是不是对艺术家思想的禁锢。

不得不说,正是三千多年来,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的文化自律,最终成就了埃及文化独特的风格。

金字塔时代认为美好的东西,千年之后,照样被认为出众超群。独特鲜明的绘画,让人一眼就能看出那是埃及文化的风格。

这是一种无形的标签,是多少代工匠和艺术家一脉相承的结果。

而这种风格,在漫长的东西方文化中比比皆是。

我们的“汉文化”、“唐风”、“明清风格”都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因为坚持、因为独特!

 

我要告诉你什么呢?

想必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朱自清曾问“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文、编辑:孙德秀(小小小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地之气的丰富内涵
24节气人尽皆知,那么72候是什么,和24节气有什么关系?
很多人都知道清明,却不知为什么叫“清明”,答案记住了
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2017年2月17日——丁酉年正月廿一日
节气:大自然的脉搏
国学共读| 重温古典时光,中国人的时间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