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S051 司马炎的功与过




S051
司马炎的功过得失
半世明君半世昏 



提起司马家族,人们的关注点往往在司马懿一人身上。
如果要文饰一下自己的历史段位,了解一下司马炎这个人,是一条捷径。
作为谈资,司马炎无疑是西晋历史中最惹人争议的、也是最令人惋惜的开国之君。

一言以蔽之,他是西晋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皇帝。

作为西晋的开国之君,晋武帝司马炎算得上是“半世明君半世昏”。
在位前期,他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制,不仅缔造了“太康之治”,且发兵攻灭吴国,结束东汉末年以来的乱世。

然而,在统一天下之后,司马炎却又生生将一把好牌彻底打烂。
今天,我们就数一数司马炎到底犯下哪些致命错误。

错误之一:
大封宗室,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

每次改朝换代,前朝的历史教训,都会变成宝贵的政治遗产。
那些开明、睿智的开国之君,在这些政治遗产之上得以重新构建朝廷结构,从而确保王朝统治的稳固,甚至永世流传。

汉朝历史上,多次削减藩王的权利,更是祭出“推恩令”这种压箱底的手段。
这些都是血的教训,是在警示后人:如果说要作妖叛乱,自己人绝对比外敌来得积极。

作为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应该也深知分封藩王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
只不过,摆在司马炎眼前的,是另外一个更现实的问题——“宗室衰微,帝室孤弱”。
士族太强大了,随时能改朝换代。
曹魏之所以被司马家族取代,乃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要避免悲剧再度上演,防微杜渐显然是隔靴搔痒,只能大刀阔斧。
于是司马炎大封皇族为藩王,用以对抗士族。
可惜他的措施太过极端化,反而为西晋埋下了巨患。

最初,司马炎只是封王,并不赐封地。
诸王在京师为官、辅佐皇帝。

后来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坐大,于是又分封诸王到全国各地。
不仅先后分封二十七位宗室为王,还规定:邑二万户为大国,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兵千五百人。

有地、有权、有兵。
背后还有皇帝在后面支持,各地藩王当然开始猥琐发育的进程。

这样还不算完,为了进一步限制地方的力量,彻底解除地方武装力量,司马炎采取了“罢州郡兵”的做法。
下令“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晋书·山涛传》)。
这道命令是啥意思?

司马炎的意思就是说:天下诸州,无事者不再驻兵。
原本的军区司令——刺史,只作为监察官员,不再担任将军职务;
且不再领兵,也不兼领兵的校尉官。
同时,实行军民分治,都督校尉治军,刺史不治民。

司马炎的本意是为了巩固统治,手段强硬本也无可厚非。
可惜的是,他的步子迈得太大,走得太快太急,不仅扯到了蛋,还动摇了统治的根基。

出于对失去皇权的恐惧,司马炎从速从快地削减了士族和地方的力量。
这些措施虽然达到了司马炎预期的效果,却完全且彻底地打破了地方势力的平衡。

地方势力的确再难做大,却滋生了手握重兵的诸王野心。
我们说过,若论作妖叛乱,皇帝的自家人才是行家里手。
此后的“八王之乱”,亦是因此埋下了祸根。

而地方势力由于太弱,在“八王之乱”中根本无法帮助朝廷平乱。
八王之乱的后果,使得西晋统治迅速崩溃,胡人四处肆虐。
这自己酿出来的苦酒,最终还是司马家的后人自己喝。


错误之二:
纵容胡人内迁,为“五胡乱华”埋下隐患。

从两汉开始,中原政权与北部、西北部少数民族时常发生战争。
经常会有投降的外族部落迁入境内与汉人杂居。
再加上东汉末年至西晋初期,中原地区由于长期遭受战乱,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动力不足,曹魏、西晋不仅允许匈奴内迁,甚至对此采取积极鼓励和招诱措施。

胡人不仅内迁时间较长,且内迁部族和数量极多。
例如,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便接纳了四万南匈奴。
到东汉永元元年(89年),又有二十多万匈奴人归附汉朝。

又如氐族在汉武帝和三国时期曾两次大规模迁徙;
再如三国时期鲜卑轲比能遇刺身亡后,秃发部由塞北迁居至河西,乞伏部也大规模迁入雍、凉二州等。

外族持续数百年的内迁,直接打破了北方汉人与外族人口的比例。
而这种现象到西晋时已经极为严峻。
这些投降的羌、胡、鲜卑等族,很多被安置在长城内的各个郡。
他们多次因为忿恨而杀害官吏,渐渐成为人民的祸患。

侍御史郭钦,上疏给晋武帝,分析内迁胡人的形势,并提出建议来应对:
我们最好是乘着我朝灭吴的威势,依靠众多谋臣猛将的才略,逐渐把内陆各郡的杂胡,迁移到边疆,加强对四方蛮夷出入的防范,明确古代先王的荒服制度(大意就是,华夏族在国家的中心、胡人在边疆),这才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

看到这些建议,你会不会“咿呀”一声?
这个郭钦太有远见了,如果晋武帝听从他的建议,后来就不会发生“五胡乱华”的惨剧了。
但是,晋武帝司马炎根本听不进去。

郭钦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西北诸郡,皆为戎居”。
由于东汉末年以来的长期战乱,朝廷允许胡人内迁的同时,还曾大量招募胡人为兵。
例如汉灵帝以匈奴兵帮助朝廷平定黄巾之乱。
又如曹操将氐族、匈奴兵将编入军队用来增强军队战斗力。

晋武帝司马炎不仅没有意识到胡人数量猛增带来的危险,反而同样招募胡人为兵。
他以匈奴人刘渊为北部都尉,惠帝时更是以刘渊为五部大都督。
这不是普通的“雇佣军”,已经有割据一方的大军阀模样了。

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大规模任用胡人将领,不仅使得这些外族尽知晋朝虚实,而且使外族军队得到了充分锻炼,形成了一定的战斗力,进而为五胡乱华夯实了土壤。


错误之三:
储君立错,儿媳选错。为朝廷内乱埋下了定时炸弹。

按照“立嫡立长”的原则,司马衷八岁时被立为太子。
此事本来无可厚非,但随着司马衷逐渐长大,其智力的不足已经表现得极为明显。
司马炎“素知太子闇弱”(《晋书》),然而他不仅没有更换储君,甚至连儿媳也选错了,结果导致西晋迅速陷入内乱。

其实司马炎并非没有想过更换太子,奈何出身弘农杨氏的皇后杨艳,直接以一句“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给顶了回去。
司马炎耳根子软尽人皆知,再加上朝臣也对司马衷极力支持,司马炎不得不“顺从王公卿士之议”(《晋书》)。
司马衷背后的庞大势力,以及司马衷之子司马遹“幼儿聪慧”,使得司马炎最终放弃了易储。

如果说储君选错情可原,那么选错儿媳就完全不可理喻了。
贾充本就是西晋开国功臣,对于司马炎有拥立之功,在皇后杨艳和荀勖等人的极力推荐下,司马炎最终同意为太子司马衷迎娶贾充的女儿。
因为贾充的小女儿实在太小,所以贾南风代替妹妹出嫁。
这本已错了一回,《晋书》对于贾南风的形容是“妒而少子,丑而短黑”,对于这样一个女人,真不知道司马炎为儿子选妃的时候,到底在想些什么。

由于儿子司马衷智力低下,司马炎临终前留下了“太后杨氏家族和司马亮、卫瓘等人共同辅政”的遗诏。
岂料贾南风权力欲奇大,不仅直接诛灭了太后杨氏家族,而且勾结楚王司马玮将顾命大臣全给干掉了。
最后,这个利欲熏心的女人更是对司马遹下手,直接酿成了“八王之乱”。

以上这些,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在执政后期犯下的三个致命错误。
这三个错误,直接毁掉了来之不易的“太康之治”,司马炎的一把好牌也被打得稀烂。
与这三个错误比起来,所谓的朝政混乱、好色无度虽然也有些过分,但由于当时正处于“太康之治”,尚不足以产生灭国的危机。

明天,我们就具体讲讲西晋是如何由盛转弱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司马炎的这几项错误,为之后的五胡乱华,八王之乱埋下祸根
八王之乱固守旧土:刘琨(二) | 魏晋风骨
读《徙戎论》有感
西晋王朝如何处理内迁胡人?关于西晋王朝的“用夷”论
古代唯一被消灭的民族,因过于残暴被汉族围剿,名字听着十分耳熟
司马懿一次大手笔行动却为五胡乱华埋下了伏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