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49---东汉汉和帝刘肇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49---东汉汉和帝刘肇  

 

汉和帝

汉和帝

公元88年,年仅31岁的汉章帝刘炟突然病逝,而太子刘肇这时只有10岁。刘肇生于建初四年(79年),汉和帝刘肇的邓皇后生母为梁贵人。刘肇是汉章帝的第四子,在他上面有千乘王刘伉(kàng)、平春王刘全、清河王刘庆三个哥哥,下面有济北王刘寿、河间王刘开、城阳王刘淑、广宗王刘万岁四个弟弟。

由于窦皇后从中作祟,汉章帝废掉太子刘庆,逼死刘庆生母宋贵人,改立刘肇为太子。当时,刘庆5岁,刘肇才4岁。变故与危难可以让人迅速成熟,刘肇似乎也明白政治地位变化所具有的意义,懂得要扶危济困,于是对刘庆格外亲近和爱护,入则同室,出则同车。这也许是出自刘肇善良的天性。但作为皇帝,年仅10岁的刘肇显然无法懂得管理国家事务,于是政权只好交由养他成人、最为亲近的太后来掌管。

东汉从和帝起,每个皇帝都是儿时即位。在幼儿皇帝当朝的时期,外戚与宦官的专权、斗争便不可避免,政治的纷争和社会的动乱将随时发生,东汉政权也就进入了永无宁日的历史阶段。

刘肇年表

公元79年,汉章帝第四子刘肇出生。

公元82年,刘肇被立为太子

公元88年,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

 

公元89年,应南匈奴单于请求,东汉政府派窦宪率军与南匈奴一起,合击北匈奴,打败北匈奴。

公元91年,将军耿夔又大败北匈奴,将匈奴势力彻底赶出漠北地区。

公元92年,汉和帝依靠宦官,一举铲除外戚窦氏势力。宦官专权就此开始。

公元106年,汉和帝刘肇去世。

汉和帝-人物资料

 

汉和帝

汉和帝

姓名:刘肇             

谥号:汉和帝

庙号:穆宗

生年:公元79年

卒年:公元105年

年号:永元;元兴

陵墓:慎陵,在孟津县

皇后:阴氏;邓绥

子女:两子

政绩:诛灭外戚窦氏集团,夺回政权

过失:信用宦官,为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埋下隐患

汉和帝-身世之谜

 

汉和帝

刘肇并非章帝窦皇后所生。章帝窦皇后不能生育,故章帝先立刘庆为皇太子。刘庆的母亲是宋贵人,窦皇后怕她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诬陷其搞歪门邪道诅咒皇上。宋贵人被逼自杀,刘庆亦被废黜为清河王。

刘肇,生母梁贵人,由于母家被窦皇后诬陷获罪,也忧愤而死,于是刘肇在幼年即为窦皇后收养。建初七年(82年),刘肇被立为皇太子。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去世,刘肇即皇帝位,是为和帝,时年10岁。窦皇后也改称为窦太后。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元”。

永元八年(96年),窦太后在孤寂中死去,在这之前,和帝一直不知道自己非窦氏所生。窦太后死后,和帝生母梁贵人的族人把这个秘密揭露出来,和帝非常悲恸。三公联名上疏道:“应该依照光武帝贬黜吕太后的先例,去掉窦太后尊号,不让她和先帝合葬在一起。”百官亦附和此议。和帝很有尺寸,说:“虽然窦宪兄弟横行不法,但太后深明大义,生活俭朴,勤劳国事。我跟她生活了十多年,都很清楚,你们不要多说了。”为了表示对生身母亲的怀念,和帝追尊梁贵人为皇太后;梁贵人的父亲梁竦为窦氏诬陷至死,和帝追封为褒亲愍侯;派人迎回梁竦发配到边远地区的妻子儿女,封了梁竦的儿子梁棠为乐平侯、梁雍为乘氏侯、梁翟为单父侯,赏赐巨额钱财。东汉历史上势力最大、为害最烈的一个外戚集团梁氏的势力就此登上历史的舞台。

汉和帝-执政政策

 

 

 

和帝即位时尚年幼,窦太后临朝处理政务。虽以邓彪太傅,录尚书事,但邓彪性情懦弱,明哲保身,不问政事。司徒袁安、太尉宋由、司空任隗都没有实权。而太后兄窦宪以侍中身份主管皇窜机密,宣读诏命。太皇弟窦笃为虎贲中郎将,窦景、窦环为中常侍,控制了皇宫警卫。这样,东汉开始了外戚当政的黑暗时期。

章帝丧期,齐殇王的儿子都乡侯刘畅来到京城吊丧,窦太后多次接见他,引起了窦宪的猜忌,怕刘畅得到太后的信任而分夺他的权力。窦宪派刺客在城门屯卫之中杀死了刘畅,却把责任推给了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真相大白后,窦太后觉得很丢面子,一气之下,把窦宪关闭在宫内,对外说要狠狠处分他。

就在这时,东汉王朝收到了南匈奴单于的上书。原来漠北发生了蝗灾,人民饥馑,大量北匈奴人南逃,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南单于请求东汉出兵,合击北匈奴。窦宪于是请求北征匈奴以将功赎罪。东汉王朝内部的大部分官员反对窦宪征伐匈奴。三公九卿在朝堂上接连上书谏止,明里说的是对匈奴的策略问题,暗中却是反对外戚弄权的意思。但是,窦太后就是不予理睬。

永元元年(89年),窦宪和耿秉率军由朔方出塞,会同南匈奴单于万余精锐骑兵,在稽落山(今漠北西北部的额布根山)大败北匈奴,北匈奴单于逃走。汉军战果辉煌,斩首和俘获的北匈奴士兵很多。先后归附汉朝的有81个部落,共计20多万人。汉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燕然山(今杭爱山)。两年后的永元三年(91年),汉将耿夔又大破北匈奴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单于率领残余部众逃往康居,匈奴奴隶制政权全部瓦解。从此,匈奴的势力退出了漠北地区,开始了民族大迁徙。

对匈奴军事远征的胜利,加强了窦氏外戚集团的政治势力。永元元年(89年)窦宪班师回朝,升为大将军。按汉朝制度,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此外,和帝还诏封窦宪为武阳侯,食邑二万户。窦宪怕反响太大,辞去了封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窦氏父子、兄弟并为卿、校,窦氏集团气焰更加嚣张。

永元四年(92年),和帝14岁,已经由童年进入少年。他开始不满于自己无权的地位,由此引起窦氏的疑惧。窦宪等密谋,企图杀害和帝。和帝闻知风声,也开始做应变准备。由于窦太后专权,和帝不能直接接触朝廷的官员,他所熟悉的、所能依靠的只能是自己身边的宦官。其中中常侍郑众,机敏沉着,足智多谋,不附从窦姓豪强,最为和帝信任。于是和帝与郑众暗中商议,结论是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和帝出其不意,亲临北宫,命令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关闭城门,逮捕窦宪党羽射声校尉郭璜、侍中郭举、卫尉邓叠、步兵校尉邓磊,将其全部处死。又派谒者仆射率兵包围了大将军府,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由于顾忌太后的面子,和帝不愿意公开杀害窦宪,便封窦宪为冠军侯,责其与兄弟笃、景、环都回到自己的封国去,然后迫令他们自杀。窦氏宗族宾客中为官的,全部罢免。太尉宋由因附从窦宪,不得不自杀。这场斗争,开东汉历史上宦官与外戚争权的新局面。同时为了奖赏郑众的功绩,和帝升任郑众为大长秋。在赏赐臣下时,郑众往往辞让少受、谦虚谨慎,愈益得到和帝的信任。有什么国家大事,和帝往往先同郑众商量,然后再交大臣们讨论,从此东汉王朝开始进入宦官干政时期。

汉和帝-窦氏临朝

 

窦太后-汉章帝后邓太后-汉和帝后阎太后-汉安帝后梁太后-汉顺帝后窦太后-汉桓帝后

画像石仓楼(东汉)汉和帝刘肇于章和二年(88年)壬辰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改明年为“永元元年”。和帝年幼,窦太后临政,她首先做出了三项重要决定。

封官集权

窦太后封官的原则有二:一是亲属,二是听话。她把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弟弟窦景、窦环均任中常将,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这样,窦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围的显要地位,从而掌握了国家政治的中枢。

宣布解除郡国盐铁之禁:窦太后开盐铁之禁,迎合了豪强的利益,却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减少了税收,壮大了豪强,因而实际上损害了国家。

主张北攻匈奴:北匈奴遭灾受乱,[东汉] 说唱俑南匈奴单于请求汉廷帮助他趁机扫平北匈奴。对此,朝臣意见并不统一。都乡侯刘畅来京都洛阳吊唁(yàn)章帝,却被窦宪刺杀。为使窦宪免遭处罚,窦太后决定派窦宪为东骑将军,联合南匈奴伐北匈奴。

窦宪

永元元年(89年),双方大战于稽落山,汉军大破北匈奴军,追击余部一直到私渠海。窦宪率军出塞三千余里,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共和国杭爱山),刻石勒功,才班师回朝。

窦宪得胜还朝后,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不仅前罪无人提起,而且加官封爵,升任大将军,封武阳候,本来大将军职在三公之下,但由于这次是窦宪充任,因此提升到三公以上,仅次于太傅。窦笃升任卫尉,窦景和窦环升任侍中。窦氏兄弟骄纵益盛,于是“朝廷震慑,望风随旨,无敢违者”。

强权政治

窦太后将政权统于自己一人之手,独断专横,强予决策。对于伐北匈奴,尚书、侍御史、骑都尉、议郎等等都极力上谏,甚至指责太后“奈何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也没有挡住太后为袒护窦宪而出兵。重创北匈奴后,是否继续设立北单于,朝臣坚决反对,但由于窦宪奏请设立,太后不顾大多数人反对,而“竟从宪策”。

窦太后还把大批窦氏家族[东汉] 错银铜牛灯子弟和亲朋故友,任为朝官或地方官,从而上下勾结,专权放纵,报复打击,为所欲为。其弟弟窦景放纵奴仆胡作非为,甚至白天公然拦路抢劫,侮辱妇女,而“有司莫敢举奏”。

特务政治

窦宪养了许多刺客,实行暗杀政策,谋害那些具有宿怨私仇、持有不同政见、可能危害窦氏的人。在汉明帝永平年间,窦宪的父亲窦勋犯罪,韩纡(xū)审理此案,考实窦勋坐狱被诛。窦太后当政时,韩纡已死,窦宪即派刺客刺杀了韩纡的儿子,并带回他的首级拿到窦勋坟上祭奠。周荣为尚书袁安府吏,袁安上书言窦宪骄纵、窦景腐败、不宜立北匈奴单于等奏议,均出自周荣之笔。窦宪门客徐齮(yì)非常嫉恨他,于是当面威胁他。连尚书府中尚且遭到这样的恐吓,可见一般的官吏该承受着怎样的政治压力。

腐败政治

窦太后依靠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满足私欲。永元元年(89年),她就下诏为弟弟窦笃、窦景修建豪华住宅,楼馆错落,府第相连,一眼望去,“弥街绝里”。当时正值窦宪征兵北伐匈奴,大兴土木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增加了人民负担。

从章帝驾崩,和帝即位,到永元四年(92年)上半年,在这近五年的时间里,窦太后一直把持朝政,和帝听之任之,是一个傀儡。而随着窦家权势、欲望的膨胀,窦氏甚至觉得这个傀儡也是多余的了。因而打起了诛杀和帝的算盘。而和帝则趁机斩除外戚,夺回政权。

汉和帝-夺回政权

 

汉窦宪攻稽洛山北匈奴之战

其实,窦太后的倒行逆施,神兽纹玉樽(东汉)刚愎放纵,早已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不满。他们不断上书进谏,有时甚至以死抗争,希望把黑暗的政治挽回到清明之中。

群臣之谏

当朝群臣的谏诤从“太后临朝”的时候起,就已经开始了。仅据《资治通鉴》统计,短短的近五年时间,大臣就针对各种问题上书十五六次。

太后刚刚临朝,就以私情授重权于窦氏兄弟。伐北匈奴,并设北匈奴单于。窦氏兄弟骄横肆虐,侵暴百姓,甚至擅自征调边防部队。

群臣们为窦氏的贪婪与霸权而愤怒不已,为朝廷的纷乱黑暗而痛心疾首,为皇帝的幼弱无奈而呼号流涕。他们呼唤着皇帝的坚强。正如司徒丁鸿上疏所言:“夫天不可以不刚,不刚则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强,不强则宰牧纵横。宜因大变,改政匡失,以塞天意。”

永元四年(92年)丙辰,13个郡国地裂,大旱、蝗灾发生。上天似乎也在昭示着一场大变革的发生。

夺取政权

小皇帝刘肇年龄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懂事。这对日益膨胀的窦家权势不能不形成威胁。于是窦宪便与女婿郭举及其父郭璜、部下邓叠及其弟邓磊等,共同谋划企图杀害刘肇,篡汉而代之。

这时14岁的和帝暗中得到消息,知道了窦宪的阴谋,他感到必须尽快制定对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可是,满朝廷都是窦家的人。虽然也有如司徒丁鸿、司空任隗、尚书韩棱等可以信赖,但窦氏兄弟已经限制了皇帝不能与内外大臣直接单独接触,只有宦官在身边伺候并内外传递信息。和帝经过观察,觉得只有中常侍钩盾令(负责宫内河池苑囿的宦官)郑众可与商量,一则郑众服侍多年,对皇室一直忠心耿耿,比较可靠;二则此人谨慎机敏,很有心计,可以出谋划策。于是,和帝趁别人不在,与郑众说了自己的想法。郑众早已看不惯外戚势力的横行霸道,也劝和帝早下手为强。

此时,窦宪正镇守凉州,如果京城有变,他必然领兵叛乱。为减少损失,保证成功,和帝下诏令窦宪来京辅政,先行调回窦宪。同时,要参照前朝《外戚传》,试图从文帝诛薄昭、武帝诛窦婴、昭帝诛上官桀、宣帝诛霍禹等事中学习经验。于是密令清河王刘庆从千乘王刘伉处借取《外戚传》,令郑众从中整理勾稽。一切准备停当,窦宪、邓叠等也回到京师。

抓捕窦宪的前一天晚上,和帝亲自御临北宫,命令司徒兼卫尉官丁鸿,严兵守卫,紧闭城门;命令执金吾、五校尉等,分头捉拿郭璜、郭举父子和邓叠、邓磊兄弟,清除了外围。第二天,派谒者仆射直入窦家,宣读诏书,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并限令与其弟窦固、窦景等各回封地。郭璜等人下狱处死,和帝感念窦太后的养育之恩,没有公开处死窦氏兄弟,回到封地后皆迫令自杀。四兄弟中只有窦环没有参与策划谋反,被免了死罪。

一场轰轰烈烈的夺权斗争就这样以和帝的胜利而告终。和帝致胜的原因,概括起来,太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有群众基础。窦氏所为已是天怒人怨,群臣之谏已可见朝廷上下反对窦氏的情绪,同时也为和帝夺回政权做了舆论上的准备。

组织严密。和帝是经过周密观察和细致考虑才选中了郑众,而刘庆则是被窦太后陷害其母废立的皇太子,自然对窦氏深恶痛绝。在“窦氏父子兄弟并为卿、校,充满朝廷”的情况下,择人不当,或稍漏口风,后果将不堪设想。

措施得当。把窦宪调回京师收捕,避免造成地方混乱和军事火并。待窦宪回到京师后,一夜间,对几大要员全面出击又分别系捕,既避免了互相串连,又免得夜长梦多。

因此,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并没有引起朝野的极大恐慌与混乱。而这一切都是由一个14岁的孩子主要策划的!我们不得不感佩于和帝刘肇的机智、敏锐、干练与稳重。

诛除异已

窦氏为维护专权,安插了大量党羽,因此朝廷上下多有附臣与亲信。当初,和帝在长安召见窦宪,朝臣甚至议论称之“万岁”,尚书韩棱愤怒指责“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才算止住了这场闹剧。这一方面说明窦氏权势的贵盛,另一方面也说明时臣趋炎附势的风气。因而,和帝执掌政权后,立即清理窦氏残党余孽,太尉宋由因为窦氏党而被罢免,后自杀。其他亲朋故旧,凡是依仗窦家的关系而做官的,统统被罢免回家。

当然,这里也免不了有一些携私怨报私仇,从而蒙冤至死的。班固是其中的显例。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令陕西泾阳县南)人,其父班彪为东汉著名历史学家。汉章帝即位后,因“雅好文章”而更加器重班固。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窦宪以车骑将军领兵伐北匈奴,班固随军出发,任中护军,参与军中谋议。汉军出塞三千余里,大败北匈奴,一直追到燕然山,班固作《封燕山铭》,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铭”。

窦宪谋杀和帝的案件本与班固毫无关系,但班固既为窦氏幕府人物,自然遭到株连,因而被免官。但洛阳令种兢因私恨却将班固下狱并致死。

值得注意的是,汉和帝了解了这些情况,下诏谴责了种兢公报私仇的恶劣做法,并将害死班固的狱吏处死抵罪,表现出处理事务公平公正、见错必究的精神。

信用宦官

东汉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宫廷内设置了中常侍、黄门侍郎、大黄门、小黄门等宦官职务。他们负责掌管传达皇帝的号令和诏书,阅览尚书进呈的文书。

在和帝夺回政权的过程中,中常侍钩盾令郑众直接参与了策划和实施,在论功行赏时,郑众自然是首功。于是,郑众被升迁为大长秋。“长秋”是汉代皇后的宫名,用以名官,称其官署为“长秋寺”。这是皇后近侍官首领,一般由皇帝亲信充任,负责宣达旨意,管理宫中事务。而在进行策勋班赏的过程中,和帝注意到,郑众总是推辞的多,接受的少,这种谦逊仁爱之心,很得和帝的赞赏。因此,和帝以后便经常同他讨论国家大事,国家一些大政方针的决策便较多地掺杂着宦官的力量。所以史书上说“宦官用权自此始矣”!

当然,和帝重用宦官,还有一些客观因素。这就是,这时期他所信任、倚重的一些朝臣和宗王或年老体弱,或寿短命微,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从永元四年(92年)到永元八年(96年),相继故去的就有10位:

司徒袁安,永元四年三月死。

司空任隗,永元四年八月死。

千乘王刘伉,永元五年正月死。

太傅邓彪,永元五年正月死。

广宗王刘万岁,永元五年正月死。

太尉尹睦,永元五年十月死。

司徒丁鸿,永元六年正月死。

城阳王刘淑,永元六年五月死。

乐成王刘党,永元八年四月死。

陈敬王刘羡,永元八年十二月死。

这一串黑色的数据,是不是意味着刘氏政权的日薄西山呢?

汉和帝-亲理政事

 

东汉和帝皇后邓绥

在一举扫平了外戚窦氏集团的势力之后,汉和帝开始亲理政事。他每天早起临朝,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从他亲政的所作所为,尚不失为一个英明有为的君主。

安定边疆

西北有西域都护班超大破焉耆,西域降附者五十余国;东北有乌桓校尉任尚大破南单于,将辽东收归,改为渤海郡。和帝一朝,曾多次平定过少数民族的叛乱。

西域都护班超

宽缓为政

和帝当政时期,曾多次下诏赈灾救难、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勿违农时。在法制上也主张宽刑。他任用的掌管刑狱的廷尉陈宠,便是一个富于同情心的仁爱之人,每次断案,都依据经典,而“务从宽恕”。

和帝对有过失之人,也能根据情况,从宽处理。永元九年(97年),窦太后死。由于宫廷紧守秘密,和帝为梁贵人所生的事实始终没予公开。太后死后,梁家才敢奏明朝廷,为梁贵人讨一个说法。这时和帝也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谜。但在如何安置窦太后的问题上,三公上奏:“请依光武黜吕太后故事,贬窦太后尊号,不宜合葬先帝。”而和帝却念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认为“恩不忍离,义不忍亏”,不应有所降黜。于是不降尊号,谥为章德皇后。而对梁贵人、宋贵人的问题也都妥善安置。梁贵人被追封皇太后。

注重德教风化

章帝时,居巢侯刘般死,按规定应由长子刘恺袭爵,但为满足父亲的遗愿,他坚持让弟弟刘宪袭封,自己则逃往外地。执政官上奏请示收回刘恺封国,章帝嘉其义,特许等待他。而刘恺始终没有回来,十多年后,执政官又提起此事。对此,侍中贾逵上书说:“孔子曾说‘能以礼让,治理国家有什么难的呢?’有司没有推究刘恺此举的乐善之心,而是以平常之法加以处理,这样做恐怕不能助长礼让的风气,成就宽弘的教化啊!”和帝深以为然,下诏说:“王法崇善,成人之美。”于是不仅同意刘宪袭爵,而且征刘恺为郎。

爱民为本

和帝十分体恤民众疾苦,多次诏令理冤狱,恤鳏寡,矜孤弱,薄赋敛,告诫上下官吏认真思考造成天灾人祸的自身原因。而他也常常以此自责,如永元八年(96年)京城洛阳地区发生蝗灾,他下诏首先说:“蝗虫之异,殆不虚生,万方有罪,在予一人。”忧民之心,殷殷可见。岭南(今广东地区)出产生龙眼、荔枝,为了满足朝廷需要,往往“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昼夜传送”,经风历险,劳民伤财。唐羌上书,请求停止,和帝批示:“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爱民之意,发自肺腑。

选官用贤

和帝深感吏制建设对一个政权的重要性,因而非常重视官吏的选拔任用。据统计,他当政时期,曾四次专门下诏纳贤。这既反映出东汉吏制的空虚与堕落,也表现出和帝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做出的积极努力。

从夺回政权到亲理朝政,可以看出汉和帝是一个宽和仁爱的君主,这与他的谥号“和”是吻合的。但作为一个君主,明辨是非,当机立断,更是一个重要的素质,在清除窦氏集团的斗争中,和帝做到了这一点;在废立后妃的过程中,这一点也表现得相当充分。

汉和帝-废立皇后

 

皇后邓绥

和帝渐长以后,前执金吾阴识的女儿被选入后宫。光武阴皇后的哥哥、阴氏世为贵戚,再加上年少聪慧,面貌秀丽动人,和帝倾心于她,在永元八年(96年)册立为皇后。然而和帝用情不专,不久后又把前护羌校尉邓训的女儿选入后宫。邓氏的祖父为高密侯邓禹,出身于“元功之族”,也为世代权贵之家。邓氏比阴皇后更加年轻、更加漂亮,特别是性格更加温顺,因此最得和帝的宠爱,册立邓氏为贵人。一次,邓贵人偶感风寒,卧床不起,和帝连忙命令贵人的家属进宫探视,并允许他们自由出入宫禁。邓贵人就此劝阻和帝说:“宫禁重地,陛下竟许为妾外家出入,恐遭异议,妾不敢蒙此厚恩。”和帝不禁赞叹道:“其他人以见亲属为荣,贵人反以为忧,识见真非常人可及!”于是对邓贵人更加宠爱。这引起了阴皇后的嫉妒,发狠道:“他日我若得志,必使邓氏再无遗类!”而宫中侍女平常受到邓贵人许多恩惠,将阴皇后的话传给了贵人。邓贵人见不容于皇后,流泪说道:“我平常敬奉皇后,小心有加,尚不见容,日后怎能和好相处。与其将来受祸,还不如今日绝命,也可以上报帝恩,中免族祸,死也无恨了!”说毕,要饮药自杀。邓贵人说这番话时,适逢宫人赵玉在旁,慌忙劝阻。事情真相渐为和帝知晓,和帝除对阴后疏远一层外,又加憎恨,遂有了废立皇后的打算。

永元十四年(93年),有人告发阴皇后私为巫蛊,咒诅皇上。和帝令中常侍张慎草草审讯,随即定案,册废阴皇后,令迁居桐宫。阴皇后在桐宫中悲愤难忍,不久死去。废阴皇后以后,和帝想立即立邓贵人为后。邓贵人起初不从,称病不起,然而和帝决心已下,非她莫属,经过几个月的推推让让,邓氏终于即皇后位。

公元108年,和帝改元“元兴”。同年,在章德前殿去世,享年27岁,在位17年。次年,葬于慎陵,庙号“穆宗”,谥号“和帝”。

汉和帝-和帝逝世

 

现在慎陵前有清人龚松林所立的"汉和帝慎陵"石碑一通。

本来就体弱多病的刘肇,到27岁这一年,终于熬不住了。元兴元年(105年)冬十二月辛未,和帝病死于京都洛阳章德前殿。葬于慎陵(今河南孟津)。谥号“孝和”,庙号“穆宗”。

和帝死时,尚未及立太子。阴皇后、邓皇后均未有子嗣,后宫嫔妃所生子,前后夭折了十几个。因此,往往视宫中为凶地,以后所生皇子均由奶娘抱出宫外,寄养民间。等到和帝驾崩,群臣一时也难以尽寻皇子下落。最后,由邓皇后提供线索,只找到了宫女所生的两个皇子,长者刘胜8岁,素有痼疾,未便迎立;少子刘隆,出生才百日,乃即令迎入,立为太子,当夜即位,尊邓后为邓太后,是为汉殇帝。不到半月,即到明年,于是改元延平。因殇帝尚在襁褓之中,只能由邓太后临朝听政。

姓名:刘肇

  出生: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

  卒年: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

  享年:27岁

  属相:兔 ]

  谥号:孝和皇帝

  庙号:穆宗

  年号:永元、元兴

  陵寝:慎陵

  父亲:刘炟

  母亲:梁贵人

  初婚:18岁

  最得意:诛灭窦氏,夺回政权

  最失意:当朝老臣多丧

  最不幸:数失皇子

  最痛心:废黜阴皇后

  最擅长:宽和

  皇后:

  阴皇后

  和熹邓皇后 邓绥

  妃嫔: 

  周贵人

  冯贵人

  子:

 

  长子刘胜 平原王

  次子刘隆 汉殇帝

  女:

  长女刘保,延平元年封脩武长公主。

  次女刘成,元年封共邑公主。

  三女刘利,元年封临颍公主,适即墨侯侍中贾建。  

  四女刘兴,元年封闻喜公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为后世忽视的明君,十岁登基用四年铲除外戚,开创东汉最后辉煌
聊聊被历史遗忘的皇帝——汉和帝刘肇
东汉和帝刘肇是好皇帝吗 汉和帝之后的皇帝是谁 汉和帝的皇后是谁
(11)[转载]东汉外戚和宦官的权斗就是这样开始的
《资治通鉴》管窥(47) 两个皇后导致的迥异结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清康熙十五岁擒鳌拜掌权,此皇帝十四岁除外戚平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