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梦潮的三段分析

“朋友约会式”、脱诊原因、治疗师的两个幻想

李梦潮


我个人是不太习惯这种“朋友约会式”的时间设置,对我来说,一个成年人的标志之一就是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什么时候做治疗,什么时候看书,什么时候上厕所,什么时候玩耍、陪伴家人都是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段。

如果我的咨询者无法在我上班的时候和我会面,只好说“我们没有缘分”,我会推荐他去找其他和他时间能够对上的治疗师。

 

  有不少咨询者会在2-4次访谈的时候就脱诊。这是很常见的情况。一般来说我们没必要和这些当事人联系,除非你认为这个患者自杀的可能性很高。他们脱诊的原因总结起来无非是以下两种:

  1)好了。有些人的问题本来就不是心理障碍,只不过是生活的辛酸需要找个人说说,说完了就好了。有些人呢,倒的确有心理障碍,不过那是过去的事情,他不肯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结果自己想了一大堆方法自助,把自己治疗的差不多了,能够自我接纳了,才来找心理医生,其实当他能够自我接纳的时候,加上以前自学成才的治疗技术,就已经没必要治疗了。就像禅宗的大师,自己已经悟道,只需要找个人印证一下,几分钟就解决问题。其他人不知道只看到这几分钟,以为是“顿悟”。其实哪里有几分钟就得成正果的事情,心理治疗也一样,我们可以看到当事人几个小时就好了,以为自己了不起。其实是窃取当事人的劳动果实,做人不厚道。

  2)没准备好。要么是没钱,要么是没时间,要么是有钱有时间,但是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需要别人的帮助。没钱没时间的,我们治疗师也没办法,慈善案例毕竟是有限的。对于没觉悟的,要及早观察到一些征兆进行处理,所以那个问题,“怎么想到在这个时候来看心理医生?”还是要问的。如果沟通鼓励了还是不愿意来,就只有等了。  

 

  有两个问题需要提出来大家注意一下。其实是治疗师的两个幻想。

  第一个幻想是,一招鲜吃遍天。

  就是以为学会了一种治疗流派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比如说觉得自己学会精神分析或者人本主义就可以通吃一切。如果真有一种治疗流派可以包治百病的话,这个世界上就只剩下一个治疗流派了。学精神分析的和学人本主义的特别容易出现这种自恋幻想,当然这种自恋是要有点资本的,精神分析所有学派的祖源,人本主义是所有治疗的基础,的确重要。但是重要的东西不等于全部。地基很重要,但是给你地基和给你一套住房是一样的吗?如果一个医生告诉你,“我只会开一种药,这种药能治一切病。”你放心吗?一个合格的治疗师要学习尽可能多的所有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在面对患者的时候,要尽量选择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低廉的治疗模式。比如说,一个患者点名要求做森田疗法或者催眠治疗,你不会就不会,告诉别人,不要骗别人。而且你也骗不了。

  治疗师的道德要求中有一条叫做“保持胜任能力”,好像我们不太强调,其实很重要。治疗师要经常学习的,我认为对我们现在的水平来说,一周至少要有8个小时要用来学习的。

  很多人问我,“什么时候可以不学?”我的回答就是这一条,“保持胜任能力”,这是你从事这一行的基本道德要求,什么时候不做这一行,就可以不学。一个小时百把块钱的治疗费不是白付的。

  而且我觉得学习的时候具有一些循证医学的基本观点很好,要看实证的结果和操作。循证讲究的是诚实,追求的是真理,而不是机械。现在循证变成了机械,实在是循证医学的灾难。

 

  第二个幻想是,接近就等于拥有。

  这是青春期的自恋幻想。这次中德班的青少年组就专门讲这个问题。即便最好的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万次初始访谈,住在你家里面给你天天讲,和我们的关系够近、够铁、够瓷器吧?

  但是如果你不开始去根据这些原理做的话,不去想办法解决治疗中遇到的问题的话,仍然永远不会做治疗。

  诸位即便变成我的亲朋好友,孪生兄弟,我也没办法把我的治疗能力“移植”给你、“传染”给你。

  只可能告诉你我是怎么掌握这些能力的,我和诸位一样,也经历过怀疑、痛苦、自卑以及治疗中无数的失败,也幻想过接近蓝眼睛自己就可以成为合格的治疗师了。

  只有经历幻想破灭的痛苦,面对自己的无能,才一步步学会怎么做心理治疗的。而且现在我也在不断的经历治疗带来的失败和自卑感,只不过习惯成自然了。

  要想赚到每个小时百把块钱的治疗费,就必须“投资”。空手套白狼,在心理治疗界行不通。

  放弃上述这两个幻想,我们就真正开始走上治疗师的职业道路了。也可以开始做正儿八经的初始访谈,这时候共情水到渠成的就出来了。

  其实共情来自共生期的心理功能,放弃上述两个幻想,即意味着你能够解除共生期的原始压抑,共情自然就冒出来了。


   一般来说,来访者就会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的就诊原因。只要你认真、注意地“听”,你的共情态度自然就会带出来。诸位看感兴趣的电视剧的时候,看得如醉如痴,跟着男女主角同喜同悲,那就是共情的一半——感同身受,同时你也知道,那时电视剧不是你自己,这就是共情的另一半——反思。


熊玲:来自不确定“故乡”的人

熊玲:来自不确定“故乡”的人

熊玲:再谈两难

熊玲:专注他人的想法

自由选择的痛苦与神经症人格冲突

强迫症的外形与内心

恐惧症的希望——拥抱恐惧

两种强迫现象的对比心理分析

解读神经症现象之三:失 眠

抑郁症的症结与出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一种 常用心理咨询技术简介
什么是幸福
王铮博士 微课稿 格式塔疗法入门篇
1西方主要流派的心理治疗
拙解 | 心理学初探(对于心理学起源、流派的个人解读)
以人为中心治疗丨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一致就够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