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是一剂中药方剂,出自医书《伤寒论》,主要用来治疗太阳病发汗太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桂枝加附子汤

  • 主要成分:桂枝、芍药、甘草等

  • 药品类别:中药

  • 适应症:恶风、小便难等

组成

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9克)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三钱(炙,9克)、附子1枚(炮,去皮,破8片)(6克)。

用法

上六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温服。调养如桂枝汤法。

主治

    太阳病发汗太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产后风虚。

临床应用

①太阳证过汗《本事》:有一士人,得太阳证,因发汗,汗不止,恶风,小便涩,足(腿)挛曲而不伸。诊其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予用桂枝加附子汤,三啜而汗止;复佐以甘草芍药汤,足便得伸

(汗出过多,流鼻血过多,漏乳汁,频繁遗精,遗尿,带下,流清鼻涕过多,均可认为阳虚不能固摄的症状。汗出为营卫不和,用桂枝汤。汗不止,为阳虚不能固摄。腿弯曲不伸,为阳虚不能推动其功能。加附子补阳。脉浮是不是由于汗不止,而血管上上面的组织缺少变薄?脉大是不是由于出汗,而带来带来水液?)

②风寒表证兼阳虚《江西中医药》(1958;6:39):黄某某,女,23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呕逆,手足拘急,厥冷,舌质嫩,色淡,微罩白苔,脉沉而弱,汗出肢厥。

        汗出恶风、头痛发热、呕逆等,为桂枝汤证;手足拘急、肢厥,属阳虚征象。遂予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后下)、杭芍、生姜、熟附片各3钱,甘草2钱,大枣4枚,水2碗,煎至1碗,嘱温服后静卧。当晚1剂服完,次晨步行前来就诊,自云证已减半,唯头痛身倦,原方再服1剂而愈。

(怕冷发热头身痛,呕逆为表症。手足拘急,厥冷为阳虚不能温煦,推动。附子可治疗阳虚而致的四肢冰冷,拘急。   脉沉而弱,为阳虚不能鼓动维持血脉。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血管上面的组织充满水分,而变厚?心血管液体太多,心推不动?而致脉弱?)

③鼻衄《浙江中医杂志》(1958;10:34):孙某某,男,35岁。病鼻衄,出血盈斗,两昼夜不止,曾服寒凉止血剂无效。脉微,口淡,身无热,二便自调,给服桂枝加附子汤,2剂痊愈

(脉微,身无热为阳虚。阳虚不能温煦,不能推动,鼓动,维持血脉。流鼻血为阳虚不能固摄。鼻血在脉中为营阴,营血。卫气有温煦,抗邪,固摄作用。用桂枝汤和营卫,用附子补阳。阳气有温煦,推动,固摄的作用。)

④十指疼痛《伤寒解惑论》:范某,女。素体弱,感冒后发热,微汗出,并十指疼痛,已10余日,诊其脉象沉细。此是平素阳虚体质,感冒后邪未尽去,而阳愈见绌,不能达于四末之故。与桂枝加附子汤,附子初用8分,后增至1钱半,共服3剂痊愈

(脉沉无力为阳虚不能鼓动,维持血脉。细为气血不足,亦为无力之脉,故脉沉细为阳虚。发热汗出为营卫不和,桂枝症。营卫不和,阳虚用桂枝加附子汤,且附子有散寒止痛作用,能治十指痛)

各家论述

①《医方考》:用桂枝汤,所以和在表之营卫;加附子,所以壮在表之元阳。与桂枝汤解在表之寒湿,加附子以温寒湿。

(和表之营卫,即治汗出怕风。用附子,治四肢冰冷,温阳,温任何部位的阳,包括表里。散寒止痛。即治寒冷,功能差,疼痛)

②《伤寒来苏集》:用桂枝以补心阳,阳密则漏汗自止矣。坎中阳虚,不能行水,必加附子以回肾阳,阳归则小便自利矣。内外调和,则恶风自罢,而手足便利矣。

(1.八卦之一,卦形是“☵”,代表水。见〖八卦〗。

2.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修筑的像台阶形状的东西:土~儿。田~儿。前面有道~儿,当心别绊着。

3.低洼的地方;坑。)

③《古方选注》:桂枝加附子,治外亡阳而内脱液。熟附虽能补阳,终属燥液,四肢难以屈伸,其为液燥,骨属不利矣。仲景以桂枝汤轻扬力薄,必籍附子刚烈之性直走内外,急急温经复阳,使汗不外泄,正以救液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枝汤/四逆汤合方治疗神经性头痛医案
伤寒论偶感——四逆汤用于什么条件下
桂枝加附子汤
四逆汤,李可也曾受它启发!
多汗的中医治疗(包括自汗盗汗)
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的组成配方,功效与作用,临床医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