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枝加苓术附汤运用经验#

文章摘要:《经方》前言:“2017中国江阴国际经方论坛“已闭幕,为响应众多经方同仁的呼声,《经方》杂志采编了几篇高质量PPT课件和文稿,本篇为江苏昆山同德堂的王彪先生交流文稿,希望大家喜欢~桂枝加苓术附汤——运

《经方》前言:“2017中国江阴国际经方论坛“已闭幕,为响应众多经方同仁的呼声,《经方》杂志采编了几篇高质量PPT课件和文稿,本篇为江苏昆山同德堂的王彪先生交流文稿,希望大家喜欢~

桂枝加苓术附汤

——运用经验

桂枝加苓术附汤首见于汤本求真的《日医应用汉方释义》,组成为桂枝汤加茯苓白术附子。 

《释义》说:“本方可视为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苓术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茯苓甘草汤六方之合方。故欲熟知本方证者,必先充分了解六方之证,然后综合之思索研究焉。”本方应用极广,为个人一日不可或缺要方之一,当专心努力以自得之。

一、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二、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汤《伤寒论》原文: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三、甘草附子汤

风湿相搏,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175条)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篇第二十四条)

甘草二两(炙)、附于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左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桂枝附子汤与甘草附子汤的区别见《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甘草附子汤之“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与桂枝附子汤之“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皆为风寒湿相搏之太阳证;其疼痛不能自已者,均为筋胀之故,病理相同。所异者,本例甘草附子证,风湿留于关节,邪深入里;而桂附证,风寒湿留着肌肉,有表无里。故汤证不同。

其实仔细分析应该还包括甘草附子汤和《近效》术附汤二首方。也就是说:这首方是由八首方共同组成。

四、《近效》术附汤

我们着重谈一下《近效》术附汤,这个方子大多易被忽视,特此多说几句。组成:白术二两 甘草一两(炙)附子一枚半(炮去皮)右三味,挫,取五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宰,温服。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脉证并治篇》原文:治风虚(病机)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症状),暖肌补中,益精气(治疗大法)。

《张氏医通》:肩背痛因寒伏结者,近效术附汤主之。

《杏林医选》:风中络脉肌肉血脉之间,出现肩背腰腿一处或数处麻木不仁,经用祛风活血等常法,一时难以见效者,本方效应迅速。然不知其理何在,亦不勉强曲解也。方用白术9克,熟附子6克,生姜12克,甘草3克,红枣5个。此方药虽平淡无奇而收效神速,不可不与。

案例:方XX,男,34岁,教师,平素喜欢打篮球,常汗出当风如水中络,1959年7月中旬,忽得右腿麻木不仁,经用活血祛风法十余天无效。就诊时,舌脉如常,也无其他兼证,乃与上方3剂,初服有微汗,3剂病愈

《古方新用》方中附子暖水藏,术、草暖中焦。水藏,中焦得暖,则浊阴之气趋与下,而头重苦眩及食不知味之证自除。用于头重如裹。其脉两寸虚弱无力者。本方以暖中下二焦,使阳气得温,浊阴得降,湿邪得散,升降得宜。头重如裹之证自解。

《释义》

桂枝加术附汤适应症

头痛,眩晕,脑出血,半身不遂,颜面神经麻痹,眼疾,耳鸣,慢性支气管炎,心脏机能不全,肺气肿,喘息,慢性胃疾患,脚气,麻痹性疾患,神经痛,痛痹,梅毒性骨痛,骨及关节结核等。

《现代日本汉方处方手册》

使用桂枝加术附汤的指证:麻痹,疼痛。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神经痛,风湿痹痛,小儿麻痹,慢性脊柱炎,脊柱结核,脊柱脊髓肿瘤,半身不遂

《中医诊疗要览》

桂枝加术附汤,用于脑出血后半身不遂,关节炎,关节风湿病,神经痛

我的常用处方

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茯苓15-30克,制附子10-30克,白术15-30克,生姜片5片,大枣20克。

适 应 症

桂枝汤证(桂枝体质多属于阳虚体质)或产后痹、人流术后出现了一些肢体疼痛;或久病体虚,又兼感受风寒湿瘀而成的痹症。病机为虚+寒湿之邪。治疗疾病非常广泛,几乎概括了从头到脚的不适。包括头痛头晕,颈肩腰腿痛,虚寒性胃脘痛,局部麻木等

加      减

1、腰部酸困加鹿含草30克。《贵州草药》鹿含草又名鹿衔草,鹿蹄草。性平,味苦,具有润肺止咳,敛汗,和血,强腰膝。用于治疗咳嗽咳血,盗汗,年老久咳,哮喘,劳伤腰膝痛。《苗族医学》鹿含草祛风除湿,补骨强筋,治腰腿疼痛。有的草药的功效主治,能与某些症状体征能对应上,一味药似乎具备一首方的功效,这时选用是高效的。鹿含草就是这样一味草药,仙灵脾也可加入

、久寒或沉疴痼冷加细辛。防己黄芪汤,条下有: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神农本草经》细辛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肢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一名小辛,生山谷。

3、伴气虚容易外感者,合玉屏风散,黄芪用30克以上。《神农本草经》黄芪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生山谷。

3、如果体质壮实,突然感受风寒湿邪,颈肩腰腿疼痛较重者,合葛根汤

4、伴有少阴病者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5、伴有气虚汗出局部水肿者合防己黄芪汤

有二个药的组合后世称之为对药,应当值得注意,那就是术与附。附子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温,踒(wo御览作痿)躄(bi)拘挛,脚痛,不能行步(御览引云:为百药之长,大观本,作黑字)。生山谷。

踒躄:一瘸一拐的意思。

黄煌老师的《张仲景五十味药证》:附子主治脉沉微与痛症。内涵深刻,可谓一语中的。

《药徵及药徵续编》:附子主逐水分也,故能治恶寒,身体四肢及骨节疼痛,或沉重,或不仁,或厥冷,而旁治腹痛失精下利

术《神农本草经》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张仲景五十味药证》白术主治渴而下利者,兼治冒眩、四肢沉重疼痛、短气、心下逆满、小便不利、浮肿。

《药徵及药徵续编》主利水也。顾能治小便不利,旁治身烦痛,痰饮,失精,眩冒,下利,喜唾

案例1

曾XX 男 28岁 

17-09-09:腰椎腰5骶1椎间盘突出。左侧臀部小腿痛3月余。坐久疼痛明显,活动后稍好。咳嗽打喷嚏也疼痛,右脉沉弦紧、左脉沉细紧,舌苔白。处方:葛根50克、麻黄10克、桂枝15克、白芍30克、大枣15克、炙甘草15克、白术20克、制附子15克、狗脊30克、川断15克、牛膝15克、生姜5片。7剂水煎服。

(本案腰腿痛,仍属于葛根的范围。故用葛根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散寒止痛。白术附子:祛湿止痛。狗脊,川断,牛膝:补肝肾,强筋骨。)

17-10-07:述感觉好多了,没有以前那么痛了。咳嗽打喷嚏也基本不痛了,以前喷嚏打不出来。夜间4~5点以前不会痛,以前整夜疼痛,大便2-3天一次,不干,眠可、左脉沉紧,右脉沉弦紧,舌苔白。处方:葛根50克、麻黄10克、桂枝15克、白芍30克、大枣15克、炙甘草15克、白术20克、制附子20克、细辛10克、狗脊30克、川断15克、牛膝15克、生姜5片。7剂水煎服。

17-10-22:疼痛止,左侧腰骶部稍麻,舌苔白稍厚,脉沉弦。守上方加鹿衔草30克,7剂。

(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止血。)

案例2

陈X 男 33岁

17-10-31:最近工作忙,心电图S-T段低。头晕疲倦,下午头晕多,血压150/100mmHg。有时胸闷,平素夜间1~2才睡眠,最近11点左右睡眠。纳可,大便稀,下肢稍肿,今天测血压150/100mmHg。腹软,右脉沉弦硬,左脉沉弦硬。舌苔薄舌体大

处方:茯苓15克、桂枝15克、白术15克、生甘草6克、白芍15克、制附子1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玉竹15克、生姜3片,7剂水煎服。

17-11-12:,偶尔头晕,舌体大、苔薄白,脉沉弦。血压120/80mmHg。

处方:茯苓15克、桂枝15克、白术15克、生甘草6克、白芍15克、制附子10克、黄芪30克、当归10克、玉竹15克、泽泻15克、生姜3片,7剂。

案例3

刘XX 男 12岁 

17-09-03:咳嗽月余。有鼻炎、哮喘史,遇到冷空气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易汗出,纳可,大便不干。右脉沉弦,左脉浮弦,鼻粘膜白

处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大枣10克、生甘草6克、黄芪20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制附子6克、生姜3片,7剂水煎服。

17-09-09:咳嗽止,打喷嚏流鼻涕减少,鼻塞,频频吸鼻子。汗出减轻,纳可,大小便可,鼻甲肥大左侧尤甚,粘膜不红。舌苔白,脉沉弦。

守上方加麻黄5克、细辛3克、夏枯草15克,7剂

17-10-15:早晨流鼻涕,鼻塞鼻涕减少,鼻甲缩小,舌苔白,脉沉弦。

守上方加炒苍耳子10克、鹿角片10克,7剂

17-11-05:鼻甲缩小,鼻涕很少,精神不振。舌苔白、脉沉弦。

处方:桂枝10克、白芍10克、大枣10克、生甘草6克、黄芪20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制附子10克、麻黄8克、细辛6克、炒苍耳子10克、鹿角片10克、生姜3片,7剂。

17-11-11:左鼻甲稍大,偶尔鼻塞有鼻涕。颌下淋巴结肿大,纳可,脉沉缓,舌苔薄白。

守上方去鹿角片,加石菖蒲10克,7剂。

案例4

马XX 女 34岁  

17-10-29:右膝关节弹响2年,鼻子痒结痂。睡眠一般,夜尿2-3次,醒后不易入睡,怕冷,此次经前未出现少腹和手足冷,易紧张。舌苔白。脉沉细

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枣15克、生甘草10克、白术15克、制附子10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当归15克、大枣15克、生姜3片,7剂水煎服。

17-11-11:右侧膝关节响大减。下肢小丘疹痒多年,腰部也痒,皮肤不红。右脉沉缓、左脉沉细缓,舌苔白厚。守方加黄芪20克、防风10克、赤芍克,7剂。

案例5

徐XX 女 38岁 

17-11-04:过敏性鼻炎7年。鼻塞打喷嚏流清涕,秋天严重,夏天缓解。最近头痛、流鼻血(鼻炎的人经常有鼻出血的),颈部怕冷疼痛,由于鼻塞出现气短胸闷,纳可,大小便可,汗出少。右侧鼻甲肥大,粘膜不红。舌苔白厚,左脉沉细缓、右脉沉缓

处方:葛根30克、麻黄8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枣20克、黄芪30克、防己15克、白术15克、制附子10克、茯苓15克、石菖蒲15克、炒苍耳子10克、防风10克、鹿角片15克、生姜3片,7剂水煎服。

17-11-11:鼻出血未出现,打喷嚏减少,未头痛。仍鼻塞,困倦思睡,颈部怕冷疼痛减轻。半夜易醒。鼻甲肥大粘膜淡,右侧鼻甲肥大明显。粘膜粉红,舌苔白稍厚,左脉沉缓。右脉沉缓。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枣20克、黄芪30克、防己15克、白术15克、制附子15克、茯苓15克、炒苍耳子10克、防风10克、鹿角片15克、生姜3片,7剂。

(此案按《伤寒论》先麻黄后桂枝法,同时也用了防己黄芪汤扶正驱邪。)

案例6

朋友老公,患过敏性鼻炎多年。此次打喷嚏流清涕鼻塞比较严重

处方:葛根30克、麻黄1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大枣15克、制附子10克、细辛6克、粉防己15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生姜3片,7剂水煎服。

微信反馈说:你这个方子太神了,老胡喝了二天了,鼻子真的不堵了,昨天喝点酒也没打喷嚏,太神了!还说:找到了一位知识渊博,医术精湛的医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枝加术附汤运用经验
糊涂王子的医案
肾萎缩服用大剂四逆汤、附子汤、白通汤即可痊愈
汉唐方剂速查
【李可六经临床方剂参考(孙其新《李可六经辨证学》】
科源中医医案1-3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