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城调丨我为什么不吃火锅和自助餐

《舌尖上的中国3》,相较于前两季遭遇了断崖式差评。最为人诟病的是“知音体、历史盲、仪式控”三原罪。器物、煽情、礼仪教化等等附加信息喧宾夺主——就好比一边吃饭一边背英语单词,吃了什么还重要吗?

“吃”不是不能高级,不能深刻,但理论、仪式、艺术从来不是食物的本心。“吃”是从烟火气里来的,是从生活细节里来的。

就像每一个时代的人们,他们被历史观和社会学所研究,却终究不生活在概念和理论之下。他们存在于喜怒哀乐,柴米油盐的每一个片刻里。那些活色生香或狡黠挣扎的片刻,在宏大叙事面前,从不低头。

今天来听学者中的“老饕”苏锡嘉,地道地说说沪港两地的美食细节。

—  赵慧文  —





作者丨苏锡嘉教授

来源丨公众号:中欧EE

01

文人的美食人生

其实我是不配来谈什么美食的从小饥寒交迫,经历过饥荒和下乡,今天能站在这里已是万幸。俗话说非三代富贵不足以谈饮食,也就是没吃过好东西来谈吃那肯定要闹笑话。以前江南地区的富贵人家娶媳妇,一条鲥鱼丢给你,你要是直接刮了鱼鳞,那是要被其他人耻笑的。

有一次,一户人家讨了个儿媳妇,她在那里刮鱼鳞,所有人都开始摇头。谁知,那媳妇将鱼鳞刮下后一排排排好,再用细线穿起来,然后重新铺在鱼上,大家惊呆之际,媳妇解释,吃鱼的时候将线拎起来,既不影响鱼的味道又极其方便。众人一听才知道,什么叫大户人家。

在上海吃美食,最容易出洋相的就是到饭店里吃刀鱼面。每到春天,就是吃刀鱼面的时节,这时候饭店最怕一种客人。刀鱼面极贵,就有客人吃了两口,筷子一拍,跳起来,问这刀鱼面为什么没有刀鱼?这便是不懂吃出了洋相,内行人知道刀鱼面是将鱼肉化在汤里,拿汤去和面。

所以说富贵三代,方知饮食。我这个出身来谈美食有点勉强,但文人好吃,对于吃总有些自己的想法。

02

我的美食观:诗无达诂,味有别裁

“诗无达诂,味有别裁”出自董仲舒《春秋繁露》,意为诗词没有通达的解释,味道有别出心裁之意。就“味”而言,是所有人说好才是好,还是适合你口味的便是好?

你喜欢的味道未必别人喜欢,对于吃,人们评判好坏的标准不一。那么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有些东西可以卖那么贵。高价需要建立于一个假设之上,即所有人都认同。基于这个逻辑,现在市面大部分获得认可的产品,实际上大家都会有大致上相同的评判标准,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会说世界上有几个美食中心,也就是大家的意见会倾向一致。

清大才子、大美食家袁枚提出,吃要力戒眼食耳食。这就是说不要别人说好就去,看上去漂亮就去。许多东西,大家都是因为别人说好跟风去,这也是为什么出现网红这一现象。

网红的基本逻辑是你不甘心吃最便宜的,但奢侈的东西你又吃不起,那这种新的奢侈即“轻奢”就抓住了你这种心态。曾经,在上海与陌生人谈生意最有派头的地方是金茂咖啡厅,一杯咖啡,150块便能给到客户最好的体验。如果服务员会看眼色一点,只给你一杯白水,那更是又实惠又体面。

吃还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两种饭店我坚决不去。

第一个,自助餐不去。自助餐界有一句行话,两小时以内走人我赚,两小时以后走人你赚。自助餐靠跑量,源源不断的供应给你食材丰富的误区,然而,你真正能吃、好吃的却不多。自助餐还有个坏处,你吃的比你需要的多。人们心里有一本帐,每位五百,有理性的人总要吃的比平时多。

第二个不去的饭店,便是火锅。严格来说,火锅是不能叫饭店。去饭店吃的自然是厨师的手艺,火锅店是没有厨师的饭店。

每个人对吃要有一些自己的基本原则,比如不是这个地方的本地菜不要点。有时候我陪香港客人去上海饭店,他要点干烧伊面,但十有八九都会失望。

上海很多人连伊面是什么都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定能买到正宗的,买到了也不定会做。所以,你去一家饭店,总要知道你去的是什么样的饭店,饭店的人听你点什么菜也就知道你是否内行。

比如你去玉华山庄点铁锅蛋,到一家江苏馆子点山东菜,就没人把你当一回事。到什么地方点什么菜,这也是学问。

03

难忘香港味道

我在香港14年,香港对我影响甚大。香港这个地方好在哪里,好在你想吃什么都有,而且丰俭由人。即使是再非主流的味道,不管是尼泊尔菜或是智利菜,你总能在香港寻到。

最值得赞叹的是,香港餐厅味道的稳定。不管你哪一天来吃,所有饭店基本上拿出来东西不会有太差的水准。内陆却不同,你今天来吃觉得好推荐朋友来,明天过来的味道就可能不同了。

并且,有一些菜只有香港菜做得好。比如,蒸鱼。有时候一件事情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蒸鱼这道菜看起来简单,没什么诀窍,但就是把握不好。稍过火候,肉就老了;稍差一点,肉就粘在鱼骨上。对于香港餐厅,这便是耻辱。

肉要离骨但不能老,分寸把握,全在厨师,鱼越大越是考验。许多上海人到香港学这蒸鱼手艺,倒还学得不如菲佣有那么两三分像。这其中的道理,却也不清楚了。曾经,我向香港厨师求教,他们告诉我其中的诀窍,鱼不能直接蒸,先在滚水里捞几次。然而,究竟捞多少次,用什么样的温度,这便是学也学不来的本事了。

香港还有个好处,最好的餐厅往往不是最豪华的餐厅。别人问起我香港最好的餐厅是哪一家,我从来不考虑,首先想到的一家是天香楼,专做杭州菜。天香楼贵,却也贵的有道理。有一年夏天,我去天香楼,菜单上有一道塔菜炒笋。这个季节哪来的塔菜?

厨师告诉我,他们将去年冬天的塔菜用纸包起来再储存好,每过一段时间拿出来剥掉一层再包起来储存好,等到换季节之间只剩一点点,这才能保证每个季节都能有保留的塔菜。这种对于吃的考究也怕只有香港才能做到。

香港比我们早富裕了几十年,这识货的人,爱吃的人也自然更多。香港有一家非常出名的餐厅叫陆羽茶室,全香港服务态度没有比他更坏的,但是却有一批批前赴后继的食客。

在现在这样的时代,陆羽茶室也依旧坚持每星期手写一份菜单放在那里,好像时间在他那里都不见了。如果你想尝一尝点心,我都建议你们去陆羽茶室。

到香港,九记牛腩定也是要去的。虽然店面实在不怎么样,但却好吃,真的好吃。这一点和日本很像,店面总是不铺张,不豪华,也不求扩张,就那样一家小小的店铺,开在角落里,要找他总要费些功夫,但是吃到第一口便觉得这真是好吃的东西。

除了餐厅,香港富人吃起东西来也是十分讲究的。几个月前,我住香港汤臣高夫。有一次班车上,我遇到个佣人买了一大包鸡爪。有旁人问他,你们怎么还吃这个东西。他说这个东西不是吃的,是用来做鲍鱼的。佣人告诉我们鸡爪、猪蹄、老母鸡、火腿等都是用来煨鲍鱼的,煨好了,这些东西便都扔了。

在香港,总有许多人告诉你鲍鱼有多贵,溏心鲍鱼有多好吃,可我总吃不出好来。也许这也和吃的“基因”有关系,有些好东西,我们未必就觉得好吃。而有些东西,因为感情,总让你念念不忘。当年,我与家人住在香港城大,至今我妻子还说城大烤鸭是最好吃的。这也是香港餐厅的一个特点,最有名的未必是最好吃的。

04

奢侈品味还是必须品味?

社会学家将品味分两种:奢侈品味与必须品味。

何谓必须品,拿上海菜来说,提到上海菜,我们总称为本帮菜,全中国只有上海菜有这种叫法。无论到哪里,上海菜都标榜上海本帮菜,好像只有这样叫才是正宗上海菜。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上海本帮菜,那肯定是“浓油赤酱”

细究起来,“浓油赤酱”却是贩夫驺卒的一种低俗的饮食偏好, 要有大油大酱的东西来满足胃口需要。实际上,在当时这是一种必须品。到了现在,却成了一种怀旧品味或者叫奢侈品味。所以,品味的高与低,其实随着时代变化而大不同。许多人来上海总抱怨吃不到正宗的浓油赤酱,然而真正正宗的浓油赤酱却是大部分人不要吃的。

说到怀旧品味,我们小时候最盼望的便是过年。过年有什么好?第一,终于可以扔了破衣裳穿上新衣裳。第二,便是终于可以敞开来吃了。

我这个年纪恰好经历了自然灾害,当时上海家庭分大户跟小户,五人以上是大户,五人以下是小户。过年时候发你一张票,一大早去排队,小孩子也充位置,所以我也被大人带着去排队。

排得早晚很有讲究,同样一张票排在前面就能买上鹅,那就比后面的人多吃上好几斤肉。那样的场面,现在想来也是非常壮观的。也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买上一包金针 、木耳,做一顿烤麸。

烧烤麸一定要金针 、木耳。虽说现在烤麸许多饭店都能吃上,可真正会做的人却不多。烤麸端上来,看一眼是刀切还是手撕便能分辨能不能吃。香港美食家蔡澜说,一看烤麸是刀切的,他绝对不碰。

05

文人好吃,好吃的文人们

文人有多好吃?我有一位老师在厦门大学,江苏人,总要我捎臭豆腐回去,因为在厦门吃不到。后来还央着我去向臭豆腐铺子老板买臭豆腐卤,老板直接求我们给一条生路。这便是文人好吃,那记忆中的味道总是最好吃的东西。

也是因为文人对于美食的提炼,美食才能成为文化。比如台湾著名哲学家张起均先生在1978年出了一本《烹调原理》,将煎、炸、炒等诸多烹调方法研究了个透彻,还将烹跟调的差别,火的种类都做了总结。

我们都知道梁实秋小品写的好,而他谈起北京小吃更是如数家珍。梁实秋出身北京大户人家,他家里招厨师一般考三个菜,第一个考煮鸡汤,鸡汤考的是大、小火的运用,鸡汤煮得好在于鸡汤要轻、味道要出来,关键就在这个火候。

第二个考青椒肉丝,这个菜不容易炒,过一点点肉便老的不能吃,时间短了青椒还是生的,必须两个都恰到好处才是做的好。第三个考蛋炒饭,蛋炒好,什么时候放蛋,是金包银还是银包金都有讲究。能将这三个菜应付自如的厨师基本上也便可以了。

历史学家逯耀东谈吃,又是另一番趣味。逯耀东原是苏州人,49年到台湾,他写了两本美食书《寒夜客来》、《肚大能容》,从历史文献角度来谈美食,他称自己“将不登大雅之堂的问题,带进历史教学的领域”。

现代也有许多文人美食家,食评都是写的非常好,比如梁文道、蔡澜等。假如我不做会计学教授了,理想便是去当美食家,写个美食专栏,一绝不媚俗,二要冷嘲热讽。现在的食评,说好容易说不好难,当然说不好定要说出点道理,必须要有公信力。冷嘲热讽是笔调,嬉笑怒骂间尝遍甜酸苦辣人间美味才是有趣。

06

苏教授家的年味菜单:上海烤麸

过年当然要有年味,但什么是年味则各有所指,莫衷一是。年味越来越寡淡好像是大家一致的看法。鞭炮不能放了,年味先是去了一半。穿新衣吃大肉的企盼早已成了上一辈过年的回忆。以前过年要的是聚,天南海北赶回家团聚。

现在时兴的是散:年夜饭一吃,星散出去旅游,天涯海角,越远越好。但不管淡到什么程度,各家烧几个平时不愿意费周折的小菜总还是省不了的。幼时普遍匮乏,过年各家都会有一大锅水笋烧肉,一补平时油水的不足。如今乾坤倒转,油水就是罪过,素淡才是时尚。

旧时上别人家吃饭,恭维主人要说“饱饫郇厨”,一幅平时吃不饱的样子。现在最体面的奉承似乎是夸主妇烤的糕点有法国大厨的风范。

我家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是烤麸。过年才烧其实并不是烤麸有多复杂,只是平时没这个兴致,加上吃饭的人太少,一大盆烧出来难免要冰箱里进进出出,到最后看看就饱了。

尝过很多饭店和朋友的烤麸,窃以为都不如内子所作。大概一半是敝帚自珍的心态,一半是惧内形成的惯性思维。旁观所见,先是原料挑选要仔细,要选紧实厚重的。整块入水煮沸以去杂味,出水待冷后手撕成块。此乃烤麸能不能入内行人法眼的关键。

香港美食家蔡澜断言,刀切的烤麸一看就是不入流的。手撕的接触面大,易入味。撕好的烤麸要在风中吹干,入浅油锅煎至两面金黄、略有脆硬感捞出。留油锅煎炒香菇,加金针、木耳,炒出香味。此时可放入烤麸,加酱油,加水至略过烤麸。中火烧至水干(当然不是完全干),加糖,成矣。

听上去是不是很简单?不过初次尝试的请不要期望太高,这种手艺菜不失败几次是不能拿出来待客的。这个时候为夫为子的要有担当,努力带着满脸的笑容大口吃下去。这点气度都没有还想开开心心过年?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文人谈美食:诗无达诂,味有别裁
香港最抵食的素食自助餐!上百款菜品任吃
四喜烤麸 - 521生活之家(美食,减肥) - Powered by 减肥,美食
周末记事
【美食帖】这10道菜被本帮菜馆拉了黑名单,上海小囡快来评评理...
长江刀鱼禁捕!清明前就等这一口哪能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