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地震史上的几个“第一”




第一次地震记载



中国古籍所载最古老的地震,首推《太平御览》所引:“墨子曰:三苗欲灭时,地震泉涌”。大禹征三苗当在帝舜三十五年(公元前2093年)。当时尚无文字记载,墨子所记是来自古人相传,不可全信,但也可以说明古人对地震的重视。


《吕氏春秋》记载:周文王姬昌作西伯第八年的夏六月(公元前1093年),他卧病在床。在生病的第五天,发生了地震,地震范围约方圆百里。


这一记录明确指出了地震发生的时间和范围,是我国地震记录中具体可靠的最早记载。




第一惨烈的地震

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发生7.8级特大地震,24万余人死亡,16万余人受伤,损失可谓惨烈,但明朝嘉靖年间,陕西华县发生了一次特大地震,损失比它惨烈得多,史称“华县大地震”。


明朝嘉靖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陕西华县发生8.0级的特大地震,至少造成83万余人死亡,是世界史上见于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据《嘉靖实录》记载,这次大地震导致陕晋边方圆两千里人烟灭绝,101个县遭灾。大地裂开,涌出泉水,水中有鱼虾;或者城墙、房屋陷入地下;或者平等突然成为山丘;或者一天之内发生几次地震;或者连续几天地震不止;黄河、渭河发大水,终南山呜呜直响;同时,黄河水好几天都是清澈的。


这次地震发生在严冬的后半夜(凌晨),人们在酣睡之中,震中又是陕西关中盆地东部和山西西南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该地区地下水位高,大地开裂,泉水汹涌而出,民居多为简陋的窑洞和土墙房,地基失效,大片倒塌,加上事先没有采取任何防震措施,所以造成了这次惨绝人寰的浩劫。


有关这次地震,史料中留下不少详细的记载,秦大可(明嘉靖十二年进土,地震时在西安做官)在19年后根据回忆写了一篇《地震记》,记录了当时的亲生经历。秦大可的《地震记》,因为信息量大,且是第一手珍贵史料,其不少观点具有参考价值,所以被学术界誉为“中国地震第一记”。

 




第一次进行地震现场考察

民国九年(1920年),宁夏海原(海原当时隶属甘肃省)发生8.5级的大地震,灾情举国震惊。


1920年12月16日20时6分,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天灾,突然降临到宁夏海原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该地发生8.5级特大地震。地震导致一个个山体滑坡、易位,滑坡的山体吞没了村庄,填平了沟壑,拥堵了河道,摧毁了建筑。方圆几百里之内,人烟断绝,鸡犬绝迹。这次大地震,死亡23.4万人,受伤者无数。


翌年4月15日,民国北京政府内务部、教育部、农商部派人到灾区调查,他们是:翁文灏(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副所长)、苏本如(中华民国内务部佥事)、谢家荣(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技师)、王烈(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易受楷(内务部官员)、杨警吾(教育部官员)。他们经呼和浩特、银川抵达兰州,然后进入震区,经会宁、静宁到固原,再从固原经平凉、天水返回兰州,历时4个月。当时条件艰苦,测量工具落后,没有无人机、卫星、遥感技术,连汽车也没有,翁文灏等人几乎是骑着毛驴干完了活儿。


翁文灏


翁文灏等人除了了解灾情,还特别重视地质科学考察,以全面了解这次地震的起源和地壳之间的关系。除了实地调查,他们还发出信函进行函调,广泛收集资料,共收到各县填写的30多分调查表。翁文灏等人还撰写了多分专题报告,内容有:海原大地震的宏观震中、发震时刻、极震区的范围和伤亡、地震导致的破坏、大震前的异常现象、余震活动情况、地震的成因、地震的背景等,以《甘肃地震考》等为题,发表在《晨报》《科学》《地学杂志》上。


他们所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翁文灏一行的这次调查,堪称是我国地震史上第一次对大地震所做的详细的科学调查。


翁文灏等人的海原地震考察是由中国专业人员用科学方法研究地震的开端。




第一份地震科学考察报告

1921年,翁文灏和谢家荣、王烈,历数月奔波,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考察后不久他们拿出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份地震考察专题报告:《民国九年十二月十六日甘肃及其他各省地震之情形》。


此间,翁文灏因营养不良和疲劳过度而患病,而他的一番心声表达了他和同事进行此番考察的动机:科学知识便是人类的照海灯,须要照得人类平安方见得他的用处。


1922年11月,翁文灏因“办理震灾异常出力”,受到中央政府的嘉奖,被授予“二等嘉禾章”。


第一份震区烈度等震线图

 翁文灏、谢家荣、王烈、丁文江、章鸿钊、常隆庆等地质学家,第一次绘制了我国第一张震区烈度等线图;还首次在中围大陆东部地区划分了地震危险带。


1923年,《科学》杂志发表了翁文灏《中国地震分布简说》一文。文中展示了他绘制的我国16个地震带的《中国地震区分布图》,揭示了中国境内四类地震带的位置及其与大地构造、活动大断裂的密切关系。这是中国首张地震区划图,自此活动构造研究成为构造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成为地震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一次在世界讲台上宣读地震论文

1922年8月,第十三届国际地质大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中国学者翁文灏第一次站在世界讲堂上,宣读了关于海原大地震和中国地震活动构造内容的论文。


翁文灏在会上宣读的《中国某些地质构造对地震之影响》的论文,总结了中国地震分布区域与地质构造的关联,并断定地质构造是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他的论文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的重视和极大的兴趣。



第一个地震台诞生

海原大地震发生时,中国还没有一台现代地震仪和地震台,震后谁也弄不清震中在哪里,直到1个月后才将震中圈定在海原,所以当时把它称之为“甘肃大地震”。


宁夏海原大地震后,翁文灏立即筹备自己的地震台,并在1921年派人到法国学习。1923年开始具体筹建工作,历时七年之后,终于在北平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地震台。


翁文灏为建地震台苦熬苦等七年后,结识了驰誉京城的律师林行规。林已在北平西山鹫峰买下一处寺院名为秀峰寺,并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别墅。得知翁氏的设想后,林行规表示愿捐一块空地,供建地震台之用。那里环境幽静,无噪声干扰,又恰好坐落在坚硬的花岗岩层上,正是架设地震仪器的理想场所,对于当时经费拮据的地质调查所,无疑是雪中送炭。


1929年冬,翁文灏经清华大学吴有训教授等人举荐,聘请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的李善邦,具体负责筹建地震台和相应机构,并出任台长。


1930年9月,地震台刚刚落成,就在安装仪器调试过程中,记录到了9月20日13时02分02秒发生在土耳其的一次强地震。从此,鹫峰地震台开始运转,并通过刊发地震观测月报和论著,与各国地震台交换资料,正式进入世界地震信息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最大地震:海原大地震
除了重伤及疤痕,人类史上地震烈度最大的“海原大地震”还留下了……
史上罕见的海原大地震3
再没有比这更凄惨的了!
水库地震
翁文灏:中国现代地质学先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