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骆玉明|古典诗词之美

2017.0.08|No.7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让飘逸散淡的古典诗词重新进入中国人的视野,重新飞入寻常百姓家。古典诗词之美不仅表现在它圆美流转的韵律节奏上,也表现在它的内容可以贯通古今,它的情感始终动人心怀,它的文字依然有鲜活之气。对忙碌焦虑的现代人来说,偶尔能回到诗意的心情总还是好的。骆玉明老师曾说:“生命很古老,它有可能与各种生存样态相通,并借此丰富自己。在一首古诗的意境里,你可以徜徉于草木,流连在云水,或者聆听边城苍凉的笛声,那一刻生命享有丰美的意趣,并且知道任何一种生存都只是与时空的偶然相遇。”这里我们从他《美丽古典》一书中摘选了几篇关于唐诗的文字,看看骆老师是如何解读这些耳熟能详的名作,如何抉发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 析

先从第二句来读,“万里长征人未还”表明战士来自远方,写出战争影响范围的广大。说“人未还”当然是现时的事情,但首句写“出塞”的去处却是“秦时明月汉时关”。这里作者巧妙地把时间向前作了延伸,喻示边塞的征战自秦而汉迄于如今的大唐,从未停止过。诗歌把具体的事件放在了巨大的时空中,这不仅仅使意境得以拓展,更写出了战争本身的无奈:在长城这条分界线两边,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决定了他们必定要向南方挤压和掠夺,而抗拒这种挤压和掠夺便成为长城内农业民族的历史命运。

谁能够平定战事?汉代曾镇守卢龙城、被匈奴惊呼为“飞将军”的李广,有过“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辉煌功业,现在人们也寄希望于这样的勇将。然而“但使”、“不教”是个条件句,它暗示这样的将领难以得到,那么将士的久戍不返也将是难以摆脱的命运。——此处稍作补充:“龙城”不仅作为地名来用,在阅读的直觉上,它还是“飞将”的衬托。试换成“柳城飞将”之类便可明白。

边塞诗通常有两种不同倾向:或是歌颂将士杀敌的壮勇和报国的热情,或是描绘边关的寒苦与将士思乡的哀愁,但本篇却不是简单地靠向任何一边,它在更大的历史视野中让人体悟到战争是不可避免、不得不承受的痛苦。作为一首短小的绝句,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雄浑的气韵,因而古时有人称许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南宋)宫素然绘《明妃出塞图》,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声。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赏 析

世间一切实存的事物中,变化最为微妙的是光线和声音,它们总是在流动之中,总是在产生的同时便消失了;它们游移在“有”和“无”的边界地带,既证明了世界的实存性,又给人以虚无的暗示。如果说万有都在生灭之中,岩石也有化为尘土的一日,那毕竟是理性的推断,而光与声却在当下演示了万有的生与灭。

当然,诗歌不是哲学讨论,它需要给读者以活生生的感觉,引领我们进入到艺术的境界去体会某种哲理。王维的这首《鹿柴》,也许是中国古诗里蕴涵上述哲理的最好的例子。前两句写空山之中但闻人语之声而不见人的身影,由于这声音的不可捉摸,山的空寂也就是诗歌中世界的空寂成为一种波动的感觉渗透到人的心灵中来;后两句写黄昏时候的阳光透过深林投射在青苔上,这暗淡地浮动着并且正在静静地消逝的阳光,让人渐渐沉潜到世界不可言说的幽深之处。此刻,正处于虚幻与真实之间的世界显得极其单纯又极其丰富。

但诗歌在字面上只是写了诗人位于终南山下的辋川别业中鹿柴这地方的一个瞬间。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赏 析

在久久的漂泊中你会渴望宁静,在人世的是是非非里你总有烦倦的一刻,在无数聚散之后你想要一个诚恳地守护你的朋友。

如果你正是带着这样一颗疲惫的心走到一座凝然伫立的青山前,你坐进它的沉默和温厚,坐进它的永恒,它将告诉你:自然才是永远可以信赖的朋友,最后的守护者。

你仍将在世上奔走,但山已把永恒的意味告诉过你。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一座普通的山,因李白的诗篇而成为名胜。——但其实这诗意是广存于自然之中的,只要你懂得。


雉带箭

韩愈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赏 析

这是一首描写围猎过程的诗。就诗的范围而言,围猎的对象是一头野鸡,围猎者则是将军和他的军队。

如此不相称的力量对比,作者却要写出力与力的冲突,巧妙在于他把所有的力量凝聚到最后的瞬间。前六句即全诗的大部分用来写“蓄力”的过程:先是烧围,火无声地从四面烧向围场中心,被猎者——那头野鸡在猎鹰的威慑下惊惶地起伏于草丛,将军骑马持弓,盘旋周侧,等待时机。火场已经收拢,观猎者心情变得紧张,箭也到了弦上,野鸡将要作出拼命的挣扎,所有的力量,包括情绪的肌体的器械的,都在等待爆发,于是最后的瞬间来临了——雉冲天而起,直上百尺,箭飞迸跟击,箭雉交加,欢声四起,而此刻,五彩斑斓的野鸡带着箭和血堕落在将军马前。诗的画面凝止于此刻,不加半句废话来减弱诗的紧张。

这诗是韩愈的代表作,也是唐诗中最受后人推崇的篇章之一。也许有一种心理因素从未被人揭示出来:这诗以高度的紧张和紧张的宣泄满足了人心深处所渴望的杀戮快感。尽管,这只是杀一头野鸡,却是一场强大的、决绝的、雷霆万钧的杀戮。 

唐章怀太子墓室壁《狩猎出行图》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赏 析

这诗篇制短小,语意也浅显,所描绘的场景,也说不上特异。那么,它的内涵,似乎只能是很有限的了。

但你仔细读它,总觉得有许多意味隐于言外。你可以想:在来访者的身后,有一个凡俗的世界,那里人们正为追逐名利而喧腾不休;来访者也许是对此感到疲倦了,便暂时地从中逃脱出来,试图到隐者的世界中品味一分高洁与宁静。而隐者却在云烟深渺之处,似乎让人感受到,他的世界对凡俗中的人而言,终究是遥不可及的;“童子”也无法道出隐者的踪迹,因为他只在隐者世界的边缘。于是,来访者与童子,在两个世界的交接处,有了这一番问答。

当诗歌的意象被用来象征深厚的内涵时,语言却是愈平淡愈有味,太精巧的修辞反而成为障碍。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 析

“周郎”——三国时东吴大将周瑜,在古诗词中常被描绘成男子一生成功、略无缺憾的标本:他出身高贵,少年得志,多才多艺,风流俊爽,得娶美女为妻,还特别受众多女性的青睐,更在三十四岁之际率孙、刘联军于赤壁大战中击溃曹操八十万大军,留下赫赫历史声名。虽说享寿不永,但好好一个“周郎”,似乎真也不必活成老朽衰残之态。

然而杜牧却在诗中同历史抬杠。他说赤壁之战若不是正好遇上一场东风,周瑜火攻不成,就有可能失败,连他老婆小乔和孙策之妻大乔都会被曹操掳去享用。而“东风”也只是象征,它意味着使英雄获得成功的偶然的历史机缘。

换言之,若非生逢其时,风云际会,周瑜即便有天大本领,恐怕也只能像他杜牧一样,荒唐于“十年一觉扬州梦”中。那么,反过来呢,当然是同样道理。

所以,这诗里真正要说的,其实不是周瑜,而是那个在虚构的诗歌情节中手持一柄古戟陷于沉思的诗人自身。他在想,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根本上操纵着人生的成与败,幸或不幸。

选自(日)月冈芳年绘《月百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骆玉明老师的诗词课,让读诗的人更爱自己
有一种诗词,不叹愁绪,只言秋好
美丽古典丨古典诗词之美——《游子吟》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七)中国古典诗词的辞采美(2)
古典诗词合集
【绝句】茅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