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论部分:本能激活英语
I 理论部分:本能激活英语
第一章 本能激活英语
第一节 本能激活英语理论的定义
本能激活英语,是王海英(网名逃离神庙)根据英语教学实践,参考了国外二语习得理论,而独自提出的英语学习理论,这个理论认为:
1语言功能人类几万乃至几十万年进化出来的。动物学不会说话。它没有这个大脑的内建的语言处理的硬件基础。人类天生就有处理语言的生理机制和本能。就像鸟天生就会飞。蜘蛛天生就会结网。
2在长久的进化历史中,语言能力主要表现为听说能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大脑的语言处理机制。而有文字的历史,只有几千年。甚至于,现在世界上某些地方或民族还没有文字。
3所谓本能激活的含义
人类具有了第一语言后,再学习第二语言,会本能借助第一语言的帮忙,使大脑对第二种语言的处理,根植于第一种语言的基础之上,形象的说就是借助语法翻译法,看到英文,先转换为中文,利用语法和其它知识库处理完后,在转换为英文。这实际上就压制了第二语言,妨碍了大脑用内建语言处理机制直接处理第二语言。
所谓本能激活,就是要克服第一语言的影响,使大脑不借助于第一语言系统,而就是利用大脑内建的语言处理机制,独立处理第二种语言。这样来建立真正的语言处理能力—主要是听说能力(参考第二条)。后面说的形成英语思维,大致也是这个意思。
也只有建立在大脑内建语言处理机制基础上的语言系统,才能叫做真正的语言。
4 只能被激发,不能被学会。
婴儿的吸允,会刺激母乳的分泌。所以婴儿的吸允就构成激发的条件。如果没有这个直接的刺激,靠学习某种文章或听音乐那是无效或极低的效果的。
奔跑的动物,会激发动物园驯养的老虎的狩猎本能,奔跑是个前提,老虎不用看书学习,只要看到奔跑的动物,就能激发内建的本能,自动激活几千万年的本能的狩猎程序。所以你遇到老虎,千万不要跑。要面对老虎,逐渐后退。但是,奔跑的动物无法激活牛的狩猎本能,因为牛这种动物根本就没有狩猎的本能。你教它,它也不会狩猎。
所以,本能激活理论认为,这种利用大脑内建语言机制,要让大脑避开第一语言影响,直接借助大脑内建处理机制进行第二语言处理,仍然要靠符合条件的手段来刺激和激发大脑去这样做。
5 卡通英语学习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卡通看听的刺激,利用跟读,背诵,配音,过单词的音频等基础的听说手段,利用窄输入,高
强度,长期浸入方式的训练,最大限度激活大脑处理第二语言的本能。
6 无论是靠兴趣牵引,还是训练,虽然形式不同,但是实质都符合本能激活的原理。
本能激活英语理论,是分析后面一切理论的基石。后面的分析,不过是侧重于从理论到实践,从各种角度去寻找“最佳激活办法”而已。
第二节 语言本能激活的8个基础条件
所谓8个条件,仅仅因为老婆招呼我吃饭,写到第8条,没时间了啊。所以暂时就这么定了。
这一节,是大家务必要关注的,也属于卡通英语的核心理论。(我只有30多分钟来写这个部分,后面还会改,但不会有太大变化)
我们以心肺复苏(也就是人工呼吸)为例,要求按压胸部,力度上要达到一定力度(很多人都会因此而胸部骨折),同时按压要接近人类呼吸的频率。这个力度和频率是客观的。不以人来的爱好来决定的。
类比之下,我们要让语言功能复苏,其强度和频率,也是客观的。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激活。无一例外。那么要符合哪些条件呢。针对启蒙者来说,要符合以下条件
第一 要以可理解的大量听说为主,阅读为辅
因为语言的进化,就是听说为主的,你不能上来就看文字,所以要先语后文。没有两三年的听说为主的刺激,语言功能不可能被充分和成熟的激活。
其次,要听可理解的内容,如果就仅仅单听某种陌生语言,这种不会有用。风语者中,日本的密码破译专家,就听美国某种印第安语,都听不出来是啥东西。所以卡通英语,借助于难度循序渐进的卡通片,就可有效辅助对语言的理解。相当于某种程度虚拟了在英语国家的生活。这是卡通英语非常容易激发语言本能的一个最好的地方。
这个方面,听说的作用,高达80%。所以漏屋有“偏要当文盲”的说法。阅读有间接的作用,可以帮助理解抽象词汇(不容易听出来),熟悉语言结构,扩充词汇量。间接起到帮助激活语言本能的作用。
第二 要具备足够的强度,投入足够的时间。
就像上面提到的人工呼吸一样,要有强度。种子发芽,也要符合一定的水分温度条件。鸡蛋符号,也要符合温度条件。语言功能,做为一个生理功能,何尝不是如此。
在网上,这种现象网友总结为“大火烧开”,实际就是因为强度够了,激活了语言本能。很多机构,每周两节课,回家家长不管,这样的强度,很难激活语言本能。
强度是个客观指标。不管入迷,还是不入迷,都要达到规定的强度。
曾经有人问我:“我想学好你的卡通英语,我没时间,怎么破?”
我想,你要给别人做心肺复苏,你说你1分钟就能做2下,怎么破?人能救活吗?
第三 要有足够的专注度
建筑在前面两个前提的基础上,还要有足够的专注度。
理想状态是所谓入迷习得,就是对卡通本身产生入迷,学习者已经分不清卡通世界的虚拟和现实,超级迷恋,完全代入到卡通片角色中。这种条件下(也必然是可理解的)很容易就发生了语言的习得(我这里叫激活,后面会讨论其区别),我称为“入迷习得”
必须指出,如果不是那么专注,其实也可以激活,比如通过跟读,背诵,反复听,过单词,配音等强制手段,小孩也可以达到快速激活的目标。我称为“训练习得”
其实只要强度和专注度够了,就可以激活。
入迷习得是应该首要追求的目标,但这并不是僵化的,而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我们举个例子,某大童,对启蒙的卡通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又看不懂,这个时候可以运用训练方式的习得。能力提高了,有能力听懂更复杂的卡通,就可以按兴趣来了。
在我的规划中,一般过了卡由的水平,可以靠兴趣选择了。
训练方式的习得,对于某些不够专注的孩子,不感兴趣的孩子,也是非常有效的。
此外,训练和兴趣,是相互转化的。有些孩子,就像训练会了游泳,会游泳了,就能体验到游泳的乐趣,也就会喜欢游泳。很多孩子因为发展了听力,爱上了卡通。还有的学习一个卡通的时候,不太感兴趣,等能听懂了,兴趣来了。
也还有就是,入迷习得,有时候可遇不可求,训练方式的习得,方法简单,一般家长都可执行。成功率一样很高。
第四 家长和孩子的因素
对于部分能接受训练方式习得家长和孩子,如果能投入时间,耐心培养学习习惯。则可以获得高成功率。
同时,部分对语音敏感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则容更容易发生习得。
对于部分持放养,强调兴趣的家长和孩子,则在训练方式的习得上,效果不佳。即便这些家长知道这样做能成功,也不会这么做。这些家长的选择只有一条路,就是调动兴趣进行习得。
但殊途同归,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后面对两者的道路,都会有详细的介绍。
第五 要采取Narrow Input(窄输入)的方式,长期浸入到一个长的主题序列中。
比如说,就集中几个月,浸入到一部几百集的卡通。这叫Narrow Input,你熟悉了前面的口音,也就熟悉了这几百集的口音。你了解了前面的情节,也就了解了后面几百集的情节,你会越看越明白。
如果不是这样,你今天看这个电影,明天看那个电影,难度大不说,不同的电影主题不同,口音不同,你没办法来适应。
第六 要大量的重复
开始阶段,每周1集或少量几集,反复看听,反复几十次,那么大脑就可以充分的适应语音。这就好像反复按压胸部进行人工呼吸,最原始的激活手段。
在入迷的条件下,其实人就会反复看,自动的重复。同样符合这个原理
第七 听说并进
说,能反过来激发语言本能,有助于听。不能只听不说。凡是发音好,对语音细节敏感,能够准确说的,其听力发展,也会是迅速的,语言本能的激活,也会是迅速的
第八 利用学习来促进语言本能的激活
假如这一集卡通,其中每个单词的发音,你都通过学习的手段知道了。那么你是不是更加有利于听懂卡通,从而更加有效的激活语言本能呢?答案是肯定的。
写到这里,老婆招呼我吃饭,我就没时间写了。实际上,我就是专门研究这些激活的经验,每天针对500名学员,就是研究这件事。这实际也就是卡通英语的永恒主题。全书都会围绕这个主题。暂时列上主要的8条。后面在详细展开。
第三节 有效激活所需的时间和强度:高压长闷原理,习得不是表演
卡通英语科学高效,科学高效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下面要介绍的高压长,闷原理,也就是说它实现了通过卡通英语虚拟现实生活,实现高浸入,高强度,长时间,窄输入。从而达到了惊人的效果。这是卡通英语有其它一些碎片化,低强度学习的地方。习得不是表演,不是毛毛雨,够强度才能真的激活语言本能。否则成了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为了和语言激活类别,我们先看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术的技术要点:
按压手法:两只手十指相叠,手指翘起(以免压到胸壁),用手掌根按在病人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处,双臂肘关节伸直,肩手保持垂直靠上身重量用力作快速按压,
按压次数:成人每分钟80--100次;儿童每分钟100次;婴儿每分钟120次。
按压深度:成人胸骨下陷4~5厘米,儿童3厘米,婴儿2厘米
按压时间:直到病人有微弱心跳,此时停止按压,防止引起心跳的频率紊乱
我们分析这里面的原理:强度上,往往经过抢救的病人,会发生胸部骨折,时间上,要一直按压不放弃,而频率上,根据大人,儿童,孩子的心跳频率而定。
这是医学界长期多年探索出来的最佳激活心肺功能的手段。所需强度,时间,手法,频率是客观的,不以我们的想法为转移。不能说,你想怎么按就怎么按。比如说你1分钟按10下,休息5分钟,再按10下,那完全没有效果。
根据语言本能激活理论,语言作为一种本能,是几万乃至几十万年历史进化的产物,大脑中有处理语言功能的物理机制,我们也可以类比成,语言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器官,我们的一种重要的生理功能。而要激活这一处理机制,这一生理功能,除了需要一定的技法(语言激活的条件),还需要类似于上面心肺复苏的时间,强度等条件。
那么所需的时间,强度条件的阀值是多少呢?无人对此进行定量的研究,但定性的来毛估估的看,这一时间和强度是非常大的,这就是本节提出的“高压长闷”原理。
我们依次可以分析几种情况:
1在母语国家环境:始终暴露于母语环境中,每天大量听说,几乎无时无刻。这种对大脑刺激的强度,时间,深度。都不是我们可以比拟。这就好像鱼类天天在水里。我们是陆地生活,偶尔下水游泳。
2局部的母语环境:这种比如半日全英的幼儿园,这个也会造成这个局部交流环境,虽然赶不上母语环境,但是也是非常有效的。符合高压长闷的原理。
3经常使用英语做有意义的交流:比如我在外企,有些母语非英语的洋人,英语熟练度也非常高,为什么呢?因为要和中国人打交道,每天必须说。咱们只是偶尔和这些洋人来说。这就导致这些母语不是英语的洋人,具备了相当大的强度来使用英语。
4 封闭空间里的深度交流:比如一个会议,一顿饭。涉及到有洋人参加的场合,多数咱们也得聚精会神,尤其是吃饭,遇到墨迹的洋人,吃上2-3个小时,你高度专注,都能感觉英语进步不少。
我曾经有段经历,陪同2个法国人,1个波兰人出差做项目,大概两个星期,密切使用英语,什么宾馆,吃饭,工作描述,甚至还泡了一次酒吧,全都靠我翻译。在这么大的强度和密切交流下,感觉什么都能说了。说的我舌头都发硬。那个英语急剧提高。
其实我认识的英语高手sean老师也是这样,他随时使用英语,和我发微信联系的时候,基本只用英语。我觉得他是刻意的,使自己时刻保持在“水中”
通过以上分析类比,以及大规模(500人)教学实践,我得出结论,语言本能激活,要模拟自然条件下的语言能力获得过程,我们固然不用成天像英语国家的人一样,成天侵泡在英语的汪洋大海中,但我们总还是需要尽可能多的浸泡在英语里。不能两脚不沾水。
由此,引入我的语言本能激活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高压长闷原理。
卡通英语主要强调是要通过卡通英语虚拟现实生活,实现高浸入,高强度,长时间,窄输入。简称为“高压长闷” 策略.这是卡通英语非常科学高效的地方。
1 虚拟人生是前提
通过卡通英语,可以模仿各种生活场景。(将来如果技术先进,有3D,ND版本会更加身临其境)。这仅次于真人交互。
幼儿园,机构,外教,家长和孩子进行各种角色扮演,一则能演的场景实在有限,再则也不如入迷到卡通中来的深刻。
2 高浸入
就是全身心浸入到卡通英语中。
3 高强度
高浸入和高强度,其实密切相连。强度不够,谈何高浸入呢。高强度是前提,但高强度,小孩有口无心,对内容不感兴趣,或不能积极调动小孩入迷情节,积极的配音,背诵,跟读等,那么浸入度也不高。
4 窄输入(Narrow Input)
卡通英语有个长闷的过程,动则上百集,最少3个月以上高强度,高浸入的看听,有的甚至半年以上。这往往前面10-20集搞懂,后面就能自动看懂。这么长时间,反复适应相同的口音,看情节类似的卡通,很容易深度理解并内化,就能实现窄输入的巨大优势。这比搞乱七八糟的主题带来的输入多的多。
即便集数最短的Muzzy,一般也要长闷3个月,这也好过乱七八糟的表演三个月。 更不用说后面都200集以上的粉猪和卡由了。
下面附上一个针对另一个网友的网文,能加深对上面原理的理解。
2017/2/10,群里网友突然冒出两个图片,是个手机截屏,是小西妈对我的一段评价。其中说道:“在网络上有一些学英语的达人,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像神庙的背动画,就是大量的背动画片,比如大红狗啊,等等,还有peppa列出一个分级来,然后一集集去背动画,这个也挺高效的,但是它不是最科学的方法。。。”其实说来说去,就是说“把语感启蒙作为基础的话,有语感的基础,再加上这些,才是最科学最高效的”。语感启蒙,就是小西妈她们同事做的,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入门材料。
网友发的另一个图片显示,小西妈叫姜秋云,清华大学出版社儿童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Kinderpower北京双清国际学校校长,心理咨询师,在清华工作13年,是《清华幼儿英语》和《清华幼儿汉语》核心研发成员,拥有长达18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多年不离一线地做家长辅导与家园共育工作,全国幼儿英语教学的培训师导师。
首先要感谢小西妈,不像我的老乡盖兆泉,上来就摘我的“冒牌习得的”帽子。摘归摘,实际我和壮妈博客互动最多,哪里有那么多矛盾,呵呵。),说我是“网络达人”,其次评价我的卡通英语的学法“也挺高效的”。冲着两句话,我也挺高兴。
这里,就“最科学高效”我说道几句。谈谈我的理解。
那么我们就可以分析下卡通英语和其他方式对比的科学高效性。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是相对于其他学习方式而言,更加科学高效的。
1 聚焦可理解的听说,偏要当文盲。
聚焦听说,因为语言的进化,就是听说为主的,你不能上来就看文字,所以要先语后文。漏屋在书中讲到,“偏要当文盲”,而盖兆泉也在某个PPT中讲到,学前要“当文盲”。卡通英语的开始,就是聚焦听说的,以此为主发展英语思维。
卡通英语本身在可理解的方面,因为有画面,所以相当于虚拟了在英语国家的生活。尤其是小童,完全浸入到英语卡通后,就会觉得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发生各种场景的习得。即便家长是英语高手,也无法去模拟卡通片中的医院,游戏,泥坑,小伙伴冲突,幼儿园,学校学习,玩乐等各种场景。家长模仿医生,教师,小伙伴,也装不出来啊。
卡通英语,相当于“虚拟人生”, 最大限度的模拟了母语国家的生活。相当的科学高效。
所以,我正在,启蒙开始,就要聚焦听说,不要连阅读也上。不要玩无关的花活。
2 碎片化 VS 高压长闷
所谓碎片化,就是国内幼儿园或机构采用的,表面上很花哨的各种表演。这次演这个故事,下次演那个故事。老师小朋友各种扮演。快乐是主旋律。
而我搞的卡通英语,动则上百集,几个月的学习,同时每天强度不低于1小时,调动跟读,背诵,配音,过单词,反复听等手段,高压长闷,让儿童强烈的浸入到卡通英语的场景中。甚至有的儿童做英语梦,说英语梦话也很多。这种浸入的强度,时长都是很长的。同时,由于上百集都是一个主题,就符合窄输入(NarrowInput),越看越明白,越听越清楚。往往前面10-20集弄透,后面上百集都会了。
而碎片化的东西,表面看是很有表演性,但是演过就忘了,并不是一个主题系列几个月的高强度浸入。这样的对大脑的激活是远远不够的。属于一种浅层次的兴趣。
碎片化的东西,也不符合入迷习得,入迷习得,简单的说就是发烧,要发烧,除了感兴趣,还要有个发烧,迷恋的周期,反复的折腾,烧过之后,人的水平能力急剧提升。但是碎片化的东西,就像一个火柴,一划就没了,不像上百集的木材,可以熊熊的燃烧几个月。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也很难深度烧得起来。是个表面的功夫。
3 不敢发力 VS 努力学习
这也是我和盖兆泉争论最激列的地方,其实从本能激活角度来说,很好理解。靠兴趣引起的习得,仅当达到“迷恋”级别,深度点燃,并且可长期燃烧(发烧的时间长),符合这两个条件,其专注度,强度都够了。就符合了激活的条件。
但目前国内幼儿园教育,要迎合家长,所以只能从兴趣上做文章,而达不到迷恋,发烧的级别,就又迅速切换到下个主题。老师家长,为了兴趣而兴趣,表演的人困马乏,其实也就停留在兴趣的浅表。只有极个别能进入迷恋状态。
但我这种训练类型的习得,本身家长敢发力,孩子能配合,那么高压(浸入)长闷,其中部分也会进入迷恋状态,部分会感兴趣,就算再不感兴趣的,由于外在要求而被动进入高压长闷的,都会激活成功。
这就好比说,两个人要减肥,就看谁运动多,甲认为,面带笑容的走路,才能燃烧卡路里。所以甲高兴了就走,不高兴就不走。乙有兴趣走,找不到兴趣的时候,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走。
谁的减肥效果好呢?
4 为什么一定要高压长闷呢?
我们看,如果小孩到美国,立刻会陷入英语语音,大脑会接受语音以及语音关联的长时间,强刺激。我们母语何尝不是,我们几乎时刻用母语思考,交流。即便你开始慢慢培养兴趣,但是总是要有足够的强度阀值,才可激活语言本能。
其次,儿童不怕语言刺激,幼儿语言能力的获得,都是疾风暴雨方式的,爆发方式的成长。不是低强度的。实际上,强度越高越好。
比如说,同样的英语幼儿园,半日全英,就远远胜过一些挂羊头卖狗肉,一天就那么几十分钟缺乏交互的外教讲几句话—-这无非敷衍家长罢了,起不到实质作用。这种碎片化表演,对提高英语兴趣,有作用,但最后仍然要落实到高压长闷,符合激活条件,发起烧来,才真正有实质作用。
期待小西妈,能利用清华的教材,探索出更加科学高效的方法,我对一切想应用习得理论改造传统教育模式的,都非常期待人家成功。但我从理论上,认为要符合上面我说的条件才有可能。习得不是演戏。是要真正激活人的大脑直接处理英语的能力。
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实践的结果。这才最有说服力。很多的所谓理论正确,其实不过是从某个受限的角度看过去所能得到的该角度下的最佳方案罢了。未必代表客观真理。
第N节 从整合论角度一针见血的道破英语学得和习得的本质区别
翻译完大师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应用和猜想》后,给一些网友进行了答疑,感觉最难理解的就是关于理论的核心,何为习得?怎么样看什么样的算习得,什么样的算习得。解释之后,很多网友还是觉得这个盖念太费解,难以理解。
如果不能透彻理解这个习得概念,就等于不能透彻理解整个二语习得理论的最基础概念。漏屋的书中有关于习得的介绍,甚至包括大脑模型,但是有点太长;Krashen介绍的,则过于隐晦,早上7:00-8:00,翻墙到国外网站google一下Difference betweenacquisition and learning,大致浏览了7-8篇文章,总觉得介绍的是表面,不得要害,不够一阵见血,只是道出表面区别,没有一个让我满意,也就没有兴致去翻译。
利用坐地铁的20分钟,我自己构思出了学得和习得的本质区别,我觉得应该是找到了透彻的介绍习得和学得区别的角度—就是以“整合”的观点来看。
从整合的角度来看,习得的本质就是:当注意力集中在人们从事的活动本身,而不是语言的声音信号的时候,在大脑的内部,就会自动发生依靠大脑内建的本能机制作用所激活的活动和声音信号的整合行为。
当然这种整合是有条件的,比如必须是可理解comprehensible的声音信号,必须是i 1,必须是符合忘我输入的compellingInput, 必须有足够的量。
从整合的角度来看,学得的本质就是:注意力集中在语言上,而不是活动上的有意识的行为,并没有激发和依靠大脑内建的本能机制,而是依靠第一语言 语法规则,以第一语言的有意识的思考在语法规则的指导下去生产语言。完全屏蔽掉了大脑内部的本能机制。
再举出一个形象的比喻:千与千寻里面最后,那个白龙告诉小女孩,一直往前跑,不要回头,这样才能到家;这就好像郑博士说的,千万别学英语,就盯着利用英语所进行的活动本身,千万不要“回头看英语”,如果你一看,最糟糕的事情就来临了。还有一个类似的比喻是,盯着玫瑰,而不是蝴蝶。这里的玫瑰,就是你从事的活动,蝴蝶就是语言。
要点是什么呢?要点就是习得这种整合是自动进行的,要点是这种整合是靠大脑内部的生理机制,要点是这是千百年来人类发展出的本能;要点是这种整合必须自然而然的,就会发生,如果你关注与语言本身,而不是活动本身,这就违反了大自然,反而不能发生整合过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语言习得是个副产品。非刻意而为的结果。
我再举个未见得恰当的例子,你要走私毒**品,毒**品藏在海关绝对无法发现的地方,你要做的就是忘掉你携带了毒**品,你就会自然通过海关,如果你有想着毒**品的念头,就会干扰你的自然的表情,海关阅读你的表情,就很可能拦截你。
所以说,从习得角度来说,最好是忘记了我们是学英语,只是在利用英语从事一种活动,你可以利用它娱乐,学习数学,历史或查找资料,但就是不能去学习英语本身。
让我们再次以整合论的角度明确习得和学得的本质区别:
习得
学得
关注焦点
活动本身,忘记语言
语言本身
是否有意识
无意识,不认为是学习
是刻意学习记忆
语言生产机制
大脑内建的系统,自动发生,人类有此本能却认识不到
依靠第一语言的思维 语法规则来生产语言和获得输入
是否依赖第一语言
不依靠
依靠
大脑存储区
语言区,失忆后依然存在
知识和记忆区,失忆后会全部失去这种信息。
反映速度
根据语言生产机制,内建系统是直接反映,句子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听力水平也高
根据学习机制,要借助第一语言,利用存储于知识区的词汇和语法规则编码或解码,反映速度极慢。表现为口语和听力障碍
本质
基于语言本能论,取法天然,重点是激活本能。自然的整合。
借助第一语言和语法知识,当成知识来学习。没有激活和使用大脑内建的学习机制,不是自然整合
讲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说下,存在两个语言生产系统,
一种我称之为大脑内建系统,所有动物中,只有人类有高度发达的内建的语言生产和处理系统,我们自己感觉不到,但科学研究能够发现这个系统,这个系统有物理基础(神经纤维,神经单元的自动链接),是我们大脑内置的编码和解码机制;这是个隐性系统。
还有一种,就是借助于第一语言来学习记忆语法知识和词汇,来生产和制造语言,我们能够明确意识到我们是用语法造句,我们是用语法来分析句子获得含义。我们的意识知道我们在使用这些规则。这是个显性系统。
当显性系统发挥作用的时候,内部隐性系统就会被抑制,被切断。这是语言学习所最为悲哀和凄凉的事情。一个悲剧;放着好好的内置系统不用,非要用外置系统来抑制内部系统。
在进一步看,在人类习得第一个语言的时候,这个悲剧不会发生,因为没有另外一个语言系统存在。当人类习得第二个语言的时候,越是成年人,越是倾向于借助第一语言系统,从而造成一个扎根在第一语言系统上的“悲剧性的畸形的”第二语言系统,而这第二语言系统本该在大脑总拥有自己内建的语言生产机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学得的第二语言系统,根本就是一个怪胎,只是一个“基于第一语言系统 语法规则所形成的模拟系统”,并非是一个真正的系统。而儿童,则往往由于天性单纯,无知,能够形成真正的第二语言系统。
作为一个结论:在语言学习方面,人类是多么的自已为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整合论角度一针见血的道破英语学得和习得的本质区别
原汁原味的英语这样学 | 小天资理念篇
坚持180天,就能大幅度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认识到一点很重要
浅谈背诵法与英语学习
英语启蒙几岁开始效果最好?一定要抓住语言发育黄金期!
从落魄保安到英文演讲达人他只用了两年时间,关键是参透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