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1论语试题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16.4

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分)

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3分)

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

示例:颜回  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前一章中的是指什么意思?(1分)

2)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学说的基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1)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

2)表现了“恕”这一侧面。在有丧事的人旁不吃饱饭,对齐衰者和瞽者表示同情和尊敬,正是仁爱宽厚、推己及人这一恕道的表现。

3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请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在这段文字中体现了孔子怎样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暴虎冯河(2)做事不可蛮干,应善于谋划。 

4、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在本章中,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1)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3分)

1)子欲善而民善

2)不矛盾。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应当用自身的道德来教育熏陶百姓,这样百姓自然会有礼有德;但是道德熏陶也不能无原则、不加区分的运用,冉有为季氏“聚敛而附益之”的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德政,道德熏陶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孔子让弟子声讨冉有,正是出于对德政的维护。

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1 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1分);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能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

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6.30

1)关于孔于推己及人材料中是如何表述的?请用一句原文概括。(1)

2)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的的理解。(3分)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孔孟最高的道是“仁”,而“恕”是通向仁道的最基本的途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以推己之心来对待别人,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1分)孔于“推己及人”的 “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孔子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这种“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1分)

6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11.3)        

1)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从教的方面来说,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2)任选划线中的一人,结合《<论语>读本》,对他的某一方面作简要评析。(3)

1因材施教,或用其所长。(1)

2)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

    子贡:子贡运用《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诗句来回答老师的提问。孔子认为回答得很贴切,并能“告诸往而知来者”,是一个灵活人。

    子游:子游担任“武城宰”,实行孔子关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教诲,孔子到武城时,“闻弦歌之声”,甚为嘉许。(3分)

7、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③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④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根据前两章文字,各总结一条交友原则。(2分)

2)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矜而不争”,对此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要求,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你同意这样的理解吗?为什么?(2分)

⑴①严己宽人②与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2分)

⑵不同意。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并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心追名逐利。(1分)他认为君子在集体生活中,应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团结一致,而不是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1分)这些观点与有进取心并不矛盾。

8、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克已复礼》)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诲人不倦》)

1)从以上文字分析礼和仁之间的关系?(2分)

2)为什么孔子认为此时可以与子夏谈《诗》了?(2分)

1)人如果不仁,怎么对待礼呢?人如果不仁,怎么对待乐呢?礼能后于仁义吗?即以仁义等道德修养为基础,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外在形式。

2)孔子以绘画做比喻,只不过是解释诗句罢了,而子夏由此联想到了礼制,是孔子没涉及的,子夏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理解语言之外的寓意,有极强的悟性,所以孔子觉得可以跟他谈诗了。

9、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1)揣摩孔子在这件事前后的心情,各用一个词概括。

2)这样做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并作简要评论。

(1)愤慨(担忧)、无奈

(2)体现了孔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恪守原则的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令人敬佩,值得学习。

10、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②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日:“必也正名乎!”子路日:“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日:“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第②则文字中除“名正言顺”外,还可以概括出一条四字成语,它是       。(1分)

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述其这样说的理由。

1)手足无措(不知所措)(2)“是”指代季氏超越等级享受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规模享受歌舞)。(1分)  理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认为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各个等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1分),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季氏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违反了孔子主张的“礼”(1分),所以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1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耕。子路行以告。夫子愧然曰:“乌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面对纷乱的社会,长沮、桀溺两人和孔子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态度?

(2)你是怎样看待辟人之士?请简要评析。

1)长沮、桀溺:避世隐居;孔子:积极入世,求道改革。

2)辟人之士具有仁爱之心,虽身处逆境却心忧天下,表现了积极的人生观。

1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分)

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4分)

1)以德治国(1分) 

2)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1分);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1分)

13、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①之墙不可圬②也,于予与③何诛④!”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5.10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6.26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 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宰我这个人的认识。2分)

2)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孔子评价宰我的言论?2分)

1可从宰我行为习惯、言语能力、怀疑精神、礼乐认识等角度来谈,要点有两点以上,自圆其说就给满分。

2)可针对孔子认为对宰我要听其言观其行的言论、孔子批判宰我“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孔子“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孔子认为宰我不仁的言论等关键点来分析,要点有两点以上,自圆其说就给满分。

14、子贡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见齐衰者、冕衣冠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结合以上三小段文字,联系生活,谈一谈我们该如何践行孔子的仁爱观。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对待别人能尽心尽力,仁爱宽厚,那他就是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仁爱同情是人间正道,一个怀着仁爱之心的人,当他在生活中见到弱者、有残疾者、处于不幸之中者,会对他们表现出真诚的悲悯和同情。(要点应包括“为他人着想”、“悲悯同情”)

15、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008722,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数据,上半年全国税收达32553亿元,同比增长30.5%;同时,上半年个人所得税完成2135亿元,增长27.3%。相对于上半年GDP的同比增长数字(10%左右),这两个30%左右的增长,不能不令人忧心。(“纳税人俱乐部”)

1)用尽可能简洁的字眼概括“有若”的观点。(2分)

2)第二段材料“忧心”什么?这份“忧心”和“有若”的观点有联系吗?(3分)

1)藏富于民(或“民富国安”“以民为本”等)

2)材料忧心的是税率过高,税赋过重。材料和有若的观点是一样的,认为过重的税赋好比竭泽而渔,会加重百姓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因此应该减轻税赋,藏富于民。

16、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11.3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1)孔子的学生各有所长,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2)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是什么?(3分)

1)冉雍在道德修养方面特别好。(仲弓是冉雍的字。)

2)孔子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利齿。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

翻译: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1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

【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是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

2)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2分)

1)“割鸡”指治理武城县;(1分)“用牛刀”指运用礼乐之道。(1分)

2)①平等对待学生,教学中谦和地与学生展开探讨。(1分)②知错能改,能面对子游的反驳能虚心接受。(1分)18、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四海之内皆兄弟”,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后世学者认为,这段文字富有趣味。“趣”在何处?试谈谈你的认识。(3分)

1)杀鸡焉用牛刀(1分)

2)孔子一向提倡以礼乐治国(1分),当他看到学生子游在武城这样做了,本来应该表扬,却开了个玩笑,说未免小题大作。引起子游的反驳,孔子马上承认自己刚才说得不恰当(1分)。子游的笃信认真,孔子的幽默风趣,声音笑貌都如闻如见,意趣横生(1分)。

19、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孔子所说的“乡原”,是指什么样的人?1分)Ks5u

2)请简要阐述“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3分)

1)(1分)孔子所说的“乡原”,指那些看似忠厚而实际上不讲道德原则,媚俗趋时、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2)(3分)和而不同:君子坦荡荡,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即使意见不一,却是心胸宽广,能和气而公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而不和:小人没有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表面随声附和,私下却互相拆台。

2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上文有成语如“发愤忘食”,请从上文中再概括出一条成语             。(1分)

2)结合“浮云”的比喻义,就节选的文段说一说孔子的人生观。(3分)

1)箪食瓢饮(箪食陋巷)、乐在其中、乐以忘忧

2)从对颜回的称赞和自我表白中看出其安贫乐道,(1分)重义轻利。把富贵比做浮云,因为浮云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21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独立,鲤趋而过庭。(1分)

②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君子之远其子也。”(2分)

2)这段文字反映出孔子的怎样的教育特点?请结合文字内容进行评析。(4分)

1)问一件事,知道了三件事:知道学诗.知道学礼,又知道君子不亲昵自己的儿子。

他曾经独个儿站着,我快步走过庭中。

2)①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不偏私,对自己的学问也不秘传,反映了孔子一视同仁的教育原则。

②“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强调“诗”、“礼”在言语和立身方面的重要作用,反映出孔子在教育内容上注重“诗”、“礼”。

22、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1)深则厉,浅则揭是什么意思?“荷蒉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

2)孔子是如何看待“荷蒉者”的观点的?

1)“深则厉,浅则揭 ”的意思是说水深就穿着衣裳过河,水浅就提起衣裳过河。 [

“荷蒉者”是在说孔子就是一个不知水深水浅、不顾水深水浅的人,讽刺孔子不知通达权变。

2)孔子认为挑筐人的评说干脆利落,很难辩驳。

2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1)仁者如何真正地做到 “好人”和“恶人”?(2分)

2)孔子认为好好先生是道德的败坏者,“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但是“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这句话是现在很多人的处世原则,他们希望所有人都喜欢自己,对此请谈谈自己的理解。(2分)

1)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2)所有人都喜欢自己不见得就是好的,这至少说明自己在为人处事上没有原则和标准。应该做到把握住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去处理事情或与人的关系,而应以善恶是非为标准,做一个有是非原则、有智慧有正义的人。

24、(1)《论语》: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2)《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3)《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1分)

2)《论语》《中庸》都言及“允执其中”的问题,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1)中庸之道

2)“允执其中”即实行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执两用中的原则要求主事者要多听听赞成的和批评的意见,然后全面考察,采取比较客观和稳健的主张加以实行。

25、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中庸”指的是什么?(2)根据所给的几则材料,请对孔子的中庸思想加以评价。

1)中庸是儒家的处世思想,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

2)孔子主张中庸,但不是无条件的折中,一味地求和,仍受到礼的制约,并且有明确的是非观念。

26、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1)请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由上述文字能看出子路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希望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3分)

(1)暴虎冯河

 (2)子路是一个争强好胜,有勇无谋的人。孔子希望他能够去除匹夫之勇,遇事冷静,谨慎小心,认真谋划。

27、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请概括孔子在这两则文字中关于“孝”的主要观点,并联系实际简述这种观点的现代价值。

1)孔子认为,“孝”绝不只是赡养,必须有内在的诚心(敬),又有外在的恭敬的礼节(色),才可以叫做“孝”。

  孔子的孝道具有普世价值。今天我们讲孝道,就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敬亲爱亲,不仅满足老人物质生活的需求更要关心老人精神上、情感上的需求。

28、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⑴“玉帛”和“钟鼓”指代的分别是什么?                                                                                     

⑵从上述文字看,“礼乐”和“仁”是什么关系?试作简析。

⑴礼物和乐器。⑵两者是形式和内核的关系。“礼乐”是外在的形式,要建立在“仁”的基础上,“仁”决定和支配着“礼乐”。如果没有“仁”这个内核,“礼乐”的存在将缺乏意义,成为无本之木。

29、子贡日:“君子亦有恶乎?”子日:“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缴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请从上面文字中提炼一个成语。(1分)  

2)请从上面文字概括孔子心目中君子应具备的品质,并结合自己看法进行评析。(3分)

1)群而不党(1分),(2)孔子认为作为二个君子,需要矜持庄重,但不争强好胜、头角峥嵘;君子举人察言是有原则的;一君子爱憎分明,爱憎的标准是礼仪。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充分显示了中庸的思想。(1分)

30、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子路曰:“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日:“必也正名乎!”子路日:“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日:“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第②则文字中除“名正言顺”外,还可以概括出一条四字成语,它是        

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述其这样说的理由。

1)手足无措(不知所措)(l分) 

2)“是”指代季氏超越等级享受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规模享受歌舞)。(1分)  理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认为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各个等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1分),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季氏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违反了孔子主张的“礼”(1分),所以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1、①唐代白居易写过一首名为《鸟》的诗:“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近来媒体报道:由于市场上松子、榛子一直热销,导致松鼠基本上只能在挨饿的状态下熬过漫长冬季,有人呼吁少吃或不吃此类坚果。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

1)材料12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请围绕“仁”作出简述。

1孔子问人不问马,重人贱畜,以人为本,是仁爱的一种表现;材料①中的言行是爱人及物,即爱世界万物,是对“仁”这一思想的发展与提升,具有普世价值与现实意义。

3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长幼之节”在文中具体指什么?(1分)

2)子路认为荷蓧丈人“洁其身”的行为是“乱大伦”,为什么?(3)

1)“长幼之节”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1分)

2)因为儒家思想认为,有才能的人应该出仕来推行道义,荷蓧丈人有才能却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扰乱了“君臣之义”这一伦理关系,所以认为他“乱大伦”。(3分)

3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君子之远其子也。” (16.13)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有什么不同?(1分)

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

1)子贡认为管仲不是一个仁者;孔子认为管仲是个(大)仁者。(1分)

2)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是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1分)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通达知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1分)所以我们看待人和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1分)

35、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2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形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 

3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⑴《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是什么?(2分)

⑵子贡引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用意又是什么?(2分)

1)《诗经》中“切磋琢磨”是指加工骨角玉石的方法。(2分)

2)子贡引用这句诗,比喻人有了好的本质,还要致力于学问,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或答:比喻求学之德应精益求精。(2分)

3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请用一个熟语概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意思。(1)

2)孔子提倡仁爱,却不同意“以德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谈谈你对这一主张的理解和看法。(3)

1)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2)答案要点:赞同孔子的观点。用恩德来回报仇怨是一种美德,但不应当用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别人的过失,而应该以公正、正直的原则正确对待有负于你的人和事。

         不赞同孔子的观点。善良的人,我以善意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意对待他,结果就会使他也变得善良。“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向“善”的心理。

38、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②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④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             原则。(1分)

2)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 简要说明理由

1适中交往(适度交往、中庸)(1分)

2)同意。(1分)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是认为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味追名逐利。(1分)这个观点与现代社会的竞争要求不仅不矛盾,反而能促进社会的良性竞争。(1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教无类》教案1
《论语》中关于“为政”“礼乐”的部分章句
《论语-论君子与士》
论语行为准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夫子何与点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