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可不知道的心理学知识4:心、中庸都是象,根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userphoto

2024.03.04 山东

关注

这是龙心理研究推送的342篇原创文章

============================ 


注:本文所说的“心”特指中国文化中除心脏这一实体器官之外的“心”,即心理之“心”。

西方人无法理解中国人所说的“心”和“心理”,于是就依据以西方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的科学,把中国人所说的“心”和“心理”当作“不科学”、愚昧的产物。在他们看来,诸如思维、意识、情绪、情感、知觉、感觉、记忆等明明是脑的功能,都是灵魂的客观表现,中国人却以为是心的功能,不是愚昧是什么?

不仅西方人这样认为,有相当多深受西方科学影响的中国人,特别是学了西方心理学——实际上是西方人的灵魂学的中国人也这么认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用西方灵魂学的概念和理论来解释中国文化中的“心”和“心理”,而且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心理”就是外来词、“心理学”就是西方人创建的。

这让许多中国人很是疑惑:难道中国人对心和心理的认识真的是愚昧落后不科学的吗?

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所带来的误解。

中国文化是建立在独具中国特色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即中国式思维基础上的。按照《易经》中的记载:中国古代圣贤“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由此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古代中国人用这套认识论和方法论来认识自然与宇宙间的万事、万物,进而建立起了一整套自成体系的中国文化。

在中国文化体系中,不只是“心”表达的是“象”,可以说所有的汉字、每一个汉字都是特定的“象”的表达。所谓“象形字”,只是“象”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即形状上的相似而已,其它如指事、会意等也都是“象”的表达。

但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在文字记载和传承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偏差,例如为了统一文字的需要,或者为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某些文字或典籍进行了这样那样的改写或调整,于是有些文字就失去了其本意。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孔子提出的“中庸”。

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和“庸”都是“象”的表达:中,是旋转中的陀螺之“象”;庸,是西周天子乐队总指挥指挥乐队演奏最高规格的乐曲之“象”,在孔子生活的时代,这两样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东西。这两种“象”合在一起,清晰、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的内涵,使得一直以来“可道”又“非恒道”、“可名”又“非恒名”、“玄之又玄”让人晕头转向的“道”一下子变得简单明了,连普通人都能很容易地悟道、“知道”了,使得当时的人们对于“道”的理解水平一下子有了飞跃式的提高。

《论语》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的就是孔子中庸思想的诞生过程:从对《诗经》的理解领悟中生根发芽,在对礼的理解运用实践中逐渐形成,直到孔子去世前不久,才在对音乐的理解和领悟中走向成熟,最终诞生了“极高明”的“至道”——中庸。

这简直就是千年不遇的奇事!所以,这在当时可是一件极其轰动的事情。口语中的“知道”、“不知道”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被人们反复提及才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直沿用到了现在。正因为如此,《中庸》才有了“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的说法。

从此,中庸深入到了中华民族每一分子的内心深处,成了“古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庞朴)”,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孔子也逐渐成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

当然,由于“中”和“庸”以及与之相关的典籍文章在历史上曾经被刻意地篡改过,所以,现有的所有工具书中都查不到任何与此相关的信息,上面说的这些都是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也正是由于现有的所有工具书中都查不到任何与此相关的信息,所以就导致了人们对中庸的理解早已偏离了其本意,出现了巨大的偏差,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又由于中庸讲的是中国文化最高智慧“道”,而且是用中国文化中最简单易懂的象来讲解的,它本身就是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表达,是中国文化的根,更是中国心理学的根!也正是因为有了对“中庸”本意的发现,这才有了对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深刻理解,然后才有了对中国心理学的发现,有了龙心理。因此,要想准确、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认识和理解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就必须从重新认识中庸开始!

中庸,表达的就是中国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是一套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根本,是中国文化最底层的逻辑,所有的中国文化思想都源于这里。

为了方便人们对比理解,我们把中国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称之为“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式思维”。与之相对应的,我们把西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称之为“西方式认识论和方法论”,也可以称之“西方式思维”。

请注意:“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或者说“中国式思维”与“西方式认识论和方法论”或者说“西方式思维”并不是我们人为创造出来的,也不是我们人为划分出来的,而是它们原本就存在,他们的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不过是发现了它们,并把它们提取出来了而已。因此,我们只是这些概念的发现者,而不是发明者。

反观西方哲学和灵魂学中的概念,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满足研究者解构的需要而人为创造出来的,这反映的也正是中西两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不同。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数轴上的0”点:

西方人的理念是崇尚自我天赋自由,所以我是老大我说了算,这从英文中的“我”是唯一永远都是大写的单词上即可展现无遗。所以西方人很简单、很直接、很粗暴,直接把数轴上任意一点人为地定义为0”点,那么这个点就是“0”点了。这就是西方式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本质与核心。

而中国人则心怀敬畏崇尚自然,所以不像西方人这样张扬、霸道,中国人认为:“中”就是“无”,它是原本就自然存在的,它一直就在那里,所以我们需要把它找出来。因为是找出来的,所以理论上只能无限接近而不可能完全达到,于是,“中”也就成了与左右或阴阳两个极端具有同等性质的第三极;于是由一而生二,由二而生三,由三分而生万物;而且,这完全是由道所决定的,并非人为的,故曰“道生一”,这是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本质与核心。

在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看来,一阴一阳而生三,这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共有的范式,所以《道德经》才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也正因为如此,《易经》中才会说“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典型特征是“说二而实指三”。例如说阴阳,实际上指阴、阳、中;说身心,实际上是指身、心、中,等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就其逻辑形式上来说,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中的“二”表达的是一个“三”的结构,因此,是自带结构的,是“一二三”的结构范式,因此,我们称之为“结构式思维”,也称之为“一二三式思维”,或者叫做“中国式思维”。

具体到概念上,“心”、“心理”、中、庸、经络等都是中国特色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产物,都是“象”的表达,并非是对客观实体的写真式描述。这种“象”层面上的概念在《易经》和《黄帝内经》中使用的最为普遍。至于这些“象”是否真实存在,中国古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至今仍然还是一个谜。据说国外已经有研究证实中国文化中所说的“经络”确实存在,其真实性尚待证实,期待后人运用智慧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揭晓谜底。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说“西方式思维”,并不是说只有西方人才有这种思维,也不是说西方人全部都是这种思维,而是因为这种思维是西方的主要思维方式;同样的,“中国式思维”也不是说所有的中国人都是这种思维,实际上,许多中国人,甚至可以说现在大多数的中国人其实都是在用西方式思维,而西方人当中也有极少数人在使用“中国式思维”,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就曾经提出过表达“象”的概念“火”,并认为灵魂与宇宙是同质的,都属火,灵魂是宇宙之火的一部分,既运用了“象思维”,也表达了类似“天人合一”的思想,只是因为这种思维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并一直在使用中流传下来的,而且至今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中国人在使用,所以,我们才称之为“中国式思维”。

事实上,所谓西方式思维,其实是人类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思维阶段,是相对初级的思维水平;而中国式思维,则代表了人类思维的较高级水平。至于人类是否还有更为高级的思维模式,我们目前尚不得而知。另一方面,象思维也是人类个体天然具备的思维能力,是必然要经过的思维阶段,是比西方式思维更早出现的思维形式。对于中国人和西方人来说,这些都是一样的。

因为中国文化中有许多概念表达的是象,是中国式思维的产物,所以那些试图用西方式思维下的所谓“科学”来验证中国文化中诸如“心”、“经络”、“脏腑”等的努力,以及由于无法验证而对中医的各种攻击、否定、打压和抹黑,都无异于鸡同鸭的对话,都是拿驴唇来对马嘴,这本身就不是科学的态度,就已经违背了科学精神。

不过说实在话,中国“一二三”式的结构式思维也确实超出了西方二元式思维的水平,因此,处于西方二元式思维水平的人不能理解也实属正常。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类似“心”、“心理”、“经络”等都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概念,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存在。因此,当然也就不应该把它们当实体器官试图用当今解剖学或生理学的方法或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来证实了。至于未来用什么方法来证实,就寄希望于后人吧!

而西方式认识论和方法论则都是线性的,二就是二,二加一才会有三。既然是二元的,必然是对立的,欧美国家“不支持我就是支持我的敌人”、“不是出现在餐桌旁,就是出现在菜单里”的观点都是这种二元对立式思维的典型表现,所以我们说它是“二元对立”式的,也称之为“二元对立式思维”,或者叫做“二元对立式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不论是儒、释、道还是其他诸子百家;不论是《易经》、《道德经》还是孔子学说,抑或是其他古代典籍;也不论是象思维、道法自然、格物致知、明心见性、性本自足还是中庸,抑或是天人合一,整个中国文化,都是在这一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说,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才是中国文化真正的根基和底层逻辑!

这就是“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或者说是“中国式思维”与“西方式认识论和方法论”或者说是“西方式思维”最本质的区别。

按照西方灵魂学的研究结论,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式思维是六、七岁儿童的思维模式。因此,西方式思维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成熟的思维。不过,至于更为高级或更成熟的思维模式是什么,西方灵魂学则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或者说没研究明白,只是提出了一个所谓的“道德两难问题”的模型。

不过,从中国文化视角看,所谓的“道德两难问题”模型,不过是中庸思维的一个非常简单的具体应用而已。

从数学角度看,显然是先有线性然后才有结构性的。因此,中国式的“一二三”结构式思维显然要比西方式的二元对立的线式思维更高级,更成熟。

因此,从事实中所存在的这两种思维模式来看,“一二三”的中国式思维就应该就是西方灵魂学中所说的更高级更成熟的人类思维模式。这也意味着,“一二三”式的中国式思维应该是“二元对立”式的西方式思维的更高阶段,就是人类更为高级的思维模式。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从未中断过的人类文明这一事实本身已经足以能够证明这一点。

不过,很显然,这在眼下还是无法通过所谓的科学实验来证实,甚至都不能通过以百年计的社会实践来证明。因为数百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根本就说明不了问题,西方文明不就是一个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文明替代史吗?

其实,五千年的中国华智慧可以凝成一句俗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信与不信,取决于你的一念之间:信则成事,不信则让事实来教育你——最终的事实大概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你终于相信流传了几千年的这句俗语确实是真的。但是,一生就这样白白地过去了,后来者还是会重复你今天的故事。所以,就算你明白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因此,选择相信什么或者相信谁,就决定了你一生成就的高度。

大家可以好好想一想:你是选择相信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积累呢,还是相信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西方心理学?又或者是更愿意相信那些号称已经有了二三十年从业经验而自创一派的所谓专家呢?

假如你以为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就是“一二三”式的思维,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因为“一二三”式的思维只是中国式思维最基础的范式,完整的中国式思维,其实是“道”思维——《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三极之道”,《道德经》讲“道”与“德”,《黄帝内经》讲“阴阳”、“五行”、“君臣佐使配伍”、“治之极于一”,佛家讲“明心见性”、“性本自足”、“万法归一”,孔子讲“中庸”,医家讲医道,兵家讲兵道……其实讲的都是同一个“道”,只是切入点、方向、路径和方法不同而已。

这就意味着,中国文化中的诸子百家的差异其实只是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在道的层面,在最根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则都是一致的,并无差别。

正因为如此,我们把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作为中国心理学的指导的主要内容之一。

由于中西这两种认识论和方法论或者说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特别是由于两者之间存在事实上的水平差异,所以必然会导致类似“冬虫不明夏语”的现象。因此,西方人因为不能理解而将中国文化中的“心”与“心理”视作不科学、落后、愚昧之谈也就不足为怪了。

放眼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文化无疑是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先进优势的;而近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也足以证明,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相较于西方确实是落后的。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优势不在自然科学,而是在人文科学。

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说,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正因为早熟,所以不能适应落后的时代,并不是中国文化本身落后。在梁漱溟先生看来,中国文化的代表就是孔子和他的中庸。

早在九十年前,梁漱溟先生就对中西文化在心理方面的优劣及未来前景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他说:

“自己对自己没办法,则其他办法都不是真办法。中国人对其他办法——征服自然一方面很不够,而回头认识他自己,了解自己,对自己有办法,亦没作到好处;作到好处的只有少数圣贤,这是中国人今天失败的原因。可是西洋人对于人类根本地方,少所了解,少有办法,所以我断定他亦要失败。等到西洋人失败的时候,中旧文化的坠绪从新接续,慢慢再发挥光大。孔子学说的价值,最后必有一天,一定为人类所发现,为人类所公认,重光于世界!”

如今,我们通过四代人的努力,对古籍经典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整理工作,进行了鉴别、修正,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终于发现了中国文化的底层逻辑,确认了包括儒释道在内的诸子百家、包括《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诗经》、《尚书》、《周礼》、《礼记》、《论语》在内的所有古籍经典的精髓与核心都是一致的,即在道的层面上,中国文化不论何门何派何家,其实都是一体的、拥有共同的根,只有在法术器的层面上才是分化的。

换句话说,中国文化中的诸子百家及其经典都有着共同的根,在根上,或者说在道的层面,是不存在分歧的。这就为构建拥有统一的基础理论的中国心理学的提供了可能,作好了基础理论上的准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整理出了“新时代四书六经”,确保了入选经典的代表性、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学习中国文化的精髓打通了一条最为简单便捷直达的路径。

由于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这一特殊性,对于独立于西方式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中国心理学来说,文化自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决定着中国心理学能不能实现独立自主的发展,决定着中国心理学的定位、构建思路及构建方法,从而直接决定着中国心理学的未来。

因此,我们构建中国心理学必须首先建立充分的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做到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只有以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才能构建出最简单易懂且更具代表性的中国心理学。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自重、自爱、独立不倚、自主发展,要准确、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式思维,既不应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甘落后,把中国文化视作草芥而奉西方文化为圭臬,也不能盲目自大、自我封闭或者大搞分裂对抗,又不能无原则无立场地当老好人和稀泥搞虚假的和谐!

中华民族有着超过五千年的社会实践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积累,有着两千多年的修身养性的社会实践经验,而修身养性的目标就是“中庸”——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庸”的最低要求就体现在个体心理的和谐健康上,然后才是齐家、立业。要知道,两千多年的社会实践比任何实验方法得来的结论更可靠!

综合来看,西方灵魂学的突破只能寄希望于更高阶段的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此,以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的中国心理学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美好的前景,人类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更大的希望就在有着两千多年修身养性经验的中国!

因此,构建中国心理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大势所趋,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有志之士的历史责任!

只要我们坚持以中国文化为主体、以中国式思维也就是中国式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立足中国,胸怀世界,挖掘历史,古为今用,借鉴国外,洋为中用,开放包容,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就一定能确保中国心理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可持续长久地发展,为人类心理健康和幸福贡献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哈佛大学科学研究:一个人没有出息的6大根源,看完扎心了
人生下半场,最通透的活法:不跟自己较劲
10条大脑定律:让你用好大脑,效率翻倍
人生中永远不过时的---哲学短语(7)
适度与过度的新解
我家老早用的渔网梭子两把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