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博弈】11.猛兽的獠牙

博弈论
人生如棋


御书房的听官们,大家好,欢迎收听荔枝独播的开浩御书房新版博弈论,我是开浩。


大家还记得囚徒困境吧?尽量记得,如果不记得可以翻往期的节目听一下,因为咱们这几节讲的内容,都是针对囚徒困境拓展出来的,好了,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今天的正题——囚徒困境下报复的价值所在。


前几天有个邻居家的孩子,来我家店里买东西,在交易的时候,孩子和我交谈,说他不敢吃糖,我说:为啥不敢吃呢?他说:我爸爸不让我吃,如果我吃糖了,他就会罚我站。虽然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但不得不说,我们生活里有多少合作关系,都是因为害怕报复而建立起来的呢?


我们很轻易地就可以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商业活动要在合作的时候签合同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商业活动一但出现违约或者背叛的情况,合同将作为直接报复背叛的一方最好的凭据,而我想双方在签合同的一刹那,并没有想到这个习以为常的行为原来只是一种周密的报复行为吧?


不得不说,在博弈中,这样的报复是非常有效率的,并且很容易维持双方的合作关系。著名的博弈论大家托马斯·谢林在其著作,《冲突的战略》里写过这样一句话,很值得回味:“人们受到对手的打击威胁或收到竞争者的降价威胁时,通常都会奋不顾身地进行报复,这等于主动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迫使对方自食其恶果。但是更奇妙的是,这种威慑行为一旦成功,往往对双方都有利。”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合作并不一定取决于利益,很多时候的合作,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害而已。


就拿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质子”现象来说,简单的解释一下,两国如果交好,就彼此交换君王的孩子,这个孩子就叫质子,人质的质,孩子的子。如果你认为这是国家间的交换生,彼此派去对方国家学习政治经验,那就大错特错了,一旦两国陷入危机局面,质子通常是很危险的,所以那些派出去的质子都是当世响当当的狡猾角色,比如秦始皇的爸爸秦庄襄王就做过质子,秦始皇就是在他爸爸当人质的时候所生的,再比如燕太子丹也做过质子, “质子”现象很好的说明,在中国古代,我们就有相信报复力促成合作的传统。


国际上的外交也认可报复同样有利于合作,甚至外交报复作为一种惯例的存在,当然,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把握尺度,比如报复性的关税,国际法也只是在合理范围以内允许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说到报复的一些尺度性问题,以方便大家理解报复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达成理想的效果。


在实施报复的时候,首先我们要考虑报复的时机问题,不合时宜的报复是不理智的,甚至是没效果的,我们生活里随处可见这样不合时宜的事情,比如翻旧账就是典型的不合时宜的做法,很多男生很讨厌自己的女朋友翻旧账,而这种讨厌情绪甚至会影响到报复效果。同样,太及时的报复也容易激化矛盾,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很忌讳气头上讲事情,这样的报复行为单纯的激化矛盾,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合理的报复时机,是既能保证对方无法反抗,又能争取到有效利益为前提,而且必须要让报复是针对性的,让对方意识到背叛的代价。


其次呢,实施报复要注意尺度问题,从社会规则来说,某些极端性的报复并没有好处,比如对对方生命的威胁,这样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还有,不符合自身实力的报复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你是个瘦弱的孩子,你在威胁一个高大威猛的人,就容易落的笑柄,如果对方意识到你不能实施报复,那你报复也是没有价值的。


第三,报复的精髓并不是必须要实施某项报复行为,而是让对方知道你有报复的能力,从而影响彼此的合作关系,最可怕的报复并非是正真意义上的撕破脸皮,而是对方一直担心你会撕破脸皮,人的想象力才是最可怕的。从这个层面来说,露出獠牙的猛兽才会让人恐惧。


最后,报复要拥有善意,你可能要说开浩矛盾了,事实上并不矛盾,报复的目的是为了促成合作以及保护自己的利益,如果报复变成一味的泄愤,极其容易造成对方的反扑,报复必须针对错误或背叛行为,而不是针对对方个体的报复。报复要拥有善意的另一个层面是不要被愤怒所引导,如果你是单纯的情绪化的报复,将会给对方传达一种背叛的倾向,往往那种不露声色的威胁才是最可怕的,对方不知道你要做具体哪方面的惩罚,才是最高境界的报复。


关于报复的善意,我们最后再补充一点,德国哲学家康德有一个著名的哲学概念,叫绝对律令,大致的意思就是,如果有一项行为准则是你同时也愿意它成为普遍法则的准则,那你就可以根据这项准则来行事。听不明白不要紧,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方便大家理解。


《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记录了这样一段话: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听不懂不要紧,开浩用白话文讲一遍,大致意思是,鲁国有一条法规,如果鲁人在外面做奴隶,有能把鲁国人赎回鲁国的,可以去国库里取赏金。孔子的弟子子贡从其他诸侯国里把鲁国人赎回来,结果没要赏金,大概也是因为子贡有钱,不在乎这点钱,孔子说:子贡你做错了,从此以后谁还赎鲁人回来呢?你的善意得不到好的回报,人群将不再有机会继续善意下去。而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救了溺水者,溺水者赠予他一头牛,他欣然接受了,孔子说:以后大家就会争着去救溺水者了,因为这样做有好处啊。


这就是行为准则对博弈关系影响的很好的例子,正如孔子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要深刻理解这个道理,就不会轻易背叛你的伙伴,而如果你能让你的伙伴意识到背叛你是个损失,你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杜绝背叛的现象。这正是报复力的价值所在。


节目的最后,讲一个曾经讲过的故事给大家听,同样也体现了报复力的作用,《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说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自将众趋救火者,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仲尼曰:“夫逐兽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不救也。”

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老样子,还是翻译成白话文解释给大家听,鲁国烧沼泽开耕地,突然刮起了北风,火开始向南蔓延,眼看就要烧到国都了。鲁哀公很害怕,亲自去救火,结果人们都忙着去追赶从沼泽里跑出来的野兽,没人救火,鲁哀公招来孔子求救。孔子说:追赶野兽有好处没惩罚,救火辛苦又没奖励,大家当然会选择利益最大化的追野兽啊,谁还和你救火呢?由此可见,有时候背叛并不是这些人不懂衡量利益,只是权衡的不太对,救火实际上只能是预防损失,不能是获取利益,但是追杀野兽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于是,孔子给出了方案:奖励救火者恐怕不太靠谱,因为没有那么多钱可以发的,只能用惩罚了。不救火的人,和在战场投降的人同罪,追赶野兽的,与擅自闯入禁地同等罪过。这个办法还没有传达下去,人群已经开始相继救火了。


事实上我们内心,要多一些释然,报复并不是小心眼,而是有时候合作的利益是长期的,延迟满足本身让人很痛苦,所以,在维护长期合作关系上,这种报复力变得至关重要,孔子也在《论语·宪问》里留下这样的言论:或曰:“以德报怨,如何?”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如果恩德不被报复所维护,那谁还愿意付出恩德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学活用博弈论:如何看清博弈的局面
论语:鲁人为长府(11-14)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论语》没有那么难
疣猪的獠牙可伤猛兽,更容易伤同类
同样是做好人好事,为什么孔子批评了子贡,夸奖了子路呢?
微语文(34)论“子贡赎人”和“子路受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