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脆弱了?成绩和智商,不如健康的人格

打开WiFi万能钥匙,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国学生和父母心头最难以割舍的,不是亲子之情,而是考试分数。

所以在很多时候,当我们的孩子遭遇情感创痛和学业挫折的时候,很多的父母会引导孩子“学习优先”。

仿佛在孩子的世界里,游戏、娱乐和休息都是“不可原谅”的罪行;不管孩子在学校里有没有被孤立、打击和责骂,只要学习好、成绩好,这个孩子就是优秀的孩子!

可是,青春期孩子最在意的事情,就是别人的眼光。

所以说,作为父母如果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势必会在情感、关怀和心灵上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感受。

想要和孩子来一场“触动心灵”的教育之旅,每个父母都应该从此时此刻开始,从引领孩子盲目追求漂亮的成绩,转向真正的教育本质:关怀,共情和尊重。

1、只看分数,是最不负责的教育。

我们在一步一步,“逼迫”和“引诱”孩子增加学习时间、扩充做题数量、提高考试成绩的过程中,是否照顾和体会到了孩子那时那刻的心境和情绪?

如果“没有”,那么即使我们再“生养”一次孩子,孩子的分数、学业和性格也不会变得更好。

作为父母,如果只是将“生养”孩子,看作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职责”和“义务”,就连相亲、结婚和生子,都是在老人和亲属的“胁迫”与“威逼”下,做出的不得已选择。

那么,就算是再“生养”一次孩子,我们的孩子就会变得更好吗?

换句话说,很多父母教育孩子,本身就是带着自私自利和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根本就是把孩子当作“工具人”,忽视和漠视孩子的情绪和存在。

那是因为,只看分数,是最简单也最不负责任的教育方式。

2、成绩和智商,不如健康的人格。

为什么现在教育孩子越来越难,越来越累?

谁都不会否认,即便是那些脾气暴躁,对孩子动辄打骂责罚的父母,也是“为了孩子好”才大动肝火的。

但是,如果家长从来不愿意去学习和提高,不掌握好的教育理念,不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不知道怎样和孩子沟通,那么我们的家庭教育,即便是秉持着美好的心愿和初心,最后的教育效果也会不尽人意,甚至是背道而驰。

有些家长以为,只要孩子平时成绩优异,高考金榜题名,这样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无暇的。

这说明,无论多好的成绩,多高的智商,都无法取代一个孩子健全的人格。

3、我们的孩子,为何如此脆弱?

没有一个父母想让孩子经历痛苦、不堪重负,就为了试卷上那个鲜红的数字。

但是,当父母的颜面、老师的业绩和孩子的前途“捆绑”在一起,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大人变成“指挥家”,孩子沦为“劳动者”。

可以想见,大多数心智尚幼的孩子,面对着父母和老师声色俱厉的管教、呵斥,哪能有什么意见和态度,基本就是“服从命令”。但是,一味懂得盲从的孩子,肯定在性格和人格上是有缺陷的。

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心智健全的孩子,而不是教育出一个“高分低能”的 学生。但是在当前各种超前教育、在线教育和素质教育喧嚣尘上的情境下,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在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摊派任务和提高要求,对于孩子们的心情建设、情绪调节和性格培养,显然做得还不够。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如此脆弱,不敢面对父母和老师,却有勇气“糟践”自己唯一的,最宝贵的生命?

或许,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不会害怕”的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中国的家庭教育越来越“快餐化”?
蔡元培: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
教育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
别一味地追求分数,孩子心理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没有特长的孩子注定一生平庸
2013年心理咨询师二级专项练习题:教育心理学(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