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輕寮】明海大和尚:功夫的成片和深细



不间断地往前,到了这种时候,有意、刻意用心的成分减少了,这就是古人说的无心之后就能用功了:“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就是真正用功的时候是没有刻意的,没有作意的。“无心恰恰用”,不刻意的时候是真正的用功。

——明海大和尚 

本文选自明海大和尚《无门关夜话》。   


到参话头这功夫,第一个首先要让它连续成片。前面我讲过世间法、世间相,众生的身口意三业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一直都是延绵不断地往前奔流不息。我们内心的妄想烦恼就是这样奔流不息,现在我们要用功,用一个话头来取代它,让这个话头能像我们的妄想、像我们一直以来的无明那样奔流不息,这个需要串习力。

坐的时候是这样用功,行的时候是这样,吃饭的时候是这样,走路的时候也是这样。让它一直延续,这是我们第一步要做到的。过去高旻寺的来果禅师开示,特别讲到他那时侯参禅——参“念佛的是谁”,每天怎么让自己的功夫成片。他老人家行脚的时候多,那时候禅僧行脚要背一个架子放行李,一放下这个架子的时候他要觉照:

哎,我的话头还在不在?如果不在,他要重新放一遍。当他把行李背起来的时候,也要检查这个话头或疑情还在不在。他每做一个动作,都要提起话头。经过这样绵密的锻炼,功夫才有可能慢慢打成一片。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时候——什么时候呢?就是睡觉的时候。睡觉,躺下以后,这个话头也不能中断,应该在疑情中入睡。此外早上起来的时候第一个念头也很重要,中间怎么样现在先不说。

当然这对念佛的人来说也有参考价值,念佛的人你早上起来的时候第一个念头是不是阿弥陀佛?参禅的人第一个念头应该是你的功夫、你的话头,这是检查我们用功的一个地方。再进一步地就是在睡眠中也能带着疑情入睡,如果整个睡眠能够以话头和疑情统一起来最好,但这是需要时间来训练的。

在生活中经常让我们功夫中断的,往往是外面境界使我们出现喜怒哀乐情绪的时候,这种时候我们早把自己心上的功夫置之脑后了——这是遇到外面的境界,所谓客尘。

另外就是我们内心潜伏的烦恼种子,当我们在用功深入的时候,它也会现前。有一句话叫“客尘易伏,家贼难防”,就是说外面干扰我们的境界,我们不随它动,这个不是特别难(当然对初学的人来说还是蛮难的);

家贼是指我们心里潜伏的过去积累的烦恼习气种子,它有时因外境而复发,有时候没有外境它自己也会翻腾出来,所以这个时候你怎么能够不随它转,怎么能够看破它?


看破它最重要的还是知道它是幻有时候我们往往被心里翻腾出来的习气种子吓坏了,吓倒了,实际上不管心里出现什么,你都不要拿它当真,不随它去,然后把握住自己的话头,这样这个习气种子翻腾一次,力量就会弱一次。

为什么会弱一次呢?因为它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这种烦恼有点像淘气的小孩,他跟父母哭啊,闹啊,要这个,要那个,父母如果总是满足他,他就会得寸进尺;你不满足他,不随着他,慢慢地他的要求就会减少了。我们心中潜伏的习气种子也是这样。

赵州和尚说他在南方参学的时候,除了二时斋粥是杂用心处——他是过午不食嘛——除了吃饭的时候是杂用心处,其他的时候都没有间断,包括睡觉。而且他老人家所说的杂用心,也不是我们想象的像我们这样散漫、昏沉,他有更高的标准。

也有的禅师自己讲说“老僧三十年才打成一片”,当然他讲这话是在悟道以后,开悟以后怎样把这个境界打成一片,而不是悟前的用功。可见我们众生从无始劫至今滚滚而来的烦恼、妄想、习气奔流不息,其力量是多么强大,要突破它是多么不容易啊!这是我们用功的时候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使自己的功夫能延续。

第二个问题就是怎样让我们的功夫深细,深和细。这对念佛的同修也有参考价值。我们刚开始参禅的时候总是觉得这个话头、这个问题浮在上面,不够深,总是处在被动接受这种方法的状态中,不是发自内心地起疑情,是浮的。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它可以变深,当疑情深的时候,我们的功夫就会细了,深和细有时是同时的。

我们用功修行的时候,心念上的功夫会影响我们内在的气,因为我们内在的气本身就是我们心念的一种体现和落实。你们注意体会,当心念粗的时候气也会粗,当心念细的时候气也会细,所以心和气是统一的,是不二的。


打个比方,绣花这个工作比较细,一个人要绣花,用心就要细,且也要有那种细致的能力。还有比绣花更细致的工作,像科学家在高倍显微镜下做实验,还有外科大夫给病人做心脏外科手术,那也是非常细致的,人命关天,不能出差错,所以在那种工作中他们投入的心非常细。

且不说这种工作的技术性,就是其要求的用心的细致性也使很多人难以胜任。你让一个打铁的人去做,他做得了吗?你就是告诉他怎么动这个刀,让他去,他也干不了。他那个劲就是打铁用的,他的心不够细,身体内在的气更不细。

我们参禅也有这个问题,就是怎样让我们的功夫深细。当功夫浮浅的时候,容易中断,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只有当功夫深细的时候,它的延续性才能得到落实。有居士说:师父,您说参话头,可是每天我在家里还有很多工作、很多事要做,这会不会妨碍呀?

这就看你的功夫用得怎样了,如果你的心还是很粗,功夫很浮浅,显然你日常生活和工作会影响你的修行,影响你的用功;如果你的话头很深细,疑情是内心深处的、没有间断的,那么你在生活中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这一点,宋代大慧(宗杲)禅师讲得很清楚,他跟当官的弟子讲,你该判案子还判案子,该批文书还批文书,在家里该怎样就还怎样,该读书读书、该作文作文,一切都不妨碍。这乃是因为这个疑情或话头已经很深细了,因此它能在一切时一切处保持延续性,偶尔观照一下就可以不间断了。

不间断地往前,到了这种时候,有意、刻意用心的成分减少了,这就是古人说的无心之后就能用功了:“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就是真正用功的时候是没有刻意的,没有作意的。“无心恰恰用”,不刻意的时候是真正的用功。这个不刻意不仅仅是指不刻意去提那个话头,也是指要把所有其他的见地、情绪、知解全部放下,包括要明心见性、要开悟的想法也要放下。

那么有人问了:把这个也放下,那能开悟吗?因为你在参话头,这就是走向开悟的一条路,你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再来一个想开悟,这叫“头上安头”,想开悟的心本身就成为你开悟的障碍了,多此一念。从石家庄去北京,我们已经在路上走了,你还老停下来问你是不是去北京呀?这反而耽误行程。


所以这时候悟也好、不悟也好,都不在计较中,都不在挂碍中,心念已经像一个转盘一样转起来了,一拨即转,它自己不停地转,这时候人也是充满了信心的,也是无所畏惧的,也不容易被客尘烦恼左右,你的功夫已经成片了,已经深细了。这是我们在参禅中要经历的过程。

古来禅师参禅的时候用功太猛,面部浮肿,可见其用功之猛利。我们刚开始用功,或许没有那么猛利,而如果太猛利,你的心念又不够深细,有可能会上火,牙痛啊,头晕啊,或是嘴上起泡,这时候要轻轻放一下。有时候提这个话头要轻轻地提,正如前面说的转动盘子,轻轻地一转,它就转起来了。你不用使很大的劲,轻轻地观照一下就转了。

 

图片来源 | 柏林禅寺数据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海大和尚
打坐不盘腿,过午不禁食
禅七究竟是在参什么
《中庸》讲记(101)
高峰原妙禅师学行
[转载]也说雪岩钦公案(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