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让道士求雨,道士作法后果然下雨,乾隆:拉出去砍了吧

引言:

风调雨顺是人们从古至今不曾改变的美好希冀,毕竟民以食为天。而即便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也是渺小的,所以在古代,每逢干旱的时候人们就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祈雨。

时至今日依然流传着与求雨有关的故事,上至神话传说中的雨伯、龙王,下到和尚、道士、各种术士,还有各种大小官员乃至皇帝。乾隆作为一个颇具话题的皇帝,自然也少不了与他有关的求雨故事。

他在位期间,有一位从陕西来的乔姓道士,自称是生于明朝之人颇有奇术。适逢干旱少雨,听闻他的事迹的乾隆遂命其开坛祈雨。雨果然如期而至,但皇帝却不高兴了,反而要把道士拉出去砍头。

一、乾隆时期有道士,自言明朝老寿翁

道教是本土产生的宗教,扎根于传统文化,在封建王朝与儒、释一起对社会产生了广泛又深远的影响。

太上老君、王母、封神榜等众多与之相关的传说一直是民间津津乐道的故事,直至今日依然家喻户晓。

道士中除了最广为人知的张三丰,其他时期也有道法高深、技艺奇特的人存在,比如乾隆年间一位姓乔的道士。

庚戌、辛亥年间,陕西有一位姓乔的道士十分有名,他身材清瘦但长身鹤立端的是风姿神俊。身着道袍站在苍松翠柏之下,手拿拂尘一甩,更是一身神仙风范。

乔道人身体颇为康健、面色红润,疾步行走、登高爬山都丝毫没有问题。他颇为健谈,对古今之事都能道上一二,但最初人们也都以为他只是博学而已。

然而,有一天这位乔道士却突然口出奇言,说他是明朝时候出生的人到现在已经几百岁了。众人听了都不以为然,若真是几百岁的年纪,那岂不是已经修炼成了传说中的神仙?

可若真是神仙,按照道家的说法,他应该只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享受人间的香火即可,怎么会和普通人一样过着人间烟火的生活呢?

乔道士也知道自己的说法太过惊世骇俗,不拿出一些证据来别人怎么会相信?于是,他就向人们讲述了一些明朝发生过的事情。

道士端坐在那里娓娓道来他与孙白谷相交的往事,说到兴头上就忍不住声音上扬语气激昂,提到伤心处就声音低婉哀叹当年的人和事。

孙白谷是明朝万历到崇祯年间的人,官至兵部尚书,最后战死沙场。

人们都听得入了迷,但是对他的说法仍然半信半疑。从乔道人的话语中,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似乎很难对当年的事情做到这么了如指掌。

要知道,在当时的年代知识的传播几乎全靠一卷卷书籍,这样就注定很多事情尤其是这种相隔上百年的前朝之事,普通人很难了解得如此详细。

而乔道士所讲述的故事人物繁多、地点不一、时间跨度大,让人们不自觉地相信他是当年的亲历者或者与故事的主人公相识。

但如果说他真的是一个跨越了朝代活了几百岁的老神仙,似乎又有那么一些天方夜谭,毕竟除了这些口述的故事乔道人再也没有其他过硬的证据来证明这件事情的真实性。

不过,即便如此,乔道人的传奇故事还是很快传开了。人们从四面八方涌过来,想要一睹“活神仙”的风采。

二、名声传到京城里,皇帝召他去求雨

除了这个活了几百岁的古人身份吸睛之外,乔道士还是有一些真正的本事在身上的。他擅长养生之术且通医理,附近乡民有个头疼脑热、大病小疾都能帮忙医治。

如此一来,乔道士的名声越传越远,以至于传到了千里之外的京城。有达官贵人听闻此奇人异事大为惊叹,后来更是传到了皇帝乾隆的耳中。

在整个清朝,道教的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甚至衰落的状态,乾隆时期所采取的措施对道教的压制与管束尤其明显。

乾隆作为一个满族人有自己信奉的萨满教又对藏传佛教比较推崇,对于根植于中原文化的道教本身就没有多少好感。

再加上他的父亲雍正皇帝热衷于修炼,传言雍正之死与服食丹药有关。所以,种种原因累加起来,乾隆对道士的态度并不好。

如今,“活神仙”乔道士声名远播,信服他的人不仅有普通百姓还有朝中的官员。在乾隆的心中,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人所谓的明朝生人恐怕也只是妄言。

孙白谷毕竟是明朝的一员名将,他的事情虽然谈不上天下皆知但是对其了解的也不在少数,能够说出来他所参与的战争难度并不太高。

不是没有人怀疑他所谓的年龄,也有人说他曾经在年羹尧手下当过兵,参加过青海的战争,所以才对兵家之事非常了解。但是,此时的乔道士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

有一位名叫李奕畴的大臣,是乾隆年间的进士,为官之时断案谨慎平反了不少冤案,在民间颇有声望,他的故事还曾经被改编成戏曲进行演出。

李奕畴就很推崇乔道士这样的奇异人士,像他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此时,有善于揣测上意的官员向乾隆提出了一个建议:让乔道士求雨。

在靠天吃饭的时代,风吹大了、雨下多了、不下雨了,老天爷随便来一个不好的天气都会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死。而残酷的事实往往又是,隔个两三年就会有洪涝或者大旱。

这一年,又发生了大面积的旱情,上到皇帝吓到小吏都为之忧愁。清朝有祈雨的传统,乔道士的故事既然传的神乎其神,那么不妨让他来求雨。

三、古来求雨成习俗,道士深知担子重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从人类诞生的那天开始就没有改变过,毕竟只有填饱了肚子才有力气去生产创造。

但在漫漫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之中社会生产水平一直处于低下的阶段。农民种粮食的收成好坏几乎只能完全依赖天气和环境,若是遇到干旱、洪涝、虫灾等自然灾害,轻则减产重则绝收。

倘若遇到影响广泛的大旱,不仅民间就连朝廷乃至皇帝本人都可能亲自去求雨,毕竟在靠天吃饭的时代,大旱伴随着的就是绝收,百姓吃不饱肚子就会引起动乱。

到了明清时代,发生旱情的时候求雨已经成为了一个统一的民俗,出现百姓聚集在小小的狐狸洞口跪地向所谓的狐仙祈祷降雨的情形屡见不鲜。

朝廷也都把求雨当成一桩政绩来做,上至皇帝下至地方官员无一不是。如果求雨成功,对于皇帝来说就是上天感应真龙天子,对官员来说得到的光环比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工作还大。

据记载,康熙60年辛丑山一带发生了几十年难遇的大旱,阳曲令亲自率领当地的士绅步行了100余里路到五台山祈雨。

当晚,雨从天而降连下三日方停歇,而四周相邻之地莫不干旱如故不见一丝雨滴。返回阳曲的时候,大小官吏出城到郊区迎接,当地百姓夹道欢呼庆祝,场面十分热闹。

至于皇帝,亲自求雨也是常事。

比如康熙,有一年夏天干旱的时间太久了,他就带着群臣一步一步走到南郊进行祈祷。快到天桥的时候,天上的乌云已经开始聚集,不久期待已久的甘霖终于降落下来。

如果一次不能成功,那么皇帝就要多次求雨。

乾隆24年四月,大旱,乾隆数次亲自到天坛、地坛祈祷求雨,然而热切盼望的雨,始终没有如他们所愿的到来。

最后,乾隆效仿祖父步行到南郊以示求雨的虔诚之心。第二天傍晚,雨终于大面积下了起来。老百姓激动万分,乾隆也高兴地挥笔写下《喜雨诗》。

以上种种,可以看得出在干旱之时进行求雨已经是约定俗成且非常重要的仪式。如今,乾隆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乔道士。

对于乔道士而言,这是一个很沉重的担子。他心里也非常清楚,如果求雨失败自己,可能会受到惩罚。

君有命不得不从,不过乔道士也很坦然,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四、求雨成功险被杀,逐出京城飘零去

既然是向老天爷求雨,自然要表达出自己的诚意。作为一名道士,乔道人选定了一家道观设坛,作法求雨。

祈雨,是道教的重要仪式之一,有着固定的流程和要求。

比如荐告的词文,从唐玄宗时期开始就使用青藤朱字的青词,上书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在某道场奉依科仪等等,文风也崇尚朴实有情意而非华丽的辞藻。

其他诸如仪式进行的时间、乔道士作为求雨人的服装打扮、祭坛的摆设等等各个方面都要经过精心的测算和准备。

道教的祈雨传统由来已久,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推崇道教的环境中曾经是官方祈雨的主要选择,这一次能否成功不仅关系到乔道士的个人命运,也牵连到整个道教的声望。

就在人们焦急地等待着结果之时,随着那边乔道士的仪式逐渐展开,原本万里无云的天空中慢慢开始积累起了云朵。

看到这种变化,人们既期待又忐忑。他们都希望乔道士的仪式能够成功,希望天降大雨带来足够的水量使得庄稼能够有个好收成。

万众瞩目之下,云越来越多越积越厚。不久之后,路上的行人觉得脸上湿湿的,摸了一把赫然发现是水,抬头望天雨滴正从半空中飘落,下雨了!

乔道士成功了,大雨如期而至。干涸已久的地面贪婪地吸收着每一颗落下来的水珠,龟裂的大地得到了久违的滋润,枯黄蔫吧的草木也伸直了腰迎接这场盼望已久的甘霖。

下雨了,地里的庄稼有救了,下半年的粮食有着落了,农民们的脸上都有了笑容,官员们也长出了一口气。

解决了旱情这一大难题,乾隆却不高兴了,他知道此事过后乔道士的威望会更上一层楼,就连他那明朝人身份也会因此而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

另一方面,乾隆不会忘记大清的江山正是从明朝手中夺过来的,也不会忘记民间还有活跃着的高举“反清复明”大旗的团体。

无论他是真的还是假的明朝人,他的身份都有可能会被那些团体利用起来。虽然乔道士本人并没有发表过对朝廷不利的言论,但是乾隆作为皇帝不会放任这种隐患的存在。

“杀”,乾隆当即就要命令把乔道士拉出去砍了。

关键时刻,有人站出来求情,详细叙述了不能杀的原因。乔道士求雨成功造福百姓,这是一桩大大的功绩,老百姓知道这雨是他求来的都对他万分感激。

如果此时杀掉乔道士,不管是什么理由恐怕都会引起民愤。

乾隆听过之后,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在这个时候不但不能处死乔道士恐怕还要大力嘉奖。但是,就这样放过乔道士又实在不甘心。

乾隆转念又一想,乔道士立了大功的确不能杀,可是他自称活了几百年这种妖言惑众的行为也能处罚。于是,乾隆以此为理由把乔道士驱逐出京城,以后不许他入内。

皇帝一声令下,乔道士就被赶出北京。这是白干了活,什么好处都没有捞到反倒被扣上了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不过不管怎么说,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好歹保下了性命。

结语

乔道士在自称活了几百年的时候或许没有想到像他这样的小人物会引起皇帝的注意甚至差一点引来杀身之祸。或许是他生不逢时,恰好是在打击压制道教的乾隆朝,若是换成尊崇道教的时代,故事的结局大概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像乔道士这样的“奇人异事”在古代有很多,绝大多数时候人们难以去追究故事的真假。不过,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真是假其实并不重要,只是为人们增添了一庄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参考文献:

[1]胡怀琛.清谭[M]

[2]刘卫英.清代求雨禳灾叙事的伦理意蕴与民俗信仰[J].福建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家自然 | 道教在古代稳定社会的作用
道士要想混得好,三样本领少不了
雍正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乾隆的一个小小举动可能给出了谜底
雍正突然驾崩,乾隆哭得死去活来,葬礼后,乾隆:赶走这群妖道
降雨的龙王,细看龙王是如何一步步成为兴云播雨专业户的?
古代道士祈雨,祈雨仪式中的雨竟然不是从天上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