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脑病理论与证治规律及经方治疗

2022-10-15

中医脑病理论与证治规律及经方治疗



概 说

大家各位同道,大家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这次会议。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内容是《中医脑病理论与证治规律及经方治疗》。

我们知道,人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有灵性的、聪明的大脑。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躯体疾病当中很多器官都已经成为可以移植的器官。心脏坏了,可以移植一个心脏;肝脏坏了,可以移植一个肝脏……现在都不是难题,都可以实现。

但是有一个器官,就是我们的大脑,目前为止还不能移植。这说明我们的大脑是最复杂的一个器官,大脑的很多秘密现在还没有被人类所掌握,所以21世纪是大脑的世界。临床上脑病也越来越多,大脑的疾病在临床各科当中占的比例是最多的。

1.脑病在中医中的论述

中医脑病在古代中医文献中虽未有专著论述,但在历代医籍中却有丰富的记载。《黄帝内经》已有脑的解剖、生理形成的雏形,并有癫疾、眩晕、头痛、厥逆、仆击、大厥、薄厥、偏枯、痱风等病名。《诸病源候论》记载的脑病达20余种,如治癫狂方的生铁落饮、治目不瞑的半夏汤等。

脑为奇恒之府、“元神之府”“精明之府”“髓之海”,为“灵机记性”的主宰。在传统的五脏六腑理论当中,用心来代替大脑;心为五脏六腑之主之说,长期以心主神明理论为主导。脑病的辨证施治,理法方药体系大都由以心为代表的脏腑学说所替代,这也造成了很多初学中医、初学脑病的医生很大困惑。

2.中医脑病学的形成

2007年王永炎、张伯礼两位院士主编的《中医脑病学》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标志着中医脑病学正式形成。这本专著系统阐述中医脑病理论发展简史,脑的生成与功能,脑与气血津液、五脏、奇经八脉的关系,以及脑病的病因病机、诊法与辨证、治则与治法、护理和养生、康复。

收载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确有疗效的西医疾病49种。有中医病证37种,如中风、眩晕、昏迷、厥闭脱证、癫病、狂病、痴呆、梅核气、脏躁、百合病、郁病、不寐、痿证、痉证、颤病、脑岩、急慢惊风、五迟等。现代研究进展,从理论、临床、实验3方面反映中医脑病学的最新进展与成果。

脑当为脏论

《内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脑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理应为脏。

所以《中医脑病学》这本专著提出,脑当是五脏六腑的总脏。

3.脑的生理功能

脑位于颅内,其位最高,统领诸神,为元神之官,生命之主宰。

脑藏髓,主神志,智能出焉。

脑协调五脏六腑,统辖四肢百骸。

开窍于五官,灵机现于瞳子,应于语言。

经脉为任督二脉,而统帅诸阴诸阳。

脑依靠五脏六腑化生的精、气、血、津液的濡养、温煦、推动,从而保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4.  脑病病理特点(国医大师张学文)

1

“诸阳之会”阳易亢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行于头面,“诸阳之督”的督脉亦入于脑。

头为诸阳会聚之处,阳者炎热,火性炎上,阳气易亢,故脑病以阳亢、火热证较多。

少阳火郁、胆热痰扰证常表现出头晕目眩、耳聋、耳鸣、不寐等。

肝火上炎、风阳妄动、肝阳上亢证常表现出昏迷、耳鸣、耳聋、癫狂等。

2

“清灵之窍”窍易闭

脑窍贵在清灵通利,一旦痰、瘀、水、湿、火热之邪交结为患闭阻脑窍,则脑神失养,神机不运而变证丛生。

痰瘀热邪闭阻清窍,火扰元神者,则见健忘、昏迷、癫证、痛证、狂证、厥证等。

因痰湿蒙闭清窍,元神被扰者,则见昏迷、癫证、痫证等。

因气滞血瘀,痰瘀交阻,脑脉瘀阻,清窍不利,易卒发中风之脑络痹阻证。

3

“元神之府”神易伤

主要是神志或神机病变。

痰火上扰,元神逆乱者,可见头痛、失眠、癫证、痫证、狂证等。

元神被痰湿所蒙扰者,可见郁证、嗜睡、癫证、痫证。

七情过极过激导致元神失常者,可见郁证、厥证、脱证、脏躁等。

颅脑外伤,伤经损络或络破血溢,侵扰脑神,可见中风偏瘫、口眼歪斜、头痛、眩晕、痫证等。

4

“诸髓之海”髓易虚

先天禀赋不足,肾亏精气化源不足,加之后天脾胃失调,精血难以为继,故髓海空虚不满,多见于幼儿“五迟”“五软”等。

年老精亏,肝肾虚损,精气化源日竭,髓海渐空,出现眩晕、耳鸣、痴呆、嗜睡等。

五脏气血阴阳耗脱亡散,波及脑髓,致髓海虚极而发为脱证。

5

 “诸脉之聚”脉易损

脑脉损伤常表现为络破血溢和脑脉瘀阻。

肝阳暴亢、心火炽盛,气血上冲于脑而致络破血溢。

血凝为瘀,津滞为痰,痰瘀互结痹阻脑脉脑络,可致中风病之发生,出现痰饮、瘀血、痰瘀交阻及水瘀互结的格局,从而致使脑脉受损,脑髓失养,清窍闭阻,神机失用。

6

脑为“精明之府”府易阻

气道损塞、二便不通。

7

其位最高,易受风邪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善行而数变。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为六淫邪气的主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诸邪,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所以风邪常为外邪致病之先导,多兼他邪同病。

5.脑病的证治规律与经方治疗

根据以上讲到的脑病七个病理特点,我们总结出七大证治规律以及经方治疗特点。

- 脑为“清灵之窍”窍易闭,造成昏迷、狂躁。治疗方法:醒脑开窍,以促醒、镇静。

- 脑为“精明之府”府易阻,造成气道损塞、二便不通;治疗方法:升清降浊,以促醒、排痰、通便。

- 脑为“元神之府”神易伤,造成失眠、抑郁。治疗方法:养神安神、调神养脑,以益智、助眠、抗焦虑、抗抑郁。

- 脑为“诸髓之海”髓易虚,造成痴呆、健忘、嗜睡。治疗方法:益精填髓、益气补血,以修复脑细胞、促智。

- 脑为“诸阳之会”阳易亢,造成抽搐、癫痫。治疗方法:平肝熄风,以抗惊厥、镇静、降压。

- 脑为“诸脉之聚”脉易损,千万脑血管病、脑外伤。治疗方法:化瘀涤痰,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稳定斑块。

- 脑其位最高,易受风邪。治疗方法:疏风祛邪。

所以对应脑病的七大特点,我们有醒脑开窍、升清降浊、养脑安神、益精填髓、平肝熄风、化瘀涤痰、疏风祛邪等七大证治规律,达到修复损伤,促进恢复的作用。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七大证治规律当中的经方利用。

1

醒脑开窍

多通窍开闭方,有通关开窍、醒脑回苏等作用,用于治疗昏迷、躁狂等。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镇静安神,醒脑护脑,减轻脑损伤。

药物特点:易透过血脑屏障,双向调节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药代动力学:吸收快,消除迅速,分布快而广,分布浓度高。

药物特点:引药上行,促进其他药物透过血脑屏障。

代表方剂:桃核承气汤、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苏合香丸。

《伤寒论》第106条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其人如狂。这是讲热结膀胱的症状。患者精神亢奋,类似于狂躁,发狂,发疯。出现这种症状,一个是因为里有热,里热里实,都可以出现精神症状,比如诸承气汤证,谵语,发狂等等;一个是因为有淤血,淤血严重者会产生一些毒素影响脑神经。重点在于破血逐瘀,不在于攻下大便。

桃核承气汤主证“少腹急结”在临床上往往不是患者的自觉症状,是他觉症状,因此,唯一能找到并抓住这个主证的途径就是进行腹诊。在《伤寒派腹诊)一书中,记载桃核承气汤腹证的内容较多,如“脐左旁天枢处上下二三指之间,以三指探按有结状物(索状物),按之痛甚,觉向上引痛”,也有“少腹急结、胀满而硬”,也有“轻按不痛,重按痛甚,痛而上引,甚则牵引心胸”。

2

升清降浊

升清降浊药,苦寒降泄而通腑泄热,或味甘质润而滑肠通便;虽不直接作用于脑,但有“提壶揭盖”“釜底抽薪”之妙,可有脑清神安之效。多用于治疗脑卒中后气道阻塞、二便不通等。

代表方剂:大柴胡汤 + 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大承气汤、桃核承气汤。

这里举胡希恕胡老的一个医案,案载于单志华先生《我的老师》一文。

单玉堂先生,患肺心病住院,病情发展出现肾积水,导尿失败,其中一位名老提出用麝香外敷肚脐,借其芳香开窍之力或许有效,于是院方派人去山西讨回一点上好的麝香给父亲用上,果然尿液点滴而出,可是也就这样了,终未能解决问题。

父亲病情在恶化,高烧、神智昏迷、大小便闭塞不通,已出现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院方邀请中医药大学的六位名老中医(包括董建华、王绵之、刘渡舟、胡希恕、赵绍琴、杨甲三)会诊,有位名老提出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当以扶正为主,先保心肾控制住病情。

84岁的胡老诊完舌象脉象后,提出一个与众人截然不同的“峻剂攻下”法并处方案,还说:“小大不利治其标”,必须先解决大小便问题﹣﹣这就是救人。态度非常果断。众名老念其年事最高,便都依了。但大家都捏着一把汗。服药到第二天,奇迹发生了:大便五次,开始排尿。到第五天,尿量己达正常,肾积水消失,父亲开始下地活动......

刘渡舟老在胡老著作的序言中写道:“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记载中没有方剂,后来我们听冯世纶冯老说,当时胡老给单玉堂老先生用的是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

3

养脑安神、调神

养脑安神类药物性味甘平,具有甘润滋养之性。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多用于治疗失眠、抑郁等。

代表方剂:酸枣仁汤、柴胡类方、天王补心丹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07)

“胸满”:并非真的胸廓胀满变形,是一种感觉和心理体验。胸闷、呼吸不畅感,情绪低落等,甚者表现为呼吸困难。

“烦”: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的总称。烦是一组症状,具体表现为如烦躁,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

“惊”:惊恐不安,多噩梦,也表现为心胸悸动或脐腹部搏动感。一种突发的不安恐俱感。常与心悸、失眠多梦、抽动、晕厥等症状相伴,所谓惊恐、惊悸、惊梦、惊风、惊厥等。

小便不利:是躯体化症状的一种,小便频数或失禁,多为紧张或疲劳导致机体功能紊乱所致,检查可无异常发现。

“谵语”:脑病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为意识障碍、思维错乱、胡言乱语,是一种精神障碍。

“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为一种抑郁状态,或大脑功能损害的表现。表现为行动困难、肢体僵硬、反应迟钝、身体不灵活、讲话艰涩等,或表现为疲乏、意欲低下、兴趣缺乏。

神情抑郁(“柴胡脸”):体格相对壮实,长脸居多,眼裂狭长,表情淡漠,疲倦貌。精神压力大,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主诉症状多。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主证(特异性症状)

胡希恕:小柴胡汤证见气冲心悸、二便不利、烦惊不安。

刘渡舟:小柴胡汤证见烦惊、谵语等精神症状,而二便不利者。

黄煌老师讲柴胡类方要有柴胡脸,体格相对壮实,长脸居多,眼裂狭长,表情淡漠,疲倦貌。精神压力大,性格偏内向,平时话语不多。主诉症状多。

4

益精填髓

代表方剂: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龟鹿二仙胶、左归丸

金匮肾气丸使用指征: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和少腹不仁、小便不利。

金匮肾气丸体质特点:

  1. 二公脸:脸色偏黑似包公,或脸红似关公,但面部肌肉松弛,无光泽。

  2. 大肚子:大在下腹部,松软,但四肢细。

  3. 食欲旺盛:头面部、心胸上冲症状较多,如胸闷心悸,气短,头昏,口干等。下虚症状非常明显。

  4. 上冲下虚:主要为腰痛、无力,步履困难,小便无力夜尿频多等。

“肾气不足证”有下焦寒湿邪气的盘踞阻碍气机的升降。见到经脉失养的症候,以附子、桂枝(肉桂)为主药,各取少量,取“少火生气”之意,意在微微补火以鼓舞亏虚的肾中阳气,补命门之火,引火归源;再辅以地黄等六味药物滋补肾阴,促生阴液;组方本着阴阳互根的原理,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5

镇肝熄风

代表方剂:风引汤、羚角钩藤汤、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

《金匮要略·中风篇》

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能治者,此汤主之。

风引汤:大黄、干姜、龙骨各56克,桂枝42克,甘草牡蛎各28克,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84克。上十二味,杵末粗筛,以韦囊盛之。每服6~9克,用井花水300毫升,煮三沸,温服100毫升。

功效:清热熄风,镇惊安神。

主治:癫痫、风瘫。突然仆卧倒地,筋脉拘急,两目上视,喉中痰鸣,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腻,脉滑者。

名家:近代名医张山雷,以中风一症,著《中风斠诠》,以潜降为主,而所载“潜镇之方”,则首列风引汤。

张氏认为:风引汤“方以石药六种为主,而合之龙牡,明明专治内热生风,气火上升之病,清热镇重,收摄浮阳,其意极显。”

张氏说:“《金匮》有风引汤,除热瘫痫。夫瘫既以热名,明其病因热而得也,其证原似脑充血也。方用石药六味,多系寒凉之品,虽有干姜、桂枝之辛热,而与大黄、石膏、寒水石、滑石并用,药性混合,仍以凉论(细按之桂枝、干姜,究不宜用)。且诸石性皆下沉,大黄性尤下降,原能引逆上之血使之下行;又有龙骨、牡蛎与紫石英同用,善敛冲气,与桂枝同用,善平肝气,肝冲之气不上干,则血之上充者自能徐徐下降也。”

6

化痰涤痰

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涤痰通络之功。多用于治疗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病。

代表方剂:桂枝茯苓丸、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等。

桂枝茯苓丸方: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血瘀是百病之源。血瘀是指脏腑功能失调或局部血脉不通,致人体某一部位或组织血行不畅,引起疼痛甚至形成肿块的症候。活血化瘀,是用温热的药物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调整脏腑功能,疏通血脉,消除疼痛,让整个人恢复如初。

桂枝茯苓丸适用人群与体征

  1. 面紫红:体格比较健壮,面色多红或潮红,或黯红,或发青,或面部皮肤粗糙,或鼻翼毛细血管扩张,眼圈发黑,唇色黯红,舌质黯紫黯淡,舌边紫色,或舌底静脉怒张等。

  2. 腿干痛:皮肤干燥易起鳞屑,特别是下肢皮肤更为明显,或小腿易抽筋,静脉曲张,不能久行,或下肢浮肿或独脚肿,或下肢肌肉有绑紧感,或下肢皮肤色黯、发黑,膝盖以下发凉,易生冻疮,足底皲裂、鸡眼。

  3. 脐旁压痛:腹部充实,尤其是小腹部;有的患者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患者容易有便秘、腰痛、腿疼、痔疮、阑尾炎、盆腔炎、前列腺肥大。

  4. 如狂善忘:容易头痛、失眠、烦躁、发怒、情绪激动;容易头昏、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语言謇涩。

血瘀常贯穿始终,瘀血兼挟它症者居多,采用活血化瘀之法并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基本法则。灵活运用理气祛瘀法(如血府逐瘀汤)、清热解毒化瘀法(如牛角地黄汤)、化瘀活血法(如苇茎汤合小金丹)、利水活血法(当归芍药散汤方)、攻下化瘀法(如桃仁承气汤)、养阴化瘀法(如桃红四物汤)、补气化瘀法(如补阳还五汤)、开窍活血法(如通窍活血汤)及温阳化瘀法(如急救回阳汤)。

7

疏风祛邪

常用方剂

内虚风中:小续命汤;头痛病:清上蠲痛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治诸风方·论杂风状第一》

岐伯曰,中风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风痱,三曰风懿,四曰风痺,夫诸急卒病,多是风,初得轻微,人所不悟,宜速与续命汤,依输穴灸之。夫风者百病之长,岐伯所言四者,说其最重也。

《备急千金要方·卷八治诸风方·论杂风状第一》

肺中风者,其人偃卧而胸满短气冒闷汗出者,肺风之证也。视目下鼻上两边下行至口,色白者尚可治。急灸肺俞百壮,服续命汤,小儿减之。

肝中风者,其人但踞坐不得低头,绕两目连额上色微有青者,肝风之证也。若唇色青、面黄尚可治,急灸肝俞百壮,服续命汤。

心中风者,其人但得偃卧,不得倾侧,闷乱冒绝汗出者,心风之证也。若唇正赤尚可治,急灸心俞百壮,服续命汤。

脾中风者,其人但踞坐而腹满,身通黄,吐咸汁出者,尚可治,急灸脾俞百壮,服续命汤。若目下青、手足青者,不可复治。

肾中风者,其人踞坐而腰痛,视胁左右未有黄色如饼粢大者,尚可治。急灸肾俞百壮,服续命汤。

孙思邈《千金方治诸风篇》续命煮散方后有注云:

吾尝中风,言语謇涩,四肢交痑曳,处此方,日服四,十日十夜服之不绝,得愈。

续命煮散是孙思邈在续命汤的基础上的自拟自治方,为续命汤类方。

名医以续命汤自医:李可老中医小中风后,右侧肢体麻木,舌头发硬,讲话困难,立即开始服用小续命汤,半个月就基本恢复。

我就花20分钟时间向大家简单汇报这个病例和病证特点,七大类的经方在脑病中的使用。不当之处请多多指导,谢谢各位聆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脑出血梗死 瘤
中医治疗急危重症医案——中医不是慢郎中
陈修园论中风的治疗
【胡希恕 4:脑梗塞 /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七)当归四逆汤——厥疝,寒疝,疟证,中风,脑出血
头晕的中医诊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