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跳桥救人外卖小哥拒绝接受赠房与奖金,这有什么问题?

【编者按】近日,杭州外卖小哥彭林清跳桥救人的事迹引发关注。为褒扬彭清林的义举,他老家湖南张家界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6月15日授予彭清林“张家界好人”荣誉称号。16日,老家桑植县县长到医院看望彭清林,代表县委、县政府给予其10万元见义勇为慰问金,当地一企业捐赠彭清林现房一套。此外,当地还有多名企业家奖励彭清林数万元的奖金。彭清林表示政府给予的荣誉和奖励他收下了,但企业对他的奖励捐赠,他希望反哺家乡的教育事业。在春秋时期,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孔子的弟子子贡在鲁国之外赎买了作为奴隶的鲁国人,但是拒绝了鲁国的奖励,这一点遭到了孔子的批评,因为这样会导致其他人不愿意再救鲁国人。本文作者林安梧分析了这件事情,指出“有义有利,有德有福,德福一致,义利相生而相举”,儒家网特此编发,供读者参考。文章原载「凝听」公众号,原标题《子贡赎人与子路受牛的道德学启发》。

一个有关于伦理学上的一个议题,是《吕氏春秋》记载的。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这两则故事是一个对比,说的是鲁国有一条法律,法律说如果你发现鲁国人在别的国家被虐待,被卖为奴隶的,你可以为他赎身。你为他赎身后让他回到自己的鲁国,那你就可以从府库里得到赏金,而且这一笔赏金是大过于你给他的赎金的。
 
子贡,他算是一个商人,蛮有钱的,他知道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的,就为他们赎身。他把这些人赎回国内了,照理说:子贡就可以到府库里去拿赏金了。子贡因为他很有钱,他说不用了,他推让了。他认为,这是他分内之事,不用拿这赏金。
 


孔老夫子并没有赞赏子贡,他反而批评子贡,他说:“端木赐,你这样做是有错误的,你这么做以后鲁国人谁会去为人赎人呢?大家觉得你这样做才是对的,他们去赎人要花一笔钱,回来又不敢去领赏金;既然不敢去领这赏金,那算了,也就不去不去赎人了。要知道这赏金你应该取的,你得这赏金并没有损害德行。如果不取这赏金,那会使得很多人失去动力,他就不再去把鲁国的同胞,从奴隶的身份赎回,让他作为一个鲁国人的身份回到鲁国。”
 
这里其实说了行善这件事情,其实與报偿是密切结合在一块儿的。报偿也是另外一种善事,行善事不是为了报偿。但行善事在公共事务里面它应该有报偿,这个报偿会使得公共的利益、公共的美善,它形成一个所谓“善的循环”。如果没有善的循环,只有付出,最后让付出的人变得比较枯竭,注意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易经》里面讲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利、义是要和合为一的,当我们强调“义”的时候,是为了能够把那普遍性的、公共性的、整体性的“利”能拉上来。真正的道德它基本上是一种共好的原则,大家能共生、共长、共存、共荣,进一步的达到真正的普遍性與理想性。
 
兩相对比,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子路他救溺水的人,却受之以牛。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子路是孔老夫子的学生,小孔老夫子九岁,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也会带兵打仗。他一生笃好圣学,跟随孔老夫子学习。子贡也跟孔老夫子学习,他们都是孔老夫子很好的学生。子贡是智者型,子路是勇者型,而颜回是仁者型,“智”“仁”“勇”。
 
子路挽救了溺水的人,把他救上岸来。这个人家为了表示感谢,牵了一头牛去拜谢子路。子路很高兴,就接受了。孔老夫子听闻到这件事情很高兴地说:“是啊,鲁国人以后看到人家溺水了,大家一定会去救他。”


诶,不是应该“正其义,不谋其利”吗?“明其道,不计其功吗”?那孔老夫子在这里居然是义跟利是连在一块儿,道跟功是连在一块儿。所以讲“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原来是强调的说法,强调过头了,是有伤害的。道德是一件平常的事,道德是要共生、共长、共存、共荣的。道为根源,德为本性。如其根源,顺其本性,有义有利,有德有福,德福一致,义利相生而相举。
 
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要知道,你做任何一个事,它会带来的一个恰当的因果性,你要让这适当的因果性有一个循环,生生不息,这样就是道德了。如果你没有办法让他生生不息,而是特别高举出一个非常高的理念,而这理念却跟人间世事容易产生隔断开来,那这道德的实践将会成为比较艰难的事。
 
《吕氏春秋》最后做了一个断语说:“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孔老夫子真知灼见,能够细查那个事理的深刻处,能够观宇宙造化,能够理解到教化必须源远流长地生长下去,不能只是看到一丁点,更不能用义利隔绝的方式,特别强调善,而忽略了真正落实在人间,共生、共长、共存、共荣,這种和合性的原则才是最重要的。
 
从这里,我们发现,其实“道德”,“道”为总体之根源,“徳”为内在之本性。如其根源,顺其本性,落在人间,义利两端而一致,福善也两端而一致,这样才能够充实而饱满。儒学非常重视接地气,也重视通天道的。这里顯示著乾坤并建之道,坤代表具体、现实、利益,乾代表刚健、普遍、理想,我们讲天生地长,如此才能生长啊!



林安梧,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台湾大学第一位哲学博士,曾任:台湾慈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台湾清华大学教授暨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所长、台湾元亨书院创院院长,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杰出海外访问学者及儒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
 
现任山东大学易学及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台湾元亨书院院长,师从牟宗三先生,是当代新儒学第三代中极具创造力的思想家。
 
林安梧尤为关注儒学的现代适应性问题,近年来更深研哲学治疗学之可能,曾以普通话及闽南语开讲《四书》、《金刚经》、《易经》、《道德经》等,推动民间书院讲学之风不遗余力!

 

责任编辑:慊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圣人故事—《孔子故事系列》
少正卯,鲁国人。据说这家伙很有一套说道,...
常顺有话如是说:子贡赎人与子路受牛(讲于2022年1月3日)
纪念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71周年
孔子价值观新议
孔子的奥运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