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惊鸣:“顶层设计”专门解决企业系统性复杂问题
userphoto

2022.09.17 黑龙江

关注


顶层设计是解决二次创业期系统性缺失的一个极好工具。

文7000字|阅读约18分钟
  • 作者 | 夏惊鸣 华夏基石双子星管理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联席CEO,训战结合咨询专家
  • 来源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guanlizhisheng2015)

通过《华为基本法》我们知道,顶层设计就是企业琢磨自己如何取得持续成功。这个事情想清楚之后,再思考在关键领域应该遵循什么原则。我认为,顶层设计是企业持续成功的核心逻辑和基本原则。通俗来讲,就是要解决这几个问题:我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怎样才能把它做成?有哪些关键领域?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企业做顶层设计以及基本法,一定要想清楚其背后的本质是什么,这样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知道如何去做顶层设计,并真正有效地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

01


顶层设计的三种应用类型

1.组织能力建设的顶层设计

企业二次创业期,即事业到了一定阶段,商业逻辑走通之后,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会,迅速做大,这时就会觉得缺人缺管理,做什么事情都是乱的,需要做组织能力建设的顶层设计。二次创业期组织能力建设最典型的例子是华为。

(1)什么样的企业需要做组织能力建设的顶层设计?

如果企业里出现以下四种典型现象,就意味着企业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来走出困境。

第一个现象:老板的指令来回变,下面的人很迷茫。彭老师之前讲华为的时候提到,老板的指令要隔夜执行,原因是如果你马上执行了老板交代的事情,第二天向老板汇报工作时,老板的想法又变了,还可能把你痛骂一顿,认为自己并没有要求下属这样做。尤其是现在,管理类课程非常丰富,很多老板出去上一门课,学个《华为基本法》回来就搞基本法,学个事业合伙人回来就搞事业合伙人,自己还没有想清楚这些概念,回来就开始套用了。

第二个现象:领导团队思想涣散。尤其是领导团队人比较多的时候,有的人认为应该这么干,有的人认为应该那么干。企业原来在创业期或者小的时候,一个眼神大家都知道对方的意思,工作风格也基本一致,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都不需要专人督促。当企业做大之后,开始出现协同不畅、懈怠等问题,大家无论怎么做,企业都无法走出困境。

第三个现象:企业做管理流程很缓慢。在分钱时,如果分配不均,员工的抱怨就会很多;做评价时,事特别多,而且评价结果和自己想的还不一致。很多企业在做管理时,往往看起来都很专业,但就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第四个现象:队伍的能力跟不上,总感觉做不到位,有的时候我们就会怀疑是不是原来队伍素质就很差劲。

(2)二次创业期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

原因在于系统性缺失、驱动力不足。打个比喻,企业在创业期时像是一个小船,靠两只手摇桨就能创造动力,突然之间有了一个高速成长的机会,原先的动力系统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大船,企业会面临组织复杂、人员复杂等问题,运作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原来的动力来源于摇桨,老板喊一声就可以推动整个船只运行,但现在要有发动机和传输系统。发动机就是老板,传输系统就是目标分解;原来仪表系统类似于几个人一起吃个饭,信息就传输了,但现在需要装一个仪表盘。

在二次创业期,从一种玩法突然变成另外一种玩法时,企业出现的这些现象我们称之为系统性缺失。顶层设计是解决二次创业期系统性缺失的一个极好工具。

2.战略转型的顶层设计

战略转型类就是原来沿着一条路走,后面带着迷茫和冲突,换了另外一条路走。很多企业二次创业期过了以后,管理建设初步完成,但原有的战略定位发生了变化,这时突然发现战略转型做了好几年都没有成功,其实这也是系统性缺失导致的。

1
小案例:

T企业之前是做手机批发的,后来做了手机终端服务商。原来手机很好卖,做手机批发非常赚钱,那个时候最主要的是靠产品,只要拿到一个好产品,就等着坐在家里数钱。但在2003年,手机批发行业出现了一个分水岭,原因是波导、TCL、夏普等国产品牌起来了,加之国际手机品牌也在增加,比如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爱立信、三星等。此时产品的重要性开始下降,渠道的重要性上升。T企业很焦虑,迫切的需要转型,由过去的批发商转向终端服务商。原来在办事处坐着等别人来,现在要主动服务客户,以终端为主。

他们在战略思考方向完成之后,从2003年到2005年,转了三年还没有转过去。内部非常焦虑,进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们认为不转型就是等死;转型就是找死,业绩、股价很快就会下滑。最后,在我们帮助下把企业文化做成了商业逻辑转型,以解决问题为主。可见,无论是做文化、战略,还是人力资源,关键是如何定义企业真正的问题,其实这也是一种战略转型或者系统性转换。

很多企业的战略很清楚,战略概念也是对的,比如上面案例提到的企业,他们的战略概念——要由批发商向渠道服务商转型,这个是对的。但不能只简单提一个概念或者单一谈战略转型,商业逻辑也要变化。如果不对商业逻辑进行系统性转型,企业就无法转型成功。

3.解决焦点矛盾冲突的顶层设计

有的企业在某一个阶段面临巨大的纠结和矛盾,它既不是二次创业期组织能力建设出了问题,也不是商业逻辑发生了改变,而是因为这个企业出现了一些看起来似乎无法调和的矛盾和冲突,它可能是利益方面,也可能是文化方面,似乎是个解不开的个死结,这个时候就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理清楚。

1
案例:

东风日产是中日合资的企业,中国人想用日本人的技术,而日本人看重的是中国的市场,但在合作过程中却矛盾重重,做什么事都不顺利。比如我们为东风日产做咨询服务时发现,“天籁”是一个成熟的车型,按道理中日合资的当年就能推出,但三年了都无影无踪。追究原因,中日双方存在一些文化理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比如中国人做事比较灵活,但日本人的计划性比较强;中国的市场讲究一个快字,但日本人对速度的追求没有那么强烈,等等。

在这类问题面前,无论是考核变革或是组织变革都不管用,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一些根本性、系统性的问题进行思考。

于是我们组织了一场研讨,把几个关键问题梳理出来:

(1)是对东风日产的身份认知:东风日产究竟是谁?中国人认为自己是“东风人“,日本人认为自己是“日产”,认知不一样。我们给他们的建议是:东风是爹,日产是妈,生了个孩子叫东风日产,出来自立门户了。这个问题大家达成共识以后,接下来需要思考;

(2)东风日产做事最根本的原则是东风利益最大化,还是日产利益最大化,又或是东风日产利益最大化?如果是东风日产利益最大化,那么组织应该怎么安排?零部件国产化要不要做?中国研发中心应不应该设立?

……

这是他们三年里一直都在争论争吵的事情,经过三天的研讨,所有事情都解决了。

小结:上述这三种类型的顶层设计,背后都有两个特点:一是处于系统性缺失或者进行系统性转型,所以我们也把顶层设计称之为完成企业持续成功的系统思考;二是要改变认识,形成共识。

02


落实顶层设计需要抓住两个本质

(一)顶层设计的本质之一:想透并达成共识

顶层设计是解决企业复杂问题,无论是华为的组织能力建设,还是T企业的战略转型,以及东风日产的文化冲突,这些问题都非常复杂。我之所以说顶层设计的作用和基本法相近,是因为它能够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只有理解这一点,才能真正明白顶层设计应该怎么做。企业出现系统性问题,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想透,看到的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所以,解决问题的本质是要想透、达成共识。

顶层设计发挥作用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想透”。

为什么说“想透”是关键?

1.想透才能达成共识,正确建设队伍

企业在二次创业、战略转型、巨大焦虑矛盾的时候,往往看到的问题都不是真问题。

1
小案例:
2017年,珠海一家芯片企业找到我,表示他们要做事业合伙人以及员工股权激励的咨询项目。从企业的介绍中我了解到,他们其实前期已经分过股权了,主要问题在于产品不成功,员工业绩下滑,导致股价直线下跌。他们认为是股权激励做得不够好,才导致员工流失、产品不成功、业绩下滑。
我分析之后告诉他们:并不是不能做事业合伙人和股权激励计划,但这个问题还不是企业目前要面对的真问题——企业产品不成功的原因是组织失效,没有人对产品真正负责,而组织失效的背后一是组织结构问题。二是战略失效。经过分析发现,他们的组织结构没问题,是战略失效引起了组织失效。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投资一个芯片最少要几千万,甚至可能几十个亿,一年最多只能做七八个芯片,但实际上这家企业却规划了七八十个芯片,准备实施“芯海”战术。而当活儿变得多了,产品经理就会很着急,希望把他们往前排。到年底考核的时候,产品经理负责的产品没做出来,交货不及时,或者货物质量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到研发上。等到考核研发的时候,研发又会两手一拍,认为自己手上项目很多,干不出来。

由此可以看出,战略失效导致了产品不成功。但这还不是真正的问题,往根源处深究就会发现,大家在做战略规划的时候闭门造车,没有真正地深入实际,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的需求和痛点、竞争对手的优劣势、竞品的优劣势、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措施研究透,所以在做产品规划的时候心里没底,本来规划做两个芯片就可以了,但他们又担心这两个不行,所以抱着多做一些,总有一个会碰对的心理。

战略失效就是团队失效、文化失效。现在做战略规划的工具都很专业,但大家没有深入实际地思考,很多企业的战略规划做得似是而非。这些环节之所以会出问题,根源在于老板不较真、没想透,因此下面也不较真,出了问题都不了了之。

我把出现问题的原因告诉企业的两位核心创始人,他们非常赞同,认为根源确实在他们那里,立即组织自我批判大会,首先是老板自我批判,并明确告诉大家他要转变风格,开始较真。会议结束后,大家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对于定下的目标,大家都会深入实际地探讨。

最后,我们给这家芯片企业制定了四项任务:一是业务战略;二是组织协同,铁三角组织打通;三是考核与激励;四是文化落地。大家把问题想透,达成共识之后就开干,效果很明显,当年就扭亏为盈,第二年净赚了近两个亿。

2.“想透”是发现真问题的过程

企业内部一旦有很多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或者一直处于纠结、矛盾之中,背后一定是系统的原因。因此,我们看到的往往都不是真问题。

比如,99.9%的企业做绩效考核的时候,都会出现员工绩效和公司绩效错位,员工考核成绩很优秀,个个九十几分,但公司竞争力和收入却在下滑。同时,员工绩效与员工贡献也会错位,有的员工比较滑头,把指标定得很低,考核排名反倒靠前,那些真正做事的员工,考核排名反而比较靠后。

企业要想实现收入增长、竞争力提升,就要沿着自己想要的结果去考核,员工考核结果优秀就代表企业的收入在增长、竞争力在提升。如果员工绩效与公司绩效错位,说明考核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的。既然员工考核不符合预期,那一定是因为目标管理没做好,比如公司想打什么仗,如何打胜仗,要打赢胜仗各个部门一定要做好目标管理。很多企业认为自己一直在做目标管理,比如战略解码、OKR、战略规划、战略绩效、月度经营分析会、季度述职、年终评估等等都有,但还是会出现问题。

其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做目标管理的流程就像是修高速公路一样,至于路上跑的是奔驰、宝马还是拖拉机,取决于人。企业要想把目标管理做好,不仅仅是流程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职业经理人要想清楚打什么仗,并且具备打胜仗的能力。否则,目标管理的内容是错的,做了也没有意义。

我举的绩效考核的例子,就是告诉大家要把这个事情讲清楚,将来团队所有人要按照同一个标准去干。只有把真问题、真答案找出来,明确真的原则,让大家形成共识去干,就会起作用。企业无论是在二次创业期还是转型期,很多问题都需要把背后的本质原因找出来,形成行动的指导思想。

3.“想透”就是在进行系统性思考

“想透”的另一个难题是系统性。就像绩效考核,我们刚开始以为是绩效考核、目标管理的问题,结果可能是团队的能力问题。那么,企业就要提高团队能力,但不是做一个顶层设计或者战略解码,把图画出来就完事了,而是要真正地进行思考,一次、两次、三次之后,团队能力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二)顶层设计的本质之二:团队能力建设

顶层设计之所以能解决问题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我们把问题想透了,找出真问题以后,所有人形成共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二是解决问题靠的是人,顶层设计规定了所有领域的每个人应该如何去做,只要让大家把事情都想清楚了,深入到自己的骨髓,大家就会按照一定的原则去做,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1.顶层设计是团队能力建设的核心工具

(1)统一认识;形成复制能力

顶层设计是团队能力建设的工具,这就会涉及到两个问题:人的改变和能力提高。我之所以说99%的人讲的管理都是错的,是因为管理真正的答案就三个字:不一定。同样地,人的改变难易与否也不一定,这个需要分类。

人的改变有三个层面,分别是认知的改变、习惯的改变、禀性的改变,改变的难度则依次递增。

企业产生的很多复杂问题都源于认知不一致,核心是改变认知。

对于认知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讨论,改变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企业大量的问题都在认知上,顶层设计就是要解决认知问题,让大家树立正确的认知,按照正确的认知去干事,这就是能力建设。有的时候企业该务虚就务虚,这里的“务虚”其实是务实,不是真正的务虚。

未来我们遇到这些问题时要不断地讨论,顶层设计、基本法不是写出来就起作用了,而是用坚持去用,并且还要用透。顶层设计之所以是团队能力建设的核心工具,就是通过改变认知,形成共识,实现了团队复制。

在企业里,我们可能经常会觉得团队成员做的事情不是我们所期望的,这就需要通过基本法把我们的期望表达出来,大家形成共识之后,按照统一的指导思想去做,结果就会符合我们的预期。这就是一个团队复制的过程,让每一个领域的经理人都按照这种指导原则去做,就会形成系统复制。

(2)坚持做透、用透

顶层设计做出来之后,最核心的是要坚持做透、用透。很多企业在创业期找我们做咨询,往往是为了学华为,我经常会讲一句话“你们不用学华为”,因为每个企业的创业期和华为都不同。紧接着,我又会说第二句话“你们还是要学华为”,原因是华为做大之后,大体上还是保持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持续坚持艰苦奋斗。但很多企业做大之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远离客户,导致员工的抱怨越来越多,不公平感越来越强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没有实现导向组织化。

很多企业在建设管理系统时,没有实现导向组织化,甚至相互矛盾,系统在打架,但华为在组织建设过程中,把持续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等导向融入到了组织中。华为具体是怎么融入的?

华为鼓励员工去艰苦地区,从三个方面进行激励:一是薪酬变了,假设一个员工在深圳的工资是60万,在非洲工资会更高;二是绩效变了,在深圳,优秀、优良的员工考核比例占25%,不合格的占15%,要淘汰掉,在非洲优秀、优良的员工考核比例提高到35%,淘汰比例降低;三是用人制度变了,在深圳总部一把手被罢免之后,副手是不能提拔的,在非洲总部一把手被罢免之后,副手是可以提拔的,当然也不是一定会提拔,但至少没有把这条路封死。

企业的导向和系统保持一致,顶层设计才会起作用。2012年,我们和华为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沟通,他们给我们讲绩效方案时都提到,《华为基本法》的导向是不让雷锋吃亏,价值分配与价值创造向奋斗者倾斜。

2.顶层设计在团队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是改变认知

前面我们讲了顶层设计和基本法的核心作用有两点:一是想透,达成共识,找到真问题、真规律;二是团队能力建设的工具,核心是改变认识。

如何改变认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有一个持续成功的逻辑。

企业在做顶层设计时,基本法、共同纲领、发展之道中百分之七八十的内容都是企业家思考出来的。之所以需要我们这些做管理的人来辅助,是因为企业家的关键思考,往往是零散跳跃的,逻辑没有表达透。只有把逻辑表达透了,大家才会转变思想认识,相信这么干就一定会成功。

(2)刻画照镜子的场景感。

企业一定要把现实中那些做到和没做到的案例刻画出来,组织大家研讨,大家才会产生共鸣,改变认识,形成共识。

去年我们服务了一家在中国很有名的企业。做项目的时候,我们提出他们的核心愿景是打造全球领先企业。他们CEO和我商量,表示2008年就提出了打造全球领先企业,再提一次感觉很low。我问了他两个问题,“你们的核心愿景还是不是全球领先?”他回答是。“那你们做到了吗?”他回答没有。紧接着他又告诉我,他们所有人都认同追求全球领先的理念,没有一个人反对。我就把他们怎么做的刻画出来。我们虽然天天喊着追求全球领先,实际上却没有做到。企业一定要把那些做得好的和不好的场景刻画出来,让员工对比来看,他们马上就明白了。

我一直认为文化、观念和行动是一回事儿,企业的经营、管理看起来是行动,但背后一定有一种观念。真正的观念体现在行动上,而不是喊口号上。企业进行队伍建设,就是要把不符合发展愿景的场景刻画出来,让大家认识到自己需要改变,从而培养符合团队建设的能力。

困难形势下,管理到底能做些什么?2022-09-16
卸任董事长只为专注造车?雷军:工程师文化就是永远创新,“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2022-09-15
让马斯克感叹“应该在人年轻的时候就教给他”的认知偏差究竟是什么2022-09-16
点击关注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惊鸣:“组织力”才是衡量企业竞争力的唯一标准
论团队建设的薪酬激励机制
一文看懂行动学习全流程
4步教你打造优秀高层团队管理建设!
【企业团队】你要的是一个“团队”还是一个家族?
系统性面试,有效识别高管人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