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教学走向何方
 阅读教学走向何方

                      沈大安                                

阅读教学告别内容分析,我们不是一个转向,而是有多个转向。

第一个转向就是走向语言积累和运用,歌德有这么一段文字:“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你别看我们小学生,很多课文你如果让他多读几遍,内容并不难理解,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事情:一个是涵义,一个是作者是怎么把这个内容写出来的。我们做语文课程改革有一个前提就是得思考什么是语文。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学语文首先是学语言,特别对小学生来说,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最基本的任务,语文可以工具性、人文性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是我的理解,首先的任务就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会渗透着一些文学的、文化的等内容,但是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而且这种语言文字的学习重在人的积累和运用。

第二个是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根本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现在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比较多,比如说想教知识,这个词什么意思,这个句子是用的什么修辞方法,这篇文章是这么写的等等,有的老师觉得我走进课堂教课文是为了教课文的人文内涵,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阅读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叶老还说,最后要能够做到,不教自能读书。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教阅读课的目的不是教课文,而是从课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把这个问题想明白,接下来老师肯定又会问一个问题,那么我究竟在这个课文中培养学生的什么阅读能力呢?我把《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能力要求摘了几条,老师们看看在我们中国的大多数语文课程中这几条落实了吗?

第一条,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是课标第二学段阅读能力要求的一种,但是我们现在去听三四年级的语文课,很少有老师在落实这一个课程内容,三四年级教完了,进入五年级这篇课文教完了你有什么问题,孩子们提不出什么问题。我有时走进班级让孩子们读课文,读完之后问有什么问题,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问题”。各位老师,没有问题是问题最大的问题。他看完课文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是课程标准明明白白写着的内容。咱们是不是能够把这个东西当作我们的阅读教学的内容在教吗?

再比如说,第四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我觉得在那么多文字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条的。你读了这篇文章,人家问你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这是最主要的。我们现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没有做,老师都在做,但是几乎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以我的看法,很多老师让孩子初读课文,读完以后这课文讲了什么,他们觉得这是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没错,一个小朋友说了几句,没有说到点子上,再换个小朋友,说了一堆课文主要内容,然后老师自己把课文内容概括一下,就讲这个东西,同学们明白了吗?啊,明白了,实际上五分钟就过去了。以我的想法,这个课程目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三四年级花半节课甚至花30分钟到一节课都不算时间太多。为什么呢,你得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真正当作一个课程目标,教会孩子们都能做,你没个三十分钟做不下来。还有,很多老师是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放在一篇课文教学的开头,我建议三四年级的老师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挪一个地方,挪到一篇课文教完的时候。咱们这篇课文学完了,咱们能不能好好地把这篇课文的内容说说清楚。甚至要求他写下来。你这样做才是把课程标准的内容落到实处。有的老师可能说,你这个做法啊,语文课很不好看,现在我们的毛病就出在这里,语文教学如果说能够做到既好看又有用那是最好,要是做不到好看,但是你能够做到有用也非常好,这种就是我非常提倡的那种“落花生”的精神:“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但是现在非常遗憾,我们很多阅读课却是走了另外一条路,虽然很好看,但是没有用。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孩子发言很踊跃,甚至有人形容课堂里边是“小手如林,对答如流”。课堂里边很热闹,最后回头一看,孩子们真正应该学的阅读能力并没有真正培养出来。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了五百多节课,但是教完了孩子的阅读能力长进并不是很大,问题就出在个地方。

第三点是过程和方法,过程和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课程目标。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走向就是让孩子领悟学习方法。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我们除了教内容以外,我们是教学生一种比较的方法。一个课不要求多,能够有一个方向,让孩子能够有一个收获就可以了。那么,跟这个课文有关的,我想说一下阅读课做什么练习。现在我看很多阅读课都是做读写结合的,这是一个方向。做小练笔,做读写结合是一个方向。另外一个阅读方向就是运用这种阅读方法让孩子们再读其他文章,但是拓展的方向不是人文内涵而是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因为课文不同,教学的重点会有所不同:有的侧重在语言积累和运用,有的侧重在阅读能力培养,也有的重在情感熏陶,比如人教版下册有篇课文叫《桥》,这篇课文感情很强烈,你不能完全很客观地用小说的写法去看。如果我们能把几方面整合更是上策,以阅读能力为主线,整合“语言积累”,整合“情感熏陶”。我们不希望“千课一律”、“千人一面”。所以阅读教学走向何方,我的回答就是上面这些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崔峦在第八次特级教师论坛上的讲话
对2011版课标中几处重要增改的认识与思考
崔峦在全国第八届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语文课要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吴忠豪
如何理解与把握语言文字运用
于漪:语文课要教出语文的个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