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秉衡(人物)

  原任知县。光绪五年(1879年),当冀州知州。再二年升为永平知府。十年后(1884年)担任任广西按察使。中法战争时,李秉衡主持龙州西运局。隔年和冯子材获得“谅山大捷”。彭玉麟奏言:“两臣忠直,同得民心,亦同功最盛”。光绪20年5月担任安徽巡抚。

  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廷调李秉衡为山东巡抚。

  当时吏部文选司郎中延熙、李绍芬等,奏称当时能战的将领为刘永福等人。能战的主帅为张之洞、李秉衡、唐景嵩,都义切同仇、声威素着。建议满清朝廷信任他们,必能奏效且有功绩。倘若有退败不前者,立刻于军队之前就地正法。不要让其有机会巡回各部议论,侥幸存活。光绪21年(1895年)四月初八(5月2日),河南举人步翔藻奏称:淮军将领克扣兵饷、听闻日军就先自行逃亡溃散。其败是为非战之罪。宋庆的军队,以数千之兵支持半年,能守也能战,其未能获胜,是因为孤军无援助。李秉衡、刘永福也有死战之心,所以其防守的地方,虽日军侵扰,始终无法得逞。。但实际上李秉衡在山东用兵颇有缺失,“日军浮三舰窥登州,秉衡尽萃精兵于西北,而荣成以戎备寡,为日军所诱而获”,因而遭受时人非议。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德国因巨野教案而派兵强行进入胶州湾,李秉衡认为“土地不可自我而失”,派兵与其相争,因此被罢黜,担任四川总督,但未到任便因德国压力而被罢免。光绪26年(1900年)担任巡阅长江水师大臣。八国联军进攻大沽后,李秉衡一度列名张之洞、刘坤一两总督倡议的东南互保,但随后力请募兵入卫京师,并在慈禧太后召见时极力主战;于是领四军出战,在杨村(今武清县)兵溃,退至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服毒自尽。初谥忠节,随后联军将李秉衡列入事变祸首,要求严惩,清政府以秉衡先死而不予治罪,但下令追夺一切官职并撤销恤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甲午战争李鸿章尽力了吗?平壤之战,淮军精锐尽出一把赔光!无语
此人为官高风亮节,但对国家的危害超过十个李鸿章
李秉衡何来九宗罪?
甲午战争史55
丁汝昌:心血溅渤海,身后毁誉名
万历朝鲜战争为何要打七年?关键是这个猪队友太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