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sy】Izard 动机-分化情绪理论
五、伊扎德动机——分化情绪理论述评
动机—分化情绪理论是以神经解剖学为基础, 提出面部反馈的神经通路, 既继承了情绪有生物成分和进化价值的观点, 又重视社会文化环境, 个体经验和人格结构等对情绪的制约作用, 强调受主体认知功能的调节, 对我们今后的研究
有借鉴和启发作用。


伊扎德明确地表述一切情绪行为都是适应和调节行为 , 从中引出情绪是行为的驱动力 , 阐述了情绪本身及其驱动作用的机制。他把情绪过程分解为表情和体验 , 及其在 神经生理上行动的轨迹。除了弗洛伊德赋予情绪以明确的动机性质之外 , 汤姆金斯和 伊扎德的观点均属于这一理论路线。他们的根本出发点是从达尔文的进化观演变而来 的。经过行为主义统治心理学的漫长年代 , 情绪心理学一方面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 走上认知-评价观的道路 ; 另一方面 , 以汤姆金斯和伊扎德为代表的学者 , 反转了情绪研 究的历史进程 , 继承和发展了达尔文的理论 , 从弗洛伊德主义中吸取了一些有益成果 , 建立了情绪的动机论。

伊扎德的理论包括下列三个集中点 :(1) 动机-分化理论同认知,评价理论相对立, 明确提出情绪的作用问题,向情绪的副现象论提出了挑战。它发挥了关于情绪适应性功能的论点,提出情绪是基本动机的醒目命题。(2)继承和发展达尔文关于表情的学说 , 认真对待表情、特别是面部表情的通讯作用和面部反馈对情绪体验发生的机制问题。(3) 从进化的观点引申出情绪的分化观,深化了各种情绪具有不同性质和功能的观点。

(一) 情绪的进化、分化和动机
伊扎德指出,情绪的进化和分化与神经系统和脑的进化和分化、骨路肌肉系统的进化和分化是平行的,同步的;情绪是新皮质进化和发展的产物。新皮质体积和功能的增长有三方面的变化:
(1) 新皮质体积的增长标示着有机体各部位、器官和组织的分化 , 以及它们在功能上精细的分化,其中面部骨路肌系统和血管系统在解剖上的分化,在情绪发生上至关重要。

(2) 大脑两半球以及新皮质广大区域的形成和分化 , 标示着大脑 高级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形成和分化 ; 联系感觉和运动的高级联合区的形成与高级 心理过程的认知加工器的形成 ; 皮层和皮层下的分化、联系和分工以及大脑两半球之间 的联系和分化同情绪和认知的联系和分工的形成。
(3) 情绪的分化包括 : 通过骨路肌 理意运动系统实现面部运动模式的分化 ; 以及面部运动模式的皮层反馈机制和体验的产生。在此过程中 , 网状结构提供的神经激活为情绪提供能量 (Izard,1979) 。

伊扎德说明情绪在有机体的适应和生存上起着核心的作用。每一种具体情绪都保 证有机体对重要事件的发生敏感,情绪在意识中的存在为对所发生的事件作出反应提 供准备。有机体在加工那些对他可能产生某种后果的信息时,促使机体释放能量,增加 身体反应的活力。各种情绪的适应作用有所不同,具体情绪以不同的方式并在不同的 方向上,促使有机体提高行为的转换力。与此同时,导致作出决策和选择行为的认知能力也随之增加。这一过程突出地显示了情绪的驱动作用。从进化发展的观点看,随着每种新的情绪的产生,具有新特质的动机品种和认知、行为倾向都随之增长。人类的基 本情绪及其相互联结和相互作用,为人类生存和适应的动机体验和行为转变,提供了一个庞大的阵容。他的理论称为动机,分化理论。

(二) 情绪的动机系统
伊扎德提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情绪动机机系,这个体系是由人格各子系统派生出来的。伊扎德首先系统地阐述了人格的整体结构,同时突出了情绪在这一结构中的位 置。
伊扎德的人格结构伊扎德指出人格是包括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六个子象统的复杂组织。这六个子系统是 : 体内平衡、内驱力(生理需要) 、情绪、知觉、认知和动作系统。 体内平衡是一个自动化操作和元意识相互作用的系统网。其中,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经常与情绪系统相互作用。 内驱力系统 ,最基本的是饥饿、渴、性、呼吸和疼痛。多数内驱力活动没有心理学意义。但例如过度饥渴的内驱力活动,不可避免地会有情绪发生,而且情绪对之起放大或缩小的作用 (Thornkins,1962) 。性驱力和疼痛与情绪反应的联象也得比较紧密。 危险情境中的逃避驱力可以被恐惧情绪所放大。

·知觉、认知、动作和情绪这四个子系统在人格结构的相互作用构成人类所特有 的个体社会行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旦发生不协调时,就可导致失调行为。如失望或无助情绪得不到释放而被压抑,可能导致隔离行为或冷漠感情。青少年的认识、愿 望与情绪之间发生的矛盾 , 是引起偏离或攻击行为的心理原因 , 还可能形成怪癖性格 (Izard,1979)o
伊扎德提出的六个人格子采统结合成三种类型的动机结构。它们是:内驱力、感情——认知的相互作用和感情——认知结构。

内驱力 : 内驱刀活动随机体组织的需要得不到或得到满足而趋于的提升或下 降。它们的发生常常是周期性的 , 并与体内平衡系统的作用直接联系着。同时 , 它的发 生又同情绪的作用密切相关。情绪是动机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 具有一种在个体主观 土发生体验的作用。各种情绪体验则是驱策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
.感情——认知相互作用:这是动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人的多数动机是感情—认知相互作用机制构成的。感情性因素同认知因素之间的无数结合和相互作用 , 构成人的主要动机系统。事实上 , 感情——认知的相互作用占据着人脑加工的大部分内容。

感情——认知结构:指的是特定的感情模式与特定的认知定势在长期中结合而形 成的心理特征或人格倾向,人格特性在生活历程中国定下来,对行为不但有动机的功能 , 而且起预示的作用。感情——认知结构的概念中包含着一种动力关系。它一方面是感情性的,另一方面还包括由信仰、价值、爱好、理怒所制约的认识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和相 对稳定的关系。由于人格特质中蕴含着浓厚的感情因素,人们可以从中理解人格特质的动机作用。 ( 参照孟昭兰 ,1989,pp.106~108)
专栏中所提伊扎德的三种类型的动机,在特定环境下和特定时期内,都可以成为行 为的决定因素。这些动机可以得到无数的结合,构成情绪动机系统的多样化。伊扎德所提出的人格系统理论框架和动机系统给人们对情绪、情绪和人格的关系以及人格结构本身,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概貌和新的探索途径。

(三) 情绪系统
1. 基本情绪和情绪系统
情绪分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为,情绪在生命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对生命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分化理论把情绪规定为具有生理的,表情的和体验的三成分,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每种情绪的原始形式都在进化中有其发生的渊源和适应价值,都有特定的意识体验品性和各自的适应功能。伊扎德提出 , 人类基本情绪约有8~11 种。它们是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和悲伤以及害羞、轻蔑和自罪感。基本情绪特有的规定性为:(1)有特定的神经基础,它们在个体发展中的出现不是习得的,而且生理成熟的自然显露;(2) 有特定的面部肌肉运动模式特征;(3) 有可区分的主观体验。

基本情绪的相互作用,情绪与内驱力的相互结合,情绪与认知,以及与认知结构等多种形式的结合,构成情绪系统。这些心理和生理的多因素间的动力结合,赋予现实的情绪过程以独特的属性或品质如下:
(1)某些情绪可排列为强度系统等级。如兴趣、惊奇、恐惧这三种情绪的基本性质并不相同,但在神经激活水平上 , 可排列为系列等级。
(2)多数情绪有明显的极性关系。

例如 , 快乐 -悲伤 , 愤怒 -恐惧 , 兴趣 -厌恶 , 害羞 -轻蔑 等从性质上处于对立的两极。这种对立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 , 也不是非此即彼 , 而是 有时甚至是可以相互结合的 , 如 " 高兴得流泪 " 。

(3)情绪之间可互相转化或互相叠加。 例如,在对新异情境的探索中,情绪可以在兴趣和惧怕之间摆动,产生性质不同的趋近 和回避行为。又如愉快和兴趣的叠加导致互相加强和互相补充,维持最佳的认知背景。
(4) 情绪的自由度。情绪与按生物节律而发生的驱力不同。情绪可以无限多祥、灵活的方式发生。情绪的自由度表现在时间、强度上和密度上 ( 单位时间的强度水平 ) 。还 表现在预期性上,以及表现在发生的对象上和目的方向上。

(5)情绪的局限性。情绪 也被许多因素所限制。生物节律性活动对它有一定的约束力;由于个体差异以及生理状况,情绪受神经激活水平的限制;个人经验、记忆储存、认知加工的方式,也在一定程 度上制约着情绪;社会交往中,情绪受对方投入的情绪性质和程度的限制和言语交际的 社会规范的制约。

2. 面部反馈
分化理论与传统的外周反馈理论持对立的立场。汤姆金斯和伊扎德坚持主张情绪产生于面部肌肉模式运动的内导反馈,面部表情行为是情绪体验的激 活器,通过情绪外显表情可强化情绪:反之,压抑外显表情会削弱情绪。面部反馈神经 通路假设的要点是:皮层运动区外导通路达到面部的神经刺激,有通向下丘脑的先天通路。下丘脑激活先天表情模式。表情活动内导反馈达到皮层感觉区,整合情绪体验。

在涉及外周反馈时,分化理论提出,自主性内脏—腺体系统和脑干网状激活系统是情绪产生的两个辅助系统。内脏—腺体激活有助于提供能量,使有机体支持情绪和与情绪有关的活动,延续和维持情绪活动。网状结构服务于调节和控制情绪的神经成分,作为放大器或 “ 压缩机 ” 而起作用。分化情绪理论因而主张,有机体内脏器官活动的变化 在情绪过程中是必要的。面部刺激一般不能维持很长时间,而内脏 -腺体活动的延续刺激附加到情绪中,能支持和加强情绪。尤其在强烈的情绪过程中,内脏活,内脏节律活动可发生一时性紊乱。这时个体会敏锐地觉知到机体内部运动,如心跳、脸红、出汗等。自主神经系统动员身体能量,促使机体采取行动,这是实现情绪的原始适应功能的必要组成部分。

网状结构提供情绪的神经激活,是情绪兴奋的直接能量来源。汤姆金斯提出,情绪 可用单一的神经激活变量来标志。他称这一神经激活变量为 “ 神经刺激密度 ” 。他把神 经刺激密度确定为 “ 单位时间内神经放电量 ” 。用神经刺激密度不但可以度量情绪强度 或激活程度 , 而且可以度量某些具体情绪。这个理论假定情绪激活有三个分开来的等 级,每一等级都可以放大激活它们的来源。这三个等级是:(1) 刺激放电水平的增加;(2) 刺激放电水平维持恒定不变 ;(3) 刺激放电水平下降。这三种放电模式同一些具 体情绪的发生和维持相联系 ( 图) 。


伊扎德为情绪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包容情绪成分、情绪的动机性质、情绪的分类和功能、情绪的过程和面部反馈假说。尤其是,他的面部反馈理论和体验学说对 情绪的进一步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从以上对结构论和功能论的描述看 , 到 20 世纪末 , 结构论与功能论二者虽各有重 点,但又表现了很大的融合。这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有学者认为,把功能论和结构论结合起来去认识情绪,对掌握情绪的性质和开展研究是有益的,也是重要的。

(四)对伊扎德动机—分化情绪理论的评价
伊扎德动机——分化情绪理论是当前最完满、最杰出的论述之一, 既继承了情绪有生物成分和进化价值的观点, 又重视社会文化环境, 个体经验和人格结构等对情绪的制约作用, 它强调情绪受主体认知功能的调节, 是一种较全面的理论, 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其对情绪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1、动机——分化理论同认知——评价理论相对立, 明确提出情绪的作用问题, 向情绪者的副现象论提出了挑战。它发挥了关于情绪适应职能的论点, 提出情绪是基本动机的醒目命题。
2、继承和发展了达尔文关于表情的学说, 认真对待表情,特别是面部表情的通讯作用和面部反馈对情绪发生的机制问题。
3、从种族进化的观点出发, 明确提出情绪是进化的产物,从而引申出情绪的分化观点, 实际地进行了关于各种基本情绪的系统而详实的研究, 深化了各种不同情绪具有不同性质和功能的观点。



4、伊扎德对情绪中面部表情的标定工作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 伊扎德的动机——分化情绪理论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
1、夸大了情绪在人格系统中的作用。情绪在整个人格系统中并不具有核心作用, 人也不是由情绪所驱策的奴隶。
2、他把11 种基本情绪都看成是先天的, 具有明显的遗传决定论倾向。情绪尽管具有先天的神经生理基础, 情绪产生时, 神经的激活会导致相应的面部姿势活动, 即表情,但不能说面部———姿势的活动都反映了某些特定的情绪。因为我们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情绪是后天习得的。

3、动机分化情绪理论强调和传统外周反馈理论的对立,其实不然。他主张情绪产生于面部肌肉模式运动的内导反馈, 面部表情行为是情绪体验的激活器, 这与外周反馈理论强调情绪产生于内脏、腺体、血管的变化, 实质上并无不同, 都主张生理变化导致情绪, 忽视了认知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 面部表情的反馈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或削弱某种情绪, 但它只是情绪的伴发生理现象和副产品。
4、伊扎德的理论及领域过于庞大, 层次分析过多, 且常是推测性的, 缺乏实验依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节 情绪的动力性质
情绪和情感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情绪的理论
普通心理学概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