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家的孩子:农村丧偶老人的生活



孙子今年从爷爷那里领了1000块压岁钱,不光是他,姑姑家的弟弟和妹妹也都领了1000块。这放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事,爷爷顽固保守,重男轻女,他作为家里的“独苗苗”,享受着爷爷独一份的宠爱,而就算是他,往年压岁钱也只有200块。

 

钱有什么用?爷爷叹了一口气说:看透了。人没有了,钱就没了意义。

 

爷爷在城里过得不开心时,就总念叨着要回去。孙子对老家那个小院很不熟悉,他今年17岁,马上面临高考,这一年就奶奶去世发丧时回去过一次,以前他一家三口也只是逢年过节回去探望老人,上坟祭祖。

 

奶奶离世的“头七”,孙子也没回去。大人们看他学习紧张,拦着不让去,爷爷也拦着不让去,爷爷说,只要你学习好,你奶奶就没白疼你一场,在底下也高兴!



老人说到这,又会流泪。自从老伴走后,老人的精神状况一直都不好,抽烟抽得更凶,一天两三盒,整个房子都乌烟瘴气,人走进来,眼睛熏得直流泪。


没人劝得住他,再劝,他就说,抽死就抽死罢,我现在过得有什么劲头呢?多活一天少活一天也没有什么区别。

 

孙子想劝劝爷爷。

 

他尽可能以自己的理解,说,奶奶虽然离世了,可是您还得有自己的生活啊。

 

可是老人说:过不去了,都回不去了。老人没看孙子,他的眼神好像投在了面前的一团空气上。皱褶的面庞,17岁的少年和70岁的老人的对话,隔着烟熏熏的白雾,那是一栋过不去的世界。

 

进城

 

老人不住在孙子家,自从老伴去世,他就被三个孩子接到了城里。城里的住房都是楼房,儿媳妇忍受不了老人抽烟,不许丈夫把老人接进家门,大女儿不在本市,二女儿三十才出嫁,这两年家庭条件好转,为了孩子上学,也进了城。之前在老家,二女儿嫁的和娘家邻村,住得近就便利了起来,她又孝顺,赶集买菜,好吃的宁可自己不吃,也要给爹娘捎去一份。不忍再把老人放进娘走后的空屋子,便主动要求接进自己家里,吃穿照料,无微不至。

 

老人进了城之后,竟然“调向”了,他总觉着北是西,他出门遛圈都没有太多的路可以走,就在这小区里转悠,更没有什么其他的娱乐活动。

 

不打紧,他跟二女儿说,但这心里总是堵的慌,老觉着不是自己的地儿,好像你娘冥冥中就告诉你,给你指了路,你该回老家去,那才是你的归宿。

 

老人心里一直不敞快,他来城里已半年,竟然连儿子的家门都还没进去过。儿媳妇从没招呼过来家里吃一顿饭。



其实孙子跟爷爷并没太亲近,如果可以创造一个词,那他可以叫“城二代”了,他爸工作在城里,爷爷奶奶留守农村,他便随了千千万万的“城二代”小孩一样,很少有回老家的机会,回去一次弄不好还水土不服起疹子。有一回,爷俩独处,爷爷回忆起伤心往事,回忆起那个回不去的小院,眼圈又红了。其实爷爷的故事他听了很多遍,他不知道怎么去回应他,但他知道这是爷爷,他会像爸爸一样尊敬他,孝顺他。老人说,你是小孩子,爷爷不该跟你说这些,可我这心里难受啊,我来这里后你妈妈还没让我进过你家门,我知道,我儿媳妇儿是在嫌弃我这个糟老头啊。

 

孙子脸上也火辣辣的,对于爷爷来城后妈妈的一系列行为,他不知道怎么去分辨和理解,他有些语塞。

 

人们常说,勺子总会碰到锅,舌头和牙齿还有打架的时候,生活中,儿媳和公婆产生矛盾似乎很普遍。事实也如此,是不是履行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取决于父母对他们的付出,但这种付出-回报原则在父母和儿子(媳妇)那里有着不同的内涵。

 

媳妇的地位急剧上升,原来完全听命于公婆丈夫的小媳妇转变为强势的女主人。而老年人权力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农业社会的家本位思想,即使在农村也逐渐分崩离析。现实是,在农村,当父母给成婚的儿子买了房之后,对子女经济权的控制逐渐丧失,从失去劳动力,到丧偶再进一步到老人不能自理,老人的权力地位几乎失落到最低点。

 

工业社会追求标准化、效益化,老年人作为非生产者,也边缘化了。市场经济提高了现代人生产积极性,现在社会叫人们打拼,但是老年人打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生活不易,精神有虞

 

同族有个五老爷,来年90岁,鳏居多年,眼睁睁把5个孩子送走了3个,白发人送黑发人。前年小儿子因咽喉癌去世,下葬那天,他把门一锁,隔开了送信的人,待到所有发丧事宜都处理完,他才从外头回来。

 

不听,不看。不想。所以人家长寿,爷爷说,没人知道小儿子发丧那几天他去了哪里。

 

他们老哥俩关系挺好,五老爷经常来他这里窜门儿。爷爷说,五老爷年轻的时候是师范学校毕业的,有文化,那时候就是有名的“杨一嘴”,只要他讲课,泼猴孩子都爱听。人家讲的好听啊,叫人服气。爷爷说,这些年,只见五老爷身子骨硬朗,没见别的灾了害的生身上。夏天的时候,他还跟刚考上大学的孙子一同坐火车,去了西安,年轻时走过,他说想再去看看。这样的人,心开了阔去。老伴去世第二天,五老爷还来劝过老人:“命里没有不得强求,放明(老人名字)啊,你要看开”。

 

那天是老伴离世第二天,她的棺盖还没盖,他的眼泪哗哗流,他说我啊,就是这个命,一辈子省吃俭用,现在刚可以放松一点,我们不缺钱,我每月还有补助金,我们都说好了,以后就老两口过日子,不麻烦孩子,不遭人嫌。

 

可你怎么说走就走了呐!

 

失去老伴的他无所适从。老人之后面对新的角色,新的自我认同,需要过程来适应。文化程度不高的他理解不了这些词语,也找不到调试的出路,只能放任自己被无边的悲伤和无助淹没。

 

在老人眼里,五老爷这种人是“能人”,是长寿之人,这种人的心天高海阔。老人说,一个人一个性儿,咱没人那性儿,活不出人家那样。



农村里有千千万万个老年丧偶的情况。这位老人还是一名赤脚医生,前些年政策好,要重拾旧时候乡村医生名单,说要给生活补助,60岁以上,看从事年数,钱数按年数长,要实名担保,上面会来人实地考察。老人十七、八岁时就是生产大队的卫生员,现在每月能领几百块的补助金,补助发放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得月月领,但家里经济状况尚可,养老无虞。然事实上,在农村,空巢化,高龄化,再加丧偶,老年人生活孤独无助的情况,只能雪上加霜了。

 

丧偶老人抑郁症状检出率是有偶老人两倍,农村情况又重于城市情况,农村丧偶老年女性面临的困境更为堪忧。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丧偶老年人口有4774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6. 89 % 。老年女性丧偶概率明显高于男性,随着老年人口年龄的增高,丧偶率的差距也明显扩大。有研究表明,2010 - 2050 年中国丧偶老年人口总量将继续快速增长,到 2050 年达到 11840万人,是 2010 年的 2. 5 倍 ( 王广州,2013) 。其中,农村丧偶老年人占绝对多数。目前除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外,家庭养老是中国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在农村养老保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这些只是量化的数据,当剥开面具,露出真实的伤疤,每一张苍老的面孔下,都是时代不能触碰的伤痕。

 

融不进去的小家庭


老人一直信奉“养儿防老”,这是“门里”的老理,可是现在却有些讽刺,重儿轻女的他现在住在女儿这里,连过年也是在女儿家过的,这对古旧保守的老人来说,意味着一生中非常沉重的失败和丢脸。他住在城里,却丝毫找不到归属感,有个念头一直萦绕,那就是“不该在这儿,不该在这儿”。可是老伴过去了,再回到家里的院子,空空如也,只能徒添伤悲。

 

他表达了这个想法,想一个人回老家住,但是三个儿女都不同意。

 

儿女们不孝顺么?孝顺,在农村,老了临了还能被儿女们接进城养老,那是一件光耀门楣的事,村里的老人有多少走出来见见世面的?他清楚知道,老家里那些丧了妻得了寡的老人,干不了坡里活计,没收入,靠子女们接济一点,有钱过得去还好,差者,在一两口粮上周转。死一个,留一个,留下那个活受罪!人死不得复生,时间一长,也就跟自己过去了。


“少年夫妻老来伴“,伴侣离世,对于一同走过风雨的老年人无异于沉痛的打击,行将朽木下,面临着的是缺乏亲情的关爱。



小家庭越来越实际化。现代工业社会就是这样的走势,孩子们成家立业,小家庭便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人们的重心在内,而不在外;在少,而不在老。他们会本能排斥外来不稳定因素,哪怕是伸进来的无助的血亲之手,即使行为上会善待老人,但心中也难以做到毫无埋怨,这些“负担”已然干扰到了自己小家庭的建设。

 

代际权力关系变了。时代背景下两代人生活经历的不同,对待父母的态度两代人从认知上就发生了变化。这造成老年人心理更多的缺失。

 

“去组织化”让效率得以提高,养老的机制保障却跟不上了。现在农村有极低的基本生活保障,然而,丧偶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着严重的心理问题,丧偶是老年生活中影响身心健康的恶性生活事件[3]。我们养老的同时,能否多做一些努力让老年人“安老”呢?

 

王思斌教授提出过一个观点,在“优势视角”下看老年人养老问题,转变老年人角色,变“积极老龄化”,过“ 生产性老年”  ,这是个非被动概念,在此语境下,老年人帮助下一代照看孩子料理家务,形成自我生产;通过口述史的发展,进行知识传递,形成社会生产。

 

到达这一步,就是社会养老、安老的高阶了。然而,现实并不给你放松一点气,我们看到的往往都是虐老、弃老的负面消息。前行的道路上每一步都那么艰难。

 

再婚的困境


在中国的农村社会,从古至今,家庭本位思想占据主导。农村家庭本位的思想更严重,在一个家庭当中,个人好像应该不遗余力地为整个家庭谋利益。前段时间有人给老人说了一个年龄相仿的对象,但得知到对方有一个儿子,而这个儿子因好赌进过局子后,老人坚决抵制与其再有联系。这件事让他有些心灰意冷(女方的故意隐瞒),他不想再找配偶,他也很悲观,他说,现在的人谁还能真心待你,结的都是有所图的亲。

 

“他们”都是外人,不管这个人是否将来会成为他的妻子,是否会给两人的晚年照进一点光亮。他不愿意将自家的钱财破费在这些外人身上。老人的孩子们支持他找个老伴,能互相照料,起码不至于那么寂寥落寞,还能缓解他们做子女的压力。但是在农村,更常见的情况是,儿女会阻挠。亲情至上,道德环境,羞于启齿,民间文化中所存在的与权利主体的权利不相容的思想形成了阻碍权利实现的内部压力(内心的)和外部环境(舆论的)。研究显示,男性老年人赞成老年人再婚的比例高于女性,城市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更赞成老年人再婚。结果中还有些讽刺的是,现在有老伴的老年人大多赞成老年人再婚,而丧偶的老年人最不赞成老年人再婚。

 

很明显,丧偶老年人囿于自身身体状况以及生理、心理需求,他们有再婚的需要。而现实的状况是,大多数丧偶老人宁愿孤独终老也不愿意再娶或再嫁。

 

新伙伴


情景回放到老人。那天孙子去姑姑家看爷爷,傍晚时分,天色微暗,小区正在搞绿化建设,推出了一块土丘。他老远就看见一个孤单单的身影立在土丘上,脚下有两只狗咬着尾巴奔来跑去。

 

他看了一眼,他没认出来那是爷爷。那是一个剪影,太恍惚了。

 

爷爷看到他好兴奋,冲他招手,说知道他来,特地站在这里等。土丘高,看得远,心里还想着:怎么还没来呢?都抽了两根烟了。

 

脚边的小白狗是爷爷在老家养的,奶奶走后,跟着爷爷一道进了城里。它倒是很快和小区里另一只黑狗结成了伙伴。黑狗是只流浪狗,脏兮兮的,卷毛,总感觉里头藏了虱子,一点不可爱,惯来招人嫌。这世上不光人孤独,其实孤独的心无处不在。黑狗白狗扭打在一起,老人吆喝着,但并不真的阻止它俩往来。隔三差五还把小白狗洗洗干净,再用家中淘汰下来的吹风机把毛吹干。

 

老人盘腿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它就窜进老人的腿弯里;出去溜,老人一站身穿鞋,它准知道,两只前爪连行“跪拜礼”,咬着尾巴扑向门口,盼望着,跳跃着,终于和老人一起出了家门。

 

参考文献:

1.夏丹波 . 论农村丧偶老年人结婚权实现的文化阻碍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ul.2012 第 31 卷第二期

2.龚继红 张黎黎 . 农村丧偶老年人的家庭养老境遇———基于山东省三乡镇 210 名农村老年人的调查 . 北京社会科学 2014 年第 9 期

3. Ong A D, Bergem an C S, Bisconti T L. Unique effects of daily perceived control on anxiety sym ptom atology during conjuga bereavem ent [J].Pers Individ Differ,2005,8: 1507-156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丧偶老人不婚同居隐患多
说说老年人养老之路
这才是老年人最真实、最迫切的养老服务需求
65岁老人的劝诫:退休后,宁愿在城里做饭带娃,也别回乡下养老
如果不进养老院,城市和农村的失能老人该怎么度过晚年?
老年人如何摆脱丧偶之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