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外治疗法
阴痒症
【临床症状】
瘙痒部位多在阴蒂、小阴唇区,重者可波及肛门周围。以中年以上妇女为多见。瘙痒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奇痒难忍,坐卧不安,以致影响工作及生活。
【治疗方法】
方药:百部40g 研末,加95%酒精100ml 浸泡3 天后过滤出酒精,然后将酒精浓度稀释到50%左右,既成百部酊,外擦使用,日3 次,连续三天可愈,外擦面积要大于阴毛面积,夫妻双方同时治疗,内裤毛巾要沸水消毒。
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八个常用穴
1、.肩痛穴
定    位:此穴位于腓骨小头至外踝高点连线的上三分之一处。
局部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总伸肌之间分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针    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针刺手法:(滞针)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功    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                
主    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椎病,颈间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痫,精神分裂症。按语: 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肩关节,内脏病变为主。特别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急腹证疗效更为显著。该穴是平衡穴位的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穴位。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最多,用途最广泛,疗效更为理想,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穴位的名称先后经历了肩周穴,中平穴,肩痛穴三个阶段。歌诀: 肩痛穴称中平穴,外丘一寸片腓侧。交叉取穴经,肩部病变与落枕。胸痛腹痛与偏瘫,降压腰痛与昏厥。
2、.腕痛穴
定    位:此穴位于足背踝关节的横纹中央旁开1寸处(各一寸)位于内外踝最高点连线中点的位置旁开各一寸处。
局部解剖:在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分布有胫前动静脉和浅层的腓浅神经,深层腓深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平刺进针1.5—2寸从肌腱下走针,可采用滞针手法。
针    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或向足面足趾放射。
功    能:消炎退热,镇静镇痛,调节神经,疏通经络,清肝明目,滋肾壮阳。
主    治: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鞘炎,临床还用于治疗近视,花眼,砂眼,白内障,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睑下垂,眼肌瘫痪,眼肌痉挛。按语: 又称光明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腕关节病变和眼科疾病为主。对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是用于早期混合性白内障。近视主要指青少年假性近视。歌诀: 腕痛学位踝外部,交叉取穴能退热,腕部病变与,近视眼部疾病用指妥。
3、肘痛穴
定    位:此穴位于髌骨与髌韧带外侧的凹陷中。(外膝眼屈膝取穴)
局部解剖:分布有膝关节动静脉网,股神经前皮支及肌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股神经的前皮支及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    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整个膝关节酸麻胀痛为主
功    能:消炎止痛,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理气止痛。
主   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内上髁炎及不明原因的肘关节痛,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偏瘫,荨麻疹。
4、.臀痛穴
定    位:此穴位于肩峰至腋后皱襞连线的二分之一处,(也可是上三分之一处)。
针刺手法:针尖朝腋窝中心方向斜刺进针2—3寸(上下提插手法)。
局部解剖:分布有旋肩胛动静脉,上臂外侧皮神经和第一.二肋间神经,深层为桡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桡神经和上臂外侧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    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
功    能: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消炎止痛,调节神经。
主    治:臀部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偏瘫。进针方向靠外不靠内。
5、.踝痛穴 (又叫失眠穴)
定    位:此穴位于腕横纹的中点桡侧旁开1寸处。
局部解剖:分布有腕掌侧动静脉网及前臂内侧皮神经双重分布,深部为正中神经本干。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或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正中神经产生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平刺进针1—1.5寸。
针    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
功    能:消炎止痛,镇静安神,调节内脏,调节心律,(心动过速)。
主    治:踝关节软组织损伤,踝关节扭伤,跟骨骨刺,足跟痛,足底痛,此外临床还可用于,心律不齐,心动过速,顽固性失眠,腕管综合症。
治疗失眠的配方:(顽固性失眠)主穴:踝痛穴(双侧),配穴:升提穴(留针2—4小时)胃痛穴(双侧),胸痛穴(双侧),腹痛穴(双侧),头痛穴(双侧),肾病穴,降压穴(双侧)。
6、.颈痛穴
定    位:此穴位于手背部,半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结合之前的凹陷处。
局部解剖:在第四掌骨背侧肌中,分布有第四掌骨动脉,皮下有手背静脉网和尺神经的手背支,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或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指掌侧固有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刺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平刺进针1.5—2寸。
针    感: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痛为主。
功    能:舒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
主    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合症,颈肩肌筋膜炎,此外临床还可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
转载自绿樱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衡针针灸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
平衡穴(图解)
平衡针疗法
平衡针灸治疗颈椎曲度改变
快速针刺法
针灸经典歌赋《玉龙歌》白话解: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