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脏病 糖尿病,小心一套二连把你带走!

↑↑↑点击收听录音,解放双眼,内容了解更方便

#男子入职两小时猝死#

#23岁女员工后半夜下班路上猝死#

#大学生连续玩73小时游戏猝死#

……

年轻人猝死的新闻频上热搜,让我们不禁担心,下一刻倒下去的人会不会是自己。

本该身体健康无敌能打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发生猝死的悲剧?哪些疾病会引发猝死?如何预防猝死的发生呢?

01

猝死与你的距离,比想象中要近

首先,我们要知道,猝死真的不分年龄。

从婴儿、儿童、青少年、青壮年到老年人,任意年龄都可能发生猝死。而当下,一半以上的猝死者都是中青年人。

猝死的定义,是外表健康或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内因或无外因的作用下,突然和意外的发生非暴力性死亡。

也就是说,是身体有潜在疾病,但没有被发现,或没有重视,导致的始料不及的死亡。

当你的身体出现以下症状,不一定会猝死,但一定是身体在发送求救信号

  • 心悸、心慌、胸闷、呼吸困难;

  • 各式各样的疼痛,包括胸痛、上腹痛、左肩痛、下颌痛、左上臂疼痛……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甚至出现濒死感,觉得自己濒临死亡;

  • 晕厥,短暂的意识丧失。

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非心源性猝死,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猝死。

其中,心源性猝死是由心脏问题而引起的死亡,如冠心病、心力衰竭;非心源性猝死是指非心脏疾病导致的猝死,如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或毒物中毒等;婴儿猝死综合征、运动员猝死则属于其他特殊类型的猝死。

这里面,心源性猝死是猝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到总数的80%。我国心源性猝死年发病率大约为41.84/10万,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年,是全世界发生心源性猝死人数最多的国家。

根据《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包括:SCA(心脏骤停)幸存者、曾有过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发作、心肌梗死后、SCA家族史、任何原因引起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下等。

心源性猝死发生之前往往没有任何征兆,可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99%的患者会失去抢救机会。有些人就算被抢救过来,也有可能错过“黄金时间”而导致大脑受损,最终成为植物人。

所以,上述人群应特别注意,别让猝死悄悄走近你。

02

丹麦研究:糖尿病也是猝死“黑手”

除了心脏病,还有许多危险因素会导致心源性猝死,我们必须小心防范,比如糖尿病。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所以大多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猝死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近日,一项丹麦研究对该国10年死亡数据进行了分析,让我们对糖尿病之于猝死有了新的认识。该研究显示,较无糖尿病者相比,有糖尿病者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高出10倍。

糖尿病患者猝死风险为何如此之高?

因为糖尿病绝不仅仅是血糖高而已。早在20年前,美国心脏协会就提出“糖尿病是一种心血管病”。近一半糖尿病患者都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首位死亡原因。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即无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和既往有冠心病病史的非糖尿病患者有同样的冠心病危险性,10年内糖尿病患者和冠心病患者发生新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或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相同。

血糖高,为什么会让心脑血管受伤?

目前认为,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可能并不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疾病,它们有着很多共同的危险因子。糖尿病患者通常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凝状态、高胰岛素血症、肥胖等,即表现为代谢综合征,而这些也正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在长期高血糖状态下,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增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积聚、斑块出血及血栓形成,而后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斑块逐渐长大,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可造成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缺血、坏死。发生在冠状动脉即为冠心病,发生在脑血管即为卒中。

另外,丹麦研究的同期述评指出:糖尿病诱发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可能是猝死的一个原因。

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有神经并发症。自主神经中支配心血管和内脏的主要神经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增加心脏的心率,副交感神经让心率减慢。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协调工作,让心脏波动处于可变范围内。

一旦有了病变,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如果损伤的是副交感神经,那么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交感神经的作用增强,心率就会越来越快。最后两个神经一同受损,心率也会不受调节。

自主神经病变的发展是渐进的,前期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一旦发作,就会发生非常可怕的后果,严重时可猝死。

03

年轻人如何远离猝死?

猝死是无法预料的死亡,但大部分猝死的病因比较明确,所以,预防猝死就是预防心脏病,同时预防导致心脏病的各项危险因素。

如何预防或降低猝死的发生

控制三高

预防三高,有三高要积极控制并监测;糖尿病和猝死关系更为密切,所以要严格控糖。

不要熬夜

减少或避免熬夜。长期熬夜的人,猝死风险比不熬夜的人高出一倍多。

不要久坐

减少久坐,坚持运动。久坐不动关联死亡的风险高出高出规律运动调查对象将近4倍。

保持好心情

焦虑使心脏病发作风险发作风险增加9.5倍,愤怒可以使心脏病风险在2小时内上升7.5倍。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三高及心血管疾病风险,23%的缺血性心脏病是由肥胖引起。

戒烟戒酒

长期吸烟的人冠心病发病率增加3~4倍,长期酗酒死亡率明显高于不饮酒者。

健康饮食

高盐、低粗粮杂粮、低水果、高油高糖等等不健康饮食导致的2017年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高达800万+。

我们一定要健康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关注自身,做好家庭健康监测。选用高品质的家用产品,定时监测血压、血糖等健康数据,为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有效的辅助,不要让不可挽救的悲剧降临到自己身上!

  # 血压监测 #  

欧姆龙电子血压计J761

  # 血糖监测 #  

欧姆龙血糖仪HGM-114 

获奖名单

【新年福利】新年新愿,欧姆龙祝大家新年快乐!》

福利活动获奖名单:

请获奖的同学私信小O,

发送你的「姓名+电话+地址」,

小O将会为你寄送奖品!

点击「在看」

让更多的人看到健康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苹果有糖心,人也会得“糖心病”?
警惕预防糖尿病和心脏病“相遇”
简单一步,找到糖尿病性心脏病发作的“蛛丝马迹”!
糖尿病患者需严防心肌梗死
50.4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4 大征象让你早期发现
防住1个病能增寿1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