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日本发现吴三桂原版反清檄文,揭开降清真相:怪不得满清抹黑他

在中国历史上,吴三桂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他效忠过多个政权,明朝遗老遗少对他恨之入骨,民间的一些反清组织也都欲除之而后快,尤其是在吴三桂绞杀永历皇帝后,他的名声差到了极点;

清廷上下对他的评价也不好,乾隆皇帝编录过一本《贰臣传》,这本书很有名,里面都是一些叛明降清的臣子,乾隆对他们极为鄙视。

在《贰臣传》之后,乾隆依样画葫芦让人编录了一本《逆臣传》。什么是逆臣呢,乾隆谓之曰:或先经从贼,复降本朝,或已经归顺,复行叛逆,此等形同狗彘,靦颜无耻之人,并不得谓之贰臣。

连贰臣都不配当,处于鄙视链的最低端,吴三桂就是《逆臣传》的第一人。

我们从后人的角度来看,实在有些难以理解吴三桂的选择,那么吴三桂自己又是怎么想的呢?

吴三桂最开始是明朝的辽东重臣,崇祯在时他还算忠心,舅舅祖大寿写信劝降,他也没有理睬,还想要回京救驾。

然而大顺李自成攻破北京的速度太快,吴三桂还没赶到,崇祯就自缢了,吴家八十多口人被李自成扣下当人质。

这个时期吴三桂非常犹豫,李自成派遣他的好友张若麒前去游说,皇太极也亲自写信劝降。双方都拉拢,吴三桂最开始是倾向于汉人的,据《流寇志》记载:

三桂召将士,告之曰:“都城失守,先帝殡天,三桂受国恩,宜当以死报国,然非籍将士力,不能以破敌,吾等将若之何?”。将士皆默然,见无应答。三桂又曰:“闯王势大,唐通等人皆降,我孤军不能自立。今闯王使者至,是斩,抑或是迎?”,众将答:唯将军命是从。三桂乃报使于自成,卷甲入朝。

三桂受国恩,宜当以死报国”,吴三桂心里还是有大明的,只是眼前的形势让他被迫选择大顺。

他召集兵马还京,在路上遇到了从北京逃出的吴家下人,得到消息称吴家人被严刑拷打,陈圆圆也被刘宗敏抢走。

这还得了?吴三桂立马回兵山海关,处死李自成的使者并进攻大顺唐通部。

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李自成决裂,大顺重要将领刘敏宗率兵逼近山海关。吴三桂知道自己不能敌,便暗中联络多尔衮: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合兵以低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这时的吴三桂仍是自诩“亡国孤臣”,希望的也是借清兵“流寇于宫廷”,我朝与北朝分得很开,许诺清兵帮忙之后可以给钱给地。很明显,这并不是投降信,更像是求援。

多尔衮也是聪明人,根本不提借不借兵,只是说吴三桂降清,统辖地位不变,还能封王。

吴三桂这时还不愿意,但是在一片石与大顺首次交锋后,其军中一部投降了大顺。李自成能为大顺军持续输血,但吴三桂的人是走一个少一个,耗不起,所以他最终选择了多尔衮。

吴三桂降清时跟多尔衮提的条件是以黄河为界,北方给满清,南方给大明,双方互通交好。

有了清军的加入,大顺兵败如山倒,打进关内的吴三桂却像变了一个人,本来最后的条件是中土南北各立一朝,按理说灭掉李自成之后,他就该匡扶南明了。

但是攻灭南明,吴三桂反而是主力军,永历帝都已经逃到缅甸,他仍然不放过,最后还用弓绞死了最后的汉人皇帝。他为满清立下的功劳越大,就越让汉人唾弃。

擒杀永历帝后,满清的局势越来越稳定,吴三桂的利用价值也就越来越小。康熙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上疏请求回乡养老,这正合了康熙的心意。康熙不但批准了尚可喜的请求,同时还力主削藩。

吴三桂眼见情况不妙,决定起兵造反,他自号“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让部下恢复汉人衣冠,重新蓄发。

比较有趣的一点来了,在起事之前,他还特地带部下去给永历帝哭坟,是真的哭,哭得趴在地上不能动,把在场人都感动得不行。

古代起兵这种事都要有个由头,吴三桂也不例外,他发布了《反清檄文》述说自己起兵的原因。这边檄文的原版在清史稿中未能见到,收录的也是经过删改的,没有躲过乾隆时期的大型文字狱。

不过1958年日本东洋文库刊行了一套名为《华夷变态》的史书。《华夷变态》是日本江户时代幕府儒官林春胜、林信笃父子编辑整理的史册,一直藏于内阁文库,具有很高的历史参考价值,1958年是首次公开现世。

这里面就保留了吴三桂反清檄文的原版,其内容很长,有几句说出了他起兵的缘由:

本镇深叨明朝世爵,统镇山海关。一时李逆倡乱,聚众百万,横行天下,旋寇京师,痛哉毅皇烈后之崩摧,惨矣!......普天之下,竟无仗义兴师勤王讨贼,伤哉!国远夫偈可言?

本镇独居关外,矢尽兵穷,泪干有血,心痛无声,不得已歃血订盟,许虏藩封,暂借夷兵十万,身为前驱,斩将入关,以谢先帝之灵。

幸而贼遁冰消,渠魁授首,正欲择立嗣君,更承宗社封藩,割地以谢夷人。不意狡虏遂再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据燕都,窃我先朝神器,变我中国冠裳......

本镇刺心呕血,追悔无及,将欲反戈北逐,扫荡腥气,适值周,田二皇帝,密会太监王奉抱先皇三太子,年甫三岁,刺股为记,记名托孤,宗社是赖。姑饮泣忍隐,未敢轻举,以故避居穷壤,养晦待时,选将练兵,密图恢复,枕戈听漏,束马瞻星,磨砺警惕者,盖三十年矣......

吴三桂的意思就是,他本来只是想借清兵为崇祯报仇,没想到清兵背信弃义窃得大权,他本来想跟清军拼了,幸运的是找到了崇祯年幼的孩子。为了能光复大明,他只能隐忍起来,这一忍就是三十年,现在实力够了可以为大明继续奋战了。

所以在吴三桂心中,自己一直没有降清,只是为了明朝而忍辱负重,之所以会起兵,也不是因为被撤藩,而是觉得经营了云南十余年,时机、实力都合适了。

1674年1月初康熙下了一道诏书驳斥吴三桂,里面有很多内容都能与这篇檄文对应得上,所以真实性很高。

除了日本人外,朝鲜当年也有不少使臣在华,他们的使臣会把在中国的见闻回去禀告国王,然后再记录下来。他们也收录了一封《尚善寄吴三桂书》,是当年吴三桂起兵后,贝勒尚善为了劝吴三桂收手所写。

里面有一句:王在明时,不过一总兵官,国破不降,而能请兵灭贼,以复君仇者,可谓尽忠于明室矣。

尚善这句话的安抚、拉拢之意很明显,首先第一句就突出了身份的不同,意思是你吴三桂在明朝也才是总兵,到了大清就被封王。大明被灭了,你还没降,联合我们大清一起去弄死李自成,帮崇祯报了仇,你已经足够忠诚了。

从利益和道义上,尚善都隐隐在夸吴三桂,同时也表明了吴三桂当初附和大清只是为了“复君仇”。这样结合吴三桂的《反清檄文》,看起来他似乎真的是明朝忠臣,如此也就无怪满清皇帝那样来黑他了。

吴三桂在军事上还真的是一把好手,他起兵不久就差不多与满清划江而治,当时响应他的地方实力派众多,还真有一统天下之势。

但是他在兵锋正盛的时候却突然停滞不前,而且吴三桂还在衡州称了帝,那复明又是复哪个明呢?真的耐人寻味。

吴三桂称帝仅五个多月就因病去世,结束了极具争议多月一生。他的继任者远没有他的能力,所以最终天下还是被入关的清军夺了去。

个人认为,吴三桂不忠于清朝,他降清或许真的只是出于其他的目的,他为满清做事一方面是为了自己不被剿灭,另一方面则是等待时机积蓄实力;

但他也不忠于明朝,否则他也不会追到缅甸害死最后一位南明皇帝,也不会自己擅自称了帝。

吴三桂真正忠的,是他自己,只是这个忠的代价,太大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发现吴三桂反清檄文原版,揭开降清的原因:难怪清廷要抹黑他
吴三桂明哲保身的悲剧,他坑父亲,儿子坑他
大清:王朝的合法性
满清亡明:崇祯皇帝、李自成、吴三桂谁的责任最大?
吴三桂为何投降清朝?日本发现他的起兵檄文原版,原来是另有所图
坐拥数万大军的吴三桂,为何在李自成和多尔衮之间,选择了降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