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君子的当代标准
userphoto

2014.06.05

关注

本文非研究孔子所谓的“君子九思”,而是探讨君子文化的九个问题。

  九、君子的当代标准

  曾有人就何为君子标准做过一个调查,有近半数的人认为能遵纪守法基本上就是君子了。我们首先把君子的概念定位为社会的理想人格,也是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形象。

  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形象地说,即是人作为人的品位和格调。从社会人格来说,其理想的整体形象无疑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和优秀部分,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文质彬彬、仁义礼智、忠信恭恕等等;但就具体的每个人来说,既有作为君子的共性标准,也有与其社会角色相应的差异性要求;从君子的成长过程来看,君子是通过个人修养和人生实践而被社会认可的,这个过程又与其人生全程相伴相随。一个人不可能生而即成为君子,一个君子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活生生的君子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弱点乃至错误;有某种劣迹的人也可通过修炼脱胎换骨变成君子。但不论如何分类制定,君子必有一个大致的标准。这个大致的标准可以用“正人君子”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正、中、和”,“正”是核心。《易经》所讲的“元、亨、利、贞(正)”,这是“乾”之四德。“贞者,正也”,即正直、正义、坚贞之意。“养正则吉”,“正”具有光明正大的品格。孔子对君子也分别提出“正道”、“正名”、“正冠”的要求。孟子的“浩然正气”也有很大的影响。几千年来,老百姓衡量一个人是否君子,就是看其是否为“正人”,因此才有“正人君子”之说。可以说“正人君子”是传统君子文化的历史积淀,又是普罗大众口口相传的共同选择。

  “正人君子”,可以从四个方面解读:正心、正道、正见、正行。

  正心。君子是修养、修炼、修正出来的。古代君子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修是前提,也是关键。君子成长过程就是修身的过程,不修身不能成为君子,一日不修身即一日不是君子。“吾日三省吾身”,意即每天都要修身反省,终生都要修养。而《大学》所说,欲修齐治平,要“先正其心”,也就是说“正其心”是修身的基础、前提和关键。言行是修身的重要内容,言行表现于外,基础则在于内心的修炼。用现代的话说,心就是意识能力,意识能力就是人能够觉悟到外在的东西与内在的意念。心原本就是处于浮动、变化的状态,常言道起心动念,说明心中随时会有新的想法出现。禅宗故事中“风动”、“幡动”、“心动”的道理亦对此作了说明。孔子将自己修养历程总结到七十岁才“从心所欲不逾矩”,达到君子的标准。正心,何为正的心?孔子说的是仁心,仁爱之心。他说只有他自己最好的学生颜回才能做到“其心三月不违仁”,可见做到正心的不易,守住正心更不易。何为正心,孟子说“恻隐、善恶、辞让、是非”是心之四端,分别比对“仁德、义行、守礼、明智”四德,无四心皆非人也。四端是四种力量,就如人之四肢。“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儒家学说到了宋明时代成了心学,王阳明说,“至善是心的本体”。所谓正心,就是要修炼仁爱、至善之心,并保持之。君子文化十分强调“正心诚意”对于为人处世、成就事业的重要性。正大光明之心即君子。心正,境界自高,胸怀自宽,杂念自无,贪欲自失;心正,才能行正、身正,才能成为君子。

  正道。就君子而言,道是价值观、人生观或理想、境界,亦即一个人对于世界的一切“应该如何”的体认。孔子曾说过,“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道对于君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最大的追求是人生理想的实现,这个理想就是修齐治平,就是“立德、立功、立言”。君子守正道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君子应该坚持什么方向。孔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义的人不忧虑,明智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这是君子实现理想的三项要求和必经途径。这三个方面,仁义是第一位的。孔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是说君子立身处世于天下,无所排拒也无所贪慕,完全是与道义并肩而行。“义”原意指“宜”,指恰到好处,此处指应行之事。义与道(应行之道)相表里。“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孔孟一直强调以仁义统御智勇,所谓正道即是坚持仁义之道。

  正见。正见即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言论,亦可以理解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君子之正见,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一是修身与治天下。修齐治平,是君子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君子以天下为重而自强不息,有抱负、敢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君子的信念。而君子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的基础在于修身,君子最重要的是修身,在于自己的道德、能力、仪容等方面的修养。君子以修身为本,修身的目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是君子修养的目标。这些,《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做了经典阐述。二是自我与无我。君子的自我,是自尊、自强、自信,是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有我而非唯我,恰恰相反,君子的自我是与无我、忘我联系在一起的。在天下、事业、抱负面前,君子又是无我忘我的,正如李嘉诚所说,“追求自我,努力改善自己是一股正面的驱动力”,同时,“一直凭努力和自信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我们不一定是拯救世界的英雄,但我们谨守正知,正行、正念,就应该可以高声回应社会:我们一生未曾不仁不义,不善不正。”可以说,无我是自我的目的,是自我的高级阶段。坚持自我与无我的统一,是君子人生价值的正确选择。三是道义与利益,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与道义关系的处理,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所在,也是真君子和伪君子的本质差异。如何定义“义”与“利”的关系?如前所述,《易经》中“元、亨、利、贞(正)”这四德,对应为君子的“仁、义、礼、智”。孔孟对义与利的关系也作了很多阐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等。君子文化关于道义与利益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孰轻孰重、取财之道、施财之义等方面,强调“见得思义”,以义制利,以义驭利。四是言语与行为,将在后面述及。这四个方面的思想,构成了君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义利观与实践观,是君子修炼正心、固守正道的认识源泉。而正见从何而来,在于君子不断学习、思考、实践的人生历程。

  正行。君子之正,关键在于其“行”正。正心、正道、正见与否,集中表现于“正行”。一是君子健行致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效天法地,像苍天一样刚健自强,运行不止。可以说,健行是君子的本质特征之一。敢于担当,固守抱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二是君子义行向善,“君子喻于义”。此说既有大义凛然、扬善抑恶之义,也有率先垂范、身教重于言教的内涵。三是君子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知行要合一,知与行、言与行,是衡量君子的两个维度。孔子很重视处理君子言与行的关系,常常喜欢言行并举,譬如“言忠信,行笃敬”,“言中伦,行中虑”,“听其言而观其行”等。《易经·系辞》也说“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即枢纽的关键,意即要看人的言行表现。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民间社会也十分看重君子的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四是君子慎行自省。君子之所以能够健行致远,因为君子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终日乾乾”,朝乾夕惕。在君子身上,践行和慎行是一致的。慎独、慎言、慎权、慎微、慎思都是慎行的体现。同时,慎行又延伸体现为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五是君子笃行有恒。修身立德与自强不息都是君子的毕生作业,所以君子贵在有恒,不自满、不懈怠、不放弃,终身修炼,毕生奋斗。笃行才是真君子,笃行才成真君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038:修身章解
陈嘉珉:论董仲舒“以义正我”、“以仁安人”的和谐德治思想(一)
孔子-君子论
《君子规》《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規》《名贤集》原文及讲解
人生应该拥有一颗正直之心【人生感悟】
孔子悟易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