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活着,从不缺少磨难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孙尚任《桃花扇》

//

//

翻开这一本书,一字一字的看下去,当放下书本的时候,三个小时就已经过去,他没有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幽默风趣的段子,只有朴实无华的描写。《活着》全本书用的是第一视觉来讲述故事,让读者更易走进书中人物的感情。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地主儿子徐福贵因赌博而变为佃农,并不断目睹家人离自己而去,最后与一头老牛为伴的苦难的人生。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活着》1992年出版,作者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

不少人说《活着》是悲伤堆积出来的作品,但是面对当时的格局,要做到平稳快乐,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书中清楚的表明,建国、三五反、抗美援朝、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文革,几乎没有消停过。西方普通人400年都无法经历的事情,在中国近代40年就可以经历一遍,造成这些悲剧的并不是作者,而是时局和时代。

我们这一代人,大体上没经历过大起大落、生活上的磨难,衣食无忧,过着上一辈子人的梦想生活,自然没办法理解上一辈人的艰辛,反而在这舒适的生活条件中,陷入迷茫、堕落,对未来没有期待。

“少年不识愁滋味”,真的是这样吗?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烦恼,现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不再像以前担心温饱问题,当停下手中的事情的时候,就会进入思考状态,反思自己的言语行为,思考如何改进自我,思考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当心中没有强烈欲望、当情感没有起伏,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显得毫无意义。

一切来得太顺利,反而不知所措。

在过去,物质的缺乏是一种生命的挑战,在现在,心灵上的追求是另外一种挑战。余华在序中写道:“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我们活着,就必须忍受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身体或心灵上的事,当还没有尝试过、还未曾拥有过,不要轻易说没意义。或许,还是想不透“活着”的意义,但是这个问题足够你想一辈子,等到年老的时候,自然参透。

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现代作家。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写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其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荷兰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今天的书分享到这,如果有兴趣的话,请阅读书本或观看电影。

欢迎吐槽与建议,我们无条件一一接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鹿山故事呦呦(五)
20220403 用温情描绘磨难,以朴实表达深远
读《活着》:会哭
叩问生命
每日一读|《活着》不易,但每个人都在认真“活着”…高中语文
余华:告别6年婚姻,不到6个月娶性感知己,再婚即开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