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港“新派”武侠小说发展概况

1949年以降,港、台武侠小说之所以有“新派”之称,涵义并不全然相同,而是分别有其针对性。实事求是来说,香港之“新派”是“外造”的,具有一定的改良主义色彩,基本上与过去的“旧派”武侠小说笔法大同小异;而台湾之“新派”则是“内造”的,从文体、武打方式到思想观念均有突破性的变革。大抵而言,香港武侠小说创作趋势凡三变:

(一)最早有广东报界前辈邓羽公于1931年撰《至善三游南越记》;复以“忠义乡人”笔名撰《少林英雄盘战记》、《黄飞鸿正传》等书,为“南少林”大张其目。邓氏所用文体为浅近文言,未杂“广府语”(粤语方言);受其影响者有朱愚斋(斋公)、王香琴、念佛山人(许凯如)、崆峒(杨大名)等人。其中尤以朱愚斋曾从岭南著名武师林世荣学艺,为黄飞鸿嫡传徒孙;所写《黄飞鸿别传》颇为信实,非一般道听途说者可比。

(二)其次,有高小峰(本名戴昭宇)于1938 年首度将粤语方信用于《黄飞鸿》一书,以壮其声色。流风所及,乃有我是山人(陈劲)、萃文楼主(陈光)等亦相继杂以粤语写“半文言”武侠小说,于是形成所谓“广派”风格。其故事题材则多依循邓羽公所建立的“南少林(即福建莆田少标寺)体系而加以渲染。一时民间传说中的“南少林”才子洪熙官、方世玉、三德和尚等竟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人物。及大圈地胆(黄健)闻风而起,改用白话文写“广派”武侠小说,格调虽不高,亦颇受欢迎。

(三)迨至1954年,梁羽生(本名陈文统)为有别方“广派”武侠创作之俚俗风格,渴力模仿白羽的文白夹杂笔调撰处女作《龙虎斗京华》,一新港人耳目;乃在大众传播媒体的吹捧下,成为所谓“新派创始人”。实则其早期诸作的笔法、技巧并不“新”,颇多因袭“旧派”各大家之处。惟其逐步革除“旧派说书”之弊,又突破“广派”南少林故事窠臼,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而称之为“改良派”或“新港派”,较符合事实。

梁羽生剑挑“广派”一年后,金庸(本名查良镛)写《书剑恩仇录》蹄风(本名周叔华)写《游侠英雄传》;再一年;张梦还(本名张扩强)写《沉剑飞龙记》,牟松庭写《红花亭豪侠传》(又称《洪门豪侠传》),皆排摈粤语,回归正宗武侠道路;“广派”遂日趋没落。而“新港派”中特以金庸博采众长,一枝独秀,大放异采,自成“综艺侠情”一大家数。其《射雕英雄传》(1957年)问世后,更奠定了金庸“武侠泰斗”之地位,被海内外公认是一代“武侠正宗”。梁羽生唯《云海玉弓缘》、《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诸作可与金庸一争雄长,佘毋论矣。

1975年以后,港人受古龙武侠片的影响,掀起“古龙热”;于是港、台后起武侠作家如温瑞安、黄鹰、龙乘风等群起效尤,皆奉古龙为港、台“新派”领袖,亦步亦趋,务求形似。古龙死后,“新派”一蹶不振,大有式微之势。因有温瑞安打出“超新派”或“现代派旗号,企图力挽狂澜;但所用书名怪异,令人不知所云;且又舍本逐末,追求所谓“视觉效果”,终使“新派”名存实亡。

综上所述,在中国近代武侠小说发展史上,如以1949 年10月中共建国为分水岭,则此后港、台武侠小说皆泛称为“新派”亦无不可。此因彼等无论是贤与不肖,均多少有所创新,与“旧派”各大家风格互异;故而作为一个比较或相对性的概念来说,“新派”是存在的。惟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香港早期只有“改良派”武侠小说(如金庸、梁羽生)而无真正的“新派”作品。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作者:叶洪生

选自:中国武侠小说名著大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梁羽生、金庸和古龙并称的温瑞安,笔下的武侠小说,超过七百部
金庸和古龙依旧出名,为何梁羽生已被人忘记,答案很简单
真实的江湖(六)侠义的二维延续·江湖文学
网络最全的80后经典传统武侠小说两千五百多部合集
金庸小说的文化品位
金庸、古龙、梁羽生三个人,谁的武侠小说成就更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