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我们都只是“低水平的勤奋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文/筱柒eve

2016年,我的全年阅读量大概是10本书。

而2017年,我为自己制定了1年阅读50本书的计划。

截至2017年9月1日,阅读完18本书,完成率是36%。

如果换做以前,我一定会聒噪不安,一定会进行一番严格地自我批评与反思,因为在67%的时间里,我仅完成了36%。

不过这一次,我一反常态,甚至还不惜改变了年初所制定的目标。

这是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愈加明白,读书本身就无法速成,如果盲目追求数量,结果只会本末倒置。

这就好比前些年的自己,虽然阅读了不少书,可是日后当我重新拿起那些书时,却早已忘记书中的内容,那种感觉就像是从未阅读过一般。

虽然以前也曾为此苦恼,但更多的还是自我安慰,比如,忘记是正常现象,毕竟很少有人会做到过目不忘,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书中的知识就会派上用场。

殊不知,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辞罢了。试想一个人如果全然忘记书中所讲的内容,那未来又怎么能奢望将书中的知识转化成个人能力呢?

质变的前提必然是积累了一定的量变能量。

所以说,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大多数人都只是一些低水平的勤奋者罢了。

每年所谓的阅读50本、100本甚至更多的书籍,也不过是场表演,或自嗨。因为我们付出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获得的却是一点儿都不成比例的收获。

只是人坚持做一件事情,一定是从中受益的。如果一件事情只有煎熬,只有痛苦的反馈,那坚持就会变得异常艰难。对于阅读,就更是如此。

那么,为什么我们如此努力,却只能沦落为“低水平的勤奋者”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读书方法太原始。

从小到大,我们最常用的读书方法就是从头读到尾。一旦遇到有启发的句子,最多就是画个线、做个摘抄或者背诵下来。于是乎,我们总是在乐此不疲地记录新知识。

不幸的是,就算我们记录了n本的摘抄,背诵了n句的某大咖语录,终究也只是停留在“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状态。

为何这样的阅读方式是低效的呢?原因很简单:每个人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若想长久地记住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其难度显然会比较大。而且就算真的能在短期内记住,日后遗忘的概率也会比较大。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让一个人在30s内记住一串杂乱无章的数字,比如,83749506795,过程痛苦暂且不说,记忆结果还未必是好的。

因此,要想记住一个新的知识点,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将其与以往的旧经验联系起来。

记得英国的莱斯特大学曾做过一个研究,他们给实验者看一些名人照片,然后检测其大脑中哪些神经细胞受到了刺激,随后再把这些名人在不同地方的照片拿给他们看。

结果显示,若测试对象看到同一个人出现在另一张照片中时,相同的神经细胞就会受到刺激。这意味着,测试者的大脑在看到新照片时,并没有为其开辟新的空间,相反,则是为其调用了以前的回忆。

通过这一实验,也能发现人类记忆的规律:记忆新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其与已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

此外,在关联记忆的过程中,还能帮助我们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来解释同一个问题。

深谙这些道理后,我的阅读策略便不再是追求速度,相反,还会刻意地放慢速度,比如花时间绘制思维导图、写书评等等。

当然,这样的阅读习惯并不存在普世性。因为市场上存在着太多良莠不齐的书籍,只有在面对一些经典、优质的书籍时,才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与消化。

正是得益于这样的阅读方式,使我在记录和寻找新旧知识间联系的过程中,总能发现一些过去不曾注意的规律,以及一些好的工作习惯。

比如,在《运营之光》一书中,作者黄有璨曾提出了一个流程化思维的概念。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时,就需要把整个流程梳理出来,然后再从流程中去寻找潜在的解决方案。

于是乎,在实际的活动策划过程中,我也会有意识地画整个流程图,然后根据每一步骤,去梳理相应的活动规则、可能存在的bug及应对措施。

老实说,与直接拍脑袋想方案相比,这一方法的运用,更能确保方案的完整性与可执行性。

综上,读书并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有用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书总是读不完?3大方法让阅读水平极速升天
21天练就你的阅读力
世界前沿学习观念和方法论的阅读指南,这篇文章告诉你
阅读“狂魔”诞生!两年读书上千本可能吗?
为什么你读书总是学了就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