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桂林古本(下)

 

中 医 传 承,承 传 中 医

【讲者简介】



马新童,男,甲寅年生于新疆和田,中医全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马新童中医传承工作室创始人。现任世界中联青年中医培养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中医协会皮科分会理事、深圳颐仁中医基金会高级顾问,是“春播行动”专家组成员。现特邀在博爱堂、葆德堂、孔医堂、行知堂限号出诊,为北京彭城堂中医馆特聘专家。



中医交流圈的各位同道,大家晚上好!良辰吉时已到,我们再继续来探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我们上次提到了“六气所伤,各有法度,舍有专属,病有先后”。我们上次也提到了温病,温病在清代的时候,是叶桂、吴鞠通、王孟英等等这些温病学家所创立的。假设《桂林古本》是正确的,假设《桂林古本》上就有,我们认为它说的温病就是伏气温病,我们上次也提到了,方子也给大家讲了。请大家看一下,我给大家又发了两张表,大家可能看到了,里面其中有两个方子,一个方子是《暑病篇》的,另一个是咱们《温病篇》中的一个方子,《温病篇》里面叫什么呢?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还有一个是《燥病篇》里面叫做竹叶石膏杏子甘草汤,在《白云阁本》与《通本》里叫做叶石膏杏子甘草汤,看到这两个方子大家(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麻杏石甘汤或者麻黄石膏杏子甘草汤。们的药味只有一味药的区别,石膏、杏子、甘草都是一样的。它的第一味药就是它的主治,什么邪气用什么样的药作为它的君药或者叫主药。张仲景完全是靠症状的反应吗?可能还不完全是,他也考虑到病因了。他是把病因、症状的具体表现同时在时间和空间当中都考虑进来了,其实他用的就是这种“天、人、地”合一的方法,其实大家听我在其它群里讲的课当中,就是这个大的思路。






而且在其他版本当中有许多的疑问,比如说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还是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呢?我们大家争的不亦乐乎。在《桂林古本》当中它有明确的说法,而且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有两处,我给大家发到网上看一下。同时在《桂林古本》中也找见了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我把原文发在上面供大家参考。所以说争论了千年的问题,我们一看就明白了。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原文是“太阴病,欲吐不吐,下利时甚时疏,脉浮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它是治这个的。而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第一次在书上写的是“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这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一条。还有一个地方就是用于《风病篇》伤风脉证并治第十一的“风病,四肢懈惰,体重,不能胜衣,胁下痛引肩背,脉浮而弦涩,此风邪乘脾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大家听完课回去以后仔细看条文,细细分析为什么这样去做,它用这方子有没有道理。



我们大家都非常熟知了柴胡桂枝汤,“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我们对这个方子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讲法非常的多,我就不重复了。我想提示的是在《桂林古本风病篇》里面讲“风病,面目浮肿,脊痛不能正立,隐曲不利,甚则骨,脉沉而弦,此风邪乘肾也,柴胡桂枝汤主之”。这个条文提到这病是来源于“风”。“面目浮肿”,我们经常看到肾病的患者刚开始的时候是“面目浮肿”而“腰痛,脊痛不能正立,隐曲不利”。“隐曲不利”有许多种解释,有些人说“隐曲不利”是指前后仰俯出现了问题,就是屈腰俯背的时候出现不太利索的感觉;还有人讲“隐曲不利”是指大便、小便、男女性生活都叫做隐曲不利,在《内经》上有类似的说法,请大家参考。“甚则骨,脉沉而弦,此风邪乘肾也”,这里的“甚则骨”呢,你看我们骨质疏松是不是属于这个范围呢?到底张仲景想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我们看许多疾病都像,比如说早期的肾病,比如说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有没有“脊痛不能正立,隐曲不利”这种表现呀?“甚则骨”,更年期的妇女骨质疏松,会不会用这个方子?我曾经讲过“青春期撞见了更年期”用柴胡桂枝汤。我们群中有许多的群友也讲了,柴胡桂枝汤有非常好的调节内分泌的作用,按照西医的话来说。这样我们就把以前的方子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非常的灵便。因此《桂林古本》确实有许多高于其他人的地方。



再比如说,《寒病篇》里面讲“寒病,骨痛,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此寒邪干肾也,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其著也则两腘痛,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我们经常把“腰重如带五千钱”说是“肾着”,用的是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我们叫肾着汤或者叫甘姜苓术汤。在《桂林古本》里面没有,它是讲寒病老是不好就可以留于“八虚之处”,(留于)“八虚”之处以后在两腘窝疼痛,就是腘窝屈伸不利而且非常疼的时候,就用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来治疗,靶点非常的明确,这个地方疼就用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这就是专病专方专药治疗。张仲景在他的方中叫“主之”的,就是这个方子就是标准化治疗,疗效非常确切,临床我们验证也确实如此。临床上提到这个方的时候呢,其实各门各家的大法差不多。比如说僧深师治疗这类疾病的时候,他就是以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着汤)打底子,又加了四味药,他把它的范围就扩大到了不光是膝关节疼了,腰腿疼,包括各种各样的腰以下寒湿的病统统可以一网打尽。僧深的方子我引申一下,他用的什么呢?除了甘草、干姜、茯苓、白术以外,还用了泽泻、肉桂、炒杜仲和牛膝这四味药。这不就是甘姜苓术汤又加了补肝肾活血的四味药嘛!它的范围不就增加了吗?其实经方就是一代一代进行演变、演化而来的,而且后面形成了自己的东西。那么这个问题如果(出现在)碰见了陈士铎这一门的人,他会怎么去看呢?他可能不用这个药,他的法都是一样的。他会用第一味药白术,重用白术,然后会用山药、芡实、杜仲这类药物,再加一些其他的。大家可以参考《辩证奇闻》他的轻腰汤、转腰汤等等方面。他的法都是一样的,但是方不一样。僧深师也罢、陈士铎也罢,他是受谁影响啊?肯定只有受古人的影响,受的是张仲景的影响,就是来源于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这个方子。还有我们刘绍武老先生,我记得好像是把这个方子作为太阴病的一个主方。


你比如说《寒病篇》里有一个方子叫做“寒病,胸胁支满,膺背肩胛间痛,甚则喜悲,时发眩仆而不知人,此寒邪乘心也,通脉四逆汤主之;其著也,则肘外痛,臂不能伸,甘草泻心汤主之”。这个条文我想说两点,第一个寒病以后导致胸胁支满、膺背肩胛间痛,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病人膺背肩胛间痛,动不动稍微情绪不好就晕倒了,这样病人有吗?临床上很多的,但是我们不知道它主方是什么,今天我们看到这个地方,明确告诉我们通脉四逆汤。他的通脉四逆汤和我们宋本里面不一样,它是把里面加了附子,还加了人参二两,我给大家发上去,大家看一下。大家看到了吧。我记得非常清楚,在好多年前,从温哥华来的一个病人,一个小女孩,学习非常优秀,在温哥华上学,得了一个病,就是这种“膺背肩胛间痛,甚则喜悲,事发眩仆而不知人”,直接人是晕倒,找遍了温哥华的医生,咱们的西医确定不了是什么病,回来在北京也找过许多大医院,后面还不行就回到新疆找到我,我一看,一摸脉,小孩这个情况完全符合,直接就用了通脉四逆汤来治疗,前后大概是治疗了也就是一个月左右,这小孩高高兴兴回温哥华上学去了,而且还说“马大夫你要到温哥华去我给你当向导”,到今天为止我还记忆犹新啊。它后面这个“其著也,则肘外痛,则臂不能伸,甘草泻心汤主之”,我们都知道常见的一种疾病,肘外痛是什么东西啊?我想了半天对应我们现代的什么疾病?我第一感觉它就像我们讲的肱骨外上髁炎这类的疾病,中医也叫“肘劳”。他用了甘草泻心汤来治疗。我们大家都知道甘草泻心汤在宋本里面就是用于两处,一个是下利的时候用甘草泻心汤,是虚极的时候用。还有一个用于狐惑病或者叫做狐蜮(yu)病。这里“肘外痛臂不能伸”也可以用甘草泻心汤。我记得我们群中有许多人治疗这些疾病的时候用了好多药都不管用,关键是想这可能是痰,就用的是半夏。可是半夏剂量小了不管用,我们这里半夏用了半升。半升相当于多少呢?有两种说法:一种是130g,一种说法是它的半量,大概是65g左右,因此我们治疗这样的疾病,我的体会是关键是半夏,半夏的量一定得给够,少则30g多则60g左右都可以。


我随便举一些例子,这些里面都有许多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你想半天,你说的再天花乱坠,你看不好病人的病,病人得不到实际的利益,病人是不会相信咱们的。六气所致疾病我就举例到这里,大家可以看一看所涉及到的条文,包括他的一些方子,关键是我们临床去体会。如果说我们要做研究,你就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去研究;作为我们临床大夫来说,最关键的是怎么去使这个方子,说白了怎么去如理如法地把方子使好,把病人的问题解决了,您就是好临床大夫了,就是好医生了。


《伤寒杂病论》成体系的是从《太阳病》篇开始,一直到《厥阴病》篇独立成体系,我也管它叫净本,净本就是不牵扯别的方面。我们看“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热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你看我们以前温病学派的人拿这条说张仲景只重伤寒和中风,没有温病,没有风温。其实我前面把《温病篇》给大家讲了一下,我们掉过头来看看它有没有治风温的药。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就明确写着和风温有关系的有这几个条文,“病温,头痛,面赤,发热,手足拘急,脉浮弦而数,名曰风温,黄连黄芩栀子牡丹芍药汤主之。”我们看看这是什么方子,用黄连黄芩栀子丹皮芍药这五味药来治疗风温,这是它的主方。还有一条“风温者,因其人素有热,更伤于风,而为病也,脉浮弦而数,若头不痛者,桂枝去桂加黄芩丹皮汤主之。若伏气病温,误发其汗,则大热烦冤,唇焦,目赤,或衄,或吐,耳聋,脉大而数者,宜白虎汤;大实者,宜承气辈;若至十余日则入于里,宜黄连阿胶汤。何以知其入里?以脉沉而数,心烦不卧,故知之也。他给风温做了定义,而且把风温素有热又伤于风的也叫风温,伏气加外感这种情况他也介绍了。如果往后发展,他把预后也给你讲了,比如白虎汤,承气汤,黄连阿胶汤,预后转归都说的非常清楚。我们看看温病是不是这样治疗的呀,到后面这些方子都是这么治疗的。其实我们这样看完就明白了,其实他前面已经把温病单独劈开了,把风温前面也讲完了,张仲景是惜字如金,他不会写那么多啰里啰嗦,前面讲过的再往后面讲,我们好多问题就豁然冰释了。


我们可以看到“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太阳病,下之后,其人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这说明这两个(方)是治两个病,一个是“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这是胸阳不振;“太阳病,下之后,其人恶寒者”这不是胸阳的问题,这是整个阳气都不够了,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这不说的明明白白的嘛?我以前用方歌的形式背的时候我是这么背的:“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脉微恶寒促无力,更加附子一枚举”。我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其实从《桂林古本》上看它完全治的是两个病,脉促胸闷是损伤胸阳了,它用的是桂枝去芍药汤,芍药一去自然就行了。如果下之后,其人有恶寒的感觉,不光是损伤胸阳的问题了,是整个一身之阳气都不能蒸腾,这时候(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它是两个病。


再比如说我们讲“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若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脉浮大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大家都争论这一条,什么“斡旋法”,哪有什么“斡旋法”?它是这样讲的,在它的小字当中说:“脉浮大者,《会通本》无此四字,郑钦安著《伤寒恒论》所引为宋本,亦无此四字,而为郑氏认定有误。《白云阁本》有此四字,《湘古本》作“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若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当归四逆汤”,较《桂本》多出“宜当归四逆汤”一句,黄竹斋认为可从《湘本》”。所以说每个版本都有他的优势。这个版本是怎么去运用的呢?当年我们一个皮科的专家在新疆的时候,我们共同看了一个皮科的病人。这个病人的脉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是微弱的,而身体痒,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确实是这样的情况。当时我说用当归四逆汤,他马上问我了,当归四逆汤没有这样的条文啊。我就拿出这本书,告诉他这是《湘古本》里面的。可能大家说《湘古本》也是伪书啊!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就用了这个方子,然后病人吃了药以后效果非常的好!用的就是当归四逆汤。当然《湘古本》的当归四逆汤其实是当归四逆汤加了附子和人参,我们就用了当归四逆加了附子人参这个方子,效果非常的好!其实实践出真知,对与不对临床上验证验证,我们理论上说的天花乱坠,(到时候临床上没法去)你如理如法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了根本就无效,这种我们就把它淘汰掉,没有实际的价值。



临床大夫最讲究要实证、实修。比如说这里面“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我给大家讲一讲,在《桂林古本》中是这么写的:“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主之”,而我以前背的条文怎么背的呢,我是这么记的“新加汤法轶医林,汗出身痛脉反沉,方中姜芍还增一,三两人参义蕴深”。而这个方子呢,我没见到这个方子之前就是那么去治疗的,最常见的就是治疗产后受风的病人,一身都痛,没法用别的其他药,什么八珍汤都不好使,就是这个方子效果非常好。当我看到了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以后,遇到这样的病人我也试了一下,我看这个书是真是伪啊?效果一样很好。换句话来说,临床中这两个方子都可以用,这就是我们实证实践的结果。我们把这两个方子放在一块儿看:一个是把芍药增加了一两,把生姜增加了一两,然后加了人参,一个是直接去了芍药,把生姜加了一两,再加了人参三两。哪个更精到呢?从用药的角度来看,《桂林古本》更精到。因为对一个产后的病人来说,营血的不足而出现的“身疼痛,脉沉迟”,“脉沉迟”说明她的元气不够了,营血无法化生,他用的人参,其实人参是补五脏六腑之阴的。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就又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形成一个对待的形式。而桂枝新加汤就是加了芍药和生姜各一两加了人参,这个搭配又和桂枝加附子汤又形成了一个对待的形式,大家临床去体会我说的对不对。当出现了阴血不足的时候我们怎么去处理?当出现了阳气不足的时候该怎么去处理?我讲过阴阳是“一”也是“二”,我曾经讲过这句话,偏向如何呢?总有个偏向。有些前辈们把它解释成“阳气就是津液”是有道理的,但是此处是津液吗?是阳气还是津液?是阳还是阴?偏向于何处?我们要好好的思考一下。



我们看了“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者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我们把它叫做欲作奔豚。那么奔豚它的实质是什么东西?肾之积,谓之奔豚。这个方子还特别奇怪,是用甘澜水来进行制作。在《桂林古本》当中,用苓桂枣甘汤的方子,除了这里之外,还有一处就是在脏结篇当中,肾脏结用的苓桂枣甘汤。你把这两个条文放在一块,你就会看出来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是“发汗后,脐下悸,其人欲作奔豚,苓桂枣甘汤主之”。还有一个是“肾脏结,少腹硬,隐隐痛,按之如有核,小便乍清乍浊,脉沉细而结,宜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所以说苓桂枣甘汤能治什么样的疾病呢?除了“欲作奔豚”之外,还可以治肾脏结!什么叫肾脏结?这个方子能不能用于肾脏结?就这四味药它有无效呢?我临床上碰见膀胱癌的病人就用苓桂枣甘汤,就用的原方原量。当时先用的三分之一量,我们把一两按照5g10g15g来折算,效果非常的好。只有一定的量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茯苓这里用了半斤,这在张仲景的方子当中茯苓用这么大量也很罕见,茯苓用了半斤。如果说我们按照15g来折算的时候,120g的茯苓,但是这个病人吃上以后,我们就要用甘澜水,甘澜水怎么去制作呢?下面讲了,用水两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我就叫他用这种方法去治疗,(当时在)家里面疼的都动不了,当天吃完以后效果就非常的好,疼痛马上缓解。我当时开了3付药,我想能够有点效就不错了,没想到老先生过了一周以后满世界能走,能走两里路。我说“不可能吧?”他当时已经骨转移,我想能够保命就不错了,这个病人当然(用的)不只这一个方子啦。所以说好多东西不是想出来的,(临床上实打实的),只要他写的主之的方子,只要方证相应,效果就非常的好。不需要去发挥,可以这么说没有咱们发挥的余地。当然如果有兼夹、夹杂,我们再根据具体情况去处理,是单一治疗还是方治疗呢?那是策略问题。


其实看到这里,实际这样的病例非常的多。比如说“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桂枝甘草汤这个条文,好多人就在问,我以前上学的时候也问,“其人叉手自冒心”是什么样的动作?你看书是永远都不可能明白的,当见了病人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来那叫“叉手自冒心”,确实是“叉手自冒心”!这个方子桂枝四两、甘草二两,以四比二的比例,我没说二比一的比例,因为四和二还有别的意思。辛甘化阳的方子,这里出汗了,我们还是用桂枝甘草。“桂枝甘草取甘温,四桂二甘药两宗,叉手冒心虚已极,汗出亡液究源根”。我曾经见过一个老大夫,咱们中医界非常有名的一个的老前辈。有一次来了一个病人,问“您叫什么名字啊?”病人看看他没回答,然后呢,“多大岁数啊?”没回答。旁边来的人就告诉说“他耳朵聋着呢”。我们的老大夫信手就写了两味药,大家猜猜是什么药?就是桂枝甘草汤。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他为什么会用桂枝甘草汤呢?后面通过学习发现它是有出处的,《内经》里面讲“心开窍于耳”,有这种说法的,原来如此!他是把这个桂枝甘草汤用活了,用神了。我们群中的王三虎老师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师,是大师级的老师。他就讲了一个例子,就讲了桂枝甘草汤治低血压的例子。临床上确实是这样的,把桂枝变成桂枝和肉桂,和甘草三个药等量可以治疗低血压。我以前第一次看见这种叙述是在《百病良方》里面。我以前在当地做小大夫的时候,低血压的病人我没什么好招,就用这三味药,确实血压就逐步升起来了。当时王三虎老师讲到这个病案的时候,我拍案叫绝,和我当初体会的是完全一致的!


讲《桂林古本》我主要想多讲讲和宋本不一样的(地方);但是我看了这个书的时候呢,我不忍心,好多的医案确实很精彩,所以再多说两句。“发热后,腹胀满,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这个方子可以这样说,我用了N回了,它的要点在哪里呢?就是厚朴和生姜的量都是半斤,夏半升,甘草二两和人参一两,“朴姜半斤夏半升,一参二草须分清”。就在我们北京,有一个病人别人请我去看,看的时候这个病人啥话也没说,我们号脉把他的病看了一遍,他说看的很准确。我说“你当下现在最想让我解决的是不是肚子胀?腹胀满?”他说,“对啊,我找了某某某医生,大地方的医生一张号就1000多块钱呢”。我说“看了多久啊?”“一个月了”。我说“怎么样?”,“好像有点效”。后面我摸摸脉一看,听他的叙述其实脉就不是重要的问题了。一看他整个部位我就问了几个问题:第一个,“这个胀是不是吃过饭以后胀?”他说“是”;“是不是下午比上午胀的厉害?”“对”;“是不是以整个大腹部为主?”他说“是”。他三个“是”说完了以后,我的方子就已经出来了。我直接用了厚朴40g生姜40g半夏20g炙甘草10g,因为这是达官贵人啊,人参就用了高丽参,5g高丽参。去抓的时候不给抓,一看厚朴那么大量,后来我又把方子缩小,就只开了三剂。我们的这个患者吃了一剂以后腹胀满就消除了,吃了三剂之后就完全不胀了。他来了以后非常激动,他说“哎呀,没有想到这么一点药就起了这么大效果!我去找那个专家,每次挂号都是一千块钱呢,拿药两千块钱下不来,一个月花了八千块钱我的腹胀都没消除,你这么小的药就解决了问题,中医真神啊!”后面这个病人一家人,甚至他的亲朋好友,都是以能找到他(能)挂上我的号为荣。其实我觉得看病就是一个体会,就是一个体验。我说体验可以理解,阐扬可以光大。你可以从天看病,可以从地看病,可以从人看病。昨天我在其他群中也讲过,大家可能也分享了。我说的都是真话,不同境界的医生具有不同的思路、用药方法。有些时候我们要抓大象,有些时候我们要抓小象,有些时候我们要抛开人看天地和人之间的关系,你不同的角度,你就会看到不同的东西。



病有脏结,有结胸,其状何如?师曰: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者,名曰脏结也。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我非常赞同王三虎老师的观点,他讲脏结、结胸是什么呢?这些病放在太阳病篇最后面是什么意思啊?它的这些病都是非常难治的病,说句不好听的话,相当于现在什么病呢?相当于现在许多的癌症类的疾病,不好治的病。我们如果没有《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如果没有《湘古本》或者叫《长沙古本伤寒杂病论》的时候,这些是没有的。而且《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方子和《湘古本》的方子大概有三、四个方子略有出入,因为这部分是个千古疑难的问题,我今天刚提到了一个苓桂枣甘汤,在这里暂时埋个伏笔,我暂时今天不讲。光一个《脏结篇》要好好地讲,我主要讲我临床怎么体会的怎么用的。他好多方子其实就是专病专方专药的运用,而且好多药都是匪夷所思,不是你、我、大家想想就能够想清楚的,好好地要去临床上验证,体验以后我们再考虑他的理是什么理。不知不觉一小时又到了,太阳病篇就“敷衍了事的”或者说浮光掠影的给大家提了几个(方子),觉得还没怎么开始时间就到了。可以这样说一本《古本伤寒杂病论》你学一辈子,起于《伤寒杂病论》,最后你把《伤寒杂病论》研究通了水平就相当相当高了。别说研究通了,你临床上能用多少?能体会多少?我恐怕你穷极一生的精力都不能把它完全体会的如理如法,只是说有一些用方的感受而已。今天耽误大家时间,我这个人不太会讲课,我也没什么准备,我就信手拈来,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我首先声明我不是什么讲师,我也不是什么经方大家,我只是一个经方的学习者、运用者和爱好者,因为病人的需求,胁迫我们必须要加强业务学习。因此我可能用这个书里面的方子用的比较多一些。当我没有招的时候就照抄一个方子,逐渐对这些方子有一些体会和一些了解,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医道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圣贤真实义。




整理:王巧玲

校对:李彦超 黄静 关瑞花

编辑:黄薰莹

审核:黄静、关瑞花


马新童中医工作室

看诊一次后,以后统一算复诊,请提前一周预约!祝您早日康复!

从3月6日起出诊时间周一调整为全天,出诊地点周二调整为博爱堂,望大家相互转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28 讲 肾阳虚证
眩晕病《伤寒杂病论》的六种治法
JT伤寒论慢慢教(第十一期)11.1.2
《类方讲伤寒》——桂枝类方四
无忧山秘籍之太阴病脉证并治三
 郭生白解肌法方论(中药方论2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