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三国演义》贬低的顶级战略家鲁肃,势在必行的实践者

    战略顶级设计核心要素在于四点:取势、明道、优术、践行。

    取势,远见也;明道,规律也;优术,策略也;践行,实施也。

    四者之间,取势为最,明道次之,优术为三,皆为践行服务。而践行的最终结果,才是评估战略设计者真实水准的关键要素。

    以此论推,汪郎以为,在谋臣辈出的三国时代,能被称为顶级战略家的,除了蜀汉丞相诸葛武侯外,首推东吴横江将军,鲁肃鲁子敬!

    央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

    而鲁肃,也许还比诸葛武侯更胜一筹!

    为何这么说呢?且听汪郎一一道来!

    鲁肃的战略顶层设计

    作为东吴继周瑜之后的实际操盘手,鲁肃对“势和道”一直保持着超高的敏感度。而这种敏感度,在他还没有加入东吴集团之前就已经具备了。

    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各地豪强以镇压黄巾为契机,拉起军马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

    在黄巾民乱和军阀混战的双重冲击下,东汉王朝的中央统治被严重削弱,汉室名存实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肃完成了“取势”,为后来刚加入东吴就身居高位打下了基础。

    央视《三国演义》中的鲁肃形象

    1、鲁肃的“取势”。

    鲁肃乐善好施,十几岁的时候就喜欢在家乡广施恩惠,积累自己的名声。

    如果在太平年代,凭借着这种好名声,他也许能谋得一官半职,然而在乱世,却是成为豪强的基本素养。

    但鲁肃没有成为豪强,是因为他的性格不适合做豪强,只适合做谋士。而且他在“取势”的过程中,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资本风投。

    “鲁肃……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三国志.吴书》

    黄巾起义

    看到没有,鲁肃秉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态,通过广散家财方式,得到了江淮世家大族出身的周瑜真心相待(彼时的周郎已经是居巢县的县长了,而鲁肃只能算是民间的富家子弟,在东汉讲究出身的世家门阀思想下,周鲁能够相交是难能可贵的)。

    除了周瑜外,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骄傲得一塌糊涂的袁术,居然也放下身段,想要把鲁肃纳入自己的体系中来,封他为东城(今安徽定远,鲁肃的家乡)县长。

    一个籍籍无名的民间富家子弟,在乱世之秋,先后得到两大世家子弟的青睐。

    可见善于“取势”的鲁肃,心中也是燃烧热烈火焰的。

    建安元年的东汉

    2、鲁肃的“明道”。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周瑜的推荐下,加入东吴集团的鲁肃,时年二十八岁。而老板已由二十五岁的孙策换成了十八岁的孙权。

    年龄大了近一轮,如果说完全没有代沟肯定是不现实的。

    所以70后的鲁肃,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必须拿出一套符合东吴集团的战略规划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以此打动80后的孙权,才能在江东以战略家的身份站稳脚跟。

    故而,他除了会“取势”之外,还得“明道”,而且必须是老板孙权最喜欢的“道”。

    那么,孙权最喜欢的“道”是什么呢?

    这一点,鲁肃早已在心中打了一万次以上的草稿。在接受孙权的面试时,他提出了史上著名的战略规划范本,即:《榻上策》。

    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三国志.吴书》

    孙权画像

    这位东吴,甚至可以说是,足以位列东汉末年顶尖战略家行列的中年男人,清晰地指出了“ 汉室不可复兴 , 曹操不可卒除”的天下形势。

    他在着重分析了天下大势后,又树立了孙权一统江东,并牢固江东的信心。

    因为“北方诚多务也”,孙权可以避开曹操的锋芒,借机灭黄祖,伐刘表,尽可能的占据长江以南的城池,从而实现帝王霸业。

    但如果孙权还是傻乎乎地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帜,那么等待他的就只有一条,父兄基业毁于一旦!

    这是鲁肃的谋身之道,其战略性不亚于七年后,诸葛亮提出的可三分天下的《隆中对》。

    由此,鲁肃站稳了在东吴的脚跟,以“明道”的实力进入了东吴的权力核心。

    建安六年的东汉

    3、鲁肃的优术。

    鲁肃有没有野心?有的!所以他才会向孙权提出了《榻上策》的称帝战略,但鲁肃不是一位固执、蛮干,不知变通的战略家。

    相反,他最大的优点是,在坚持既定的战略总目标下,可以根据时势的变化,随时调整策略,以符合东吴的实际需要,但前提必须是“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①

    立足江东 , 以观天下之大势,再去图谋天下一统的丰功伟绩,看似保守,却是最切合实际的。

    他不要求孙权渡江北上,去和曹操争夺江淮之地,但要求孙权坚持“划江自保”的底线,这样的策略既符合江东士族的利益 , 也使得孙权加强对江南的政治影响力渗透,发展江南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这一点,相比于诸葛亮一心坚持“ 霸业可成 , 汉室可兴”的理念,不顾西川军民疲惫,反而更具战略性、实际性、可操作性。

    魏武帝曹操

    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死后,鲁肃改变了自己保守的策略,要求孙权挥军西进,乘刘表的两个儿子互相不服,导致荆州内乱之际,以吊丧为由夺取荆州。

    因为荆州是建立帝王伟业不可或缺的地方。

    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三国志.吴书》

    同时还可以和刘备建立战略同盟,共抗曹操!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共治曹操……天下可定也。---《三国志.吴书》

    不说夺取荆州,就说联刘抗曹的策略,就是鲁肃最高明之处。

    按照东汉门阀世家制度,出身对于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孙刘二人,虽然孙权势大,但刘备声显,曹操对刘备的评价是“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②

    刘备画像

    所以联刘抗曹,最大的目的就是将曹操的注意力全部引到刘备的身上,以减轻曹军对江东的军事压力。

    而赤壁一战后,在面对占据荆州大部分的刘备,提出要借剩余的荆州之地,包括周瑜在内的东吴臣僚一致反对的情况下,鲁肃坚决支持借荆州。

    为何?因为他真正站在了东吴的全盘战略上去考虑问题。

    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汉晋春秋》

    借荆州之地给刘备,固然无法预知未来可否收回荆州,但就当时的情景来说,是十分有利于东吴的。

    刘备在荆州之地的威望远超孙权,而曹操又视刘备为最大的心腹之患,借荆州给刘备,可以牵制已经统一北方的曹操,从而为东吴换取第二次发展国力的时间,以增强抵抗曹操的力量。

    事实上,当曹操听得东吴同意借荆州给刘备后,心中的慌乱又有谁知道!

    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三国志.吴书》

    建安十五年的东汉

    鲁肃的这种用空间换取时间的顶级战略规划,如果没有对天下大势的微妙认识,没有对社会规律变化的细致感知,没有灵活跳跃的理性思维,是不可能做到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刘备以荆州为跳板,西取川蜀,并在汉中对曹操进行钳制的后续来看,借荆州的这条战略无疑是非常高明的!

    看似孙权丢失了可以成就帝王伟业的荆州,但其在沿江的控制之地,包括江南在内,大都得到了相对祥和、安宁的发展空间。

    否则曹军渡江南下,东吴能否抗得住很难说。

    正是鲁肃的联刘抗曹,并在必要时对刘备实行养狼计划的战略思想 , 使得东吴有时间可以在江南大搞开发,孙权才有精力去降伏百越土著,以增强吴军的战斗力!

    这同时也为三国的鼎立奠定了基础!

    建安二十三年的东汉

    4、鲁肃的践行。

    顺势而为是“明道”的基本原则,也是“践行”的正确打开方式。

    取势、明道的第一步就是有勇气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停地往前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即:洞察势的变化,摸清势的规律。

    掌握了这两点,在过程中合理利用内外部资源,坚定自己的目标不动摇,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策略,才能完成最后的践行,实现既定的目标。

    鲁肃的一生就是朝着“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目标去辅佐孙权,所以他能联刘备以抗曹,他敢借荆州以资刘备,为东吴长达数十年的霸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可惜的是,他没有看到孙权称帝的那一天。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鲁肃不幸病逝,年仅四十六岁,一代顶尖的国家级战略规划师就此驾鹤西去。

    他死后,东吴举国哀悼。

    和他惜惜相惜的蜀汉丞相,同是战略规划高手的诸葛亮,也发出了来自川蜀的哀悼。

    黄武八年(公元229年)四月十三日,早已收回荆州的孙权在武昌称帝,改元黄龙,也就在这一刻,孙权才真正感受到了鲁肃战略设计的高超。

    由此,他留下了一句“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③的感叹,也算是为鲁肃这位忠厚的国家级战略规划师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注:

    ①③《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②《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三国鼎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欺他、刘备骗他、关羽看不起他,可他才是三国里真正的谋士
真正的顶级战略家—鲁肃
声名不显的东吴战略家——鲁肃
【三国】孙权为什么要将荆州借给刘备,一点一点看着刘备做大做强?
三国权谋:鲁肃的才具
纵横三国系列(二)被严重低估的一流战略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