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追逐教育梦想,做幸福快乐的老师

追逐教育梦想,做幸福快乐的老师

襄城县库庄一中  库亚鸽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创造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沟通,反思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习惯的是坐在下面专心聆听,认真记录,不断反思。今天走上台来,非常激动,非常紧张。在坐的有我的同龄人,更有尊敬的长者和前辈,我坐在这里真有点班门弄斧的感觉。我肯定是讲不出什么高深的理论,只能谈一谈我在成长路上行进的历程。讲得不对的地方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我非常喜欢美国作家怀特的一个童话故事《夏洛的网》。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只叫威尔伯的小猪和一只叫夏洛的蜘蛛成为朋友。当得知威尔伯将成为圣诞节时的盘中大餐时,看似渺小的夏洛用它的网在猪棚里织出“王牌猪”、“了不起”, “光彩照人”等字样,最终让威尔伯的命运发生逆转。蜘蛛夏洛曾经说过:“生命的价值是什么,该怎么说呢?我们出生,我们短暂的活着,我们死亡。一个蜘蛛在一生中只忙碌着捕捉、吞食小飞虫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我才可能试着在我的生命里找到一点价值。”夏洛,一个弱小的生命,它以自己的辛劳为威尔伯创造了一个可以终老的奇迹。它把自己的能力和精神发挥到极致,夏洛的生命长度虽然短暂,但他的生命宽度却达到了常人所无法企及的水平。由夏洛,我会常常想到教师事业,一种创造性极强的劳动。由威尔伯,想到学生的天赋、才能的潜力几乎是无限的。夏洛通过帮助威尔伯,生命获得了意义。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熟,让生命变得更为丰富完整。我们可以始终不渝地探索、依靠和发展学生的潜力,在为学生创造一个个奇迹的同时辉煌自己,这不正是我们教师的人生价值所在吗?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生涯中最大限度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从而拓展教育生命的宽度,做一个幸福快乐的老师呢?在我对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活反复思考之后,我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做个永葆激情的老师;第二,做个赢在课堂的老师;第三、做个终生学习的老师;第四、做个懂得育人的老师;第五、做个富有情趣的老师。

 

一、    做个永葆激情的老师

每一棵草都有开花的心。相信每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都满怀着教育的激情,曾经梦想着在教育事业上能开创一片如花锦绣的天地。刚毕业的前几年,我也怀着这样的梦想。那时候,我还在教小学,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高尔基的《云雀之歌》,被诗中云雀飞翔的渴望和激情所深深感染。我常常充满激情地领着学生朗诵:朝霞嫣然一笑,熄灭了空中的星光/夜,暗淡了,战栗了,夜幕渐次消融了,像冰块见到了阳光/我的心,轻松、平静、充满希望/我要飞了,飞向黎明,飞向太阳,迎接自由曙光。

刚开始,我努力贯彻快乐教育,坚持不留作业,还领着学生到地里看农民种秋黄瓜,喷农药,星期天带着学生跑到河上去摘菱角,教学生自己办小报,(现在我还放着几个四年级学生的手抄报)。但一考试我就傻眼了,很多学生语文成绩亮了红灯。我开始整天埋头苦读参考书、查找资料、备课、批改作业,培养尖子生、辅后进生,占据着我的绝大部分时间。记得那年的秋忙假别的班都放假十四天,我们班一天假都没有放,我自己领着学生补课,从拼音知识开始补起,字词、扩句、缩句、改病句、写作文,一路补过来,然后我出题测试,不过关的每天放学后留下来继续补。从表面看好像这样的教学才不算是误人子弟,我开始觉得学习不可能有快乐。

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能力也发展了,而我自己在欣慰的同时却有一种黔驴技穷的感觉,教学几年后,自己的专业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又退回到小学的水平了。整天忙忙碌碌而又碌碌无为,让我感受不到教育的幸福,只感觉到压力越来越大,单调而又琐碎的教学事务渐渐让我心力交瘁。经常心烦意乱,痛苦不堪,做什么事都好像窝着一肚子火,看到每一个学生总是首先想到他的缺点和毛病,一拿起教科书就感到莫名其妙的厌烦。尤其那几年跟鹏德教一个班,离学生越近看到学生的缺点越多,我几乎没有表扬过学生,动用最多的武器就是批评,很多时候都是毫不留情,把学生批评得哭起来是常有的事。

老师情绪不好,学生马上就会受到传染。有时候,你提出一个问题,没有一个人搭理你,教室里毫无生气,充满沉闷和压抑;有时候,你大声地喊静下来静下来,学生们却依然像煮沸的一锅水,教室里又喧嚣失控,充满浮躁和混乱。更让人难过的是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而且往往让人除了大发雷霆之外,无能为力、无从改变。这时候,总觉得自己真像是无处藏身的冒牌货,真想永远不要再走进教室了。自己为学生投入了那么多的精力与情感,却得不到相应的情感回报。我辛辛苦苦勤勉努力,为什么始终没有幸福感,而是感觉到挫败和彻骨的疲惫呢?

这种痛苦恐怕在座的各位都曾有过或者现在正在倍受折磨。老师们在一起聊天,听得最多的话就是:“整天围着学生转,备课上课辅导评卷改作业,烦死了。”如果不是受编制的限制,如果不是为了那份工资,肯定有许多老师都会离开学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定是处于停滞状态的。通过多年对教师生活的观察,我发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停滞一般在参加工作三四年的时候。有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教龄的教师,很多专业素养还停留在参加工作三四年的水平,这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我们教师自身的悲哀。就我个人来说,从教学第五年到第十年,专业水平几乎没有一点提高。现在想想,这么长的时间我都干什么了呢?抱怨、牢骚、消极抗战,为学生成绩斤斤计较,荒废了很多时光。前一段时间,我教小学时的一个同事来找我,说是该评职称了还没有一个证书,让我帮忙写篇论文,我很热情地答应了,写好后她又让我帮她做个课件,我不好意思拒绝,读教材、查资料、构思、组合……课件做好后,她又打电话说,干脆你连教案、说课稿也帮我写了吧。我说我对小学的知识和教法不太熟悉,再说我写的东西不一定适合你讲课用,你经常教的课写个教案、说课稿那还不是轻车熟路吗?她说,天天还要洗衣服做饭带孩子,哪有功夫去搞这些东西呀,经常教材连看都不看就上课了。她的话让我看到了几年前自己的影子,那些日子真的是在搞应付,得过且过。当然,现在我已经知道,这是一种真实的职业倦怠,几乎每个教师都曾经历过。在教育界,大家都承认教师生存艰难职业倦怠在所难免。著名教育家周雪峰就曾经表示了对教师倦怠的深切同情与理解。他在一首小诗《其实》里这样写道:人们不懂 /他们总说你是蜡烛/ 可那一滴一滴混浊的/只是让人想哭/ 你还有个名字叫做春蚕/ 那艰难的蠕动/ 只能让人一次次的感受凄楚 ……

但是,别人的同情也好,理解也好,都无法赶走自己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只有直面职业倦怠、超越职业倦怠,才能解除思想的折磨,找到教育的幸福。

我重新找回自己的激情是受到三件事的触发,第一件是新课程培训,2005年的新课改培训算是对我的洗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的培训、一节又一节的公开课,让我感觉到如果自己再不努力的话马上就要落伍了,甚至可能最终被淘汰。又读了《走进新课程》、《新课程100问》、《解读新课标》等引导课程改革的书籍,接受了“现代教育理论”、“英特尔未来教育”等理念,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第二件事是开始教初三后深受身边老师的感染和感动,尤其是杨老师和赵老师。每次进教室,杨老师不是在和学生谈话就是在和班干部商量问题,要么就是在给学生讲题;赵老师已经评过高级职称了,照一般人想应该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了,可是我看到的赵老师还是非常敬业,毫不松懈。人家都兢兢业业孜孜不倦,我有什么理由偷懒啷当呢?在教学教研活动中重新积极起来,说课比赛、优质课大赛、论文评比、课件制作、课题研究、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硬笔书法比赛、征文活动……只要有活动我就参加,在这些活动中我的视野不断开阔,能力不断提高,自信和热情不知不觉又回来了。第三件事是邂逅了新教育。2007年,是襄城县教师素质提升年,要求每位教师坚持写听课记录、教学反思、读书笔记、教学论文、书法练习等。为了完成素质提升任务,上网查资料的次数明显增加了,一次偶然在网上发现了教育在线这个网站,进而找到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了解了新教育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其中实验最成功的是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构筑理想课堂。营造书香校园是通过晨诵、午读、暮省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浸润师生的心灵;师生共写随笔提倡师生共写教育随笔反思、提高教育质量;构筑理想课堂专门进行有效课堂研究,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对新教育的了解,第一次知道教师可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第一次明白教师要努力改变自己的行走方式,努力转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教育不是一种禁锢,教育本身应该充满幸福。我长久沉睡的教育梦想开始苏醒,开始如饥似渴地在教育在线读帖,开始写早已停止的教学日记、教学反思。现在,我已经参加了新教育实验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成了“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的实验者,坚持每年100万字的阅读量,并发布读书笔记;基本不间断地写教学工作日记,建立写作专帖,定期发布,还要经常参加网上专业共同体的活动。

去年去许昌参加基本功大赛时,有个同行的老师说,教学十来年了,最近两年才开始觉得越教越有劲儿,我也深有同感。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教学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只有教师带着满腔的热情走进教学,教学才会变成神奇美妙的事,教学才会成为一种幸福快乐。

 

教师只有激情肯定是不够的,老师的战场是课堂,想获得教育的幸福,就必须赢得课堂。所以我们还要:

二、做个赢在课堂的老师

几年以来,我外出听了不少优质课,也看了不少名师的教学实录,希望能借助特级教师、名师的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力争教学设计完美主义,预设详尽,包括每个环节的过渡语,都尽量做到滴水不漏,更多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教的技巧。长此以往,自认为教学技巧提高了,但在这所谓的“提高”背后还是有几分失落与迷茫。

2007年参加优质课大赛的经历让我终身难忘,我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一次是校內教师选拔赛,我按照读、品、疑、悟四个环节层层推进,学习韩军的新诗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诗境,体悟诗味、感受生活,课后,老师们有的夸我是韩军第二,有的说不愧是教学的行家里手,有的竖着大拇指说要向我学习,全校教师的过分夸奖让我喜形于色;第二次学校邀请县教研室几位领导听课指导,后来听三高的一位老师说,教研室主任到他们学校调研时还当众提到我并大加表扬,领导的肯定更是让我飘飘然,忘乎所以,以为自己教学艺术真的已经炉火纯青了;第三次县教体局代新旭主任带队听课挑选市优质课选手,课后,到信息中心深入评课,从教学目标制定到课堂流程设计到教学方法的采用到课件的制作,一点一点仔细地分析,代主任指出了这节课中很多的不足,告诉我教学不能一味模仿别人,不能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要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多媒体运用不能喧宾夺主……我在被代主任的细心和耐心感动的同时,深深地感到自己对课堂教学认识太肤浅了,甚至是一窍不通。那天,在信息中心,我的眼泪像下雨似地哗哗地流呀,代主任以为是他说话太重伤了我的自尊,后来又打电话安慰我说,我的课其实还是很不错的。其实我很清楚,当时自己之所以那么悲痛,是因为我感到了从骄傲自负到自我否定的瞬间变化的巨大痛苦。

但是我绝不会幼稚到一蹶不振,回到家我把课堂录相打开,一个人反复看,反复想,那种对自我的审视和否定真的是一种内心被撕裂的感受。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理解的。我开始重新选课题、定目标、写教案、做课件,并认真地写了教学实录,一遍又一遍地读,一次又一次地改。先尝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己在家里对着镜子模拟课堂讲了好几次,又请代主任听了一次,觉得这节课好像没有灵魂,怎么讲都不能表现我的特色,刚好这时教研室推荐我参加省语文优质课大赛,抽签定的课题是《我的母亲》,我干脆将这节电教课也改为《我的母亲》。那时候正赶上学校组织教师到杜郎口学习,坐在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看着人家的学生有声有色地活动,我心里不停地想着我的课到底应该怎么上,什么样的课堂才适合我的学生的、适合我。后来决定采用“自助餐式”阅读教学法,借八年级的学生上课,李校长和语文组几位老师听课指导,自我感觉乱七八糟、一塌糊涂。而第二天就要到许昌市实验中学去讲课了。我根据听课老师提的意见和从学生那里得到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思想,自己在家反复琢磨每一个教学环节,说做梦都在讲课也一点都不假。第二天从实验中学回来刚进家门就接到教研室常主任电话,他说刚才市教研室叶老师来电话了,说评委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我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是喜极而泣,而是为这一段时间的艰辛终于没有白费。在市电教优质课验收时,我已经没有了大赛将至的紧张和恐惧,我只希望上一堂原生态的电教课。课堂上少一了些形式上的热闹,多了一点思考的深度;少了一些模仿的痕迹,多了一些自己的个性;少了一些表演的特质,多了一些实际的探索。后来,这节课又获得了市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我非常感谢老师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一步步走向了成功。我更感谢信息中心代主任,如果不是他直言不讳的质疑和否定,也许我一直沉浸在自我满足之中,也就不可能有更深入的反思和进步。通过这节课的反复研磨,我对一堂好课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教学目标适合学生、教学方法适合教材、教学技巧体现个性、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在不停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我真正懂得只有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融入了自己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别人的教法再好也不能现拿现用。

我对自己上学时的几位语文老师有着深刻的印象,初中时王老师经常一讲就是一节连提问都很少,可是我却非常喜欢听,从他的广博的学识中受益匪浅。到现在我还深深地记得他当年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解《潘先生在难中》的情形;师范一年级时的刘老师是个非常感性的老师,他讲课常常是手舞足蹈,像是表演,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牢牢地记下了所学的内容。他模拟石榴咧着嘴笑,引得全班同学跟着笑得前仰后合;到二三年级的铁老师是个庄重认真的女老师,她的课条理非常清晰,导入、初读、精读、总结、练习。肪络分明,充满了理性,很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相应的训练。但如果让我照搬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的教学方法,恐怕都会以失败而告终,因为我的性格、习惯都与他们不同,我只能借鉴他们教法中适合我的点滴加以吸收融合到我的课堂中去,形成我自己的风格。我比较信奉魏志渊老师的说法,他说:“最有效的学习永远是自学。”所以我的课堂常常会出现学生自学的场景,在课堂上,师生“互教互学”,我经常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并尝试自己去解决。引领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肤浅的思考到比较深入的思考,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渐渐地我发现课堂较以前灵动而有生气了。

我最近几年一直在教初三语文,毕业班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指导复习,学生做题老师讲题。但我很少一道一道地去评讲试题,尤其是现代文阅读题。一般情况都是学生自己做,提出疑问同学讨论,不能解决的我再深入讲解,然后学生自己根据文章自己再设计几道题目,在同学之间互相考查。实践证明效果很不错。当然,我的方法可能只适合我和经过我的训练的学生。只要肯用心,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法。

课堂的成功,功夫在课外,想赢得课堂就要:

三、做个终生学习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

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打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看到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我们身边也有像这位历史教师这样的人,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空闲时间。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这里所说的终生备课其实与平时我们经常提的终生学习是一个意思。教师通过学习,综合素养提高了,自然用不着死抠教材就可以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怎样进行这种学习呢?

我想首先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绝大多数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学生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教育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讲课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函数,但是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学习,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他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

有了如此丰富的知识,再去准备一节课的时候,就不用照着教学参考书一句一句地往教案上搬资料了(你脑海中所存的资料应该远远超过教参的内容)。这样每节课的备课时间就可以大大缩短,而你的课堂却会越来越精彩,你可以自如地控制学生的听课思路,你可以很巧妙地促进学生的理解。也只有这时,你才能实现高效工作,才能跳出繁琐忙碌的怪圈子,你就有了充裕的时间使生活更丰富而精彩了。

回头盘点,几年来我也如饥似渴地阅读了不少教育书籍,密密麻麻记了好几本读书笔记,有些读后感已经发布在教育在线论坛。最受教益的还是新教育推荐的专业阅读书箱,主要有:

李贺武的《一个优秀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十一件事》

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道全书》、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

苏康 李颖主编的《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

《教师的二十二条军规》、于漪的《新世纪教师素养专题》

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温斯坦的《中学课堂管理》

王荣生的《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的《跟孔子学当老师》

万玮的《班主任兵法》、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

文豪书系的《李白》、《杜甫》、《辛弃疾》

这些书有借的有买的也有从网上下载的,让我受益匪浅,比如读过了《唐宋词十七讲》读过了《李白》我再教《行路难》、《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李白的诗篇,我就不会一味照搬教参,我脑海里所存的关于李白的知识比教参所讲的更丰富更详尽。

在这里,我想借花献佛向老师们介绍教育名家推荐的优秀教育书籍(李镇西、管建刚、孙明霞):

《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打开这本书,你会发现,我们今天的教育批判与建设,几乎都没有超出陶行知当年的思考。

《育人三部曲》 苏霍姆林斯基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以散文般的文笔,夹叙夹议地诉说教育的情感、思想、智慧和美。

《改变,从阅读开始》 朱永新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提出这样观点的人,他崇尚的是什么书,他阅读的是什么书,本书将为你揭晓答案。

《教师如何做研究》 郑金洲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很多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对教育科研向来没有好感。原因很多,不懂得教科研方法是重要的一条。本书作者在介绍各种教育研究方法时,写得通俗晓畅,并配以很多事例做形象地说明,可读性很强。

《学会教学》 (美)阿兰兹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拥有这样一本书,一定可以尽快地成长为合格老师。

《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 (美)罗恩?克拉克著 汪颖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我们可以尝试着也用这些细节去教育我的学生,也一定能创造教育的奇迹——不仅仅是提高成绩,而且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精神与教育》 王坤庆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很多观点、很多语言都会说到你心坎里,让你找到与作者对话、与高尚的灵魂对话的感觉。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肖川著 岳麓书社

在教育越来越技术化、功利化的今天,能有这样纯粹的、平实的,又是坦荡和诗意的教育著作相伴,是一件幸事。

《不跪着教书》 吴非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可以通宵达旦来读的书。

这是一本可以拍着桌子读的书。

 “教师没有信仰,没有精神追求,他的学生很难成为站立起来的人。”

《孔子传》 钱穆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孔子的教育智慧历经几千年,仍然光辉灿烂,显现着独特的内在美。在孔子思想日趋世界化的今天,读来不免让人思索:教育的真谛、教育的永恒、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

需要注意的是,专业阅读一定要做笔记,如果只读不记,读过之后,一切内容都只是过眼云烟,不能为我所用。当然,教师不一定天天抱着教育书籍“啃”,只要有时间,可以广泛地阅读一些时文杂志、文学期刊等,比如《读者》、《意林》、《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百花园》、《演讲与口才》等。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到读书网站去读书(小说阅读网、红袖添香、潇湘书院),下几部优秀电影看看(苏菲的世界、魔戒)。只要读就会有收获。

古诗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觉得要做到终生学习,除了读书,还有一个最大的“水源”,那就是生活。如今生活的丰富程度任何时候都无法相比,街上转一圈,你就能听到新词语看到新现象在昭示现代文明的日新月异;打开电视,一个又一个栏目会给你许多教育的启示;网上的新理论、好资源更是比比皆是……畅饮生活的琼浆,让你站得越来越高,看得越来越远,每天的你是全新的,你每天带给学生的便也是全新的,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教育才最有生命力。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

我们校园里种树比较多,引来了很多鸟,其中灰色的麻雀居多,每天清晨,在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中醒来,你在路上走着冷不防就会有一只麻雀扑楞楞从头顶飞过,傍晚,在操场上散步会看到大群的麻雀哗地一齐从草坪上飞起来,一会儿又嗖地一声齐刷刷落到草坪上。我开始让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些麻雀,校园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麻雀,它们都吃些什么,它们什么时候叫得最欢,它们能飞多高,你喜不喜欢这些麻雀,从这些麻雀身上,你想到些什么?还专门进行了一次以“校园的麻雀”为话题的作文练习。生活资源的介入,拓宽了学生学习的视野。

5.12地震后,我天天看救灾直播,把一些感人的生命奇迹和救援故事告诉同学们,并给他们读了许多反映地震的诗歌,同学们往往听着听着就泪流满面,同胞的不幸和互助精神深深打动了学生,他们在短短的几天内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这些都是教材无法传授的东西。

昨天在襄城县教育网的视频点播看陈大伟教授讲如何做一名幸福的老师,他说:“教学本身就是生活。”教学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在生活中的观点、理想、经验、情感会不知不觉地渗透到你的教学中去。你没必要也不可能将课堂与生活分离开来,在讲台上展示给同学们一个虚假的你。在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素养,把精彩的自己带进课堂,你会平添几分人格的魅力。

如果想迅速成长起来,除了向书籍学习、向生活学习,更应该学会向周围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育家李希贵也说:“找到影响你的重要他人,加入优秀的学习群体。”这些都是在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向别人学习。在一个有上百名教师组成的集体里,要比在只有十来个人的小型学校里更容易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在大的教师集体里,总有些有经验的教师。但是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如果你一个挨一个地把全校老师的课听完,那往往费时而不得要领。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先看学生的练习本,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里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这样,你就到这个班的教师那里去听课吧。向这样的老师学习你一定会获益匪浅。

就我们学校来看,很多老师的教学都有独到之处,很值得我学习,多次的听课评课之后,比如同样是语文老师,“陈老师讲知识字字落实,殷老师教阅读诗味盎然,许老师讲小说忽悠忽悠,谭老师教古文细致入微,董老师上课紧扣主题,常老师上课纵横千里……”如果我能把这些优点都学到手,那将会有多大进步呀。要想学到别人的先进经验,就必须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培训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反思。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只埋头教书,从不反思写作,从不整理自己的成败得失,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呢?

自我反思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随笔类反思。可以写故事性的随笔,把校园里的点滴写下来,写事件中自己是怎么处理的,有哪些收获,采取了哪些可行的方法。也可以写成工作日记型的反思,简短易记,条分缕析地记下每天的收获与感想,便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二种是围绕教学中的问题写成教后小记以总结经验,研究困惑,不断改进。老师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班级实际情况,认真修改教学设计,然后把教学过程中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反思成功之处、失败之处。

做个终生学习的老师,积极向书籍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同事学习,在学习与反思的过程中,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我们学习的目的是搞好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只有做个懂得育人的老师,才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体味教育的幸福。

四、做个懂得育人的老师

在校园里有一句俗语非常流行,“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如果把分数、考评看得比一切都重,那么,教师就永远只能是一个平庸的教书匠。如果我们都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受害最大的其实不是学生而是我们自己。很多老师都觉得做一个教师很累、很苦,每天忙忙碌碌,教一帮教不会还经常惹麻烦的学生,领导还要让你完成这完成那,没教好还要挨批评,怎么会不苦呢?如果这样想的话,我们真得向孩子们学习。你看一群小孩子在水边玩泥巴,可以玩得忘了回家吃饭,太阳底下晒得满头大汗,弄得一脸泥一身水,可是他乐此不疲。如果换成让大人这样玩,他肯定觉得又脏又累又不体面。可见是不是苦,是不是累,这是一个思想问题。

7月9日,我应邀到郑州育人学校做评委帮他们招聘新教师,和顾校长谈到教师思想问题时,他认为如今的老师大多都抱着一种“打工意识”和“功利主义”,他们把教学仅仅当作挣钱的手段,是迫于生活压力被逼无奈才教学的。你想,带着这样的思想去教学,根本不可能发现教学的乐趣和意义,也就不可能有教育的快乐和幸福。而实际上教育绝对不是赚钱的好职业,教师的最大幸福应该在于一种教育成功的精神回报。

从教书匠到教育者,中在一念之间,只需考虑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要追求一种怎样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教育者,就要拒绝个人主义功利化的教育生活,追求育人为主社会化的教育生活。

既然我们的目的是育人,那就要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前天我从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湖北一名高考考生,叫张孟苏,她的高考分数不高,在国内只能上个独立学院,却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获得宝贵的机会,最终赢得国外大学20万元奖学金。

高考结束后,张孟苏到武大参加一场招生咨询会,不巧下了暴雨,赶到时招生人员已在撤展了。西南大学的一位女老师在拆雨篷,因为个子矮,显得分外吃力,张孟苏见状就走过去帮她的忙。这个不经意的动作,被坐在一旁的一位来自新加坡的老师看到了。张孟苏准备离开时,对方叫住了她。半个多小时的面试,张孟苏时而用英语口语,时而用普通话,向5名面试考官推销自己。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全国网络英语综合技能三等奖,全省书信作文大赛一等奖,英语口语三级……得知张孟苏综合素质如此全面,新加坡老师如获至宝,当即决定预录她为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学生,并给她4年共20万人民币的全额奖学金。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新世纪教师素养专题》中说:教育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教学生学会做人,成为“人”;二是教学生学会做事,成为“才”。二者合在一起方能叫人才。新世纪社会所需要的正是像张孟苏这样素质全面的人才。

我们该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呢?吴康宁教授提出,要完成人的教育,要求教师带着爱心、责任和智慧。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与容纳。

有一个士兵打完仗回到国内,从旧金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

“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你们帮我一个忙,我要带我的一个朋友回来。”

父母回答到:“当然可以。”“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

儿子继续说,“有些事我必须告诉你们”,“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他踩着一个地雷,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处可去,我希望他来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

父母一听马上改口说:“我很遗憾听到这件事,孩子,也许我们可以帮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

“不,我希望他和我们住在一起。”儿子坚持。

“孩子”,父亲说,“你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这样一个残疾人将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不能让这样的事干扰我们的生活。我想你还是赶快回家来,把这个人忘掉,他自己会找活路的。”

就在这时候,儿子挂上了电话。

父母再也没有得到他们儿子的消息。然而几天后,他们接到旧金山警察打来的一个电话,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上坠地而亡,警察认为是自杀。

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陈尸间里,他们惊愕的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在这道爱的考题前,自私的父母失败了,不及格的代价是把千辛万苦从战场上活着回来的儿子又推向了死亡。我们不能不反思:在教育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曾经因为缺少关爱而关上了学生希望的大门?我在博客公告里写道:“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情感的核心是关爱。只有带着爱心去播种,教育的春天才可能花香满园。”就是要提醒自己时时处处不要忘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用爱心去打开教育的大门。

谈到责任,我们一定不要忽视所谓的差生,差生也是我们的学生,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帮助。

我们班上有个学生叫王付磊,坐在教室后排角落里,学习一塌糊涂,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眼神里总透出一股冷漠和麻木,有一次因为课堂上顶撞老师差点被学校开除。班上几位老师在找他谈了几次话后一致认定这个学生真是无可救药,我也这样认为。有一次,我从英语老师口中得知,在英语课上他悄悄地看起了武侠,刚好我那天在去教室的路上遇到他,就顺口问起这件事,他冷冷地说,我一句英语也听不懂,不看武侠也是睡觉,结果还不是一样吗?我说,听不懂课确实是件痛苦的事,我能理解,你选择看武侠比睡觉强,不过,你要是上英语课时自己抄单词,是不是比看武侠更有意义,说不定抄一段时间单词又能听懂英语课了。其实我也不过是随口说说而已。谁知后来一次月考,他的作文题目竟然是《感谢语文老师》,写的就是我和他的这次谈话,文笔虽然不怎么样,却写出了真挚的情感,他说,没想到老师竟然能理解他学习的困难,而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批评他。我深受感动,当时就想,其实差生比优秀生的爱憎情感更强烈,你对他坏一分他会给你十分的报复,而你如果对他好一分,他也会反过来对你好一百分。

既然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做为一个教师,我们必须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学习、智力、性格、习惯等各个方面。

老师们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往往感叹说:“为什么同样坐在教室里,同样的老师讲课,有的学生知识掌握得那么牢固,可是有的学生什么都学不会?”大家一般都把原因归结为有的学生上课听讲不专心,而对这些学生大加批评。我们应该明白: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我们不能用抽象的“学生”的概念去对待某一个学生。比如,一个学生拿一篇自以为写得很不错的作文请你指点,你可以指出其中一个又一个不足之处,因为他完全可以写出更好的作文;而另一个学生交上来一篇很多错别字的作文,你也应该当众热情地表扬,因为他语文功底很差,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已经是很下功夫了。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用不同的标准去要求不同的学生,这正是因材施教的核心内容。

怎样在教学工作中具体实施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化管理呢?设置学习小组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把全班学生按照学习程度分成几个小组,对这些小组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超大纲,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多辅导。我由此生出一个新的设想,可以在每一个小组里安排一个程度相对较高的学生做为组长,起到榜样和辅导者的作用,带动本小组其他同学的迅速进步。

不过,分组学习只是体现对学习差异的关注,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很多差异,比如性格差异:有的学生活泼好动,有的学生内向沉默,在排座位时,就可以考虑性格互补的因素,让活泼的同学和内向的同学做同桌,互相影响,使活泼者趋向安静,让内向者变得快乐。另外在工作中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不同,在转变坏习惯时不能过于武断以致于伤害学生的自尊。

至于采用哪种方法来让情况各异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活学习中去,每个人都可以想出不同的措施,关键是要有这样一种意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要用人的情感去对待有情感的人,要多鼓励、多肯定,而不要打击、不要伤害。

育人是需要智慧的,关于教育智慧,我想作一个现成的引用:

最让学生感动的教师用语

1.最近怎么有些沉闷?我需要你的热情! 

这样的话语犹如阳光播洒到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时时刻刻在关注、关心着自己,并且愿意随时给自己提供帮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心和他的心紧贴在一起,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2.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浅显通俗的语言极富有哲理性,让学生懂得了从小事做起,打好基础的重要性,避免学生产生好高骛远的心态,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3.我们每个同学都很聪明,应该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老师使用激励性语言给予学生信心,巧妙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展开新一轮挑战的决心。这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恒心。

4.努力改正缺点,你就可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老师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种符合学生内心愿望的语句激励学生,反映了老师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能够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上进心,这样的鼓励性语言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5.如果你能试着喜欢上那些弱项,一定能成功! 

这样充满鼓励性的话语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偏科现象,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全面发展。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知识经济社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6.你只要用心做,这些事根本难不倒你! 

一句激励的话语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希望。告诉学生:没有做不好的事,自己的态度是关键。只要专心,有耐心、恒心,就一定能够进步。

7.勇敢点!不要怕,天塌下来,老师替你顶着! 

学生面对困难、挫折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的语言应该像“雪中炭”、“六月风”。上述语言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理解自己,并打算用行动来支持自己,能和老师并肩作战。当然,对任何困难就不再惧怕了。

8.你不是最聪明的,却是最有灵气的,相信你将来一定有所成就! 

当教师怀有真挚情感给予学生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时,学生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用“最有灵气”不断激励自己,按着老师的话不断努力。

9.你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你的见解很有创意! 

这句话肯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展潜力,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励学生不断努力,成为高素质人才。

10.也许你在别人眼里有很多不足,但在我眼里,你是最棒的! 

这是一句具有激励性的话语,它不仅肯定了学生的成功与进步,还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增强学生继续努力的信心,拉近了师生距离。

11.你的潜力很大,对于你来说,只要好好挖掘,没有不可能的! 

这是一句发展性的评价语,教师帮助学生认识他们在学习上已达到的程度和已具备的能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2.一个人最大的美德是宽容,如果你懂得宽容,你就会有海一样的胸怀! 

教师用形象的语言,从思想品德的方面教育学生人生中需要宽容。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时期,学生易于受教师的思想观点影响。教师努力将中华传统美德及时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13.也许你现在是贫困的,但老师相信,20年后,你是最富有的! 

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认识富有与贫穷。告诉学生,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实现自身命运的改变,变成一个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人!

14.只要你肯努力,老师愿意成为助你成功的桥梁! 

“只要你肯努力,老师愿意成为助你成功的桥梁”这样亲切的话语能够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

15.你敢于向老师(教材)提出个人见解,非常了不起!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行为评价的话语,体现了对学生敢于发问的肯定。这是教师对学生发问行为本身的尊重,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16.你永远是最出色的学生,我相信你! 

教师用“最出色”评定学生,是对学生能力的最高褒奖,更是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能力激发源。教师的肯定与褒奖,自然会使学生勇于发表见解、大胆创新、进一步追求完美。

17.你的思维很独特!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这是教师一种邀请式的做法。对学生行为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邀请式的做法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人格和行为价值的尊重。这种做法会使学生在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更易于和教师进行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18.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我们共同研究一下。 

采用平等对话式的语气,对学生提出问题给予了肯定,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所提出问题的关注,这样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高层次的发展。

19.只要肯动脑筋,你一定会变得更聪明! 

学生的能力总是希望别人给予肯定,教师运用正面引导的话语,充分展现了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前景,同时又隐含着告诉学生取得成功的正确途径和方法——“肯动脑”。这样的话语会使学生向着积极的方向付出努力并且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

20.说错了没关系,我会帮助你! 

教师用平和的语气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消除了学生答错时可能产生的窘迫和紧张心理,这种做法易于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问题的解决,获得良好的身心发展。

 

在《班主任之友》上读到这样一句话:“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是个正常人而不是一个工作狂。”因为工作狂是以牺牲正常的生活乐趣为代价的。而我们要追求的应该是一种教育和生活和谐统一的完整的幸福,所以我们还应该:

五、做个富有情趣的老师

有时小孩子真可以成为大人的教师。小孩子生活中,一切都是游戏。你叫他用功读书,他就会没有功利目的的读,他不会一下子想到读书用功和祖国、 民族、人类命运的关系,他甚至不会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努力学习!他的外部世界与他的内心世界是统一的,如果小孩子肯自觉坐到书桌前读书写字,肯定是因为好玩。孩子总是将大人看起来没什么好玩的东西搞得很好玩。这种将不好玩的东西搞得好玩的天性,就叫情趣。

有一次和一个网友聊天,我说教书实在是很好玩的事,对方惊呼:教书有什么好玩的?我说,教书之所以好玩,完全在于过程,教材好玩,学生好玩,教室里很好玩,教学方法、策略很好玩,教学手段如多媒体之类的很好玩。好玩在哪里?好玩在别具一格,好玩在所有的教学环节、教学工具都在你掌握之中,你只需认准一个目标,把学生教好,其他都是好玩的,在玩中往往有很大的收获呢!在玩的时候,你完全是自主、自由、自足的,外部世界与你的内心世界合而为一,你便达到了孩子所能达到的忘我境界。此时,工作不再是工作,即使天天加班也不会觉得苦了。

一个有情趣的人,他会设法让质朴生活富有情趣,生活中不是缺少情趣,而是缺少培养情趣的心。我们的校园里其实到处充满情趣,你可以到操场上打篮球、打乒乓球、跑步、跳绳,你可以跟着广播学唱歌跟着视频学跳舞,你可以玩电脑读小说,但千万不要赌博吸毒。我也在努力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初三教学生活那么紧张,我照样一有时间在屋里忘我地弹琴唱歌,不管水平怎样,自我陶醉是一种很不错的感觉;学校的迎新春晚会,我献了两个节目,一个配乐诗朗诵《圣火》,一首歌曲《自由飞翔》,第二天一进教室,学生就围着我说,老师,你太不简单了;有一段时间我跟着网上视频一笔一画学习毛笔书法,字体有没有提高暂且不说,只是在那种情境中感觉整个人都变得更平和沉稳了;我喜欢写作,业余写下的散文、新诗、小小说足够出一本个人文集;篮球、乒乓球、跑步等体育运动我样样参加……广泛的兴趣爱好让我觉得校园生活实在太好玩了。

做个富有情趣的人,还要学着多一点幽默。朱永新教授批评传统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有一次周末最后一节语文课,离下课还有十分钟,我让同学们做练习,可学生悄悄地把东西都装了起来,好下课铃一响就往外冲。我随口说道:“鬼子没有进村呀,怎么同学们的桌子都已经三光了?”同学们一听都不好意思地笑着又拿出书本做起题来。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板起面孔弄得大家都紧张兮兮呢?

一个富有情趣的老师肯定不会为生活的单调枯燥而身心疲惫。

 

激情可以点燃我们的活力,课堂可以磨炼我们的能力,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素养,育人可以树立我们的威信,情趣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所有这些将会悄然在学生心中获得默契和共鸣,赢得理解与尊重。

毕业前夕,同学们在作文中表达了对我的深深感激和依依不舍,分别的时候,李世佳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舍不得离开你。苏朝伟说,老师,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的。回家后,不少同学和我成了QQ 好友,薛二奎在QQ 上给我留言:您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是我今生最崇拜的老师。马上要上高三的原冬打电话说,老师,我今年又进步了,在级段排到了一百多名,明年争取考一本。常倩在高中要参加演讲比赛,写信让我给她进行指导。许旭给我发邮件谈她高考前的彷徨和信心。一到节日,总有不少学生发短信、打电话送祝福……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师生关系的融洽与默契,让我在幸福的心海中沉醉不已。从孩子们身上,我看到了自信,责任,感恩,梦想……我庆幸自己终于走出了繁琐生活的烦恼和阴霾,终于成了一个幸福快乐的老师,这种幸福感将让我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走得更坚定更豪迈。

在追逐教育梦想的路上,我常常觉得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正在阳光下沐浴的树,一棵不断成长的树。请允许我将李广田的《一棵树》送给大家,以示共勉:

一棵树

李广田

我忽然感到自己是一棵树

是一棵枝叶扶疏的大树

我受大地和太阳的哺育

我在风雨中锻炼自己的身体

……

 

我还要把根扎下去 扎到最深处

也要把枝叶伸出去 伸向太阳去

我必须每年落一些叶

我必须不断地脱一些皮

我必须每年生长一些新东西

日日夜夜 我都渴求血液的更替

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可以休止

因为我自己并不属于我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洗课,精彩由此流淌
课任教师如何管好课堂纪律
真正的教育大家都非常爱学生
外出学习心得
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对话,你怎么看?
凌宗伟:推荐一下《备课指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