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肺黏液腺癌概述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也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肺腺癌是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也是组织学类型最多变的一个亚型。
  根据WHO 组织学分型规定,肺腺癌可分为混合型、腺泡样型、乳头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型、腺癌伴黏液分泌型以及一些变异型。肺黏液性腺癌(mucin-producing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 ,MPA )属于肺腺癌的一种特殊亚型,其组织学特点是肿瘤内含有丰富的黏液,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
  MPA 主要包括肺原发性印戒细胞性腺癌(primary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SRCC )、原发性肺腺癌伴黏液分泌(primary solid adenocarcinoma with mucin production ,SA )、原发性肺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primary mucinous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 ,M-BAC )、原发性肺黏液(胶样)腺癌(primary mucinous“colloid”adenocarcinoma , MCA )等。
  由于MPA 发病率较低,临床上少见,人们对其仍缺乏深入了解。现就MPA 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流行病学
  MPA 是一组临床上较少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至今国际上没有确切的MPA 发病率统计,但其各亚型仍时有报道。原发性肺SRCC 约占肺癌的0.14% ~1.9% ,发病率差异较大因诊断标准尚未确立。原发性SA 报道相对较少,约占肺腺癌的4.8% 。原发性肺M-BAC ,又叫杯状细胞型腺癌,属于BAC 的特殊类型,约占全部BAC 的1/4 ,占肺腺癌的1% ~5% 。原发性肺黏液(胶样)腺癌MCA 属于发病率较低的一种亚型,约占肺部肿瘤的0.24% 。目前关于MPA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没有专门的深入研究,一般认为与普通型肺腺癌相同。
  临床特征
  MPA 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与肺腺癌的其他亚型相似,缺乏特异性表现。MPA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但平均发病年龄可因不同亚型而有差异。与其他3 种亚型不同的是,SRCC 更倾向于年轻患者,且SRCC 细胞比例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SRCC 成分≥70% 的肺SRCC 平均发病年龄为48 岁,SRCC 成分≤10% 的平均年龄为61.3 岁,与普通型腺癌患者的平均67 岁相比差异明显。
  肺腺癌一般以女性较多见,但据目前文献报道,MPA 的男女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异。MPA 是否与吸烟有关目前尚不清楚,需大量的临床资料证实。
  MPA 主要的影像学表现有结节影、肺实变影、多囊腔影、空洞影、毛玻璃影、气泡样透亮影、支气管充气征、小叶间隙增宽等。有研究显示,77.1% MPA 病例出现支气管充气征,75.0% 有毛玻璃影,75.0% 有含空气的实变影,68.8% 有小叶间隔增厚,45.8% 含中央小叶结节,39.6% 出现气道黏液堵塞。
  此外,SRCC 和SA 易形成实性的癌巢,CT 上多表现为结节团块影;M-BAC 在CT 上多表现为边缘不清的低密度灶,并且呈多灶性,常累及整个肺叶,常伴有支气管充气征和毛玻璃影;MCA 多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略低的结节状团块影,内含有丰富的胶质黏液物质。
  诊断
  目前MPA 的诊断方法无明显进展,MPA 早期无特异症状和体征,容易误诊,患者确诊时大多已属中晚期,其中一部分患者已错过手术治疗最佳时机。胸部CT 是目前应用最多且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具有结构显示清晰、病变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等优点。
  PET/CT 可准确显示病灶、孤立性肺结节及可疑的病变区域,在确定临床分期有较高的价值;但PET/CT 在诊断MPA 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诊断MPA 时,胸部CT 明显优于PET/CT ,对于怀疑MPA 的患者不宜行PET/CT 。
  MPA 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SRCC 是胞质内含丰富的黏液,黏液将细胞核挤到一侧胞膜下,形成“半月状”,核的偏位使细胞呈现出印戒样外观;SA 由片状的多角形细胞组成实性癌巢,缺乏腺泡、腺管和乳头状结构,但常有黏液出现,至少每2 个高倍视野下有5 个或更多的组织化学黏液染色阳性细胞(>5 个细胞/10HPF );M-BAC 由胞浆淡染的、胞质含有丰富黏液、细胞核位于基底部的高柱状细胞构成,沿肺泡壁生长,且没有间质侵袭;MCA 癌组织呈界限不清的褐色或灰褐色、柔软、半透明似胶冻的瘤体组织,癌细胞产生的细胞外黏液在细胞外形成大小不等的黏液池(黏液湖),黏液湖周围衬覆高柱状细胞。根据以上独特的组织学特征,确诊MPA 并不困难。
  鉴别诊断
  MPA 是原发或转移与临床治疗选择及预后关系密切,因此,鉴别MPA 的原发部位十分重要。MPA 的组织学特征与转移性胃肠道腺癌极为相似,凭肉眼在形态学上鉴别较为困难,需要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免疫表型以鉴别。
  黏蛋白(mucin ,MUC )是一组由不同黏蛋白基因编码产生的高分子量、高度O- 糖基化的糖蛋白,它广泛存在于各类上皮细胞表面。MPA 常见MUC 表达,各亚型间MUC 表达有明显差异,因此,黏蛋白的表达差异有助于不同MPA 亚型之间的鉴别。
  大量研究发现,甲状腺转录因子-1 (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 ,TTF-1 )、细胞角蛋白-7 (cytokeratin-7 ,CK7 )、细胞角蛋白-20 (CK20 )有助于MPA 与转移性腺癌的鉴别。TTF-1 属于核转录因子NK-2 家族成员,在甲状腺、肺和前脑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被认为是甲状腺和肺的特异性标志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肺腺癌(TTF-1 , )与转移性腺癌(TTF-1 ,- )的鉴别。
  研究发现 MPA 部分表达TTF-1 ,各亚型间阳性率差异明显,TTF-1 在SRCC 和SA 中高表达,而在M-BAC 和MCA 中呈低表达甚至出现阴性表达,而转移性胃肠道腺癌往往阴性表达。
  CK7 是角蛋白家族(cytokeratin )的一个亚型,分子量为54 KDa ,主要标记腺上皮和移行上皮,在肺呈阳性表达,而在胃肠道常呈阴性表达,因此也常用于肺癌(CK7 )与胃肠道肿瘤(CK7 - )的鉴别。研究表明,原发性肺腺癌和MPA 各亚型均高表达CK7 (80% ~100% ),转移性腺癌阴性表达CK7 。
  CK20 也是角蛋白家族(Cytokeratin )- 个亚型,分布于上皮细胞的中间纤维丝,主要标记胃肠道腺上皮,也常用于鉴别肿瘤是否来源于胃肠道。CK20 在转移性腺癌成阳性表达,原发性肺腺癌呈阴性表达,但MPA 有部分阳性表达。因此,CK20 阳性表达并不能排除MPA 。
  此外,CK5/6 和p63 被认为是鳞癌标志物,研究发现肺腺癌部分表达CK5/6 和p63 ,而MPA 阴性表达p63 ,部分表达CK5/6 ;鳞癌低表达CK7 ,高表达p63 。因此,结合CK5/6 和p63 的表达亦有助于与低分化鳞癌的鉴别。
  综上发现,MPA 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MPA 高表达CK7 ,部分表达TTF-1 、CK20 ,而转移性胃肠道腺癌高表达CK20 ,而阴性表达CK7 和TTF-1 。结合上述结果,基本可以鉴别出肿瘤的原发部位,尤其是对于TTF-1 阴性表达的MPA 病例,CK7 的阳性表达有助于鉴别诊断,而CK20 有一定局限性。
  治疗与预后
  现有的MPA 治疗手段与肺腺癌相同,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早期手术切除被认为是治愈MPA 的惟一方式,标准手术方式是肺叶切除术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楔形切除治疗MCA ,同样可获得良好效果,这可能是由于MCA 与其他MPA 亚型的生物学特性不一致,但该报道病例数较少,尚待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证实。随着胸腔镜技术(VATS )的成熟,VATS 下肺叶切除术也可作为早期MPA 的选择之一。
  化疗是MPA 另一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MPA 的标准化疗方案,一般认为与肺腺癌相同,常用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如TP 、GP 等。近年来K-ras 、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靶点受到关注,部分靶向药物在延长患者生命、降低患者病痛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MPA 的相关研究。
  放疗在MPA 患者的治疗效果尚不清楚。MPA 不同亚型治疗方式略有不同。SRCC 和SA 由于恶性度高,易转移,争取手术完全切除是关键,术后一般辅以化疗。M-BAC 则视其病变情况而定,单肺多结节者,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或放疗;双肺弥漫或多结节,手术后预后差,以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为主。MCA 恶性度相对较低,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可加或不加化疗。
  MPA 的整体预后较其他亚型肺腺癌差,可能的原因是MPA 有更高的转移率,包括肺内转移、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等。MPA 预后因不同亚型而有差异。SRCC 恶性度高,血管、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容易转移至支气管周围淋巴结,亦可远距离转移,累及脑、骨及肝,预后差,手术完全性切除后易复发。
  SA 恶性度高,进展快,早期易发生血管、淋巴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预后差。这些生物学特性与SRCC 极为相似,这可能是因为两者具有相同的免疫表型,SA 成分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治疗SA 的3 年生存率也仅为32.3% 。
  M-BAC 具有潜在多灶性生物学特性,即使是孤立结节,也容易通过气道扩散出现肺内转移,术后易复发。与普通型肺腺癌相比,M-BAC 的淋巴结转移率少,但肺内转移率更高,预后也更差,但相对好于SRCC 和SA 。MCA 不同于其他3 种亚型,其恶性度较低,肺内、血行、淋巴结转移少,不易远处转移,预后也更好。
  此外,部分影像学征象也与MPA 的预后有关,MPA 患者的胸部CT 上若出现中央小叶结节(centrilobular nodules ),则提示有更高的肺内转移可能,与无此表现的MPA 患者相比,预后更差。
  由于黏液性肺腺癌临床少见,目前缺乏大样本量的临床资料分析,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比如MPA 的发病机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表型原因、治疗方法的改进如靶向化疗药等。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虽然MPA 是肺腺癌的一种亚型,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与普通型肺腺癌相似,但MPA 具有独特的免疫学表型及生物学特性,整体预后也较普通型肺腺癌差,目前治疗手段效果仍不理想,需进一步探索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MPA 各亚型之间预后也不尽相同,与普通型腺癌相比,预后较差的是SRCC 和SA ,其次是M-BAC ,MCA 预后则相对较好。
  编者:Willia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5版WHO肺肿瘤分类解读
张嵩开课啦(27)
浸润性肺腺癌能治愈吗?了解不同病理亚型肺腺癌的治愈率
【前沿编译】乳腺乳头状病变——最新学术进展(下)
【5.29病例读片】患者女性,68岁,临床表现为左乳一个肿胀和柔软的肿块。
2016版WHO膀胱肿瘤新分类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