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大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
2022-09-21 10:42·吴大恺的禅画

荆浩(约850-911年),字浩然,号洪谷子,河内沁水(一说河南济源人 ,一说山西沁水县人),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画家,北方山水画派之祖。

五代十国 荆浩(传) 《匡庐图》 绢本 立轴 设色 185.8x10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根据画中右上方传为元文宗的题字「荆浩真迹神品」,历代藏家都认为这是第十世纪隐居在太行山的画家荆浩作品。他至少从十二世纪起,便被视为华北山水画的创始者。

画中上半部质理坚实而又各自独立的群峰,虽然看来颇为古老;但下半部空间连续感的处理,及水口波纹等细节的画法,则接近〈万壑松风〉。画中隐居、行旅与家庭生活的组合也类似〈早春图〉。这可能是十二世纪所追想的荆浩风格。

五代十国 荆浩(传) 《雪景山水图》绢本 立轴 设色 138.3x75.5厘米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绘溪流、山川、楼观等若隐若现,三三两两行走的身影组成五组点缀在被银白色装点的雪后晴朗的天空下。

画面以秃笔细写,整幅画面画家以墨取韵,用细笔勾勒出山体的形态结构,表现出了山的阳刚之美,再用墨渲染则表现出山的仪姿,体现出了山脉的阴柔之美。

吴大恺《童年往事》30×35厘米

荆浩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将唐代出现的“水晕墨章”画法进一步推向成熟。他总结了唐代山水画的笔墨得失,认为李思训大亏墨彩;吴道子笔胜于像,亦恨无墨;项容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只有张璪笔墨积微,真思卓然,不贵五彩,得到他的肯定。

吴大恺《寒江独钓》35×45厘米

荆浩在山水画的师承上不只取法张璪,同时亦在吴道子与项容等人的笔墨得失之间,舍短用长,加以发展,自谓:“吴道子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将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笔法记》)。他的山水画已经开始达到笔墨两得,皴染兼备,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一次大突破。

吴大恺《踏云观瀑》32 ×40厘米

他所作的全景式山水画更为丰富生动,其特点是在画幅的主要部位安排气势雄浑的主峰,在其他中景和近景部位则布置乔窠杂植,溪泉坡岸,并点缀村楼桥杓,间或穿插人物活动,使得一幅画境界雄阔,景物逼真和构图完整。荆浩的这种全景式山水画,奠定了稍后由关仝、李成、范宽等人加以完成的全景山水画的格局,推动了山水画走向空前未有的全盛期。

吴大恺《寒山独钓》138×68厘米

他那表现北方山形特点的“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的雄伟风格,对于北宋前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历代评论家对他的艺术成就极为推崇,元代汤垕在《画鉴》中将其称为“唐末之冠”。

吴大恺《岁月如歌》138×68厘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代、宋四大山水画家之三——荆浩
中国画论—荆浩 山水赋
第157期五代时期 荆浩 《匡庐图》
荆浩擅画山水
荆浩《笔法记》中的绘画美学思想
《笔法记》的写作意图(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