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哲学的偏失
   

哲学史上大致出现了三次高潮:公元六世纪的古典哲学,18世纪的康德、黑格尔哲学和近现代的人本主义哲学,其主要内容大致可以依次描述为:本体论、认识论、人本论。这些哲学思想都是人类思想史上的精华。但仔细阅读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的作品,仍不难发现,由于个人因素使然,他们的哲学仍存在许多偏失。

古希腊哲学是早期自然哲学,这些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们以自然为对象展开关于世界本质的论辩,米都学派的泰勒斯、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火、水、气……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数,爱理亚学派的巴门尼德认为是永远不变的数……他们争论的主题是:事物从哪来?  事物是由什么制造的? 事物的本质是什么?这些哲学的追问,体现了早期人类对站在人类对面的自然的关注,这种关注源于他们天人相分的自然观,面对强大的宇宙,人应该找到制衡自然的利器。这些患于自然的争论为后来的亚里士多德分类自然科学和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他们对自然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自身生存的关注。虽然苏格拉底也提出了:“认识你自己”呼喊。但在那种喧嚣的争论声中这种声音赢弱的。

中国古代哲学是早熟的哲学,他们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周易.》视人为自然一员天赋了自然之气,因此,以自然万象的变化之理演绎人事变化的规律,为人的处事之道开了许多处方,可惜因其深奥晦涩和江湖术士的故弄玄虚,使这部散发着灿烂光辉的奇书被淹没的喧嚣的人事噪音中。《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既是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客观存在。他秉承了《周易》人即自然的思想,倡导人的生存应顺天意而任自然,这种顺其自然的思想虽然揭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是不可逆违的规律,但他无视了人自身所具有的自我创造自我价值的本能,使人缺失了进取意向。孔子否定了老子的避世思想,主张人应以积极的入世态度显示其自身的价值,但他偏重于人的道德修炼,倡导君子之道:修身齐家安天下,为人的生存设计了一个生存范式,这种僵化的做人之道,压抑了人的自由意志,使人的自我人格得到湮灭。

康德、黑格尔哲学使西方哲学思辨哲学达到了顶峰,但他们把主要精力投注在认识论领域,似乎哲学就是形而上的认识论。读康德的哲学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你会发现康德的主要思想就是研究人类思维的规律,感性,知性,理性,以及思维的方法:形式逻辑。黑格尔的《精神现象》也是把人类思维划分为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绝对精神。黑格尔对哲学的创造性贡献就是对形式逻辑的不屑从而产生了自己的辩证逻辑。形式逻辑作为人类思维的方式,他应该是属于于语言学的,它对哲学的作用也只是思维的方法,而哲学所要求的是内容——思维的结果。所以黑格尔过往哲学家对形式逻辑的津津乐道深恶痛疾不无道理。但细读黑格尔的逻辑学,我们又很难发现其辩证逻辑的主要内容,也许就是他的辩证法吧。我们读康德和黑格尔都会感觉到他们把哲学规定在人的思维领域,似乎哲学就是研究人的思维规律,黑格尔说: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人的思维或精神。这种对哲学的规定,对于一个轻视形式着重内容的黑格尔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失误:人的具体生存是人的生活的主要内容,而人的思维是人存在中的思考方式。对人的关注就应该关注人的具体生存:人应该怎样生活。细读康德和黑格尔,我们会被淹没在那些感觉。认知,理性,精神……的概念里。我们会觉得这些无关人的生存宏旨的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离我们的迫切需要太远。人,最需要的是对自己精神家园的寻找,需要给自己的灵魂找到一个可以心安理得的栖息地。但在他们的哲学里我们找不到。对现实人的具体生存的疏离是康黑哲学的最大缺失。

知不足而后思超越,这是哲学不断发展的规律。希腊三圣的相继超越,黑格尔对康德的超越,足以证明了这一点。面对康黑哲学对人的思维的繁琐论述,人本主义哲学的出现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就在几乎和康德黑格尔同时代,产生了叔本华、尼采,他们反感哲学的理性论证,强调人应以自己的自由意志生存,一切关于思辨的说教都无济与人的生存。于是,他们把哲学的方向转到了具体人的生存上来。无疑,这是哲学方向的根本性转变,具有划时代意义。如果哲学永远停留在认识论上,哲学最终就会永远停留在人对思维规律的探究领域。叔本华、尼采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了自己对哲学的理解,可惜叔本华对生命的厌恶使他的悲观主义哲学对人的存在产生消极的影响,最终他的哲学把自己也打搭进去了。与之相反尼采以其“超人”哲学,强调人的酒神精神。张扬人的个性,把人性解放的大旗举得很高。这种反叛传统,弘扬个性的革命精神,正好迎合了久已压抑的青年的反叛心理,给人的渴望精神快餐的需求带来了一丝希望和慰藉,遗憾的是。作为浪漫诗人的尼采的哲学的狂飙突进精神给人和社会带来的更多的是灾难和痛苦。萨特存在主义的出现为当代哲学注入了活力,成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的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可塑性“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存在着,然后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自我选择,自我创造,从而成为真正的自己。可惜,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本主义》只是一种纲领性的文字,对人的具体生存缺少细致的论述,使他的存在主义显得有骨无肉。就连存在主义最具理论功力的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也陷入了对人的存在皮毛进行琐屑的繁琐论述的沼泽。比如他对“良知”的论述:良知的基础,良知的性质,良知的呼声……他把哲学当成教科书式的说教,而这些说教仍无关宏旨。它仍无视人生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所以是他的洋洋万言的巨著,仍显得轻描淡写。

存在主义哲学是当代哲学中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源于他对人的命运的深切关注。但他从人的悲剧人格中考察人,这些人大多是变态人格——悲剧人格深藏于人的心理深处,每个人面对生存的压抑,都有一种生存的无奈。但一个人如果长久的沉浸于悲哀的心态里,最终会形成不健全人格,这种人格能否融入现代社会可想而知。我们都知道天空不是永远都是阴霾,阳光明媚的日子占据更多的时间。人应该用光明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面对死亡、痛苦和生命的无奈,人应该用达观的态度去面对,其实,人的生命只是一个存在的过程,他和动物一样一匆匆过客而已。但人能思考、反省自己,既然生存于世,就要让自己活得更好,这是人的最根本的高我情节。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动机。在如果把人从高贵的殿堂拉下来人的心态也许会平静下来,不要给生命注入太多意义,生命的意义就是能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你留下一座楼,你生命的价值也就是一座楼。别的还会能有什么?

马哲把哲学的基本问题确定为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这就好像争论男人和女人谁更重要一样毫无意义。我们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人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心灵和肉体寓于一体,不分伯仲,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许人的精神对于人之为人来说,或许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其实哲学的基本问题应该是人如何生存的问题,人一生下来就面临着自己的生存问题,它是人一生面临的最大,最主要的问题。所以,辩证唯物论者在哲学上的对物质的狂喊遭到冷落是物有所归。另外马哲关于国家重建的“暴力革命”说早已被视为红色恐怖被滞留在各国安检部门外也是很不足为怪的。而他批判的剩余价值论被广泛的运用于社会主义的自由经济里是他的努力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所以我们说:世界上没有一种理论是绝对真理,它们都只是人类智慧之树上的一个枝桠。人的生存本身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很多问题,期望某种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生存是一种奢望,人生的路靠自己去走。生存哲学就是行动哲学,哲学层面的理论探究是为人的行动服务的,理论和行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两个层面,它的关键点是:做。用理论检验行动,在行动中充实理论。只有对人的生存有帮助,能使人走向成功的、为广大人群所接受的才是完善的理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东东 ◎ 新诗和自然 | 诗观点文库 | 诗生活网
我为什么喜欢德国古典哲学
依我所见,哲学有三大部分,一是古代本体论,二是近代认识论,三是现
答哲友(十一)
黑格尔对于哲学自身的界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